『壹』 王陽明簡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轎粗鬧,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1)王陽明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閉罩知」。
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繫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凳遲能算真知。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陽明
『貳』 王陽明簡介
王陽明生於浙江餘姚。父王華,王華中了狀元,王陽明就隨父移居北平(北京)。
中國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沖帆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國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王陽明在中國哪裡擴展閱讀: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散局雹生,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臘團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弘治五年,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與胡世寧、孫燧同榜中舉,其後,學業大有長進。但他越來越喜歡談論軍事,並且很會射箭。後來被貶,後來又平定江西、平定叛亂、立院講學,創建陽明書院,其弟子亦開始講學,傳播「王學」。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叄』 王陽明是哪裡人
王陽明是浙江餘姚人。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又號樂山居士,浙江餘姚人褲虧,漢族。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王守仁之學以「心」為宗,他以「心」為宇宙本體,提出「心即理」的命題,斷言「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倡言「知行合一」說,後專主「致良知」說,認為「良知」即「天理」,強調從內心去體察天理。明代心學發展的基本歷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
王守仁的陽明心學後傳入了日本、朝頃謹鮮等國。其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傳世。
人物生平:
王守仁是南京吏部尚書王華之子,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仕於孝宗、武宗、世宗三朝,自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兩位是靖遠伯王驥和威寧伯王越)。
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逝世,享年五十七歲。明穆宗時追贈新建侯爵,雀純基謚號「文成」。萬曆十二年(1584年)從祀於孔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