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琪瑪是源自哪個民族的食品
沙琪瑪是源自滿族的食品。沙琪瑪是一種滿族特色甜味糕點。做法是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拌勻再成小塊食用。沙琪瑪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沙琪瑪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的祭品。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
2. 「薩其馬」是源自我國哪個民族的食品
「薩其馬」是源自我國滿族的食品。
沙琪瑪,也寫作「薩其馬」、「沙其馬」、「沙其瑪」、「薩齊馬」等,在香港被稱為「馬仔」,是一種中國傳統特色甜味糕點。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薩其馬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過去在北京亦曾寫作「沙其馬」、「賽利馬」等。
(2)沙琪瑪是中國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薩其馬」做法
材料:高筋麵粉200克 、 發酵粉 1小勺、雞蛋 3個、 水 20cc左右
糖水材料:砂糖 150克、麥芽糖 150克、蜂蜜15克、水 40cc 左右
其他:葡萄乾等。
1、先將麵粉、發酵粉、雞蛋加水混合攪拌,然後在案板上揉成面團,醒10分。撒上麵粉防粘,用擀麵杖擀成麵皮,向中心折疊(折成4折)。用刀切成細面條狀,再加麵粉將面條播散,然後放入油鍋炸(中火)。建議多炸一會會更脆,炸好後撈起瀝油,待用。
3. 沙琪瑪是哪個民族的哪裡的特產
沙琪瑪的出處:
沙琪瑪產自山東沂水縣,是多民族共同的產物。
據考證山東沂水縣當地人自雍正年間開始就有人製作這類豐糕,主要樣式與沙琪瑪無異,但多了砂糖和青紅絲,吃的時候仍然是切塊式樣,當地人將這種食物與月餅一起作為中秋節的祭祀食品。
沙琪瑪的發展分支:
沙琪瑪,也寫作「薩其馬」、「沙其馬」、「沙其瑪」、「薩齊馬」等,在香港被稱為「馬仔」,是一種特色甜味糕點。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薩其馬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綿軟,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濃郁的特色。
(3)沙琪瑪是中國哪個民族擴展閱讀:
營養價值
熱量
一個50克的沙琪瑪所含熱量約為230卡,而每一百克沙琪瑪所含熱量為470卡。因為沙琪瑪是油炸食品,且用糖熬漿使其粘合,其熱量不言而喻。沙琪瑪不宜常吃,容易引起口腔潰瘍、咽喉炎和發胖。如果特別喜歡吃,可以配點深色蔬菜一起吃。
營養
富含碳水化合物,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儲存和提供熱能,調節脂肪代謝,節約蛋白質。維持體溫和保護內臟,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增加飽腹感。
4. 沙琪瑪是哪個民族的
沙琪瑪是滿族的特產,是一種中國傳統特色甜味糕點。將面條炸熟後用糖混合成小塊,沙琪瑪衡衫具有色澤米黃、口感酥鬆、香甜可口等特點。沙琪瑪友叢源於清代關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滿族入關後在北京開始流行,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好攔櫻的小吃。
5. 沙琪瑪是哪個民族的小吃
沙琪瑪是滿族的傳統小吃,沙琪瑪(又名薩琪瑪)是清明朝宮廷名點,是由中國的少數民族傳來的,口感綿甜松軟,色澤金黃,甜而不膩,入口即搏亂化,味道香濃,營養豐富!是滿族語言,薩琪瑪是滿語音譯過來的,原意是「狗奶子蘸糖」。「薩期馬」的作法是:以雞蛋清、奶、糖調麵粉成糊狀,周漏勺架在油鍋上,將麵糊炸成粉條一樣的東西,然後在模子中以蜂蜜黏壓成型,稍絕銀握蒸之後,上面灑熟芝麻或瓜子仁並慶,青紅絲,用刀切成長塊即成。因製造時調有蜂蜜,較為滋潤,所以日久不會乾燥;因面中加雞蛋清調成,所以過油稍炸之後,細條中空外直,吃時入口即化,幾乎不用嘴嚼。而且其中有蛋味、奶味、蜂蜜味,三者和面與油混在一起,成為一種特殊美味,是任何其他糕餅所不能比擬的。如果「薩其馬」的表面鋪一層染成桃紅色的綿白糖,樣子十分好看,名字也十分好聽,謂之「芙蓉糕」,價錢比「薩期馬」略微便宜些,但是並不如「薩其馬」好吃,一來太甜,二來綿白糖壓緊之後,吃起來也不夠松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