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科學院歷任校長哪裡的

中國科學院歷任校長哪裡的

發布時間:2023-05-15 22:39:35

1. 科學院前任院長是誰

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領導
院長掘宴 郭沫若 1949.10-1978.6
中擾悉國科學院第判李銀二任領導
院長 方毅 1979.7-1981.5
中國科學院第三任領導
院長 盧嘉錫 1981.5-1987.1
中國科學院第四任領導
院長 周光召 1987.1-1997.7
中國科學院第五任領導
院長 路甬祥 1997.7-2011.3
中國科學院第六任領導
院長 白春禮 2011.3-

2. 錢偉長大師是哪裡人

錢偉長大師搜指出生地: 中國江蘇無錫縣鴻聲鄉七房橋村
錢氏家族的故宅位於現今鴻山七房橋,在解放前就因意外失火燒掉大半。現今,錢穆—錢偉長故居正在懷海義庄旁的錢氏舊址上興建,今年世兄配10月建成,將成為世人瞻仰一代科學巨匠的「朝聖塵喚地」。

3. 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是

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3)中國科學院歷任校長哪裡的擴展閱讀:

1927年「四、一二」事變前夕,郭沫若撰寫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揭露了蔣介石「背叛國家,背叛民眾,背叛革命」的行徑,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巨大搏譽影響。 郭沫若因此受到通緝,隨即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2月被迫流亡日本。

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通過引用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學發展規律的論斷,證明中國同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郭沫若由此在中國開創了唯物史觀派,孫銀差該學派在此後占據了中國學術界的主流地位。

隨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綱領的中國共產黨走上執政舞則皮台,該書的觀點被當作中小學課本的參考教材之一。郭沫若憑借這一時期的甲骨文研究而與王國維、羅振玉、董作賓並稱甲骨四堂,並藉此於1948年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4. 候建國,中科院院長

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福建福清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0月參加工作,中國殲遲科學技術大學基礎物理中心固體物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睜燃、教授。
現任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部長級),中國科悉改虛學院直屬機關黨委書記(兼),中國科學院黨校校長(兼)。

5. 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是:

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5)中國科學院歷任校長哪裡的擴展閱讀:

歷任院長:

第一任:1949年10月-1978年6月郭沫若;

第二任:1979年7月-1981年5月方毅;

第三任:1981年5月-1987年1月盧嘉錫;

第四任:1987年1月-1997年7月周光召;

第五任:1997年7月-2011年3月路甬祥;

中國科學院匯聚和造就出一大批為新中國科技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代表人物有「兩彈一星元勛」於敏孫銀差、王大珩、王希季、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孫家棟、任新則皮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趙九章、錢驥、錢三強、錢搏譽學森、郭永懷、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

6. 誰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郭沫若(1892年~1978年)慧差,男,漢族,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學,後接受斯賓諾沙、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是當代最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埋頭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本人真實照片(10張)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58年5月,為了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加速培養國防建設和尖端科學技術方面急需的專門人才,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由中國科學院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的建議。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書記處會議的批准。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芹鄭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長。此後,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長達20年,顯示出淵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領導下,科學院貫徹「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校方針,實施科研與教育一體化政策,充分發揮科學院各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優良的優勢,全力支持科大建設;確立了教學與科研、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原則,倡導了「勤奮學習,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優良校風,建立了培養新興、邊緣、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體制,形成了開明開放、兼容不同學派的民主學術氛圍,這些都在中國科大以後的辦學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科大於建校30周年之際,在東區校園樹立郭沫若銅像。
生平
郭沫若(1892年-1978年),原名開貞,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樂山沙灣鎮,祖先原居福建省寧化縣龍上下里七都,即今福建省寧化縣石壁鎮。郭沫若少年時上過私塾,14歲以前對先秦學術和文化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先在崗山第六高等學校讀書,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代表作詩集《女神》(1921年出版)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嫌碧頌創造季刊》,並出版第一部詩集《女神》。 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 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 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敗後,拒絕蔣介石的殷切拉攏,寫下《試看今日之蔣介石》的討蔣檄文後參加「八一」南昌起義。 郭沫若、衛聚賢考古中合影
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嫈》《卓文君》。 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
,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高漸離》六部歷史劇和戰斗詩篇《戰聲集》以及雜文《甲申三百年祭》(該書後被定為中共整風學習文件)。 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 1948年當選南京國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但他拒絕了這個頭銜。 新中國成立後,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所著《奴隸制時代》等書,提出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戰國之際的見解。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郭沫若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郭沫若(中)與周恩來(右)
郭沫若的重要著作還有《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曾在學術界引起轟動;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復》《蜩螗集》《戰聲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後》《創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郭沫若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歷史學,考古學等領域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面光輝的旗幟。著作結集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編《郭沫若全集》分文學(20卷)、歷史、考古三編, 1982年起陸續出版發行。許多作品已被譯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種文字。其中《天上的街市》和《靜夜》被選入七年級人教版課本。《雷電頌》被選入八年級課本。 郭沫若相關圖注
文化界評價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況並被文化界廣泛認可,如周揚曾對郭沫若說「你是歌德,但你是社會主義時代新中國的歌德。」,沙葉新則引用恩格斯對歌德的評價指出郭沫若作為偉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兩面。相對於專業的研究者對於他的極度推崇,一般的社會民眾中間也存在對於郭沫若因為不了解,對他性格和心理的誤讀以及對這位天才型人物的苛求而產生的輕視,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教授等一些嚴肅的研究學者將這種「學院派」中間和社會民眾間對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態度稱之為「兩極閱讀」。
甲骨文字學成就
卜辭通纂
郭沫若是甲骨學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 《奴隸制時代》等。 在中國上古史和考古學領域中,甲骨學「四堂」的名氣無人不曉。唐蘭先生對四堂的評價是: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羅振玉)導夫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考史,彥堂(董作賓)區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學研究的歷程與成績,他們的學術貢獻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間,難以權衡出個高低輕重。但若從甲骨學學科理論與體系建設這一角度而論,董作賓先生出力尤多。如果沒有他在科學發掘甲骨文與斷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甲骨學這一嶄新的學科或許不會如此迅速地從金石學古老的母體中脫胎出來。近讀《甲骨學五十年》(以下簡稱《五十年》),此種感觸尤深。
編輯本段筆名的來歷與含義
郭沫若的母親杜邀貞說她懷孕時,曾夢見一隻小豹子突然咬著她左手的虎口,所以給郭沫若起的乳名叫「文豹」。他在家排行第八,母親稱呼他為「八兒」。郭沫若四歲半上私塾。家裡給他起學名叫郭開貞,號尚武。「郭沫若」是他常用的筆名;為什麼取名「沫若」呢?他家鄉四川省樂山縣沙灣鎮有兩大河流,大渡河(古稱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稱若水)。漢朝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關「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與雅河的匯流。郭開貞於1919年9月11日在《時事新報·學燈》上發表早期詩作時首次用「沫若」筆名,隨著《女神》詩集的出版,「郭沫若」為人們所熟悉。 郭沫若一生使用過的名、號、別名與筆名多達五十餘個。計有:郭開貞、尚武、文豹、八兒、汾陽主人、竹君主人、定甫、沫若、夏社、郭沫若、沫、愛牟、郭鼎堂、鼎堂、高浩然、麥克昂、吳誠、林守仁、杜頑庶、杜荃、杜衎、坎人、易坎人、石沱、石沱生、李季、阿和乃古登志、蒙其外史、王假維、郭愛牟、蒙其生、蒙侄、穀人、高汝鴻、郭石沱、佐藤和夫、安娜、鼎、楊伯勉、杜衍、白圭、戎馬書生、牛何之、羊易之、丁汝成、龍子、克拉克、江耦、有孤、藤子丈夫、佐藤貞吉、郭麥弱、高鳴以及和夫人於立群合撰文章所用的於碩等。 郭沫若幾個主要筆名的含意是:麥克昂:「麥克」是英文maker(作者)的音譯,「昂」者我也,麥克昂就是「作者是我」的意思。南昌起義失敗後,1928年1月他在《創造月刊》一卷八期上發表文藝論文《英雄樹》時,第一次啟用這一筆名。 杜衎(kàn):郭沫若母親姓杜,性格衎直(即剛直),取此名以紀念其母。郭沫若在留亡期間思念老母,1929年他在《東方雜志》上發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有關論文,署用此名。 杜頑庶:郭沫若母親是側室,自己是「庶出」。他發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等重要史學研究著作,署名「杜頑庶」,紀念母親。 坎人、易坎人:郭沫若少年時得過重症傷寒,留下聽覺半聾的後遺症。《易經》上的坎卦,說其「於人也為聾」,坎人、易坎人即為聾子之意。郭沫若從1928年起翻譯美國作家辛克萊的《石炭王》《屠場》《煤油》等書,用的都是易坎人的筆名。 鼎、鼎堂、郭鼎堂: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說文解字》上說,「古文以貞為鼎。」貞、鼎兩字通用。鼎而附之以堂取其音為「丁當」,取其義「鼎當」。1931年郭沫若在《東方雜志》上發表《毛公 郭沫若(右)與陳毅元帥(中)
鼎之年代》,即署名鼎堂。 石沱、石沱生、郭石沱:與鼎有關,周代末期的鼎銘中稱鼎為石沱,這是鼎的別名。1934年,商務印書館的郭沫若譯作《生命之科學》,即署名石沱。 郭沫若筆名、化名很多,有「郭鼎堂」「麥克昂」「羊易之」「楊伯勉」「白圭」等,而用得最多的是「郭沫若」這個筆名。因為他家鄉四川樂山的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他後來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
編輯本段中科大主要創建者之一
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黃浦江口》 《女神》(詩集)1921年,泰東 《瓶》(詩集)1927年,創造社 《前茅》(詩集)1928年,創造社 《恢復》(詩集)1928年,創造社 《水平線下》(小說、散文集)1928年,創造社 《我的幼年》(自傳)1929年、光華 《漂流三部曲》(小說、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山中雜記及其他》(小說、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黑貓與塔》(小說、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後悔》(小說、戲曲集)1930年,光華 《黑貓與羔羊》(小說集)1931年,國光 《今津紀游》(散文集)1931年,愛麗書店 《桌子跳舞》(小說、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文藝論集續集》(論文集)1931年,光華 《創造十年》(回憶錄)1932年,現代 《沫若書信集》1933年,泰東 《豕諦》(歷史小說)1936年,不二書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鋒出版社 《甘願做炮灰》(劇集)1938.北新 《戰聲》(詩集)1938、戰士出版社 《創造十年續編》(回憶錄)1938,北新 《羽書集》(散文、論文集)1941,香港盂廈書店 《屈原》(劇本)1942,重慶文林出版社 《蒲劍集》(散文、論文集)1942,重慶文學書店 《棠棣之花》(劇本)1942,作家書屋 《虎符》(劇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論文)1943,群益 《今昔集》(論文集)1943,東方書社 《孔雀膽》(劇本)1943。群益 《南冠草》(劇本)1944,群益 《青銅時代》(史論)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學說述林》(論文)1945,福建永安東南出版社 《十批判書》(史論)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蘇聯紀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蘇聯五十天》,1949,大連新中國書店 《歸去來》(散文集)1946,北新《築》(劇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時代》(自傳)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傳)1947、海燕 《盲腸炎》(雜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劍》(散文、雜文集)1947,海燕 《歷史人物》(史論)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黃》(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聲》(小說集)1947,海燕 《創作的道路》(理論)1947,文光 《抱箭集》(小說、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詩集)1948,群益 《雨後集》(詩集)1951,開明 《海濤》(散文集)1951,新文藝 《奴隸制時代》(史論)1952,新文藝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雞集》(詩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傳)1959,百花 《蔡文姬》(劇本)1959,文物 《潮汐集》(詩集)1959,作家 《駱駝集》(詩集)1959,人文 《武則天》1962,中國戲劇 《李白與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 1982一1987
編輯本段書法成就
行草見長韻味無窮

7. 中國科學院大學歷任校長

中國科學院梁頃大學歷任校長常務校長:湯拒非(1985年7月至1992年9月)

第三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988年12月至1992年9月院長:谷超豪(兼,1988年至1993年)

常務副院長:高文(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第七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改稱「中國科學院大學」) 2001年4月至2014年4月校長:白春禮(兼);常務副校長:高文(2000年6月至2004年8月)。

國科大的前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大陸第一所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理學博士蠢銷、第一個工學博士、第一個女博士、第一個雙學位博士。

歷任校長[編輯]第一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 1978年3月至1985年7月院長:嚴濟慈第二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1986年 改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985年7月至1988年12月院長:管惟炎(兼)。

8. 中科院的歷任院長

郭沫若(1949年10月哪禪-1978年6月);
方毅(1979年7月-1981年5月);
盧嘉錫(1981年5月-1987年1月);
周光召(1987年1月-1997年7月);
路甬祥(1997年7月-2011年3月);
白春禮(2011年3月至今)。
資料拓展:
1、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2、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負責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規劃、計劃和重大科學技術決策提供咨詢,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提出研究報告,對學科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目標提出建議,對重要研究領域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和指導。
3、李爛塵根據《中國科歷塌學院院士章程》的規定,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9. 中國第一任 科學院院長是誰

1949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成立。第一任院長是郭沫若,中國科學院集中歷纖了我國各方面傑出的科學家,是我國綜合性的科學技術中心,也是國家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和發展自然科學的新理論新技術,配合有關部門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綜合性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5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的事業規模有明旅了很大激爛凳的發展。

10. 中科大歷屆校長

郭沫若1958.9-1978.6
嚴濟慈 1980.2-1984.9
管惟炎 1985.4-1987.1
滕藤1987.1-1988.2
谷超豪1988.2-1993.7
湯洪高1993.7-1998.6
朱清時1998.6-2008.9
侯建國2008.9-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現代著名文學、史學界權威人士,蜚聲國際,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參加過南昌起義。
湯洪高 1939年9月生,山東陽穀人。1972年8月入黨,晶體物理學家,研究員,教授。1958年9月山東大學化學系晶體化學專業學習;1962年9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晶體物理專業研究生;1966年9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晶體學研究四室實習研究員;1973年9月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晶體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課題組組長(曾赴牛津大學物理系客座研究員);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晶體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
朱清時 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彭州市人,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1963年09月,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學習,
1968年12月,畢業分配到青海西寧山川機床鑄造廠工作,先後當過工人和計劃員。
1974年12月,調入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從此開始研究工作。
1984年睜隱腔08月,調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先後擔任課題組長、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87年至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攜兄員,
1994年00月,開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創建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重點實驗室。
1996年08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侯建國,1959年10月生於福建平潭,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理化科學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科學院悉衫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
一、基本情況
1978—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5年,先後在前蘇聯科學院結晶學研究所電鏡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美國Oregon州立大學化學系從事科學研究工作。1995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化科學中心主任。2000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01年9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總會會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8月起兼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常務副主任。2004年11月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2008年9月25日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接替朱清時)。

閱讀全文

與中國科學院歷任校長哪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葯科大學相比怎麼樣 瀏覽:855
去英國接留學生的機票如何訂 瀏覽:217
蘇聯解體後蘇聯專家去伊朗有多少 瀏覽:858
印尼虎魚原產地在哪裡 瀏覽:271
伊朗離伊拉克可達多少公里 瀏覽:653
出國印尼注意什麼 瀏覽:500
伊朗和中東哪個國家有錢 瀏覽:728
泰國人辦理護照多久可以來中國 瀏覽:199
中國有哪些被塵封的大事 瀏覽:277
義大利眼鏡哪個品牌好 瀏覽:74
印尼鱷魚木哪裡買 瀏覽:233
印度如何應對中國的經濟 瀏覽:14
義大利為什麼電動車多 瀏覽:912
中國哪些酒是發酵酒 瀏覽:186
在越南怎麼用手機刷機 瀏覽:714
印度武器如何 瀏覽:833
中國無症狀感染有多少例 瀏覽:401
伊朗貨船停運怎麼回事 瀏覽:473
英國牛欄為什麼便宜 瀏覽:678
通過什麼辦法可以在越南找到老婆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