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37年日軍從那個地方進入中國的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嘩辯喚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灶御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亂凱稱盧溝橋事變。
B. 侵華戰爭日軍是從哪裡登陸的
甲午戰爭是從膠州半島,旅順,大連一代登陸。抗戰期間,淞滬會戰日軍主要的登陸部隊是從上海金山衛。後期的登陸還有廣州,浙江一帶都有。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C. 日本開始入侵中國是哪一年
全面侵華時間是:1937-1945,共8年。
歷史上日本曾三次侵略中國,從時間上分別是:
明朝:
第一次談不上侵略。13-16世紀來自日本的倭寇曾長期活躍與中國沿海地區,特岩桐別是16世紀倭寇對東南沿海的騷擾尤其猖獗。但倭寇多是民間海盜組織,非官方的,談不上日本侵略中國。到是16世紀末豐臣秀吉侵入明屬國朝鮮,才是中日軍隊的正面對抗。
清朝: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日盛,於1874年侵入台灣後在清政府賠了50萬白銀後撤軍。
1894-1895年悍然挑起中日甲午戰爭侵佔台灣。
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對中國的侵略活動。
民國:
一戰時出兵佔領德國在山東的據點膠濟彎.。
1928年以「保護濟南日僑」為名,然後出兵山東。
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其後逐漸佔領鄰近的察哈爾,熱河 。
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侵略上海。
1937-1945年全面侵華。
(3)侵華日軍從哪個國家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十四至十陸悔六世紀侵擾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的日本海盜,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從事中日走私貿易,通稱倭寇。近代資本主義列強侵華,日本也扮演主要角色,1894年7月—1895年10月 中日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奪大量書籍、文物、白銀等戰略資源,為進一步強大和發動侵華戰爭做鋪墊。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粗悉坦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D. 日本鬼子什麼時候進中國的
甲午海戰後日本進入中國東北,因中國戰敗割讓。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對中國東北地區發動了武裝進攻。
柳條湖位於沈陽內城以北2.5公里處,在沈陽站與文宮屯站之間,關東軍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爆破地點,其原因有二:一是這里較為偏僻,便於行事;二是距東北軍北大營較近,便於誣為中國軍隊破壞,也有利攻擊。
18日22時20分,炸葯點燃,一聲巨響,震盪長空,炸毀一段路軌。以爆炸聲為信號、早已准備好的全副武裝的日軍便向預定目標攻擊,同時沈陽站附近的日軍大炮也向北大營猛烈轟擊。
23時46分,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義給旅順關東軍司令部發出第一份電報,謊稱中國軍隊在沈陽北部北大營西側破壞了鐵路,襲擊日本守備隊,日中兩軍在沖突中。
接到電報後,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參謀長三宅光治、參謀石原莞爾等人緊急研究對策,一致認為此時是訴諸武力的「絕好機會」,本庄繁當即決定,按照預定的計劃,迅速將主力集中到沈陽,先發制人,「懲罰」中國軍隊,佔領東北三省。
19日凌晨1時30分至2時之間,本庄繁向關東軍下令:駐遼陽第二師,駐公主嶺獨立守備隊第一、第五營等迅速開往沈陽,攻擊該地中國軍隊;駐長春步兵第三旅准備進攻長春。同時,還向駐朝鮮日軍求援。最後,本庄繁將他的命令及戰況正式報告給軍部。為了便於指揮,19日凌晨3時30分,本庄繁率領關東軍司令部火速趕往沈陽。
9月18日夜,日本在沈陽的駐軍只有獨立守備隊第二營和第二師的第二十九團,人數僅幾千人。柳條湖事件發生後,日軍連夜向沈陽增兵。
駐扎在鐵嶺的部隊,於19日凌晨4時到達沈陽,配合第二營於5時30分佔領北大營;與此同時,駐扎在海城和遼陽等地的第二師所屬部隊及師長多門二郎也於19日凌晨5時抵沈陽,與原來駐在沈陽的第二十九團一起行動,6時30分佔領沈陽內城。然後該師又與獨立守備隊採取聯合行動,向距沈陽10公里的東大營進攻,日軍南北夾擊,東北軍和講武堂學員不戰而退,中午12時許,日軍佔領了這個東北軍的第二大營。
由於東北軍絕大多數部隊執行了蔣介石「不準抵抗」的命令,一夜之間,日本侵略軍便輕而易舉地佔領了沈陽城。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遼寧省政府、兵工廠、飛機場及一切重要軍政機關和東三省官銀號等悉被佔領,所有駐省城的軍警均被繳械。僅沈陽兵工廠,即損失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重炮、野戰炮250門,各種子彈300餘萬發,炮彈10萬發,東三省航空處積存的300架飛機,盡為日軍掠去;其唯一的金庫所存現金7000萬元,亦被洗劫一空。
9月18日夜裡,關東軍在南滿鐵路沿線展開了全面攻勢。19日日軍攻佔南滿、安奉兩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營口、田莊台、蓋平、復縣、大石橋、海城、遼陽、鞍山、鐵嶺、開原、昌圖、四平街、公主嶺、安東、鳳凰城、本溪、撫順、溝邦子等地。19日凌晨4時,日軍向長春發動總攻,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後在吉林軍署參謀長熙洽「毋須抵抗」的命令下含憤撤退。當日22時許,長春陷落。 此後一個星期內,東北三省淪喪。
E. 日本侵略最先從哪裡進入中國的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
1894年(清光緒20年),中國與日本因為朝鮮主權問題而爆發甲午戰爭。次年3月20日,戰況呈現敗象的中國,派出李鴻章為和談代表,並以全權大臣身份赴日本廣島與日本全權大臣議和。到達之後,李鴻章要求先停戰,但談判沒有結果。
最後清政府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廷一方面承認朝鮮獨立;另一方面也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
(5)侵華日軍從哪個國家進入中國擴展閱讀:
《馬關條約》其歷史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帝國的覆亡、民國軍閥的形成和中國亟待解決的台灣問題和釣魚島問題等等都與之息息相關。
《馬關條約》條款非常苛刻,就清政府而言,如賠償和財力損失是極大的。賠償的軍費達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
另外,日軍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的船隻、兵器、機器、糧食等也價值1億兩。巨額的賠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舉借外債應付,列強則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F.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是從哪個地方上中國陸地登陸的,山東省鬼子從哪裡開船上岸的
有這么幾條海運路線
1、旅順,在東北的日軍有兩條運輸路線,一條是先通過對馬海峽到達朝鮮,然後坐火車進入東北;第二條路線就是直接坐船到旅順上岸
2、天津,進入華北的日軍一部分是從東北支援過來的,還有一部分就是通過天津登陸的(這里是中國駐屯軍的所在地)
3、上海,813淞滬抗戰的時候,日軍主要在上海登陸
4、廣州,武漢抗戰期間,日軍在廣州登陸
山東的鬼子是從青島登陸的,但數量不多,也就是1個師團,日後從山東登陸的鬼子數量不多,青島主要是運輸物資
G. 日本在抗日時是如何進入我國的
1,(1931年)九一八時的日軍是從中朝邊境開過來的,因為當時朝鮮已經是日本的殖民地了,而且你看地圖就知道朝鮮和中國東北是接壤的。
2,(1937年)七七事變是的日軍是從東北開過來的,那時東北已經淪亡6年了,東北成了日軍的基地。七七事變是日軍從東北向中國北方進攻,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
3,(1937年)八一三事變是日本從海上登陸向中國沿海城市------上海進攻,目的在於進攻中國東南方,配合日軍在中國北方的進攻,同時摧毀中國工業基地上海、拿下首都南京以迫使國民政府投降。
侵華日軍就是主要從以上三個地方進入中國的。
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年年是國土的淪喪」
H. 日本在哪個歷史時期開始侵略中國
日本侵略中國是1931年9月18日開始侵略中國的。
1931年,日軍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起開始侵華戰爭,霸佔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則是掀開了日軍全國侵華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議,自此日本侵華戰爭結束,前後共計十四年。
全面侵華時間是:1937-1945,共8年。
I. 二戰日本在哪進入中國的
早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前,日本在中國就早已經有駐軍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之後之後東北一直有日軍
J. 當年日本是從哪裡打進中國的
年日本是棒子半島打進中國的,公元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這一天,在中國沈陽,日本法西斯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以武力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人民就開始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東北各階層人民和愛國官兵紛紛組織抗日武裝,奮起抵抗。這些抗日武裝被統稱為東北抗日義勇軍。
比較著名的有以馬佔山為總司令的黑龍江抗日救國軍,以王德林為總指揮的吉林中國國民救國軍,以李杜為總司令的吉林自衛軍,以鄧鐵梅為總司令的東北民眾自衛軍,以耿繼周為首領的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以蘇炳文為總司令的東北民眾救國軍等。
經過對抗戰敵我態勢發展和國際形勢的分析,與會人員充分權衡對日宣戰可能產生的利弊後達成共識,一致認為:不宣戰、不絕交是中國目前對日關系的上策。其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是恐援華軍需物資的海運線被切斷。中國的軍需物資遠遠不能自給自足,絕大部分須依靠外國進口。如果中國公開對日絕交宣戰,日本就會以交戰國的身份通知各國禁止一切軍需品和軍需原料輸入中國,並切斷中國的海上運輸線,而中國則沒有能力保護大量的外國援華物資由海上輸入中國。
二是擔心德國軍械裝備來華受阻。中國在近幾年的整軍備戰中通過德國軍事顧問團剛剛整訓裝備起幾個德械師,當時在德國還有大量預訂的重要軍事裝備沒有到貨,如果宣戰,日本就會名正言順地迫使德國取消對華軍售,這對中國的持續抗戰十分不利。
三是無力解決雙方的僑民問題。如斷交與宣戰,中國在日本的僑民將被驅逐或拘捕,而中國目前又無撤僑和護僑的能力,相反日本在華僑民則可遷入英法等國租界繼續發揮侵華第五縱隊的作用,而中國政府卻無法驅逐和干預。
正因為不得不考慮與顧及以上的諸種因素,蔣介石才投鼠忌器隱忍不發。在相當長的抗戰過程中,他一直採取著一面守城一面媾和的策略。不過這位委員長組織的幾次大型保衛戰確實打得很賣力很慘烈,盡管最終都失敗了,但重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日本同中國一樣對宣戰問題十分重視。其內閣曾多次就與中國宣戰和斷交問題進行討論。軍方的一致意見是「以不宣戰為宜」。
其理由是,宣戰雖然可以阻止中國與第三國的經濟往來,最大限度地切斷中國軍事裝備的輸入,但日本也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大部分軍用物資原料要靠國外進口,
如果宣戰,同情中國的國家就會限制對日戰略原料的出口,日本甚至還會遭到國際上的經濟制裁,這對日本來說無疑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