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裡有傳統風俗

中國哪裡有傳統風俗

發布時間:2023-05-18 05:25:17

1. 中國傳統民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民俗有賽龍舟、猜燈謎、貼春聯、踩高蹺、舞獅等。
1、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2、猜燈謎:每逢農歷正月十五,中國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將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3、貼春聯: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好漂亮的紅春聯,辭舊迎新,增加節日的氣氛。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4、踩高蹺:俗稱縛柴腳,在特殊節日中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5、舞獅: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

2. 中國的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習俗有貼春聯、吃月餅、賽龍舟等。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賽龍舟前會舉行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一般都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

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申報非遺: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湖南省沅陵縣,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貴州省銅仁市、鎮遠縣聯合申報的「賽龍舟」入選,列入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項目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3. 誰知道中國各地區的風俗民情

中原婚嫁禮俗最早出現在古代對偶婚末期和個體婚初期,至西周時期趨於完善,逐步形成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在此基礎上又演化為提親、定禮、迎娶等婚俗,延續至今,成為中國主要的婚俗。
據考古發掘,中原地區早在兩萬年前就有了葬儀,至周代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喪葬禮儀簡首,並成為中國重要的禮俗。
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歲時風俗,如踩高蹺、劃旱船、玩獅子、掛燈籠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歲末守歲、過年吃餃子、拜年,元宵點燈盞,清明祭祖掃墓,端午插艾葉,七夕觀星乞巧,八月中秋賞月,九月重陽登高等等,大多起源於中原,並通行全國。
中原俗稱春節為「過年」或「大年」。過了臘月初八,就開始准備年貨。
早在商周時代,祭灶王爺就是「五祀」之一。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夜」,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灶王爺。農歷十二月最後一天,從東漢開始,中原人稱之為「除夕」,這天,家家都要包餃子,而且包的越多越好;戶戶都要貼春聯,這源於黃帝所創的桃符。初一都要吃餃子,主要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大年初一、初二是家族內的拜賀,初三之後是鄰里和親戚朋友之間互相拜年,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中原民間元宵節活動內容豐富,規模盛大,素有「小過年,大十五」之說。正月十五點燈盞是元宵節重要的祭神祈福活動。
春節期間中原地區還有豐富多彩的踩高蹺、劃旱船、玩獅子、掛燈籠等「耍社火」。它來源於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自秦漢以後,演變成為民間傳統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並成為全國春節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
中原地區長期為小農經濟生產方式,歷來崇拜能呼風喚雨的龍神。傳說龍在農歷二月初二抬頭升天,古代中原人便把這一天定為「龍抬頭節」。這一天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一來祈求龍王降雨,二來祈福消災祛毒。
祭祖掃墓是中原清明節俗的中心內容。一到清明,人們就拿著祭品到墓地燒紙點燭,祭奠先祖。清明這天,各家門頭要插柳枝,男女都攔扒數戴柳環。
先秦時期中原便有了端午節俗。中原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貼艾虎、懸菖蒲、飲雄黃酒等習俗,而且還流行一些消災祛病、預防瘟疫的風俗。每到這一天,人們把采來的艾葉插此御在門上以避邪。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源於最早流傳於中原的「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神話。因參加活動者都是青年女性,故又稱為「乞巧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源於古代中原地區的祭月迎寒活動。作為節日,西漢時已初具雛形,晉時已有賞月之舉,到北宋時正式定名中秋節,至今長盛不衰。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由來已久,源起也是說法不一,古代中原民間多從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的「桓景避難」說。在這一天,有出遊、登高、望遠、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避災避難的風俗,故又稱「登高節」。
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蘊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這一天還有許多以老人為中心的尊老、愛老、敬老活動。中原民俗不僅體現在各種禮儀習俗中,還體現在民間節會、民間藝術、民間工藝等其他民俗文化活動中。
中原古代民間廟會長盛不衰,主要有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廟會、熱鬧非凡的中嶽廟會和規模盛大的浚縣古廟會。
其中,太昊陵廟會歷史最為悠久。始建於春秋時期的太昊伏羲陵,淮陽等地俗稱「人祖廟」。每年農歷二月二至三月三,來自河南、安徽、山東、河北、湖北等地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他們有的朝祖進香、有的摸「子孫窯」。
廟會期間,前來燒香拜佛的「經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載歌載舞,雜技、獅子、龍燈、竹馬、旱船等也是忙個不停。廟會上售賣的玩具「泥泥狗」古樸別致,逛廟會的人都忘不了買幾個回去。

4. 中國各地民風民俗

1、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裏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

2、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

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3、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逗棗虛,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4、赫哲族——除夕是赫哲族一年中最歡岩首樂的節日。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到親朋好友家拜年。熱情好客的赫哲族人擺下"魚宴"款待客人。

5、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山燃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初一淩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5. 中國各地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在京城,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每到除夕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床,焚香,放紙炮。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
初一,祀神及先祖,剪紙不斷至丈余,供於祖前,謂之「阡張」,焚之。
正月一日到五日,俗名「破五」。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
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 初二至十六 、「東岳廟」 初一至十五 、「白雲觀」 初一至十九 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另外,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了下來。
陝西:民風古樸 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除夕到了,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
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6. 中國傳統節日及風俗有哪些

1、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7. 中國民俗文化氣息最濃厚的城市是哪裡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民俗文化都彌足珍貴,老北京的四合院、雲南跑馬節,傣族潑水節,還有民間的剪紙藝術,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都是偉大的中華文化的體現。或纖者
在我看來,中國民俗文化最為濃厚的城市便是南京。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首批國豎臘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著“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稱。

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歌曲《茉莉花》正是南京著名的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南京也是中華書畫的古都,王羲之、顧愷之等著名書法大家都生在南京。而著名的金陵八家以及金陵九子也是產生於此。不僅如此,著名的畫家徐悲鴻、張書旗、柳子谷,也就是所謂的“金陵三傑”也匯聚於此,共同構成了“金陵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8. 中國各個地方的文化特點、風俗習慣是什麼

1、彝族風俗習慣 —— 火把節

文化特點:

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帶則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2、白族風俗習慣 —— 青姑娘節

文化特點: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

3、傣族風俗習慣 —— 潑水節

文化特點: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著採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裡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

4、哈尼族風俗習慣 —— 姑娘節

文化特點:

「姑娘節」是每年春耕結束時,奕車人的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節日。「姑娘節」這天,奕車姑娘要戴上潔白的尖頂巾,身穿「龜式服」,下穿緊身超短褲,腰系精美的銀飾,在山間用歌、舞等形式尋找自己的伴侶。綏蠢返棚寧苗族人的姑娘節定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民間有歌謠:苗家四月八,姑娘回娘家,奕車人的姑娘節在農歷二月二日。

5、苗族風俗習慣 —— 花山節

文化特點:

苗族花山節5月1日前後舉行,是川南、興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世滲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每到這個時候,來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幾個苗村寨之間的開闊坡地上。「花桿」是踩花山節的重要標志,一般選擇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樹,扎以鮮花,彩旗。定花村的人是大家公認的「好心腸的人」。這人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趁太陽出山以前把花桿豎好。

(8)中國哪裡有傳統風俗擴展閱讀: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范——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9. 中國的民俗有哪些

中國的民風民俗有:除夕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春節拜年、走親戚;元宵節吃元宵;寒食節祭掃、踏青;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等。具體介紹如下:

1、除夕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9)中國哪裡有傳統風俗擴展閱讀:

1、春節禁忌所包含的畏懼和迷信的色彩漸為人與人之間皆大歡喜、互相愛護的情調所取。俗話說:「入哩年界(年關)禁忌多」。客家民間奉行的春節禁忌包括: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講粗話惡語。

2、張祖基的《客家舊禮俗》謂:「初一該日特別謹慎,唔敢講惡話罵人,也少人出門,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聽到好的話,就作為系一年的好兆頭,作為會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賀,講各樣的好話」;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初三日忌出門訪友,初三各家都習慣掃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邊去,喊做送窮鬼。因此這日少人出門;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裡有傳統風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眼睛為什麼很小 瀏覽:231
印尼發放多少只雞 瀏覽:916
宋朝時期英國是怎麼樣的 瀏覽:966
從化中國移動營業廳電話多少 瀏覽:421
小手提包帶中國結的怎麼穿好看 瀏覽:400
郵寄東西怎麼寫到印尼地址 瀏覽:13
中國說的什麼 瀏覽:576
印度的紅色地區有多少 瀏覽:726
越南上百萬工人逃離工廠什麼情況 瀏覽:235
中國的市場主體是什麼 瀏覽:134
義大利卡魔汽車音響效果怎麼樣 瀏覽:401
寄義大利怎麼收關稅 瀏覽:145
英國過聖誕節吃什麼菜 瀏覽:374
中國學理發哪個學校好 瀏覽:278
伊朗股市怎麼樣了 瀏覽:600
印度產的阿膠哪裡買 瀏覽:137
伊朗為什麼不讓女人看球賽 瀏覽:436
華人都在印尼哪裡工作 瀏覽:6
印度吉祥物都有哪些 瀏覽:649
印尼洋藤是什麼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