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民族養蛇

中國哪個民族養蛇

發布時間:2023-05-18 17:30:08

㈠ 中國第一蛇村,最多一年養了多少條蛇呢


從湖州德清縣城向西北行約30公里,有個村子名叫子思橋村。


養蛇時間長了,楊洪昌也碰到過不少險情,他最怕的是蛇逃跑,尤其是毒蛇。一次晚上醒來,「忽然覺得肚皮上一涼,馬上知道有蛇爬上來了。」他眼睛向下一瞄,一條黑白相間的銀環蛇正從腰際游向他的左臂。「銀環蛇帶有劇毒的神經毒素,我嚇得一動不敢動,好一會才遊走。」


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揀蛇餵食的時候,難免被蛇咬到,「至少上萬口吧,這無毒蛇多的時候一天一百口都不止。」楊洪昌指著自己的手,過去手上密密麻麻都是蛇牙留下的小孔。最驚險的一次,還是在為五步蛇擠毒液時,蛇頭忽然扭過來,反咬在楊洪昌手上。「我立刻拿刀在手上劃出兩道口子放血,再用水急沖,再叫車去杭州的醫院打血清。」


目前,經過十幾年的摸索,子思橋村的赤鏈蛇飼養和人工孵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孵化率相比野外提高了不少。


記者了解到,養蛇有很獨特的門道,比如每年蛇產卵的前幾天,要把蛇的嘴巴縫起來,免得蛇把蛇蛋給吃了。另外天熱的時候,蛇每天都要洗澡,不然容易死亡。


養蛇並不容易,但比較賺錢。一般的養蛇戶,一年靠養蛇賺個四五萬是起碼的,最賺錢的是收集蝮蛇蛇毒,按克算的,一池子蝮蛇抽一次有兩礦泉水瓶蛇毒,冷凍磨粉後賣給醫葯公司,一次就是3萬塊,半個多月抽一次,可以抽好幾次,一年收入在20萬元上下。


在養蛇最好的光景,子思橋村180戶人家中,有近九成以養蛇為業。


如今記者走在村道上,還是到處可見曬制的蛇皮、蛇膽。


願意養蛇的年輕人不多


這幾年,子思橋村的養蛇業起了變化。「養蛇的人少了,不少人又干回了老本行,做起了絲織圍巾。」以前,一百多戶人家幾乎家家養蛇,而現在銳減到了不到四成。養蛇戶中也幾乎看不到年輕人,「老人為主,年輕人不願意干這行啦。」村口的一位老養蛇人感慨。


事實上,子思橋村的蛇,養殖大多不會超過3個月,在取完蛇毒或孵完胎蛇後,除少部分進行放生外,大多被剖殺入葯。村裡有不少年輕人覺得這樣的養殖方式太過原始粗放,楊芳是楊洪昌的大女兒,在父親的培養下,她成了自家蛇業的第二代傳人。「如果只是把蛇抓來,等飼養大後剖蛇入葯,這個產業是沒有前途的。」對於此前的養殖方式,她不太贊同。


為此,她和武義劉金蛇類養殖場合作成立了一個實驗室,對更多品類的蛇進行人工養殖實驗。目前,養殖場已熟練掌握了大王蛇、眼鏡蛇、蘄蛇、滑鼠蛇等蛇類從蛇蛋孵化、小蛇培育到人工繁殖的全套養殖技術,等到明年下半年,人工養殖的第三代五步蛇就將誕生,此後還將對烏梢蛇、銀環蛇等蛇類進行小規模養殖實驗。


對楊芳這樣的蛇村下一代來說,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深化,蛇村會走出和老一輩不同的路。

㈡ 中國第一蛇村在什麼地方

湖州在線訊 繼日本、韓國等國外媒體的專題報道之後,今年國慶前夕,以記述「三農」大事、鎖定百姓視點、關注基層動態為重點的中央電視台第七頻道《基層嘹望》欄目攝制組,將鏡頭對准了德清縣子思橋村,聚焦當地農民依靠養蛇走上致富路的故事。

一個江南水鄉的小村緣何頻頻受到中外媒體的關注?日前我們又一次走訪了這個被譽為「中國第一蛇村」的江南小漁村。

子思橋村是德清縣有名的養蛇專業特色村。說起養蛇,子思橋的每個村民都能說上一段蛇經。村民楊紡榮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養蛇,如今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能手。他說,起初只是小打小鬧,2000年,打破「小搞搞」的思想束縛,下狠心擴大飼養量,在原來的數量上翻了一番。今年6月,楊紡榮又通過村組織的幫忙,利用貸款和積蓄到金華、上海等地收購母蛇,再次擴大飼養規模。一直關注小蛇行情變化的楊紡榮還向我們道出了他的「小九九」:「現在,小蛇賣出的價錢只有1.65元一條,等到價格漲到1.8元時,賺上2萬元沒有問題。」

村民楊建榮早在結婚以前就與蛇打起了交道,是子思橋村擁有20多年養蛇經歷的老蛇人之一。現在,附近幾家有名的加工蛇菜的飯店都從他那兒訂購蛇,國內幾個大的中葯材市場都有長期客戶。商品銷售不愁,頭腦活絡的他還打起了蛇內臟的主意,加工成魚飼料。4年前,楊建榮養起了鯰魚,沒想到,鯰魚把蛇內臟當成了一道美味。他說,以前村民殺蛇不太顧及周圍環境,每到殺蛇季節,蛇的內臟到處亂扔,全村都被腐爛的氣味籠罩。此後,只要村裡誰家開始殺蛇,就把蛇的內臟用桶集起來,等他上門來收。今年5月初,他又在4畝魚塘內投放了1萬多尾鯰魚苗。據悉,近5個月來,僅魚苗的飼料少說也省下了五六干元。

說蛇論蛇,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楊洪昌和他的莫干山蛇類實業有限公司。楊洪昌不僅是全村養蛇的領軍人,而且發明了人工孵化幼蛇技術,去年申報的莫干山赤練胎蛇被確認為國家原產地標記產品,為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打下了基礎。最近,該公司又同浙江大學簽訂了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合作項目協議,圍繞珍稀蛇類人工繁育與生物製品開發進行研究,以期解決珍稀蛇類人工繁育的關鍵技術,並研製開發高附加值的蛇類保健食品和蛇類生化用品等。同時,合作雙方還將建造標准化蛇類繁育場,成立浙江大學德清蛇類研究中心,使這個「中國第一蛇村」成為全國最大的蛇類養殖科研中心。

子思橋村負責人楊根妹說,子思橋村通過20年的發展,現如今,170戶人家有150戶從事養蛇,800人的村莊飼養著300多萬條蛇。她說,20年前的子思橋村還是個又窮又臟的小漁村,現在村民整天圍著蛇轉,做得多的是蛇活、說得多的是蛇經。

她給我們算了一筆賬:20年來全村共出產幼蛇7000多萬條,創產值1-3億多元,直接給村民帶來利潤5000多萬元,大多數村民每年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好的有10多萬。她說,目前村裡正打算規劃土地成立設施完善的飼養基地,並成立蛇文化館,帶動當地的旅遊和餐飲業,形成多條腿走路,讓子思橋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

㈢ 穆斯林可以養蛇嘛

穆斯林他沒有這方面的規定,說是能不能養蛇,嗯,他既然沒有規定的話,就是這上面他是可以養蛇的。或族

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春節也不例外。

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衫稿弊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不同地方習俗不同,但在中國,春節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且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穆斯林他對於這個女性的一些那個外表的裝束是有這個嚴格的規定的,對於這個養生者的話,它應該是沒有這方面的規定的,就是說他如果這個沒有規定的話,就敬雀代表他們是可以養成的吧。

㈣ 古代擅長養蛇的民族

苗族吧!!我想是

㈤ 中國十大養蛇能手

1. 江蘇省沐陽縣劉集鄉劉集街東500米的蘇北大型養蛇場,創辦人劉家芝經過幾年的奮斗,開創了在蘇北人工養殖毒蛇的先河:並成為宿遷市首屆「十大青年致富狀元」。在他的幫助下,一部分農戶靠養蛇發了財,圓了他們的致富夢。

2. 南寧橫縣校椅鎮雷村農民黃光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憑五角錢起家,在野外捕蛇回家飼養,穩步擴大養殖規模,如今發展到年養蛇6000多條,獲收入30多萬元。由他舉辦的養蛇技術培訓班,已吸引了全國各地28個省市的1.2萬名學員前來學習。

3. 湖南常德邵陽潘仁華養蛇 一年也能賺個一百萬。

4.走進中國第一蛇村走進中國第一蛇村湖州德清縣子思橋村是有名的養蛇專業養蛇村20年來全村共出產幼蛇7000多萬條,創產值1-3億多元,直接給村民帶來利潤5000多萬元,大多數村民每年都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好的有10多萬。

5. 央視《致富經》2007.9.10日播出「秀才養蛇有一套」,蛇場坐落在江西省宜春市市郊,裡面養了3000多條毒蛇和無毒蛇,幸虧剛才咬人的是無毒蛇,只有無毒蛇,他們才敢直接用手抓,如果是毒蛇的話,那就得用鉤子了。黃新洪今天的交易額達在3000元左右,像這樣的的交易每隔兩三天就有一次。

6. 先後被評為全國勞模、全國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群眾建功立業先進個人、首屆中國企業成功女性、全國傑出創業女性、江西省勞動模範、撫州市種養業標兵。 ... 於是,她有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養蛇場。

7. 欽州靈山縣沙坪鎮沙坪村委永信養蛇協會,自協會成立兩年以來,為60多個會員戶提供各種服務,使養蛇效益迅速提高,他們養的蛇遠銷廣州、深圳等地。僅2007年,協會會員養蛇總產量達到了9000公斤,平均每戶收入2.8萬元。

8. 在平南縣平南鎮附城村,卻有一位婦女靠人工繁殖和養殖眼鏡蛇走上了致富路,她就是陳瓊蓮。近年來,陳瓊蓮先後被自治區、貴港市評為「雙學雙比先進女能手」、自治區「三八紅旗手」和廣西「十大水產養殖女狀元」的稱號。陳瓊蓮的養蛇技術得到國家林業部門的肯定。2006年,陳瓊蓮和丈夫創辦的平南縣平安野生動物馴養殖場被國家林業部確定為國家野生動物繁殖利用三個試點之一。2007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組報道了她創業的經歷。節目播出之後,她的名聲越來越大。

9. 新野縣位於河南省的西南部,地勢平坦,按說這里並不具備養蛇的最佳環境,可是有個叫朱令善的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要做當地的養蛇第一人。由於當地村民普遍對蛇有一種恐懼感,使他在養殖的時候阻力重重,只得到處東躲西藏,這也直接促成他採取一種特別的養殖方式。

10. 平南鎮附城村養蛇專業戶、共產黨員曾日波帶動群眾發展養蛇業,使平南鎮成為全國最大的養蛇基地,帶富了一方百姓。

㈥ 福建先民閩族為何崇拜蛇

閩人對蛇的崇拜

對蛇的圖騰崇拜,是福建古代先民閩族的獨特信仰。這種信仰使閩越族與我國南方崇奉鳥圖騰的於越族和尊火崇鳳的楚蠻族判然分別。東漢文字學家許慎解釋「閩神敏」字時說:「閩,東南越,蛇種。」他認為閩人是蛇圖騰的種族螞族,這是對的,但以為閩是東南方的越族則不確。有人解釋「閩」的造字說:「閩為山地,多出蛇蟲之類,故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蟲字,實即蛇字。故有人乾脆說,閩就是門內養蛇者。前人有養蛇以滅鼠,養蛇以防止野獸襲擾的。清代劉燕庭曾記述:「福州城內有蛇民,服飾與平民異,其丁甚少。」古代,中原人認為南方多蛇,又賤視南方種族,故往往以蟲(蛇)命名南方各族,如蠻、閩、蜒、巴、蚩?等。楚人本自認為蠻夷,但他們也視比之更遠的南方之地為畏途。《楚辭·招魂》有句:「南方不可以止些」,「蝮蛇蓁(zhēn)蓁,封狐千里些。雄虺(huǐ)九首,往來倏忽」。認為南方是蛇虺出沒的荒遠之區。《福建通志》載:「南方暑濕,近夏瘴熱,暴露水居,蝮蛇叢生。」可見閩人處境險惡,日與蟲蛇為伍,他們對蛇的崇奉,含有避禍求福的意味。

閩人崇蛇的表現形式很多。古代有「翦發文身」,以像龍子或鱗蟲,祈求在水中避龍蛇之害。世代在水中生活的(上疋下旦)人,在船上供木龍(木雕蛇像)祈禱,還在岸上建蛇神廟,「畫蛇以祭,自雲龍種」。與此類似,福建各地都建有蛇王宮、廟以崇祀蛇神,保留至今的有南平西芹、長汀羅漢嶺、閩侯洋里等處的蛇王宮。福清、莆田等地的蛇王廟稱「青公廟」。南平樟湖板及其附近山村游穗枝的蛇王廟,至今每年七月初七還要舉行祀蛇賽神的慶典。平和縣三坪寺一帶村民,以往有飼蛇以看家守戶的習俗,至今與蛇共寢也恬不為怪。在三坪寺古廟中供奉的「侍者公」即為蛇神。至今,閩、浙和台灣等地,仍流傳不少蛇與人結合的神話故事。如蛇郎君、白娘子等。類似閩族人的崇蛇現象在台灣也有,由此也可推知閩台人民在古代的交往及其種族淵源關系。再往前追溯到遠古時代,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蛇崇拜的證據。漳州地區保存不少蛇形岩畫和石刻。如華安草仔山有一塊蛇形石刻,上有母蛇、幼蛇、蛇卵組成的生動畫面。華安縣蕉林村,還有5組類似的蛇形石刻,分別表現兩蛇交尾、蛇產卵、幼蛇破殼、群蛇游動的圖像。詔安縣溪口村的一塊孤石上,刻有兩組蛇產卵的圖像。這些年代久遠的石刻,所表現的蛇的生活、形態,應是古閩族人崇蛇的心理和習俗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閩族形成和發展時期,以黃土侖類型文化為代表的福建青銅時代(相當於中原商周時期)的陶器上,就充滿了蛇圖騰的印記:陶器上的蛇形堆塑,陶器表面的蟠虺紋飾,以及仿蛇皮花紋的各種幾何形圖案,都顯示了早期閩族人對蛇的信仰與崇拜的鮮明特徵。

㈦ 中華民俗風情概述

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節」 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在這個節日里,人們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月二這一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 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求子:江西南昌地區的求子風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時南昌,在西湖區的中心處有一高土橋,盯戚畝橋上有石柱欄桿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婦女們來到橋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橋兩旁的石柱上撫摸,甚至納入懷中,據說如此這便可生男孩。

「六月六曬龍袍」:傳說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是龍王爺及寺廟菩薩曬衣袍的日子,這天「陽氣」足,氣候仔李乾燥,經六月六日曬過的衣物,不會發霉,不會被蟲蛀。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櫃,將家裡所有的衣物全搬出來曬。這一習俗,實際上也是對太陽的一種崇拜。
對蛇的圖騰崇拜,是福建古代先民閩族的獨特信仰。這種信仰;使閩越族與我國南方崇奉鳥圖騰的於越族和尊火崇鳳的楚蠻族判然分別。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解釋"閩"字時說:"閩,東南越,蛇種。"他認為閩人是蛇圖騰的種族,這是對的,但以為閩是東南方的越族則不確。有人解釋"閩"的造字說:"閩為山地,多出蛇蟲之類,故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蟲字,實即蛇字。故有人乾脆說,閩就是門內養蛇者。前人有養蛇以滅鼠,養蛇以防止野獸襲擾的。清代劉燕庭曾記述:"福州城內有蛇民,服飾與平民異,其丁甚少。"
[客家娶親]閩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禮別有風趣。男家的迎親隊抵達女家,新娘出門站在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稱為「過米篩」象徵留下娘家的活土(財氣),到婆家去重創業。接著背出家門,上車(古時用轎)時兄弟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此時,新娘放聲慟哭。到達男家後,在一福命婦手捧盛著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園盤)的牽引下跨過火紅的木碳爐,以示「興旺」。入門時,新娘跨雞而過,稱「攔門雞」。進入廳堂拜堂後,即入洞房,婚宴開始。深夜鬧洞房,酣樂凱森為止。
1、在藏區偶見身掛紅、黃、綠布標的牛羊徜徉於郊野,可不要隨意驅趕、傷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切勿以獵槍對准鷹鷲,藏民忌諱傷害他們的神鳥。

2、未經同意不可入廟,入廟後不可吸煙。廟內物品觀看無妨,不可擅自觸摸佛像、經書、拍照。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時針方向行進。

3、步入藏民的帳篷、居室,不可用腳踩門檻,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4、旅遊西藏高原,須帶備充足的禦寒衣物(如羽絨衣、手套、絨帽)、干糧、飲用水,以防凍傷;還須帶備太陽鏡以防紫外線幅射,再加上睡袋和護膚膏防曬油等。如出現高山缺氧疹狀,宜休息或以吸氧療法治療。切忌感冒!!

5、在藏區忌穿短褲。況且青藏高原日夜溫差大,易受涼。

6、藏民伸舌頭,是表示尊敬而並非嘲笑;合十則是一種禮節。

7、旅遊西藏須選擇季節。高寒地區的氣候冬長夏短,只有西藏東南局部地區四季較分明。七月至九月為最佳旅遊季節,氣溫適宜,節日也較多。

8、西藏地勢高,空氣稀薄,缺氧嚴重,氣候惡劣。因而對旅行者的身體是嚴峻的考驗。如患有感冒、高血壓、心肺病,以及咳嗽發燒者,都不宜前往。

9、西藏的食宿條件稍差。藏族的主要食品有酥油、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糌粑、風干牛羊肉、奶渣等;沿途驛站、兵站食堂的菜式一般為白菜、南瓜、乾菜和咸豆豉等。即使是縣城的賓館、飯店,菜式供應亦很簡單。而在途中往往沒有供應,故宜帶適量干糧,如餅干、葡萄糖、脫水食物等,以備不時之需。有條件時多吃水果、蔬菜。
滿族人口982萬餘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尤以遼寧最多。少數聚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來,由於滿漢長期雜居,滿族與漢族差異逐漸縮小。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進程中,滿族在政治、文化、科學領域里涌現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滿族信奉薩滿族,以後還信奉佛教。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17世紀40年代後,滿族普遍使用漢語和漢文,現在只有黑龍江的少數老人會說滿話。

滿族的禁忌:滿族最突出的忌讀是不準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帶狗皮袖頭的衣服;在滿族人家裡做客,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趕狗,更不能說狗的壞話,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當面侮辱他,會不客氣地下逐客令。還忌諱打喜鵲和烏鴉。以西為上,特別忌諱一般人尤其是青年人坐西炕,更忌諱婦女在西炕上生孩子。忌在索羅桿(神桿)上拴牲口。祭祖時大門口掛放的穀草是為祖先的馬匹准備的,忌孕婦、寡婦和戴狗皮帽子的人接觸。

㈧ 被譽為「中國蛇村」的是哪個地方為什麼

人們通常都說蛇是冷血動物,所以很多人見到蛇都避而遠之。當然,在印度蛇好像就生錯了地方,哪裡的人一出生就會抓蛇。現在在中國也有一個村莊,他們天生就是蛇的剋星。

蛇是一種生來就充滿爭議的物種,它既幫助著人類,也對人類有著一絲威脅,有些人對蛇類充滿憎恨和厭惡,有些人則對蛇類愛不釋手。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有一個小村落,只要提起這個村,附近的其他村莊似乎都唯恐不及,對這個村子似乎充滿了恐懼。

因為這個人口數量不過在800人左右的美麗小村莊里,居然飼養著多達300萬條的蛇。這里的蛇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而是村民飼養的。全村每一家都是養殖蛇的高手,就連小孩都把蛇當做寵物。這個村莊的名字就是——子思橋村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子思橋村是當地非常窮的一個村子。而當時年僅20多歲的楊洪昌在家庭本就不富裕的情況下,得了一種叫“強直性脊椎炎”的病,這對他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治病,他跑遍了許多醫院,但都無能為力。最後在無奈之下,他聽取了一個醫生的建議——服用一些抗風濕的蛇類中葯和蛇葯酒。

蛇,既是守護人類農田的守衛和自帶價值的物種,又是會偶爾傷害人類的刺客。對於這樣一個生物,爭議一直存在。但大自然賦予的每個物種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蛇類毫無爭議的是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能說可以不愛,但請不要過度傷害吧。

(圖片來自網路。)

與中國哪個民族養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過聖誕節吃什麼菜 瀏覽:370
中國學理發哪個學校好 瀏覽:274
伊朗股市怎麼樣了 瀏覽:596
印度產的阿膠哪裡買 瀏覽:133
伊朗為什麼不讓女人看球賽 瀏覽:432
華人都在印尼哪裡工作 瀏覽:2
印度吉祥物都有哪些 瀏覽:645
印尼洋藤是什麼 瀏覽:445
英國所在什麼洲和什麼首都 瀏覽:866
印尼什麼軟體導航 瀏覽:783
去越南旅遊要怎麼去 瀏覽:613
中國人壽保單借款怎麼還款 瀏覽:542
羅平離越南多少公里 瀏覽:945
中國古鎮風景區有哪些 瀏覽:121
中國足球隊對伊朗什麼時間 瀏覽:551
伊朗有多少鹽鹼地 瀏覽:597
中國新能源項目都在哪些地區 瀏覽:240
義大利蘇神什麼時候能去 瀏覽:684
中國瓦崗軍有多少人 瀏覽:284
英國什麼外賣便宜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