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公司擁有橡膠園

中國哪個公司擁有橡膠園

發布時間:2023-05-20 06:19:02

1. 我國有哪些天然橡膠種植基地

我國現已建成了海南、雲南、廣東三大天然橡膠種植生產基地和廣睜岩西農墾植膠園好早畝,種植面積友森達77.5萬公頃,年產量約55萬噸,種植面積和年產量均居世界43個產膠國中的第5位。
其中,海南農墾是全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

2. 從五個方面介紹陳嘉庚 字數要長 回答准確的 必有重謝

1、身負父債的僑鄉少年郎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縣集美村,因為戰亂不斷,有很多人遠赴南洋討生活,這里便成了著名的僑鄉。 陳嘉庚的家庭,也是一個華僑世家,他出生的時候,父親正在新加坡,經營著米店和一家小廠。從小,是母親獨自撫養他長大。 閩南一帶,曾有著十分光輝的歷史。從民族英雄鄭成功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這些故事都在小嘉庚的心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響。集美村還有著鄭成功的「國姓寨」、「國姓井」,在老一輩人的傳說中,陳嘉庚從小就對這些愛國英雄充滿了敬仰。而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更使他渴望早日能夠報效祖國。 1890年,陳嘉庚已經17歲了,父親要他到新加坡來見見世面,於是他離開了故鄉、離開了慈母,獨身前往南洋。雖然都市的繁華是一種誘惑,但他卻不為所動,老老實實地呆在店裡,跟著老伙計學習怎麼管理,很快就成了父親的左右手。 1898年,母親病逝,聞聽噩耗的陳嘉庚立即回鄉葬母。出發之前,他將自己經管的 陳嘉庚相關著作
賬務移交給他的族叔。當時他父親各項經營都很順利,擁有資產約35萬元。可是當守完3年母喪的陳嘉庚回到新加坡時,卻發現曾經興隆的米店已經門庭冷落,負債已達30多萬元。原來是父親的妾生子趁陳嘉庚不在,盡情揮霍導致負債累累,面臨破產的邊緣。 按照新加坡法律,兒子不必償還父親債務,況且陳嘉庚身無分文,如何償還,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對父親的凄涼,還是毅然承擔了債務,繼承了這個爛攤子,當時他還不到31歲。從此這個傑出的企業家開始了自己獨立的商業之旅。
2、菠蘿「蘇丹」、橡膠大王
獨自創業的路程是極其艱難的。陳嘉庚手裡的資金只有一點,用來投資什麼才能成功呢?經過詳細的考察,陳嘉庚發現,菠蘿罐頭銷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資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於是他決定建立一個菠蘿罐頭廠。 資金不夠,陳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區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著手建造一所菠蘿罐頭廠。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來的7000元用在建廠總算勉強夠了。製作菠蘿罐頭所需的白鐵、糖枋,都可向別的商人賒取。開工終於沒有問題。等到4月份菠蘿一上市,陳嘉庚的「新利川」工廠就開始生產了,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陳嘉庚給自己的菠蘿罐頭的商標定名為「蘇丹」,意思就是菠蘿罐頭之王。 在陳嘉庚的精心經營之下,罐頭廠運作良好,銷售看漲,月底核算結果,獲凈利9000餘元。不僅收回全部建廠投資,而且還有盈餘,經濟效益之大,確實驚人。 從絕境中拼殺出來的陳嘉庚初戰獲勝,就以「新利川」為立足點,兼營父親企業與人合夥的月新菠蘿廠,接著又開設了謙益米號,米店也兼做罐頭廠的營業機關。 隨著菠蘿罐頭生意越做越大,對菠蘿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購買了一塊空地,用來種植菠蘿,取名為「福山園」,事實上,這塊種植地也確實是一塊福地,後來成為了當地最大的菠蘿種植園。 創業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就在菠蘿生意順利發展的同時,1906年夏季,菠蘿罐頭行市大跌,陳嘉庚只能勉強保住了1萬元的贏利,這次打擊使他意識到,商場如戰場,僅僅靠一種產品經營是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多變,他要尋找新的項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嘉庚了解到一個橡膠商人高價賣掉了自己的橡膠園,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於是趕忙聯系這個商人,從他那裡購進18萬粒橡膠種子。而當時因為菠蘿生意的不景氣,很多人紛紛脫手自彎頃己的菠蘿園,陳嘉庚趁此機會購買了大片土地,這些成了他以後的橡膠種植園。 到了1913年,陳嘉庚的菠蘿產量已經佔了整個新加坡的半數以上,一躍而居首位,真正成了業內的蘇丹,這一年,他已是一個擁有兩處橡膠園,四個菠蘿罐頭廠,一家米廠,一間米店,固定資產和純利潤有四五十萬元的華僑企業家了。 然而商場風雲多變,1914年秋,正當菠蘿罐頭的生產旺季到來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各國對菠蘿罐頭限制入口。因而各洋行停止采辦。陳嘉庚的菠蘿罐頭廠遭到了沉重打擊,積存著幾萬箱產品無法售出。不早帆僅如此,戰爭還使陳嘉庚的米業遇到了麻煩,特別是許多商船在東印度洋上受到德國戰艦攻擊之後,原已緊張的航運幾乎全部停頓。陳嘉庚米廠的倉庫里堆放著1萬多包熟米。產品積壓的直接後果是資金流轉困難,工廠租金越期無法清還,工人的生活費又絕對不可拖欠。陳嘉庚陷入了「艱難維持,度日如年」的境地。 埋睜陸1914年冬天,陳嘉庚終於將所有的貨全部售脫。這時,他當機立斷決定經營航運業,他先是靠租船運輸,分別租下了載重1300噸的「萬通」和載重2500噸的「萬達」兩艘輪船,運來需求量很大的熟米,再送到印度銷售。不久因為市場的擴大,他又增加了2艘輪船,專門承接英國政府的貨物。他的審時度勢,及時改變經營策略贏得了可觀利潤。僅僅一年後,就贏利了20多萬元。之後,更是購得多艘輪船,但卻不親自經營,而是租給法國政府,這樣不僅省事,避免了風險,也獲利很快。 1916年,陳嘉庚又有了劃時代的舉措。當時歐洲各國互相廝殺,給美國經濟騰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美國工業長足的發展,刺激了橡膠製品的需求,帶動了馬來亞的橡膠業,一躍而成了支柱產業,產量居世界第一位。馬來亞成了世界「橡膠王國」。而陳嘉庚此前的投資終於有了回報,他被作為公認的「馬來亞橡膠王國四大功臣」之一載入史冊。 此後2年,陳嘉庚逐漸把重心轉移到橡膠業上,他先後將新加坡土頭橋的菠蘿罐頭廠和恆美熟米廠改作「謙益」橡膠廠,專制膠布,實現了橡膠經營從單一的農業墾植到工業製造的飛躍。接著,他又設法與美國橡膠業協會搭上關系,把廣告做到了美國,把「謙益」橡膠廠的大半產品直接銷售到美國。這樣,他實現了第二個飛躍:將橡膠的農、工、貿經營集於一身,而且開創了在英國統治新加坡百年來華僑不通過洋行而與外國商家直接進行貿易的先例。 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陳嘉庚不但沒有遭受損失,還安然無恙,依靠米、樹膠、輪船航運和出售菠蘿罐頭廠積存的鐵皮,陳嘉庚共得450 多萬元,扣除各種費用,實存資產430萬元。從而迅速躋身於新加坡富豪之列,也成為著名的企業家、新加坡華僑大亨。
3、散盡家財、培育英才
一戰之後,陳嘉庚意識到航運業的危險性和暫時性,就沒有再繼續下去,他開始繼續擴展自己的橡膠王國。 1919年,隨著橡膠製品的廣泛應用,英國投資者不斷到馬來亞搶占市場,有實力的華僑商家和小園主也紛紛改辦橡膠種植園或興辦小橡膠廠,競爭越來越劇烈。面對挑戰,陳嘉庚調整自己,實現了第三個飛躍:他擴充了「謙益」橡膠廠的規模,將粗加工的生膠廠改為深加工的橡膠熟品廠;退出於兩年前投資50萬元入股的3家橡膠公司;組建陳嘉庚公司,將謙益以橡膠總公司的名義列其麾下。 1922年,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無度引起市況蕭條,橡膠價連續3年下滑,許多小規模的膠園、膠廠被迫停產。而這時的陳嘉庚公司虎氣十足,他斷定橡膠業是新興產業,好景還在前頭。在對馬來亞各地進行考察之後,陳嘉庚一下子買下了9家橡膠廠。 1924年他在馬來亞和印尼設了10多家橡膠分店,其後又在其他地方設分行、分店或辦事機構。目的是擴大產品銷路和原料來源,減少中間環節造成的損失。這一年英國政府為抬高橡膠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從中獨占利潤,在新加坡、馬來亞實行限制橡膠生產計劃,第二年略見成效,加上美國汽車工業生產迅速發展的影響,橡膠價格大幅度上漲。這一年是陳嘉庚的橡膠事業的巔峰,在英國大臣對新加坡工業的考察書中,也提到了陳嘉庚的公司,說它是「亞洲最大的企業」。 與此同時,陳嘉庚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福建集美。他認為振興工商業的目的在報國,但報國的關鍵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獲的財利,慨辦教育」。1893年,他20歲時在家鄉創辦「惕齊學塾」。1913年又創辦集美小學。以後他與胞弟陳敬賢先生一起,邊集資邊辦學,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先後在家鄉創辦了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師范、水產、航海、商業、農林 |集美輕工業等校在內的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資助了閩南20個縣市110多所學校;並在僑居地新加坡倡辦和贊助了道南小學、愛同小學、崇福小學、南僑中學、南僑師范水產航海等許多學校。他用於興學的資金超過一億美元,幾乎等於他的全部家財。人們親切地稱陳嘉庚先生為「校主」。 有人說,陳嘉庚辦這么多的學校無非是提高自己的聲譽,但陳嘉庚辦學,卻不是這樣的。他沒有把它作為一種資本,相反為此做出了巨大犧牲。 自1926年起,陳嘉庚為了維持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經費不至於中斷,做了許多努力。在資金緊缺時,他甚至於賤價出賣了橡膠園。 1929年10月,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新加坡、馬來亞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膠和錫,最大的買主是美國。美國的不景氣,造成了新、馬橡膠和錫業的大蕭條。但陳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廈門學校經費達90萬元。當時,陳嘉庚公司積欠銀行債款近400萬元。公司資產僅在200多萬元,已是資不抵債。以英國匯豐銀行為首的債權銀行要求陳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廈大經費,被陳嘉庚斷然拒絕了。他認為自己不能也不應放棄義務,學校辦起 陳嘉庚追悼會
來了,就得維持下去,一旦關了門,恢復就無望了。學校如果關停,不僅耽誤青少年前途,而且對社會影響不好,罪就大了。如果因為負擔集廈學校經費而遭致生意失敗,這是個人事業的榮枯。 1932年,陳嘉庚辛苦創辦的企業終於被收盤,雖然他的事業走到了末路,但陳嘉庚卻從不後悔,因為他成功地創辦了這么多學校,尤其是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 1961年8月12日,這個偉大的企業家、教育家病逝於北京。彌留時他仍殷切盼望台灣回歸祖國,並囑咐「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遺產300萬元人民幣全部獻給國家。為了感謝這么多年他對國家做出的不朽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予其國葬的哀榮,靈柩運回集美,安葬在家鄉,以告慰這個曾經輝煌、博大無私的愛國華僑。
5、一生儉朴、公而忘私
嘉庚先生一生儉朴,從不誇耀自己,但是在投資辦學方面卻不惜一切。據有關人員統計,以1981年人民幣和黃金比價計算,陳老一生用來辦學的捐款達一億美元以上。在陳嘉庚故居,從陳列的蚊帳、被褥、衣服、禮帽、皮鞋等物來看,都是破舊而老式的。一隻翻過來的破茶杯,杯底上插上蠟燭,就是他自己設計的燭盤了。他家財萬貫,但對自己的家事,卻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宅都曾因日本飛機的轟炸而炸毀。然而,在校舍和住宅之間,他卻堅持先修校舍,並說:「第念校舍未復,若先建住宅,難免違背先憂後樂之訓耳!」他逝世後國內存款尚有300餘萬元,可是按照他的遺囑,一分錢也沒有留給子孫,對這個問題,他的說法是:「人誰不愛子,惟必以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德之愛。且賢而多財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7]
6、不忘統一、鰲園刻圖
晚年的陳嘉庚,念念不忘國家統一、台灣回歸!1950年,他在集美學村創建鰲園。在鰲園中的「博物觀」照壁石屏正中,請石匠刻錄5幅地圖。上面一幅是「世界地圖」,其下面並列四幅地圖,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福建省全圖」、「台灣省全圖」及「同安縣全圖」,並在圖中刻下親撰的《台灣史略》。陳嘉庚先生親撰的《台灣史略》的第一句話寫道:「台灣為我國東南一大島」。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統一事業。針對美國的侵略行徑,1950年7月4日,陳嘉庚通過《福建日報》發表談話,明確表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外國干涉。此後,他又發表一系列對記者的談話和聲明,發表接見華僑的談話等等。一再闡明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容許外國侵佔或干涉,並號召華僑為台灣回歸祖國的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祖國統一是陳嘉庚臨終遺囑的第一件大事,他最後的遺言是「台灣必須歸中國」。他相信他的這個願望一定會實現,一定要實現。這就是陳嘉庚先生為什麼在「鰲園」刻錄的地圖中刻下「台灣省全圖」的最重要原因。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1964年發現的第2963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以表彰陳嘉庚對教育事業的傑出貢獻。

* 公——永無止境的奉獻
* 忠——永不動搖的愛國
* 毅——永不言敗的堅強 民族光輝——陳嘉庚
* 誠——永不毀諾的錚錚傲骨
對於輕金錢,重義務,誠信果毅,疾惡好善,愛鄉愛國諸點,尤所服膺嚮往,而自愧未能達其一,深願與國人共勉之也。

3. 365橡膠園是什麼

橡膠樹種敬飢植地。365橡膠園原稱國營膠園,該園主要是種植橡膠樹,生產出的宏稿局橡膠樹主蔽讓要是用於橡膠產業的發展,橡膠園是園地的一種,在國內的各個城市皆有橡膠園的產業。

4. 陳嘉庚在南洋創建4個菠蘿罐頭廠、 兩處橡膠園,存款額45萬元

陳嘉庚先生是新加坡的實業家,同時又是愛國華僑,他積極創辦教育事業,在國內創建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他還以南洋僑領的身份向 社會 號召募捐積極支持國內抗戰,早年追隨他的父親「下南洋」, 他的父親因為市場行情波動,欠下不小的一筆債務,按照南洋當地法律規定,陳嘉庚不需要承擔這筆債務,但是陳嘉庚先生卻靠著自身經營還清了這筆不小的債務,那麼陳嘉庚先生是怎麼在橋謹啟南洋掘得第一桶金的呢?下文將為你講述。

1904年春,陳嘉庚開始獨立自營。

他首先看準了菠蘿罐頭業。菠蘿是新加坡的特產,由菠蘿加工成罐頭,遠銷歐美各國。

在新加坡經營罐頭的歐美洋行和商號,為了保證自己的貨源,經常向廠商提供製罐的原材料,付款期為40天。罐頭廠工資每半月清算一次。只有購買菠蘿須用現款。因而不必用多少流動資金,即可獲得厚利。

正因為菠蘿罐頭業有這樣的特點,陳嘉庚便從這里開始創業。

他以7000元作資本,購置了舊機器,用茅草木料蓋廠房,從簡從速。

一所取名"新利川"的菠蘿罐頭廠只用了兩個月時間便建成投產,趕上了當年的菠蘿旺產季節。

恰好這時陳嘉庚的父親合夥人開辦的"日新公司"的經理病逝,依照英國殖民地法律,其股權應當停止,公司歸陳嘉庚經營。

"日新公司"也是經營蘿罐頭敏如的,這就為陳嘉庚初顯身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當時,新加坡已有菠蘿罐頭廠10餘家,每年外銷量約200萬箱,競爭頗為激烈。

歐美洋行每隔兩三天按其國內電示采買罐頭,行情變化無常。陳嘉庚自接管"日新公司"後,一方面暗地留心10餘家同行的經營情況,發現他們對市場信息若明若暗,生產帶有很大的關聯性。

另一方面,他對洋行采買罐頭行情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其所采買的罐頭,有條庄、塊庄、方庄、枚庄、刻花庄等五、六十種,其中以條方、枚庄為最大宗,約占總產量的百分之八九十,每次成交動輒千箱至萬箱,是同業競爭的中心。其餘數十種雜庄年產僅20萬箱,每次成交數不過數十至數百箱,一向不引人注意,可是雜庄價格高,每箱比普通莊多三角至七、八角。

掌握以上情況後 ,陳嘉庚決定人棄我取,積少成多,獨攬這筆"小生意" 。

主意一定,他每天上午一起和副手分別到各洋行詢問商情,把所有雜庄定貨全部承攬下來。

不久,市場需要的大部分雜庄菠蘿罐頭,幾乎都歸到他一家門下。

對傳統的經營方式,陳嘉庚大膽地進行了改革。同業各廠采買菠蘿,歷來都是按枚論價,而菠蘿每枚的大小及成熟程度不盡相同,有的還有一些壞爛,議價時不計重量,全憑眼力。而且須待每季停工後オ開始計算盈虧。

"日新公司"過去也一直採用這種方式。而陳嘉庚對這種方式進行了改革,他採取的辦法卻是:規定每日購進的菠蘿必須當天制完,當夜即結算盈虧,以此作為次日采購議價的標准。

在生產中,要求盡量減少剖工上的損失和浪費,同時嚴把質量關,以建立商業信譽。他每日清早和下午必到工廠巡視,親自指揮生產。

3個月生產下來,"日新"獲凈利3萬元,"新利川"獲利9千餘元,兩廠合約4萬元,利潤比當時最有名的大廠高出七、八倍,遠居同業晌塵老廠之上。

這是陳嘉庚自稱為"初出茅廬"的第一次成功,陳嘉庚信心大增。

他擴建了"新利川"廠房,增置了機器設備。為了保證兩廠原料的供應,他在"新利川"附近購買荒地500英畝,取名"福山園",立即開荒種植菠蘿。

另外,還投資2萬元,開設一家米店,名"謙益"。當年冬季,雖然菠蘿罐頭市價略有下降, 由於陳嘉庚經營有方,兩廠仍獲利2萬余元,米店也得利8千餘元。

獨立經營的頭一年,除夥伴紅利外,陳嘉庚總計獲利6萬元,在新加坡菠蘿罐頭製造業中站穩了腳跟。

第二年夏季,"日新"、"新利川"兩廠再次凌駕於同業之上,獲利3萬余元。

陳嘉庚抓緊時機,發展實業,在運輸方便的地點又建了一個罐頭廠,兼製冰糖。誰知到了這年冬季,菠蘿罐頭行市下跌,3個罐頭廠僅獲利1萬余元,盡管不能與上年相比,但遠遠超過同業各廠。

陳嘉庚雄心勃勃,准備趁明年"福山園"菠蘿第一次出產的時機,大於一場,以期還清父親欠下的債務。

而天竟不助人願,1906年夏,菠蘿罐頭市價下跌更甚,各色雜庄罐頭也大為減銷。"福山園"首次出產的菠蘿遭此命運,無利可圖。

陳嘉庚慘淡經營,總算保住盈利1萬元的局面,但計劃為父還債的夙願,卻無從實現了。

心願所系的1906年受到如此挫折,實在令陳嘉庚沮喪同時也使他清醒了頭腦:單靠經營菠蘿罐頭發家,受制於捉模不定的市場變化,且同業競爭激烈。

只有善於抓住市場的脈搏,開辟新的領域,進行多種經營,オ能大有作為。

這樣想,陳嘉庚的思路頓時開闊起來,周圍變幻不定的商業信息,格外引起了他的興趣。

有一天陳嘉庚照例到各洋行探詢菠蘿罐頭行情,偶然聽到一條有關別人成功的消息:陳齊賢把馬六甲的橡膠園出售獲得巨利。

在此之前,這樣一條與菠蘿罐頭業無關的消息是不會引起陳嘉庚注意的,而現在使他怦然心動,眼光為之一亮。

橡膠樹本是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所產橡膠在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上用途很大,現在逐漸發展為人工種植,剛剛移植到馬來亞、新加坡一帶。

陳嘉庚受陳齊賢成功的啟發,判斷種植橡膠定有前途。他當機立斷,用1800元把陳齊賢剩下的18萬粒種子全數買進,在"福山園"菠蘿株間套種兩個月內種完。

大膽經營橡膠,陳嘉庚邁出了開拓新局面的第一步。接著是第二步:擴大米業經營。這是他最為熟悉的行業。他以4萬元與"恆美"米店原經理合作,共同經營熟米廠。

陳嘉庚了解到了解"恆美"經營加工的熟米,有治療腳氣病的功效,向為華僑所喜食,其價格每擔比生米高出一元以上,所以在原股東因意見不一而退出,經理招股經營時果斷入股。

1907年,34歲的陳嘉庚發家成功,事業蒸蒸日上。靠新經營的熟米廠(橡膠尚未成林)、菠蘿罐頭及生米廠,陳嘉庚在經濟上翻了身。

合辦"恆美"不久,熟米價格即見上漲,經營16個月後,得實利達16萬余元;"謙益"所經營的生白米亦得利1萬元。

3家菠蘿罐頭廠在當年菠蘿罐頭價格猛跌,許多廠家虧本甚至倒閉的情況下,他的罐頭廠經受住了考驗,仍獲利2萬余元,其生產的"蘇丹"牌菠蘿罐頭已成為國際市場上的名牌貨。

"福山園"出產的菠蘿當年也獲得5000元的實利。這一成功,使陳嘉庚得以實現自己的夙願, 為父親還清了全部債務,此舉地使陳嘉庚在華僑 社會 中獲得了很高的信譽 。

陳嘉庚頭腦淸醒、銳意進取,在曲折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產業。

到1910年,陳嘉庚已是擁有兩處橡膠園,4個菠蘿罐頭廠,1家米廠,1間米店,存款額達45萬元的實業家,超過他父親極盛時期的產業。

此後,陳嘉庚被選為中華總商會第6屆委員會協理(福建幫四協理之一)躋身華僑 社會 上層。

5. 中國第一個橡膠生產基地是哪裡

海南省建成中國第一個橡膠基地,共建有近40萬公頃橡膠園,年產干膠25萬多噸。

6. 中國最大的橡膠生產基地是哪裡

我國最大的橡膠專業集團--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海口正式成立,這意味著一個有著全國影響力的農業企業品牌乘上了工業化這匹「快馬」。
據了解,該公司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前身為海南農墾,如今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擁有370萬畝橡膠園,年產23萬噸干膠。
http://www.m188.com/newsinfo/2005727/2005727-10222874.html?kxmhby=41529

7. 陳嘉庚的創業歷程

創業歷程
隨父經商,經受鍛煉。

陳嘉庚父親陳杞柏,早年赴新加坡經商。先做大米生意,貨源從越、泰、緬採集轉銷於新馬各地。後又經營小型菠蘿罐頭廠、菠蘿園和房地產等業務。1899年,其資產已達30餘萬元,在商場上亦稍有地位。可惜後來杞柏因「染上洋煙」,放鬆企業管理,人心離散,致使企業由盛而衰……

1890年秋,陳嘉庚應父函召到新加坡之前,在家鄉集美念過幾年私塾,識字不多,做事勤勉;耳聞目睹舊社會種種弊端及積弱貧困等現狀,感觸殊深。出洋後在父營米店「順安」號協助族叔經管文書及銀錢貨賬。族叔時而回梓,米店業務由其暫代。陳嘉庚從父經商期間,公忠職守,廉潔自律,刻苦學習,勤勞操作,代理經理兩年,「順安」米店得利六干元,初步顯示出其經商才能和為人品德。

1899年冬,陳嘉庚第三次回國,葬母守孝三年。返新後,只見情況大變。父親滿面愁容不語不言,族叔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企業瀕臨絕境。雖經陳嘉庚力挽狂瀾,苦心支撐,仍人不敷出,負債累累,1904年初,陳家產業只好宣告倒閉。

家道中落,使陳嘉庚感慨萬千。他說:「家君一生數十年艱難辛苦,而結果競遭此不幸,余是以抱恨無窮,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

家道中落,更使陳嘉庚深切體會到:如果當家不管事,不管人,不理財,等於沒當家,企業必敗無疑。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陳嘉庚隨父經商十四年,初嘗人生甜酸苦辣,經受了鍛煉,教訓深刻。

重起爐灶,經營菠蘿。

企業倒閉,陳嘉庚沒有氣餒,決心重起爐灶大幹一番。1904年春,他首先看中菠蘿知祥罐頭。菠蘿為星洲特產,質地優良,采購方便,製成罐頭可遠銷歐美。而且生產周期短,原料可賒購,費資較少,有利可圖。他便當機立斷,從速從簡,投資七千元,利用簡易廠房和舊的機器設備,趕在夏天菠蘿旺季前投產,同時還合法接辦一家菠罐廠,經營伊始,產銷業務就搞得紅紅火火。

當年在星洲,菠罐廠及經營此業的洋行有二十來家,競爭異常激烈。而摸清行情,見機行事,是競爭成敗的關鍵。精明機智的陳嘉庚了解到各種罐頭包裝總共幾十種,條、方、枚裝產品雖系大宗,但產者眾,利薄。雜裝產品雖非大宗,工藝難度大,卻無人生產,利厚。陳嘉庚知難而進,將雜裝產品全包,獨得其利。接著陳嘉庚又發現,同業者對菠罐生產,多按季核算成本,盈虧季末方曉,漏洞甚多。他卻實行當日采購,當日生產,當日核算,不許混雜,生產過程中嚴禁浪費,厲行節約,每日從清晨到午後,必到廠視察。當年年終結賬,獲利六萬,開張吉利,人心安定。

重操米業,試種橡膠。

陳嘉庚獨立經營,初戰告捷,頗受鼓舞,決心再接再勵,多方拓展業務:

——擴大菠罐廠廠房,增添設備,以低價購進半閑置空芭地500英畝,種植菠蘿,兩年後可產菠蘿罐頭二萬余箱。這個園是當時當地最大的菠蘿園,名日「福山園」。

——投資二萬元開設一家米店,當年得利八千元。又以四萬元人股核猛蔽投資一家熟米廠。熟米能治腳氣病,向為華僑和印人所喜愛。經銷印度,利厚。投資入股後適逢熟米漲價,當年得利十萬元。

遠征曼谷,一舉多得。1911年春,陳嘉庚往曼谷辦理業務。獲悉北柳港盛產菠蘿,當地無人制罐,便設廠製造,兼采稻穀。他在曼谷期間改州,還參觀一家華僑經營的制米廠,發現其曬谷埕上裝有可以自動進退的活動屋蓋,晴天可打開,雨天及夜晚可蓋密。埕邊且鋪設有輕軌鐵路,來回運輸異常方便。陳嘉庚返新後馬上撥款仿製,既節約大量勞力,又提高了工效,更避免了種種浪費,一舉多得,十分高興。

——試種橡膠,嘗到甜頭。1906年,南洋橡膠尚屬稀物。某日,陳嘉庚獲悉種膠可獲厚利信息,便立即買來稀有的18萬粒膠種,在福山園與菠蘿間作,接著又在該園附近以低價置地擴種橡膠。翌年正當陳嘉庚對膠業滿懷希望之時,卻連遭兩大不幸:一是父親謝世;二是熟米廠失火,損失不小,嚴重影響資金周轉。陳嘉庚不得已先將橡膠園抵押,待渡過難關後再另闢兩處膠園,並充分利用新膠園土地,既種橡膠又套種木茨和菠蘿。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年後僅橡膠園一項即盈利25萬元,獲利金額為各業之冠。

1904—1911年,是陳嘉庚獨立創業的頭七年。他在經營中兢兢業業,膽大心細。在此期間,他不僅能重信義償還父債,同時還贏得「菠蘿蘇丹」美稱,而且還初步摸索出種植橡膠的經驗,且已擁有四家菠蘿廠、兩家米廠(店)、兩處橡膠園。累計獲利45萬元。當年在新加坡,能如此贏利,已稱得上有一定實力的華僑實業家。陳嘉庚身在南洋,心繫祖國,此時已決意在集美興學,以圖報國。

抓住時機,發展航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船隻緊張,運輸困難。陳嘉庚經營米業均需藉助海洋運輸。只得先租船兩艘,分別來往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經營數月,頗為順利。再租兩艘,兼運英政 府所需木片往波斯灣。後租船到期,便決定以70萬元低價購舊貨輪兩艘(均為三千噸以上),自用兼外租。「一戰」四年僅船業一項收入就達160萬元,獲利甚豐。1918年,兩輪先後在地中海被德國艦艇擊沉,損失慘重。幸好兩船事先均已投保,共得賠款130萬元,扣除本金尚得60萬元。只是船業從此中斷,不能再以航運謀利,殊為可惜。

「一戰」期間,陳嘉庚除大膽涉足航運外,繼續經營米業,菠蘿業則讓出,營業重點逐步向橡膠業轉移。至1918年已擁有橡膠園三處,面積達5000英畝,橡膠廠三家,資產總值達400萬元。這時,陳嘉庚在新加坡已成為嶄露頭角的華僑大實業家了。

主攻橡膠,再創輝煌。

1919年,陳嘉庚回國籌辦廈門大學,企業交其胞弟敬賢等人代理。1922年他返新後,眼見市場出現新的競爭形勢,又立即採取下列強化橡膠經營措施:

——以低價買進馬來亞各埠處於停工半停工狀態的膠廠九家。連同原自有一家,加以改造充實,每月可產膠布三萬余擔,一年得利100多萬元。

——擴大橡膠園。在新馬等地再開辟新膠園,面積增至15000英畝,成為南洋華僑大橡膠園主之一。

——發展膠品製造廠。大量生產各種車胎、膠靴鞋、衛生用品、日用品等橡膠製品,還創出聞名退還的名牌產品「鍾標」陳嘉庚膠鞋。其時連同制膠廠在內,大小工廠已達三十餘間,公司員工達三萬餘人。

——遍設經銷處,實行自銷為主,請人代理為輔。經銷處及代理商遍及世界五大洲,一百多處。

上述措施實施後,公司利潤直線上升。1925年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年利近800萬元(叻幣),資產總值1200萬元。至此,陳嘉庚不僅在新加坡,在南洋也算得上一位實力雄厚的華僑大實業家了。

連遭重創,企業收盤。

古人雲:禍今福所倚,福今禍所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西方經濟逐步復甦,列強對東方殖民地經濟爭奪更形劇烈。西方財團看到市場橡膠製品利厚,便競相投資設廠製造。1926年膠品供過於求,膠價猛跌。新馬市場自春至冬,生膠每擔從180元跌至90元。東鄰日本大力推行「南進政策」,採取稅收優惠和出口津貼等國家手段,製造廉價膠品,在東南亞市場壓價傾銷。在諸多列強財團聯合排擠打擊下,陳嘉庚所屬公司深受其害,而又勢單力薄,難以抗衡,經營遂一落千丈。1926年年度總決算,企業不僅無利,而且虧損30餘萬元。

1928年5月3日,「濟南慘案」發生,激起國人及僑胞公憤。陳嘉庚領頭籌款救濟受難同胞,他創辦的《南洋商報》也極力宣傳抵制日貨。日商及奸商懷恨在心,串通一起,放火燒毀陳嘉庚最大的膠品廠,損失慘重。經過接二連三折騰,陳嘉庚資產損失過

半,元氣大傷。

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世界市場一片混亂。1931年,新加坡生膠每擔跌至破天荒的七八元,膠鞋每雙從一元多跌至二角,尚且無人問津。面對如此兇猛的經濟危機,陳嘉庚企業連年大虧,有人勸其停止校費,以維持營業,陳嘉庚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我的企業可以收盤,學校絕不能關門。」因此他多方籌措經費,包括變賣部分校產,舉債,甚至出賣大廈,以維持集美、廈大經費。此時,陳嘉庚負債金額已大大超過其資產總額,被迫接受當地銀行集團建議,將其獨資企業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至此,陳嘉庚大權旁落,失去企業自主權。雖然稍後企業一度似乎又有新轉機,但殖民地當局又規定產品只許由一家英商專賣,不許自由經營。陳嘉庚雖竭力反對卻無效。英國財團仗勢欺人甚至公開狂言:「我英國人之利權不容他國人染指。」陳嘉庚眼看經營前途無望,不願俯仰由人,毅然於1934年初決定將企業收盤。

若干年後,有人誠心向陳嘉庚請教企業經營之道,他回答說:「有兩條。一是要有祖國做靠山;二是要有經濟的眼光,還要有政治的眼光。」陳嘉庚這兩條,是他在海外經商幾十年的心血結晶。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公司擁有橡膠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瓦崗軍有多少人 瀏覽:277
英國什麼外賣便宜 瀏覽:691
義大利風情街有哪些名人居住 瀏覽:469
從阿聯酋船運到中國多久 瀏覽:995
伊朗古時候叫什麼 瀏覽:181
中國郵政企業轉賬怎麼弄 瀏覽:568
電腦的中國象棋在哪裡 瀏覽:483
中國1億美元能在印度換多少元 瀏覽:372
印度尼西亞小島叫什麼 瀏覽:8
越南紅土沉雕塑是什麼意思 瀏覽:732
中國人在美國違法怎麼辦 瀏覽:500
印尼生活費多少錢 瀏覽:149
為什麼飛餅要叫印度飛餅 瀏覽:365
在外地怎麼去英國讀書 瀏覽:946
伊朗邊境什麼時候解封 瀏覽:945
中國銀行離婚後多久可以貸款 瀏覽:578
中國近視人數如何統計 瀏覽:915
伊朗隊在亞洲水平怎麼樣 瀏覽:653
簡訊中國銀行如何查開戶行 瀏覽:753
中國海底世界有多少個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