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彈丸之地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彈丸:彈弓所打的泥丸。比喻地方極小。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
戰國時期,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破趙軍,接著又派人向趙國索要六座城池,趙國不樂意給,但秦國非要不可。
趙國一片恐慌,趙王猶豫不決。無奈之下,趙王求助於新從秦國來到趙國的樓緩。
樓緩說:「我剛從秦國來,說不給城地吧,又沒有辦法;說給吧,大王您又要懷疑我為秦國說話,所以我不敢說。假如我要真心為您考慮,我認為不如把城池給秦國。」
趙國大臣虞卿聽到這話,上朝晉見趙王,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樓兄頃侍緩掩飾真實用心的詭辯。秦國在長平一戰後是力倦而歸。趙國如果答應給六城,實際上是幫助秦國得到了力所不能及的東西。」趙王又把虞卿的話告訴了樓緩。
樓緩說:「虞卿能夠完全了解秦國實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嗎?如果他確實知道秦國力量已經不夠,那六城那麼彈丸之地完全羨吵可以不給。假如秦國明年再一次來攻打大王,那就恐怕不是六城的問題,而是要割讓大片富庶之地才得以求和了。」
趙王問題:「假如割乎旁讓六城給秦國,你能保證明年秦國不來進攻趙國嗎?樓緩不動聲色地把責任推給了趙王,他說:「這不是我所能擔保的,過去韓、趙、魏三國都與秦國友好,現在秦國放開韓、魏,單獨進攻大王,必定是大王侍奉秦國不如韓、魏吧。」
② 亞洲城市誰最富東京首爾香港上海新加坡
澳門開放賭權後,國際博彩大亨瞄準龐大的大陸客源,紛紛砸重金,要把澳門打造成為美告坦談國之外的另一個拉斯維加斯,五年內GDP成長一倍,澳門搖身一變,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城市,然而鬰卒的澳門人卻感受不到財富的存在……
澳門人均GDP高達36357美元信喚,襪碰躍居為亞洲最富有的城市。
人口只有48萬、面積不過27.5平方公里,彈丸之地能夠登上亞洲首富寶座,靠的是賭場經營。
③ 雲南四大古鎮中人氣最低,卻富甲一方,曾占雲南總稅收的64%
在滇中高原的崇山峻嶺間,有一個久封於龍川江河谷近一個世紀的小鎮,它依山傍江,小如「彈丸」,卻以貢鹽名揚千里。它是千年鹽都,也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它的名字叫黑井古鎮。
關於黑井,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已有詳細記載:保定帝下旨免了鹽稅,大理國萬民感恩,雲南產鹽不多,通國只白井、黑井、雲龍等九井產鹽。黑井自古以來就是產貢鹽的地方,唐朝南詔時期由王室正式詔令開采,元朝設黑井鹽運司,明清時期設置黑井課提舉司。
黑井古鎮位於消銀祿豐縣西北部拿臘宴,距離楚雄市76千米。四周山巒起伏,重巒疊嶂,龍川江自南而北縱貫全境,形成千峰聳峙,一水中流的地形。這本是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桃源勝地,但自從發現鹽後,四方客商便雲集黑井, 各路文化交相滲透,在這片西南邊陲的彈丸之地形成了中原文化與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大理文化相融合的多元文化體系。
由鹽作為支柱產業經濟的黑井在一段時期迎來了進階式的大發展,數十家制鹽灶戶維系了這里數百年的繁華舊夢。黑井也一度在雲南財政賦稅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富甲一方的滇中經濟重鎮。據介紹: 歷史 上的黑井曾創下過年稅十八萬兩白銀的記錄,約占當年雲南稅收總額的64%!足見其地位顯赫。
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昔日黑井的富饒也造就了當地文化教育枝繁葉茂。據統計,僅明清兩代,小鎮就有13人中進士。元明清三代,在黑井這塊兩山夾峙的彈丸之地,卻建蓋了庵堂寺廟56座、文筆塔5座,還有三條至今仍保留完好的老街,乍眼一看就像是20年前的老昆明。
半個世紀以前,山外的戲班子皆以能來黑井鏗鏘一番為榮。如今「無可奈何花落去」,但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從元至近代,中國 社會 歷史 沿革在黑井可看得出個大概。盡管輝煌千年的鹽都已漸漸落下帷幕,但古老的黑井卻承載著厚重的 歷史 神韻。
午夜時分,龍川江兩岸的萬家燈火猶如銀河中閃爍的群星,奔流不息的龍川江水嘩嘩作響,彷彿在向世人訴說古鎮昔日的輝煌。身處其間,古老的鹽都不禁讓人感嘆人生須臾,正所謂「局飢五雲賦重無雙地,兩迤名高第一泉,聖代遐方多異數,不勞箕斂拖籌邊」。
打量黑井,透過 歷史 的蒙塵,它在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榮耀輝煌——歷代石塔石坊、黑井文廟、走馬轉腳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並、一顆印、懸空飛來寺、明清曬谷場、古門樓、古石碑、古城牆、古驛道、武家大院、另武家大院、進土府…更多的還是黑井流淌著的那些動人的故事。而這些故事依舊在滋養著我們的精神!
④ 我國成功收復的不足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隱藏著出海口
我國成功收復的不足5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隱藏著出海口?
落後是註定哪磨檔要挨打的!這是在世界叢林的法則里,亘古不變的真理就是實力。在國家利益面前,道義往往顯得單薄,在清朝末年,清政府與很多列強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與沙皇俄國簽訂的一些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庚子條約》等,更是導致了東北大片國土的淪喪。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在當時看來,雖然是不毛之地,可是隨著采礦業的發展和航海技術的提升,地下蘊藏的海量資源被逐漸的挖掘出來。在地圖上看我國東北雖然臨海,可是卻李亂沒有出海口。對近在眼前的日本海,卻並沒有主張權利,所跟內陸也相差不多。我們失去的,並不僅僅是那些地下蘊藏的豐富資源,更重要的是我們喪失了東北亞的戰略位置。海參崴、廟街、庫頁島等一些名字正在遠去,國人每想到此處,都要謾罵當年清政府的喪權辱國。到過琿春防川的愛國人士,都會到國界線前駐足來觀望日本海,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也是思緒萬千的。
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的歷史資料。
蘇聯在列寧的時代,他曾兩次提出要歸還清朝末年,搶佔中國東北和西北的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是這件事在列寧去世之後就不了了之了。我們在想,列寧同志的覺悟真的有這么高嗎?在文章的開頭我曾經曾過一句話:在國家利益面前,道義往往顯得單薄。單純的去談道義,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其實對於這件事來說,當年的列寧也實屬是被逼無奈。在1917年10月革命後,俄國布爾什維克推翻沙俄,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國家。這樣的政權是得不到西方國家的支持的,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更是無法容忍,所以西方國家都站出來干涉,不惜採取武裝入侵的方式。雖然最終蘇維埃政權最終還是生存了下來,但是英法等強勢國家合起伙來對蘇聯進行封鎖,使得蘇維埃政權變得孤立無援。所以蘇維埃政權被逼無奈的把目光轉向東方,與中國交好。宣布放棄庚子賠款,還放棄了在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特權,甚至直接宣布歸還侵佔我國的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在1924年,隨著列寧的早早去世,蘇維埃政權在東歐不斷取得勝利,而且還聯合15個國家成立了蘇聯,經濟工業更是得到長足發展,戰略空間也進一步的擴展,與當年的緊迫形式來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列寧所說的這些話題,被遺忘,被摒棄。
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力不斷增強,並陸續收復珍珠島、黑瞎子島等區域。在我國收復回來的土地中,有一個不足五平方千米的地方,對於中國來說卻顯得至關重要。它就是吉林省琿春市附近的一片土地們,這片土地雖然小,卻緊鄰圖們江,加上黑瞎子島等佐助,就有了申索航道的權利,讓中國的船隻通行,形成一個隱藏的出海口。根據中俄兩國約定,一些特定船隻可以由此進入日本海。
為什麼說這是隱藏的出海口呢?因為這里並不能真正的成為海口,需要航行幾公里才能入海。又因為圖們江河口窄小,只能通行小船。而且這條江的最後幾公里是中國、俄羅斯、朝鮮共有的,所以並不是中國船想走就能隨便走的,基本除了科考船,商船是禁止通行的。在這附近真正的出海口是海參崴,在俄羅斯叫符拉迪沃斯托克,現在的教科書也在修改,估計海參崴這個名字在以後出版的書籍中要看不見了。真的是非常可惜啊!
這是如今的黑瞎子島。
落後註定就要挨打!挨打以後,不僅僅對當時有所影響,還會禍及子孫後代!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吾輩當自強不息,挺起脊樑,不斷開闊,新的大好局面。只有國家興盛,富強,我們的子孫萬代才能過得越來越幸福,越來越自豪。
謝謝你顏值這么高還來看我的文章,如果覺得本文有幫助的話,請勞煩為我點贊及轉發,以示鼓勵,如果覺得意見不足,歡迎大家發表評論,我將游彎繼續寫出優質文章回報大家。如果還想繼續看我後期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下次看文章不迷路謝謝各位!
⑤ 人口四萬人的彈丸之國,為什麼千萬富翁遍地走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如今的時代,世界各國都在不斷的展現著自己的風采,發展速度幾乎達到了一個極致,而就像是中國,在十年前就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說總經濟起來了,但是在人均方面還是要加把勁。
現在知道這個國家為啥那麼有錢了吧,把世界各地的富豪都吸引過去,要是會虧豎窮那就真的有問題了,如果有機會御孝的話,各位小夥伴們也可以前往旅遊一下,當然消費肯定的不會便宜的,對此各位讀者有什麼想法?
⑥ 【100分】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方是哪裡經濟發達的原因是什麼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但是也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數鬧是我國的發展大都是點的發展,中部就是重慶,長沙,東北就是大連,沈陽,哈爾濱......只有長三角,小珠三角(京津冀,即黃河三角洲不討論)經濟連成片,而且占我國GDP的比重較大。
小珠三角即我們平常所說的珠三角,包括九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江門),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 ,人口約約4000萬人。大珠三角包括廣東、香港、澳門三地構成的區域。大珠三角面積18.1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8679萬。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鄰、經貿關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東9省區,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泛珠三角面積200.6萬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45698萬。長三角則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寧波,嘉興,鎮江,常州,湖州,紹興,南通,舟山,揚州,泰州,台州。長三角的土地面積為10.96萬平方公里,人口為8212.12萬人。如今長三角總GDP(暫且借用帆如)近小珠三角的兩倍,但人均不如小珠三角。長三角表現出強勁的後動力,照此下去,珠三角會被長三角全面超過。
小珠三角擺在何處呢?
1.珠三角和香港的聯系不夠。廣東政府太高調了,總是把自己當作改革開放的大哥哥,香港彈丸之地應該是小弟弟。其實不然,廣東應該承認香港在泛珠三角的經濟領頭作用,多與香港聯系。香港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經濟活躍(一度被評為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第三產業發達,產業結構好,現代化程度高,而且香港的國際地位都可以給廣州帶來幫助。然而香港回歸這么多年來,粵港通關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上升到民族高度,香港的經濟下去了,不但是廣東的經濟受到影響,更是中華民族的恥辱。希望廣東政府能夠正視這一問題。香港的經濟成長如何主要取決於廣東政府的配合支持程度,因為香港的大部分基礎物資都來源於廣東深圳。
2.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輻射范圍大。長三角其它城市作為上海的腹地(事實上,上海之後的中原地區都是其腹地),為其發展提供需要的物資(安徽等的礦),能源(山西就是媒省)。長三角在上海的帶動下,敢於打拚,積極吸引外資,政府政策支持。尤其是浙江,企業沖在最前面,政府做「後勤」,這就是為什麼最近浙江經濟增長如此之快的一個重要原因。小珠三角位置比較尷尬,周圍沒有能夠像大中原一樣提供物資,能源的地方,在土地,資源等的限制下,發展就比較有限。
3.加大廣東的教育投入。長三角,黃三角高校多,尤其是一流高校多。北京:北大,清華,人大,中科院(這個沒辦法)等等;天津:南開,天大;上海:上交,復旦,同濟,中科院等。而廣州,說句實話,稱得上一流高校的只有中大,而且中大工科實力不行,華工太偏重工科,中科院研究所較少。不過說回來,廣東政府開設大學城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讓各高校互補,但就我所看,應有的效果沒有發揮完全。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建議政府設定一個基金,在本科階段,對於有意願,而且學業成績好或是有專長的同學,經濟又有問題的同學,送出去兩年,1+2+1政策。很多優秀薯轎罩的學生因為經濟問題,不能接受新的思想(這不是媚外,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就是加大對學生的補助。古今中外,最大的投資,回報最高的投資莫過於「人」的投資。
3.也就是其它網友也談到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不過我還是覺得最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在此基礎上吸引人才。行銷學裡面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賊船理論」(絕對不含影射的意思),說的是:在碼頭有一艘賊船,船長常常到處騙人上船,受到騙的人到處宣傳,船長能夠騙到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再也沒有人會上當受騙了。這背後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留住一個人才的成本只有吸引一個人才的成本的四分之一(行銷學原理)。政府應該設立一些科研基金,關於人才的生活保障基金等等,對於在校學生,應給予生活補助,設立響應的政府獎學金等等,給廣東大學生一個好的印象,讓廣大高校學生對廣東的開發事業忠誠,這是很難做到的,但也是績效非常高的。此外,廣東還有很多小方面做得不夠,如:外來技工轉證的問題等等。
4.營造活躍的經濟氛圍,培育創業的溫床。經濟自由是創業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國際上常用經濟自由度指數反應,它主要由貿易政策,稅收水平,政府幹預,管製程度和貨幣政策等,廣東政府可以在經營許可,證券,兼並法規,激勵政策等發面下手營造一個適合創業的溫床。對於創業,據我所知,經濟園區內的政府相關基金是要考察技術含量,創業者等等很多因素的(這是必須的),但我知道,對於創業者,我知道一般是要求海歸,等等非必要性參數占的權重太大。我承認海歸裡面大部分都是精英,但並不是只有海歸才能創好業。許多海歸擁有技術,但沒有管理經驗,還有就是眼高手低的情況比較明顯,高傲的也是屢見不鮮。相反很多有好的創意,但學歷不高,沒有出國經歷的創業者沒有機會。蓋茨大學肄業,戴爾創始人也是大學肄業(在PC方面戰勝當時的市場領導IBM),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的學歷也不高......學歷是重要,但遠遠沒有像現在政府看的那樣重要。此外,技術創業是一個方面,創意創業,服務創業等等也是可以的,想想四季酒店,聯邦快遞,迪斯尼創業之初都沒有什麼高技術可言。
5.把握科技發展方向,結合廣東實際情況,重點出擊。現在就拿技術創業來說吧。大家知道現在是信息技術統領各行業的時代,相信這在將來的二十年也不會改變,二十年只有呢?信息技術賴以生存的就是半導體產業,而半導體基於材料(事實上,製造業都是基於材料)。隨著人們認識物質的兩極化(微觀,宏觀),傳統的材料已不能滿足需求,納米材料將引發第三次產業革命(相信不會太遠),已經是國內外一致認同的。第一次產業革命造就了西歐,第二次產業革命造就了美國,日本,我們中國再也不能錯過第三次產業革命了。中國只有在第三次產業革命占據優勢,才能釜底抽薪,一局超過歐美,日本,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此外,生物醫葯,基因工程,燃料電池,新型能源,環保產業,超導材料等等新興產業占總產業比值將越來越大。華工的材料學院,環境工程都是很強的,政府應該予以重視,設立一些政府基金,促進科學研發以及產業化研究。中大的醫學是亮點,也應該予以重視。
6.產業結構的優化。說實話,廣東自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發展輕工業,並且是高勞動密集型的,第三產業跟不上去,基本的製造業也比較落後,而香港,澳門回歸後,珠三角更是要與香港,澳門聯系起來,優化泛珠三角的產業結構,重點抓住第三產業,製造業和第四產業(創意產業)。最近廣東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東莞鞋廠的搬遷就是一個好的開始,說明政府注意到這一問題,現在正是珠三角產業結構改型的時期,希望廣東能夠順利完成產業改型。
當然,小珠三角不是「一無是處」。小珠三角現在正面臨著巨大的產業結構調整,在這期間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外遷,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廣東最近幾年的GDP,但是廣東經歷了這樣的「痛之後」,小珠三角的經濟將面臨新一輪的高速發展,重新奪回經濟地位也未為可知。
兩局題外話:隨著廣東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內遷,給內地的經濟帶來了活力,內地經濟得到發展,相信內地的經濟也會發展起來,然後再向高科技發展,一個過程問題......話說回來,犧牲資源,環境帶來的發展......直接引進高科技,內地可能還不具有這個條件。
上海,深圳。這兩個地方簡直有點奇跡。上海GDP直追香港,有望在2010年趕上香港,不過人均GDP嘛,還有一定的距離。香港已經成熟了,而上海正出在壯年期。深圳「彈丸之地」,人均GDP(過萬美金,超上海的9000美金),購買力都是相當另人不可思議的。想想看,06年每平方公里的GDP是2.98億,內地相信沒有哪個城市能夠與之媲美,GDP超過香港的一般了。
⑦ 香港一個彈丸之地,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的富豪
歷史、制度、政策、地理位置+靈光的腦袋、原始的資本=香港彈丸之地的富豪
⑧ 汶萊為什麼這么有錢
汶萊富有的原因,首先作為沿海國家,他們有30餘座島嶼,風景絕美。另外這個國家的能源儲備方面,不光石油儲量名列亞洲第三,天然氣儲量也是多的發指,位列世界第四位。這個嬌小的國家藏著巨大的財富,讓汶萊人不但吃喝不愁,還個個都比較富有。
汶萊是東南亞存在感最低,而且也是最小的國家。國土面積只有5800平方公里哪滾,可謂是彈丸之地,而且還被鄰國直接一分為二,整個全國人口只有50萬不到。所以汶萊簡直就是彈丸小國。而且其實空辯汶萊陸地面積上,也是非常貧瘠,沒什麼礦產資源,即沒有煤礦,鐵礦等資源,也沒有其他的貴重資源,所以長期這里其實靠貿易為生,非常窮困的。
但是汶萊雖然很小,也很貧瘠,但是汶萊卻非常富裕,現在李虧余更是成為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汶萊人均GDP更是超過4萬美元,王室更是全世界最富裕的王室。國內實行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到處都是豪車豪宅,可以說那是富得流油。
⑨ 為什麼說香港是個「彈丸之地」啊是什麼意思啊
香港,一個昔日默默無聞的南海小漁村,成為當今世界開放的、多功能的自由港。
維多利亞港,號稱世界三大優良天然深水潔之一,給香港的繁榮帶來了良好的條件。
市場經濟政策給香港經濟超飛注入了活力。
香港,亞洲「四小龍」之一,被稱為「東方之珠」。
它的成功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呢?
本世紀70年代初,美國、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大量的先進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生產和經營管理方法先後傳入了香港,這些現代化的東西首先使香港經濟向現代化多元化方向更快地發展。香港經濟的現代化又引起了香港社會、港人思想意識的現代化,促使香港整體向
*
由於香港土地狹窄,資源缺乏,50年代以前,香港只是依靠優越的地理條件,發展成為一個轉口港,轉口貿易的發展為香港新工業的發展積累了堅實的基礎。60年納銷代,香港進入了一個經濟繁榮的興盛時期,轉口港變成了製造業中心,香港新城市建設開始起步,一切都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70年代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傳入,香港工業生產從過去的低檔、「勞動密集型」向高檔、「技術密集型」逐步轉變。五六十年代香港工業的「重臣」紡織業和
80年代以來,香港的多元化進一步表現為資本多元化:華資、中資在港的勢力增長。香港歷來受英資財團控制,經過100多年的經營,英資財團實力雄厚,在港投資總額在70年代時就有600億港元,比美資高出兩倍,比日資高出三倍。英資財團臍身於行政、伏冊立法兩局之*
「九龍倉收購」是第一次華資、英資大較量。李嘉誠,人稱香港「地王」,他不滿足於現有成就,他的目標是要使華資在香港成為主要經濟勢力,氣魄宏大。1978年初,李嘉誠開始逐步收購英資九龍倉的股票,從每股10多元一直買到30多元,到1978年9月,他已買足了
本世紀70年代的香港,經濟迅速發展,已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早在1980年,香港年生產總值為1060億港元,人均產值為20933港元(約含4080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而高於新加坡。由於經濟的發展,香港成為一個繁榮而富庶的城市,摩天大樓和豪華公寓普
注視今日香港的繁榮和富庶,面對今日香港年人均:萬多美元的生產總值和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我們不禁要問:創造香港經濟繁榮奇跡的秘密是什麼?1.地利——幾乎是坐享其成
打開中國地圖,注目中國的東部沿海,有人說這是一s型的經濟龍脈:從遼寧南下,經過京津冀魯而及於江浙滬和閩粵桂瓊,到北部灣沿海地帶,其形恰如英文字母已在s的有下側有三個閃光之點,一是香港,二是台灣,三是海南,台灣和海南是中國這條巨龍的左右眼
*
香港地處亞缺茄宏大地區的核心,居於北京一一印尼縱線和東京——印度橫線的交匯中心,因其維多利亞港是世界三大優良天然深水港之一,而成為世界航道要沖,成為歐美、日本進入南中國海的最重要門戶。在香港特殊的經濟地理位置形成的過程中,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
香港背靠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給它以強大的後盾和有力的保護。中國是世界上最廣大、最有潛力的市場,國際上有遠見的投資者都不能忽視這個市場,而要使資金和商品打入中國市場,香港須是最好的橋梁和跳板,加之香港和中國大陸特殊的親情關系,這是香港的其*
香港經濟發展,人口激增,土地資源日益稀少,其經濟利益愈加高漲。根據19世紀中英不平等條約,英國割佔香港、九龍,並從中國祖借新界99年,由此形成了香港這塊英國「殖民地」的土地界域。根據英國的法律,英國本上土地除少數皇室邑外,皆屬民間私有,土*37億港元,占同期財政收入的10.1%。該比重每年度上升幅度較大,其中1980~1981年度高達35.6%。售地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率如此之高,在資本主義國家中也是少見的。香港房地產業與其他產業是不可分離相互依賴的,房地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但是地價、樓價、租金
香港旅遊業興起於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許多國家經濟迅速發展,香港的經濟結構也由轉口貿易向加工貿易發展,刺激了香港的社會繁榮,奠定了香港旅遊業的基礎。60年代香港旅遊業進入大發展時期,80年代旅遊業進入發展新階段,*
香港加工貿易型製造業是香港經濟的一個主要支柱。1984年,製造業生產總值佔香港生產總值的24.1%,1988年佔20.4%,1992年佔13.2%。雖然製造業在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因其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內地所致,但它的產品的80%銷往世界160多個國家,1993年制*1988年,香港轉口貿易占總出口值的55.9%,進入90年代後,這一比重上升到60%以上。香港的加工貿易型製造業之所以成為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並非是由港英政府或某個權威機構預先設想規劃出來的,而是香港工業界根據自身的特殊條件在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香*
當人類社會進入嶄新的信息時代的時候,,香港也在加快著信息化的步伐,先進的信息科技正在香港的許多行業得到應用,從事信息工作的人員在各部門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香港的信息產業大體上可分為開發信息資源、提供信息服務機構、信息傳播媒介、信息
*
香港的交通運輸由對內和對外兩部分組成,其中對外運輸是這個遠東自由港的大動脈,而對內運輸則是保證香港正常運。轉的樞紐。香港的交通運輸業是與香港經濟的騰飛同步發展的。到目前,香港已成為一個著名的國際航運、航空中心,有著連接世界各大洲許多地*
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商港,是世界的三大優良港口之一,它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多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一個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19條主要航線,每一條主要航線都有多家輪船公司派*
香港還是世界上最繁忙但操作效率最高的國際航空港之一,它對香港成為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製造業中心和旅遊業中心起了主要作用。香港啟德機場是世界上面積較小而設備最完善、操作效率最高的國際機場之一,現有38家航空公司使用該機場,每周提供720次
京九鐵路和港粵公路作為連接香港與內地陸路交通的兩條大動脈,同海、空運輸相結合,加強了兩地之間的聯系,對香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優越而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香港以「天生麗質」,不可比擬的地利是香港經濟騰飛的基礎條件,與地利有關的產業的迅速發展並相互促進,繁榮了香港的整個經濟。2。貿易自由的厚愛
中國在18、19世紀同西方國家之間的貿易日益頻繁,英國看中了可以進入中國腹地的香港作為他在中國市場銷售鴉片和從事其它貿易活動的踏腳石。當英國看到香港地小、資源少、生活用品依賴性強、交通不便、運輸落後時,只好在香港實行自由港政策,允許商品進
*
香港經濟自由主義的主張一是市場自由,二是減少政府幹預。香港經濟從50年代開始騰飛。實現由轉口港到以製造業為中心,進入了工業化歷史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科技革命帶來新的生產力,促進各國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進一步發展。60年代以後,出現和*
香港開埠早期,只有轉口貿易和少量為轉口貿易、航運服務的小工廠。50年代發展加工製造業以後,所需要的生產設備和原材料都靠外地供給,產品主要外銷,無須利用海關來保護本港工業。在經濟多元化發展過程中,香港的工商業和其他行業都吸引了大量外來的資
*
當今香港的自由港政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貿易自由。戰後40多年來,香港對進出口有形貿易基本上沒有管制,對本地廠商出口商品,不提供任何優惠和特權,對進口商品也不設置關稅壁壘。香港的無形貿易包括人口航運、空運、旅遊、外國使用港口、機
香港經濟的繁榮說到底是「資本的繁榮」。香港的繁榮除了香港人的創造性勞動外,主要是緣於多國多方資本在這里薈萃、競爭和有效運作。資本輸出之初主要是少數擁有「剩餘」資本的發達國家向落後國家的輸出,以取得高額利滑,戰後,世界經濟一體化,發達國
*
不同制度的社會有適應其經濟制度的不同產權形式。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但其資本增值率比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地區都高、活力都強,這與它的特殊的產權形式有密切的關系。香港的資本主義私有產權制度是沿用英國法律確認某些人對某些資產的某些權利。它有三*(1)產權私有化。其私有化的范圍很廣,資本主要有個人資本和社會資本兩種形式。基於所有權基礎上的佔有權、生產經營權、分配權、享用權、轉讓權甚至毀滅權都歸個人。盡管社會資本及其企業的產權關系比較復雜,但本質上仍是私人資產,因為股權分別為私人所有。(2)私有產權
香港經濟是典型的當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主要功能是合理配置社會資源,讓各種生產要素形成最佳結合,發揮最大的經濟效能。由於香港地小、資源少,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對香港來講,尤為重要。香港主要是通過市場做到了從世界市場上調集香港所需要*
香港的市場體系經過戰後幾十年的培育,其內在結構比較合理完善。從香港經濟的投入、產出的角度,揭示香港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與市場運作的關系,可以將香港市場體系的基本結構劃分為兩個方面的五個市場,即屬於投入方面的三個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和勞動
香港要素市場主要由資本、勞力、土地三種商品市場構成,其資他源都受這三大市場要素的配置所帶動。一般認為目前香港的技術市場尚未成熟,信息市場也只是剛剛興起。香港的資金市場居三大要素市場之首,它是要素市場中最國際化、最現代化、起主導作用的市*
勞力市場,也稱作人力市場,為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它主要包括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市場和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專業、管理人才市場。香港的勞力市場實行自由雇擁勞動制度,政府極少干預。僱主有選擇雇員、自行決定工資形式以及解僱雇員的自由,雇員則有選
*
土地市場具有鮮明的特點。香港地區土地資源少,可供發展的土地有限,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香港經濟的運作和發展,但它仍是一個成熟的要素市場。香港土地市場的唯一供方是港府,土地的投入量由政府有計劃地直接控制,土地成交價則通過拍賣的方式確定,地*
⑩ 鼓浪嶼150個中國之最是什麼
鼓浪嶼這座面積僅1.8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上,先後創造了150個「中國之最」乃至世界之最,:第一個引進攝影術、第一個引進足球、創辦第一座幼兒園等。知道的幾個先填上,大家續吧!
1)「新中國最健康的人」:馬約翰教授,1882年出生於鼓浪嶼,以76歲高齡獲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被毛澤東主席尊為「新中國最纖御健康的人」。
2)中國歷史上最早成立的足球隊:英華足球隊,早在19世紀末,英華書院(廈門二中前身)創辦不久,就成立英華足球隊,深得英倫足球之精髓,球隊遠征台灣及東南亞,屢戰不敗,威風八面。
3)鋼琴密度為全中國之最,鼓浪嶼因此也有「琴島」的美譽,在一萬多人的的小島上曾有500架以上的鋼琴,素有「鋼琴之島」、「音樂之鄉」的美譽。(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晃岩路45號)
4)中國館藏歐美古鋼琴最多的鋼琴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廈門鼓浪嶼菽庄花園聽濤軒里,收藏來自世界各國的古鋼琴近百架,配上近百盞百餘年前歐洲出品的「歐式燈具」,歐洲古典韻味十足,一起融入鼓浪嶼深刻的文化內涵之中。令人欽佩的是這些珍貴的古鋼琴均為出生於鼓浪嶼的旅澳華人胡友義老先生捐贈。
5)世界最具特色的風琴博物館,位於鼓浪嶼八卦樓,創辦人也是旅澳華人胡友義先生,目前館藏幾十部管風琴和風琴,中國惟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風琴博物館:八卦樓一樓,鼓新路43號)。
6)中冊培國最神奇的的花崗岩巨雕:鄭成功石雕像,該雕像以1985年落成,高15.7米,重1617噸,由23塊"泉州白"花崗石精雕組合而成,屹立在覆鼎岩上,該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險峻,氣勢磅礴。
7)中國最早創立的幼兒園:鼓浪嶼日光幼兒園(永春路83號),原名懷德幼稚園,創辦於清朝光緒24年(1898年),著名的婦科大夫林巧稚、鋼琴家殷承宗、許斐平等幼年時都在該園受過啟蒙教育,
8)中國婦產科先驅林巧稚博士,1901年出生於鼓浪嶼,
9)中國民國初年最富傳奇色彩的愛國華僑企業家:黃奕住,在鼓浪嶼建房160座,其中的「黃家花園」號稱「中國第一別墅」。
10)最早出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沃爾特.布拉頓 (Walter H. Brattain),美國物理學家,1902年出生於鼓浪嶼,幼年在廈門鼓浪嶼度過,1929年進入貝爾實驗室當研究員,因為開發晶體管和研究半導體的特性而在1956年與威廉·肖克利、約翰·巴丁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1)鼓浪嶼號稱"萬國建築博物館",是全中國別墅洋樓最密集的島嶼,在面積不到二平方公里的島上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幢新老別墅。
12)中國唯一沒有車輛的地方,
13)中國遊客最多的島嶼。再015年「第三屆旅遊業融合與創新(延邊)論壇被評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之一。
14)一項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進行的中國旅遊景點評選,在最受外國遊客歡迎的6個中國旅遊景點中,鼓浪嶼榜上有名,且排名僅在北京故宮之後。2006年獲評「外國人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金獎。
15)2005年鼓浪嶼在《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評選中榮登「中國最美城區」榜首;
16)中國第一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島嶼。2017年夏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將對鼓浪嶼進行審議。
17)中國唯一在非城市建有13座舊時外國大使館,5家國際銀行、4家跨國石油公司,
18-29)世界上最大的章魚銅雕:位於廈門海底世界,廈門海底世界共擁有2項世界之最州豎唯,10項全國之最(地址:鼓浪嶼龍頭路2號)。
30)廈門鼓浪嶼人林針是中國最早掌握攝影技法的人,1847年春,林針受在廈美國洋行的聘請,前往美國教習中文,接觸到避雷針、自來水、電報、溫度計等,還有剛問世不久的「神鏡」(照相機)。1849年3月,結束使命返回廈門時,他已經掌握了攝影技法,還帶回了一台「神鏡」。這一年4月,他把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寫成《西海紀游草》,成為近代第一部中國人游歷西方世界的游記(注:《西海紀游草》由林氏後人所藏)。他在《西海紀游草》中寫下了中國人對照相術最早的認知:「煉葯能借日光以照花鳥人物,頃刻留模,余詳其法。」著名的英國傳記作家貝瑞特,也在著作《中國攝影史》中承認林針是掌握攝影技法的第一位中國人。」鼓浪嶼也因此成為中國最早引進、實踐攝影術的城市。
31)、每平方米名人之最:在小島上生活過的名人有:鄭成功、秋瑾、林語堂、馬約翰、林爾嘉、黃弈住、卓一龍、林巧稚、儲耀武、周淑安、陳佐煌、許斐平、盧嘉錫、殷承宗、鄭小瑛、舒婷…是全國每平方米生活過的名人最多的地方。
32)租界之最:解放前,共有英、美、法、德、日本、西班牙、荷蘭、菲律賓、比利時、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典等14個國家在鼓浪嶼上有租界,比同期的上海還多。島上留下了各國不同類型的建築,因此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33)全國唯一一座大雄寶殿和彌勒殿對合而設的寺廟:日光岩寺(地址:日光岩)
34) 近代最早接觸西洋樂器的中國人:鼓浪嶼林針,他是近代中國赴美第一人,在《西海紀游草》一書中介紹了很多西洋新鮮事物,其中就有風琴
35)、我國第一首花腔歌曲:周淑安創作的搖籃曲《安眠曲》,詞用廈門的方言童謠「呵呵困(睡),一暝大一寸;呵呵惜,一瞑大一尺」反復吟唱八遍,配上鋼琴伴奏,是我國第一首花腔歌曲。
36)、中國最大的歷史人物雕像:鄭成功雕像。(地址:皓月園覆鼎岩)。
37-48)、鼓浪嶼的古樹多,在全國城市建成區中密度最高,其中11株享有國內(或大陸)之最、世界之最的美譽。珍貴樹種之最: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廈門華僑亞熱帶引種園:雞山路西側);世界上最高的台灣棗椰:152歲(在海關宿舍樓旁),國內最粗的五棱大戟:152歲(在內厝澳57號),國內最高、最粗的紫檀:107歲(在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高28米,胸徑1.3米),國內最高、最粗的大葉桃花心木:107歲(高23米,胸徑1米),大陸最早引種的火焰樹:104歲,大陸最早引種、最高的圓葉蒲葵(2株):102歲高18米,是鼓浪嶼建築明信片上的「明星」樹,大陸最早引種的非洲棗椰:102歲,國內唯一的柱狀南洋杉:32歲(當年鄧穎超為紀念著名婦產科醫生林巧稚大夫親手所植),國內最高的加勒比合歡樹(2株)52歲(兩株加勒比合歡大樹一樣高,都是29米),二級古樹(樹齡為300-499年)有16株,都是榕樹。鼓浪嶼登記在冊的古樹名木205株,佔比最高的是古榕樹140株,二級16株,最老的榕樹467歲,(頑石山房旁的);最美的古樟樹(分為三叉,擁有美好的寓意——青年伴侶與之合影,象徵愛情天長地久,老年伴侶與之合影,象徵健康長壽。位於雞母山,樹圍5.5米。全島古樟樹14株);龍眼(桂圓)2株100年,洋蒲桃(蓮霧) 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