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日本航空和中國哪個發達

日本航空和中國哪個發達

發布時間:2023-05-25 20:42:07

① 中國的太空技術比日本先進嗎

只能說中日各有優勢而已,
在整體航天上,日本和中國都屬於第二梯隊國家。
日本的火箭技術已經領先於中國了,包括早期的H-2A和最新的H-2B,這些火箭本身綜合技術實力已經超越了中國已經服役的「長征」系列火箭,我們能與之匹敵的「長征五號」火箭則需要在2013年之後才碼虧能登場,日本H-2B火箭直徑達到5.2米,而「長征」系列只有3.35米。從3米多擴大到5米多是很大的技術差距,需要全新的工藝、裝備,而製造5米直徑儲箱的工作母機、廠房都要重來;日本固體助推器水平也比我們強,我們沒這么大,固體火箭擴大後會遇到裝葯、粘結工藝、燃燒穩定性、殼體製造等問題。這本身說明我們已經比日本滯後了十多年,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一大敗筆。昔日中國在包括運載火箭和彈道導彈技術耗時比較自豪的,但如今在很多「內在原因」驅使下,我們再次不得不追趕日本。
以前中國勉強在大推力火箭上還領先日本,現在日本在火箭發動機技術,尤其是最體現技術水平的氫氧發動機技術比中國高。日本火箭的推力和比推力源磨也要比中國更大,也就是說在大推力火箭上也已經被日本趕超了。現在中國也就是在載人飛船上比日本有經驗些,但在無人飛船上不如日本。日本無人運載貨運飛船的運載能力都超過中國的神舟系列。
由於日本在微電子,智能化技術和材料工程和工藝水平上遠遠超過中國,使得日本在衛星製造和探測器試驗上將中國遠遠拋開。日本發射了金星探測器和進行太陽帆探測器技術試驗。這兩項技術本身已經超越了中國目前的技術實力,畢竟進行行星際探測對中國還是一個科學構想,中國「螢火」火星探測器因為俄羅斯的「技術失信」導致不得不被動推遲發射,這與中國自己不能發射火星探測器有很大的關系,盡管中國的航天人說自己具備火星探測器發射能力,但畢竟沒有實踐過,故而這一表態也是空話。而日本已經用事實證明他們有能力探測比探測火星難度更大的金星,這個事實不得不讓中國深思自己是否短期具有如此能力?
現在中日兩國在探月技術和空間站技術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探月雹模鬥上中國已經落後:20年前日本在火箭技術上還不如中國時就曾成功接近過月球。日本此次發射的「月亮女神」甩了三顆星上去,構思非常巧妙,技術難度超過了「嫦娥」。另外,從探月儀器設備等先進性而言,中國與日本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在空間站技術上,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已經成功應用於國際空間站(盡管日本目前缺少獨立性和自行發射空間站能力)。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空間站雛形)已經投入製造,預計將在各項領域指標上超過日本,但成功發射才不到2年,因此實際應用還有很多空白。
所以說,現在中日雖然同處第二梯隊,可中國原來領先的優勢在逐漸而迅速地喪失中,日本已經默不作聲地開始全面趕超中國航天了。我們可能唯一一個讓日本羨慕不已但卻無法復制的就是中國那種不計成本的舉國體制了。
在航天技術上中國沒有多少老本可吃了,完全沒有本錢來沾沾自喜了。對此要有清醒理智地認識。

② 對中日兩國航空工業水平對比一下,日本飛機在設計製造和發動機方面是否落後太多

客觀地說,在飛機總體設計方面,中國總體領先日本15年左右, 戰斗機領先日本20年左右,民用飛機10-15年
這么說吧,飛機設計的核心是氣動布局,啟動布局的基礎就是風洞。沒有風洞,你無法獲得足夠的數據
中國現在的風洞數量世界第二,而日本最大的風洞還是活塞式的,比北航的高卜腔缺級不到哪裡
這型辯就決定了起點差距,更別說美國施加的限制(.F2的設計)
由於基礎不行,在機體設計方面圓陸就拉開差距了,不說戰斗機。光說運輸機,對比下運20和C2就清楚了
在民用飛機方面,中國的ARJ基本拉平了日本的MRJ中國有了些許優勢
發動機方面,中國好歹能自己搞出自己的發推力發動機,日本的優勢在小推力發動機上,商業前景好,但軍用不行

③ 我國航空與發達國家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差距還是很大的,中國航空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
雖然這幾年中國航天工程發展很迅速,但是中國整個工業體系的落後,嚴重阻礙中國航天事數遲跡業發展。原因為:
1,產業發展比西方發達國家晚,屬於追趕型。
2,市場成熟度較差,不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進行社會性的專旦大業化布局和水平整合,所以採取垂直整合的模式,一條產業鏈一竿子插到底,同樣能做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這是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有利於我們的做法。體系化發展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對我們軍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盡快把航空裝備的體系化發展成熟起來。不僅尖端產品要做好,還要完善譜系薯並,保證部隊形成全面、完整的戰鬥力。
中航工業的存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部隊贏得戰鬥力,這是我們的根本使命。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全力以赴,不懈努力。

④ 在目前看來,中國和日本的實力誰最牛

日本的海軍實力領先中國
中國向來以「軍備不透明」「著稱」,所以准確評估中國軍力不易。但大致估算一國的軍力,無非是一看錢二看技術。錢的方面,美國國防部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2011年所有與軍事相關支出在1200億到1800億美元之間。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2011年全球軍費報告」顯示中國當年軍費支出為143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的軍費支出則為593億美元,中國是日本的2.4倍。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軍費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但空軍和導彈實力遠遠落後於中國」
從地理上講,東海太窄,中日若打起來,主要依靠空軍。日本航空自衛隊現在無論規模、還是質量差得很遠。三代機中國有差不多600架,日本只有300架。而且中國的三代機大部分是可以發射「發射後不管」空空導彈的,日本大約只有50架有這個能力。中國空軍有全套的空射巡航導彈、精確制導炸彈,日本在這方面現在還是空白。更關鍵是,中國還有第二炮兵,中程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可以打日本的海空軍基地。這方面日本也是空白。
中國軍力強於日本。
但是60%的軍力開戰用不到,因為中日兩國隔海相望,交戰是海軍和空軍的作戰,日軍的海軍力量全世界第三,中國只屬於二流,空軍力量中國和日本半斤八兩,對對方都沒有什麼絕對性的優勢,如果打起來,中國居於劣勢一點。
但是,我們作為中國人,要相信,我們中國是最厲害的,我們是一隻強大的雄獅。中國之所以對日本一直忍氣吞聲,是因為日本一直被美國撐腰。可我相信,我們中國一定會超越美國、日本等等國家的!

⑤ 中國的飛機有日本的強嗎

中國目前的飛機無論質量和數量都比日本強!

日搭橡本F15J戰斗機屬於美國F15早期型號,作戰性能和我國早期引進的SU27基本相當。我國殲11B是SU27的國產型號,已經超過了知茄旁SU27的性能。另外殲11B可以兼容國產各種導彈。


F2戰斗機雖然造價高,但是其水平相當於F16C/D的水平,和殲10也略有一定的差距。


從製造能力來說,中國有完善的武器製造能力,從武器到雷達、發動機幾乎都實現了國產,而日本關鍵部件還靠美國進口,所以納滑日本根本就經不起戰損。


最後,如果真的打起來的話,根本不會給小日本飛機上天的機會,二炮的戰術導彈會定點把小日本的機場挨個打掉!!

⑥ 日本的衛星技術和中國相比怎麼樣

日本的衛星技術和中國相比相差甚遠。

中國的鄰居日本早早就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而且有許多技術都領先於全世界,因而在許多人眼裡,日本一直都是亞洲第一。不過,信心滿滿的日本,卻一直有一個痛,那就是航天技術發展有些慢。對於很多日本人而言,稿鉛發展航天技術似乎不僅僅是一項科技目標,甚至是和身為航天大國的中國較勁的一種資本和籌碼了。

准天頂系統是指日本建立起一個利用多顆周期相同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這些衛星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論何時都會有至少一枚衛星位於日本上空並形成一個覆蓋日本的體系。這樣一個衛星系統可以為日本提供全天候的星基定位和導航系統。

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相比准天頂系統來說就是大象之於柴犬。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早已完成了全球同時組網實時定位系統,成為了僅次於GPS系統的全球化衛星定位系統。這遠不是只有三顆衛星的准天頂系統可以比擬的。

⑦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中國空軍有實力跟日本航空自衛隊抗衡嗎那個時候誰的空軍裝備比較先進到了

1、空軍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還沒有什麼三代戰斗機,而日本已經批量裝備了F-15J/DJ戰斗機,而且擁有較為齊全的空軍作戰體系,所以那時候的中沖碰國空軍不是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對手。
但後來中國進口了俄羅斯的蘇-27,購買許可證自行生產殲-11,進口了100架蘇-30,殲-10也開始批量生產,現在的中國空軍就已經具備和日本空自一戰的實力,而且具備較大的勝算。
至於2025年,日本應該主要裝備美國的F-35戰斗衡戚機,中國應該有了自己的第四代戰斗機,預警機等其他戰機的數量明顯提高,體系作戰的能力比現在還要高出很多,應該能夠穩居亞洲最強空軍。
2、海軍
水面主力戰艦只是海軍的一部分,但比較具有代表性,所以主要以驅護艦艇為分析對象。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海軍主要以051型驅逐艦和053H2G之前型號的護衛艦為主力戰艦,在90年代後期出現了051B、052、053H3型驅護艦艇,實力有所提升,但同時期的日本海自擁有更為先進的艦艇,在噸位和武器裝備上都遠強於中國海軍,所以那時候中國海上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在2000年後還有了051C、052B、052C型驅逐艦,雖然技術先進了不少,但是數量仍然很少,且技術成熟度不高,022導彈艇就是在水面艦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短時間提升了中國海軍的反艦能力,緩解了壓力。再過10年,到現在,中國海軍擁有散攔談了以054A型護衛艦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艦艇,而且數量較多,終於在水面艦艇上擁有了與日本海自較為接近的實力。
至於到2025年,如果中國海軍能夠保持現在的發展勢頭,那時的中國海軍肯定具備了壓制日本海自的實力,且單個艦隊(北海、東海、南海)的實力能夠接近現在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實力,遠洋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成為世界僅次於美國海軍的第二大海軍。

⑧ 日本的航空航天技術水平如何

日本的航空技術十分先進三菱主要產戰斗機引擎、川崎主要產運輸機、富士主要產教練機。另外,日本的川崎和 石川島公司都生產大型客機引擎,供應空中拍羨客車和波音公司使用。日本川崎還製造雙螺旋槳運輸直升機等。日亂讓本的航空技術是十分先進的。 這是石川島公司為空中客車造的引擎 這是世界最大的運輸機川崎的XC-2 這是川崎公司為波音公司製造的引擎。

日本沒有自己的航發。日本嘩賀局根本不具備開發航空發動機的實力,所謂自主的發動機基本上是使用了美國的核心機,比如心神的發動機只是自己加了一個加力燃燒室而已。2.日本可以隨便設計航空器,但是不一定造得出來,因為材料問題是試出來的,日本缺乏實驗設施,實驗經驗,二戰後至90年代未自主研發任何一款航空器,直到最近才出來幾款飛機,航空工業是需要積累的,不是近幾年買幾套設計軟體,找幾個學了流體力學的人來就能成為航空大國的。

⑨ 請以實例為主評價一下中日航天事業的對比

中國: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

一九五六年三月,國務院制訂《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 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內使 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者拍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工業委員會,統 一領導中國的航空和火箭事業。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趙爾陸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聶榮臻副總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國 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五月二十六日,周恩來總理主持中 央軍委會議討論同意,並責成航委負責組織導彈管理機構和研究機構。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聶榮臻副總理就發展中國導彈事業 向中央報告,提出對導彈的研究採取「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 和利用外國已有的科學成果」的方針。十七日,中央批准了這個報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國防部制訂噴氣與火箭技術十年(一九五 八年至一九六七年)發展規劃綱要。

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之後,中國一些著名科學家建 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開始進行有關 學術活動。中國科學院由錢學森、趙九章等科學家負責擬訂發展 人造衛星的規劃草案,代號為「五八一」任務,成立了「五八一 小組」,議定建立三個設計院落。八月,第一設計院成立。十一 月,遷往上海,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機電設計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開始興建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發射場。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 指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一九六0年二月十九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

一九六0年十一月五日,中國仿製的蘇聯「P—2」導彈首 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國獨立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 箭發射試驗失敗。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星際航行委 員會,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領導,研究制訂星 際航行長遠規劃。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國防科委向中央報告,設想在一 九七0年或一九七一年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國自行研答並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 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專門委員會批准第七機械工業部制訂的一 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運載火箭發展規劃。

中央專委責成中國科學院負責擬訂衛星系列發展規劃。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國科學院受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委 托,召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論證會。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來總理視察酒泉運載火箭發 射基地,觀看中近程火箭發射試驗,祝賀發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彈頭精確命中目標,實現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 人造衛星開始研製。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國研製的中程火箭首次飛 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試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0年一月三十日,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

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 成功。這是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 於「五·一」節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衛星和運載火箭研製人員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國發射了科學實驗衛星「實踐一 號」。衛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際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 衛星。衛星按預定計劃於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遠程火箭試驗一種新的發射方清嫌跡式, 獲得成功。

一九八0年五月十八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 射了遠程運載火箭。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鄧小平、胡耀邦、 李先念、陳雲、彭真、徐向前等領導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講 話。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 科學實驗衛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回收艙准確地濺落在預定海域。中共中央軍委發電致賀。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 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 衛星發射成功。十六日,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一百二十五度 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致賀。三十日,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大會。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國發射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 二十日,衛星定點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已全面掌握運載火箭技術,衛星通信由試驗階段進入實用階段。

一九八八年九月七日,中國發射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火箭發 射場成功地發射了一枚「織女一號」火箭,至此,中國低緯度 區第一次火箭探空試驗圓滿結束。這次為期兩周的試驗共發射 了四枚火箭。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 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 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用戶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

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九時四十分,中國新研製的大推力 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 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這枚火箭是由中國新建 的大型航天發射設施發射升空的,同時還為巴基斯坦搭載發射 了一顆小型科學試驗衛星。

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二日下午十八時二十三分,中國第 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緯度探空火箭——「織女三號」在中 國科學院海南探空發射場發射試驗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 二日,中國第一座海事衛星地面站通過驗收。它的建成填補了 中國高科技的一項空白。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國自行研製生產的「長二丙」改 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中國具 有參與國際中低軌道商業發射市場競爭力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中國航天史創下九項第一

這九項第一包括:

一九六零年九月,中國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中程導彈。

一九六六年十月,中國第一次導彈攜帶核彈頭的「兩彈結合」發射成功。

一九七零年四月,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

一九八零年五月,成功發射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

一九八一年九月,在中國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三顆衛星。

一九八七年八月,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第一次為國外衛星提供衛星搭載服務。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這里進行第一次飛行試驗,成功發射中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一九九二年啟動實施,短短四年時間,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成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該中心地處起源於祁連山的弱水河畔,平均海拔一千一百米,地勢平坦,多屬戈壁和沙漠。自然環境惡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最低氣溫攝氏零下三十四度,最高氣溫四十二點八度。
日本:1978年, 日本宇宙開發委員會制定了日本第一部航天長遠發展規劃《日本宇宙開發基礎大綱》。宇宙開發委員會是日本首相在航天政策方面的一個常設咨詢機構, 由5 人組成, 科技廳廳長兼任委員長。它所作出的決策一般被認為是國家最高決策的反映。
第一部《基礎大綱》自公布以來, 每隔5 ~6 年要修訂一次。每次修訂前, 日本都要編寫一份未來30年航天發展預測的長遠展望報告。去年7 月日本發表了第4 份這種報告, 其內容將在明年將要進行的《基礎大綱》修訂中被採納。本文將綜述這份文件的主要內容。
冷戰期間, 世界航天活動主要受美蘇為了國家威望和軍事優勢而展開的航天競賽的支配。冷戰後的今天, 航天活動需要有新的策略和理由。目前各國都十分重視空間開發的經濟性和有效性, 且更為強調民用航天的重要性。對於影響人類未來的重大航天項目, 如為保護環境而開展的對地觀測項目, 各國還將廣泛進行國際合作。
日本的航天活動也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與美國和前蘇聯相比, 日本航天起步較晚。為了增強航天實力, 日本做出了很大努力, 並且在空間科學領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果。在實際應用方面, 日本在某些領域已達到了國際水平。日本目前正在充分利用它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推動航天的發展。
根據上述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編制的新的展望報告全文約80頁, 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綜述, 第二部分則詳述了對未來各領域航天活動的展望。本文僅介紹第一部分的內容。
一、發展航天的宗旨和意義
日本一直把民用領域的和平利用作為發展航天的唯一目的。其它國家, 尤其是冷戰後的美國和俄羅斯, 也正在把航天的重點逐漸地從旨在提高國家威望的項目轉向旨在把軍事航天技術轉為民用的項目, 同時也在開發著眼於人類未來繁榮與發展的先進的航天技術。日本發展航天的宗旨與世界航天發展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
1.宗旨
航天( 或稱「空間開發」) 的基本宗旨應是「進入廣袤的慶空, 把太空無限的潛力作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加以利用, 全力而有效地為地球上人類的持久繁榮做出貢獻。」如果有關的國家在開展航天活動時都能遵循這一宗旨, 將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從而促進國際社會的發展和穩定, 有利於世界和平。
有許多將在空間部署的系統可以通過全球規模的合作和協調來建立, 從而為全人類提供一個共同的社會或經濟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種系統可以作為「全球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來建設。這類空間系統的發展工作必須得到加強。
2.意義
發展航天的意義可以從它的必要性上看出來。在21世紀的前25年裡有必要開展的工作有:
(1) 通過在空間內開展科學研究爭取回答人類一些最基本的問題( 如宇宙及太陽系是如何起源的? 其構造如何?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樣起源和進化的?), 從而擴展科學前沿, 創立新的文化。
(2) 擴大人類的活動范圍, 延長的壽命, 包括:
·在保護環境的同時, 利用對地觀測技術改善自然資源開發和土地利用工作;
·通過部署通信與廣播衛星、車、船、飛機用的導航輔助系統及天氣預報和災害監測用氣象和對地觀測衛星, 提高生活質量, 建立起更安全、更有活力的社會和經濟體系;
·在太空獨有的環境在開發和生產新材料和新葯品。
(3) 通過開發先進的航天技術, 在計算機、電子、機器人、通信、信息處理和環保等領域創立新的地球上的技術和工業。
(4) 通過大規模的多邊航天項目,增進國家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使國際社會更穩定、更發達。
(5) 激發下一代的想像力和好奇心, 通過航天促進人類社會在科技及諸多其它知識領域的進步。
二、日本對航天的基本態度和政策
根據冷戰後國際航天領域出現的新趨勢, 日本有必要澄清其對航天的基本態度和基本政策。在嚴格遵循空間開發僅限於和平目的這一原則的條件下, 日本將按如下原則加強其航天工作。
(1) 積極開展宇宙探索, 加深對地球的了解。
(2) 努力發展可供下一代繼承, 用以擴大人類在空間內的活動范圍的創新技術。
(3) 努力使國際社會都能接受上述的航天的宗旨和意義, 以增進國際合作。
以上是日本對航天的基本態度。日本對航天的基本政策方案是:
(1) 日本渴望涉足未知的新領域, 因而將進一步發展現有的航天技術, 並努力開發創新技術和系統, 以促進世界航天事業的發展。
(2) 日本將通過以下途徑促進國際合作:
·利用已掌握的技術參加國際性的航天活動。日本今後將盡一切可能多向國際夥伴提出合作建議。
·在對地觀測和空間科學等領域, 將通過合建觀測系統、在他國的衛星和空間探測器上共同裝設觀測用的遙感器、彼此交換觀測數據和建立全球數據網來促進國際合作。
·從方案論證到研製過程結束, 將盡力為交流意見和進行磋商創造機會。日本將對與亞太各國的航天合作給予特別的重視, 為此將給予這些國家更多的空間研究和參與合作的機會。
(3) 日本將努力創造一個有利於人們廣泛利用空間開發成果的社會環境。日本空間開發機構應積極鼓勵研究人員與用戶建立密切的聯系, 以保證用戶的要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4) 為了使各種航天活動能被看成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必要降低空間開發的成本。為此日本將盡一切可能開發出有效而經濟的空間系統, 大幅度降低發射費用和空間段的運行費用。
(5) 日本將繼續貫徹提高和改進不載人航天系統功能的航天發展方針。在載人航天方面, 日本將在建造和使用國際空間站方面與他國合作。在國際空間站不再使用之後,日本將謀求在國際載人航天活動中起更積極的作用。
(6) 未來的航天計劃必須進一步考慮空間環境的保護問題。新的空間系統在設計上應盡可能減少空間碎片的產生。
(7) 必須盡力確保空間開發得到社會的廣泛理解和認可, 以獲取公眾的充分支持。這項工作可以採取系統而有效的方式進行, 如由宇宙開發委員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評估和審查等。
三、目標和時間安排
1.基本目標
以下是今後15年日本在航天方面的主要任務:
(1) 建立全球觀測系統 日本將採取步聚, 在2010年前後完成國際性的全球觀測系統(GEOS)的建設工作。日本的目標是負責研製出該系統中約四分之一的衛星。作為亞太地區的國家之一, 日本將與該地區其它國家一道建設數據網路, 以分享和有效地利用觀測數據。
(2) 促進先進空間科學計劃的實施 在空間科學領域, 日本將進一步擴大對行星和太陽系中其它小型天體的探測活動。目前正在研製的M-5 運載火箭將用於發射中型探測器。在21世紀的頭10年中, 日本將用H-2 火箭發射大型科學衛星, 以進行前所未有的行星科學研究, 包括對比木星還遠的行星的研究。
在探月方面,日本將研究實施連續、系統的不載人探月計劃的可行性。這項計劃將包括用衛星進行月球觀測和用著陸器和漫遊車到月面上進行探測。
(3) 利用在軌實驗室充分開展空間活動 國際空間站計劃將極大地影響21世紀的世界航天發展, 為此日本將盡全力使這項計劃取得成功, 並將加強與各參加國的合作。國際空間站上的日本實驗艙將成為日本第一個在軌實驗室。日本將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研究系統, 以更好地對日本實驗艙中的研究活動與地面上的實驗進行協調。這必將促進空間環境的利用研究, 並開創出新的學科和技術領域。同時, 日本還將努力積累載人航天經驗, 並建立相應的技術基礎。遵照增加與亞太地區國家合作的機會這一目標, 日本將在日本實驗艙中開發能滿足這些國家需求的研究工作。在國際空間站進入穩定運行階段之後, 日本將研究把文化、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以及普通公民送入太空的可能性。
(4)建立和使用新的航天基礎設施 日本將繼續改進和優化其H-2 運載火箭, 以滿足21世紀頭10年中的各種發射需求。日本還將開始研製H-2 火箭的一種先進型號(H-2A), 以進一步降低運輸費用、提高運載能力。H-1A將能把約20噸的有效載荷送到低地軌道或把4噸的有效載荷送到地球同步軌道。日本將繼續追求發展不載人、帶翼的希望號轉運與回送飛行器, 以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和進行微重力試驗。
2010~2020年, 日本將爭取大幅度地降低航天運輸的成本, 把發射費用降到比目前低一個量級。為此, 日本將繼續圍繞採用新型設計方案、可全部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進行預先研究和開發。
日本將通過國際合作系統地進行其它研究和開發活動, 包括進行空間環境利用及在軌設備更換方面的試驗等。要研究的系統包括不載人空間平台、軌道維護機器人或飛行器以及地面站與衛星之間的通信網( 數據中繼與跟蹤衛星系統) 等。 2.其它目標 在未來30年間, 隨著空間環境下工作經驗的積累, 日本還可能要實施以下一些項目: (1) 月球探測 約從2010年起, 日本將在由幾個國家共同進行的不載人探月活動的成果的基礎上, 通過國際合作, 在月面上建起一座天文觀測台。日本將通過承擔適當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來為開展這一合作做准備。 (2) 通信、廣播與導航 通信、廣播與導航領域目前發展很快, 業務種類也在不斷增加。為滿足新的業務需求, 日本將在個人和移動通信、數字式三維高清晰度電視直播以及飛機、船舶和汽車導航等領域開發新技術。 除利用現有技術在大型衛星和日本實驗艙上進行驗證外, 日本還要進一步開發小型的中型衛星, 利用它們技術上的特點和規模經濟優勢, 並研究專門供這類系統使用的更先進的技術。 日本政府將實施成功的可能性很大的一些計劃。在這方面, 如何劃分政府和私營部門各自應起的作用將得到重視。 (3) 空間環境利用 在國際空間站未開始工作之前, 日本將繼續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設施( 落塔、飛機、探空火箭、不載人的返回式自由飛行器以及美國太空梭),並在需要時通過國際合作來進行微重力試驗。日本將制訂一項綜合研究計劃, 以使宇宙開發事業團和各國立研究機構在開發研究活動時能全面合作。 在國際空間站開始工作和日本實驗艙全面投入使用之後, 日本仍有可能需要比日本實驗艙更佳的微重力環境來進行試驗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將使用希望號和永久停留在空間的不載人空間平台。 載人空間平台的發展將通過國際合作來進行。日本准備在下一代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和部署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日本還將利用日本實驗艙和其它空間平台進行空間太陽能應用的驗證試驗。 (4) 載人航天活動 在不久的將來, 日本將需要與其它發達國家進行載人航天方面的國際合作。近期內日本還要通過使用日本實驗艙先積累載人航天經驗。要重點解決的其它技術還有載人航天的遙控和遙科學保障技術、受控環境與生命保障系統技術以及航天醫學( 包括宇航員保健管理和加深對航天病的了解) 等。 在國際空間站不再使用後, 將全面利用載人航天技術和經驗, 通過國際合作, 為未來的發展項目( 如建設下一代國際空間站和開展載人登月活動) 做好准備。 (5) 建設和使用航天基礎設施 日本准備按共同使用的原則建設和使用其各種航天基礎設施, 使基礎設施內的系統也能夠支持其它國家的航天活動。 (6) 運輸系統 日本將為研製水平起降並能進入地球軌道的試驗性空天飛機開展基礎研究和預研工作。這項工作將作為21世紀第二個10年將實施的一項國際項目的一部分。 (7) 保障系統 日本將為H-1 火箭的改進型號H-2A建造一座發射場, 並為希望號小型太空梭選定著陸場。日本還可能要研究利用海外發射場作為國內發射場的補充的可能性。 日本將於2005年前後與其它國家一起聯合建立和使用用於監視日益增加的太空碎片的系統和用於預測宇宙射線活動的系統。 四、人才培養與航天宣傳 1.研究與工程技術人員 日本要通過在與航天有關的地球科學、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對其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實施系統的教育和培訓來培養未來航天計劃所需的人才。另外還要在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空間法和航天心理學等方面進行培訓。 年輕的一代是今後挑戰未知世界的生力軍, 將肩負起航天未來發展的重任。為了培養他們對航天的興趣, 在教科書中應有適當的航天教育材料。應盡可能多地為教師和學生們提供到現場了解航天技術的機會, 比如組織航天夏令營等, 從而造成一個能激勵青少年從事航天事業的社會環境。 日本將為大學和學院里的青年研究人員利用小衛星進行試驗和與海外學者進行交流提供全面的支持。 鑒於日本要擴大其與亞太地區各國的航天合作, 它將為這些國家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提供支持。 2.爭取公眾的理解 與其它科技項目相比, 航天需要比較大的投資。所以, 公眾的理解和合作對於航天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日本認為坦白地告訴公眾日本航天計劃的真實情況是一種明智而有效的選擇, 但政府和私營部門必須在加強宣傳方面通力合作, 以獲得最佳的宣傳效果。 五、鼓勵私營部門參與航天活動 日本的航天設備製造商參與的大多是國家的航天計劃。與西方國家的航天企業不同, 他們很難開展起自己的航天計劃。要提高他們的能力, 擴展其商業航天活動, 還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為此, 日本政府要為私營部門加強其在航天方面的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六、加強有關機構的活動 1.宇宙開發委員會 宇宙開發委員會將通過制訂中期航天計劃、對開發活動進行適當評估和向公眾宣傳日本的航天計劃等方式完善其航天政策。 2.航天機構
為了使空間開發工作取得顯著的成果, 必須明確各航天機構的職責, 並應加強這些機構間的聯系以及他們與用戶和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以下是需要開發的一些工作:
(1) 在開展先進空間科學計劃時, 宇宙科學研究所和宇宙開發事業團要相互配合,同時兩者還要與其它有關研究機構( 如國家天文台) 共同分擔相應的工作。
(2) 目前日本在對地觀測、地球科學和空間環境利用項目方面尚未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加強開發部門與用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
(3) 創新是影響日本航天未來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從長遠的觀點看, 把新概念引入基礎研究和預研工作中是極為重要的。這就要求宇宙科學研究所、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等國立研究機構以及宇宙開發事業團等政府研究機構特別重視創新研究。一些大學和學院也可望開展相應的研究活動。
3.經費保證
盡管預算相對較少, 但日本的航天項目總的來說還是成功的。從現在起對這些項目給予強有力的保障是極為重要的。
從1995財年開始的未來15年內, 日本對航天的投資估計約為7 萬億日元, 具體分配是: 先進空間科學計劃1.2 萬億日元;對地觀測/ 地球科學、通信、廣播和導航2 萬億日元; 國際空間站活動、空間環境利用和載人航天活動1.8 萬億日元; 航天基礎設施2萬億日元。日本今後的航天項目將根據這一預算方案以一種系統而靈活的方式實施, 並將適時地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審查。

閱讀全文

與日本航空和中國哪個發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在義大利戴口罩會被歧視 瀏覽:218
越南和中國哪個工作好 瀏覽:716
義大利電網和fca哪個好 瀏覽:216
伊朗的直升機是什麼水平 瀏覽:246
為什麼英國美元交易量如此之大 瀏覽:830
美國和伊朗發生戰爭什麼受益 瀏覽:169
美國為什麼敢突然殺伊朗將軍 瀏覽:630
越南沙金多少錢一套 瀏覽:363
triangle義大利哪裡買 瀏覽:298
越南改革怎麼樣啦 瀏覽:947
英國工作簽證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332
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哪個多 瀏覽:831
中國日怎麼用古文說 瀏覽:472
對不起用義大利亞語怎麼說 瀏覽:776
印度為什麼有億萬富豪 瀏覽:385
印度自尊是什麼意思 瀏覽:629
印度16億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54
伊朗的有什麼首飾 瀏覽:989
英國小孩怎麼說出完整的句子 瀏覽:508
如何發展中國的孝道文化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