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東省廣州陳家祠堂(陳家書院)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現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位於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地鐵站旁。
書院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動工興建,歷經四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始建時用作廣東各縣陳氏子弟來省城應科舉時學習及住宿場轎悶所,也是祭祀祖宗的宗祠。
全院佔地近1.5萬平方米,院東新辟有1.7萬多平方米的綠化廣場。主體建築寬80米、深80米,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穿插六院八廊,喊胡規模宏大,廳堂軒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梁架、屋脊等處處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銅鐵鑄等藝術品,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鄭帆攔主體建築正門兩邊的外牆上,6幅大型磚雕《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等,其畫內建築物雕工精細、層次分明,人物神態各異、形象生動,花鳥栩栩如生,其磚雕技藝為近代罕見,可說是驚世之作。
尤具特色的還有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被贊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
中路一、二進間的院子內的石欄桿鑲嵌的鐵鑄雙通花欄板「金玉滿堂」、「三羊啟泰」等展示了中國近代鑄鐵工藝的成就。院內石雕、陶塑、灰塑也以表現主題的嶺南特色鮮明、工藝精美、精品琳琅滿目而稱雄嶺南。郭沫若曾賦詩贊美陳氏書院的建築藝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陳氏書院坐落北朝南,為三進院落式布局,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主體建築佔地6400平方米。其整體結構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幽雅,特別是在建築裝飾上集中體現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精華。其內外建築構件上巧妙地採用了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等工藝裝飾。圖案題材廣泛,造型生動逼真,雕刻技藝精湛,用筆簡煉粗放卻又精雕細琢。可以說,陳氏書院不愧為一座宏偉瑰麗的民間工藝建築寶庫。
1959年,陳氏書院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兼及全國各地民間工藝品。館內辟有多個展廳,常年展出館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綉等工藝精品。其他工藝品種類更多:有廣州琺琅、金銀工藝、套色蝕花玻璃;有佛山燈色、剪紙、木刻、門面等;有潮州麵塑、稿末塑、麥桿貼畫的剪紙;還有陽江、潮汕、佛山地區的漆器,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工藝等。還設有近代傢具、書畫、文房四寶、茶藝等展廳、專室。陳氏書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
㈡ 陳家祠位置在哪裡
㈢ 陳家祠簡介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
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
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它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建築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瞎此畫13件。
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所在地,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館內除長期設有《廣東傳統雕刻藝術》、《廣東象牙雕刻藝術》、《廣東刺綉》、《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展覽外。
還不定期展出各種廣東民間工藝品,如石灣藝術陶、廣州織金彩瓷、潮州殲褲金漆木雕、廣綉、套色蝕花玻璃等。
21世紀以來,陳氏書院以「古祠流芳」之名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被譽為「廣州文化名片」,成為嶺南地區最具文化藝術特色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遊景點。
(3)中國最大的陳祠在哪裡擴展閱讀
祠堂是中國人供奉祖先、祭祀、辦理宗族事務的地方,又是宗族在社會上的地位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
為了體現陳姓是清代廣東第一大姓和望族的地位,也為方便陳姓子弟來省城廣州讀書應考和族人辦理訴訟、議事等事務時提供臨時住所。
1888年,陳昌朝、陳宗詢、陳蘭彬、陳伯陶等廣東四十八位陳氏族中鄉紳名流,聯名向全省各地陳姓宗族發出《廣東省各縣建造陳氏書院》、《議建陳氏書院章程》等信函,內容是邀請各地陳姓族人派人到廣州商量修建陳氏書院一事。
從信函中可了解到:陳家祠的陳姓「紳耆」,包括了清 *** 時期曾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的清末著名外交官吳川陳蘭彬和曾任翰林院編修等職的東莞陳伯陶等廣東著名士紳。
祠,就得有大筆大筆的經費支持。
光是用於購買建造陳家祠的地產,總面積大約36600平方米,便花去了銀元21691元3毫8仙正。
建造陳家祠的資金來源,得益於倡建者陳蘭彬、陳磨改迅伯陶等清末名流在南粵社會上的高地位和高知名度,倡議一出各地陳姓宗親的積極響應,就連海外的陳姓華僑聽到消息後也紛紛慷慨捐資。
㈣ 全國陳氏總祠在那裡
陳氏大宗祠坐落在永安貢川城南巫峽頭
是明代宮殿式建築物,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聞名遐邇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其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搽陳雍的紀念祠,清代康熙、光緒年重修。 宗祠坐西朝東,現存一進門樓和二進正廳,造型古樸典雅,結構厚實,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為抬梁和穿斗結構,中堂有神台,設五個神龕,分別崇祀唐代入閩始祖陳雍和宋代陳瓘、陳淵等人。歇山式門樓正中,「陳氏大宗祠」五個大字遒勁有力;大門兩側,石獅雄踞;二進石華表上"世承天寵"大字描金;焚紙寶庫、花木草坪及兩邊廂房布局有序;追遠堂內肅穆高雅,"狀元及第"、"探花及第"、"七十九位進士"等金匾高懸於大廳上方。「雍穆宗風」、「敦宗愛國、」「理學之門,忠貞之家」等匾額記載過往的種種故事。宗祠內珍藏著一部清光緒十六年撰修的大宗譜,共48分冊;還有民間收藏的清嘉慶、道光年間撰修的宗譜,可供查閱考證。 大宗祠是連接陳氏後裔的重要紐帶和尋根謁祖的聖地,也是八閩大地及海內外陳氏子孫奉祀先祖的凈地。每年農歷二月初十和八月初十舉行春秋兩祭,來自福建、廣東的陳氏後裔及至海外裔孫代表雲集祭拜,舉行盛大慶典活動,仰篤先公之恩德。
㈤ 中國最豪華的祠堂在哪裡為什麼說它最豪華
陳家祠內易受風雨侵蝕的建築構件均採用花崗岩石材,其淺灰色調與磚木結構建築的主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歷史上,廣州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
㈥ 廣州陳家祠屋脊上是木雕裝飾嗎
廣州陳家祠屋脊上是木雕裝飾。
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亮察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陳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備考科舉、候任、交納賦稅、訴訟等事務提供臨時居所。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築之一,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
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陳家祠堂集嶺南建築工藝裝飾之大成,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嶺南建築的"三雕二塑一鑄-畫"即木雕、磚雕、野慧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及彩繪壁畫等建築裝飾的高超技藝敬脊茄。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被收錄進德國的《世界建築藝術》和英國的《中國古代藝術建築》兩本巨著中。
㈦ 陳家祠屬於哪個區
陳家祠屬於荔灣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陳家祠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是現存最大的廣府建築之一,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收藏有各類珍貴文物與現代工藝精品20000多件,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家祠是一座具有鮮明嶺南特色的建築物,它的祠堂與書院合一,將祠明哪堂兼於書院中,具有明顯的嶺南特色。
它的建築採用方形平面,廳堂、天井和廊道三位一體、相連相通,是嶺南建築平面與空格處理的傳統手法的繼承與發展。
它的大門使用方石檐柱青磚牆、兩側有石鼓台,知槐戚、才搭陵會有門神像等,在大門觀瞻上充分反映嶺南祠堂的特徵。
㈧ 陳家祠修建年代及地址是什麼
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
地址: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交通
1、地鐵1號讓喚旦線在陳家祠站下車即到。
2、乘坐公交85、88、104、107、109、114、128、193、204、233、250、260、268、286路陳家祠站下;或3、公交15、52、55、105、133、196、207、232、223、549、555路至荔灣路站下。
門票
10元,70歲以老人免費,學生及退休人員憑證半票
開放時間
8:30-17:30
陳家祠原稱陳氏書院,是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由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以大門、聚賢堂和後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坦擾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系。祠內現仍可見精美建築及其遍布在祠堂內外的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工藝等裝鏈睜飾物件。書院現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2002年以古祠留芳為名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
㈨ 沙_陳氏大宗祠位置在哪裡
沙_陳氏大宗祠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沙_陳氏大宗祠奠基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離廣州陳家祠建成不過1年。當初,族人商量籌建祠堂研究方案時,就以廣州陳家祠為參照藍本。因此,沙_陳氏大宗祠是廣州陳家祠的姐妹版,但建築工藝上則更精細,一柱一梁,都值得駐足凝視。
沙_陳氏大宗祠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兩間最大的祠堂之一,建築為面闊五間兩路、深三進,建築面積近4000平方米(中軸進深80.23米),屬典型的嶺南抬梁式結構硬山頂建築,布局按中國古代建築形式集嶺南風格之精髓。
從2007年9月開始,樂從鎮政府陸續投資近2千萬元修繕沙_陳氏大宗祠。現在陳氏大宗祠已經重煥往昔光彩,重現傳統經典的三雕一塑(木雕、石雕、磚雕、灰塑),所造型的傳說人物、祥禽瑞獸、花鳥蟲魚、器皿圖紋神態生動,粗獷細膩皆有。
除宗族活動外,沙_陳氏大宗祠還一度成為沙_村的教育基地。1947年,沙_村委會將幾所小學合並,創辦沙良鄉第二中心國民學校,並於上個世紀50年代建立沙_小學、70年代設立沙_中學,直至1997年校舍搬遷。
2002年7月17日,被鏈察蔽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棚州保護單位。
沙_社區:沙_社區位於樂從鎮城區南面中部,325國道貫穿南北,交通便捷,轄區總面積5.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12人,住戶2331戶,登記暫住流動人口12000多人。社區下設東村、南村、西村、沒陸北村四個居民片領導組,共劃分23個居民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名小組長,全社區共有居民代表99名,社區居委會黨總支部一個,「兩委」成員4名,以居民片為單位設置四個黨分支,黨員人數26
㈩ 陳姓祖祠在哪裡
陳氏祖祠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部,華美社區老寨前,臨練江邊,祠堂坐東向西鏈清,建築面積731平方米,三廳兩天井。是貴嶼鎮陳氏祭祀祖先的場所。祠堂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家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薯含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2017年貴嶼陳氏祖祠入選汕頭市文物保棚手前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