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原子彈之父哪裡畢業

中國原子彈之父哪裡畢業

發布時間:2023-05-29 15:04:56

㈠ 中國原子彈之父是

自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就出現了「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但直到今天,關於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卻一直爭論不體。

第五種觀點認為,不存在「中國原子彈之父」。2011年,陶純、陳懷國著《國家命運一一中國「兩彈一星」的秘密歷程》一書出版,由該書改編而成的同名電視劇於2012年下半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影響甚大。在該書結尾,著者談到了對於「中國原子彈之父」的看法:「當代科學的發展早已不是愛迪生時代,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是一項十分宏大的系統工程,中國沒有原了彈之父、氫彈之父,中國的核事業是集體的事業,輝煌和光榮不屬於哪一個人,卻屬於每一個人。」這一觀點與第四種觀一樣,都強調中國原了彈工程是集體力量的結晶,但與第四種觀點截然相反,認為中國沒有原子彈之父。基於同樣的理由,得出完全不者輪游同的結論,表現出在對「中國原子彈之父」的研究上,觀點日益多元。

㈡ 中國原子彈之父是

中國原子彈之父是錢三強。

一、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秉穹 ,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二、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三、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2)中國原子彈之父哪裡畢業擴展閱讀:

有關「中國原子彈之父」的五種說法

1、第一種觀點認為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這種觀點影響最大,流傳最廣,在社會上的認可度也最高。「文革」之後,「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廣為傳播,主要有三條路徑。

一條路徑是通過報告文學這一特殊載體而傳播。在1970年代末的報告文學熱中,錢三強成為重點宣傳對象。1978年9月26日,《文匯報》發表《熱風吹雨灑江天——訪核物理學家錢三強》一文,公開提到「中國原子彈之父」。

1979年,北京出版社和中國科學院黨委合作出版《科學的春天》,這是中國科學院部分著名科學家的報告文學集,書中收錄了作家張炯采寫的《向光明的中國前進——記錢三強》。

1987年10月27日,《科學報》發表文章《播春者之歌——記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奉獻》。1990年1月,王春江著寫的《裂變之光——記錢三強》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隨後,《文匯報》、《北京晚報》進行連載,影響甚大。

從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錢三強算得上是中國報告文學界的「寵兒」,「曝光」率非常高。「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也伴隨著這種高密度的正面宣傳,變得廣為人知。

第二條路徑是官方媒介的認可和宣傳,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官方媒體旗幟鮮明地提出和論證了「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1999年8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一文,這是中國最權威的官方媒體首次正面回應有關「中國原子彈之父」的問題。《人民日報》的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的認可。

1999年9月,由中宣部宣傳教育局編寫的《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的建設者》一書出版,該書為國慶五十周年而作,記錄了建國以來各條戰線圓肆念上的模範人物數十位,其中就有《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一文,而對鄧稼先的定位則是「兩彈元勛」。此後,《人民日報(海外版)》於2007年和2009年兩次沿用了「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

第三條路徑則是大眾化的、民間的研究和傳播。包括學術界、科普界在內的社會各界出版的書籍、報刊之中,涉及「錢三強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內容非常多,這也是當前的主流觀點。

2、第二種觀點認為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之父橘困」。此說亦影響甚大。作為傑出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為中國「兩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張愛萍生前就稱其為「兩彈」元勛。

1986年,在鄧稼先生命雹缺的最後歲月,他的事跡經過官方媒體的披露和宣傳開始為人所知;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親自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國務院授予鄧稼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和獎章;月底,也就是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病逝。

由於國內媒體大量的宣傳報道,特別是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鄧稼先的充分肯定,有關鄧稼先是「中國原子彈之父」的說法於1980年代末開始傳播,至今不時見於書籍與報章之中。

3、第三種觀點認為聶榮臻是中國的「原子彈之父」。這種觀點最早見於1989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和他的分歧者》一書,該書作者是英國人克萊爾•霍林沃思,不過書中並未對此觀點進行深入說明和闡述。

1999年王君編著的《我們的共和國叢書•九天攬月•建設卷》,從聶榮臻統攬全局,領導整個國防科技事業的角度,認為聶榮臻「不愧為我國的『原子彈之父』」。

此說雖有新意,但卻與人們心目中的「中國原子彈之父」差異很大,因而影響有限。其實,作為新中國科技事業的傑出領導人,對聶榮臻的評價應當是超越「之父」說的。

4、第四種觀點認為「中國原子彈之父」是一個群體。此說於1980年代中期產生,影響也比較大。1987年,軍旅作家董濱的報告文學《中國原子彈之父》一書出版,該書用7個故事概述了中國原子彈製造過程中,從戰士到將軍,從技術員到科學家,不同行業人們的貢獻。

該書認為:「他們是那樣浩大的一個陣容,即使是七十個故事也難盡述!但是,如果把他們的英名鐫刻在共和國核工業發展的史冊上,那隻需要七個字便可概括——中國原子彈之父。」該書內容較為單薄,還存在不少勘誤之處,客觀地講質量並不高,但由於成書於1980年代中期,首印50000冊,主題鮮明,引人注目,還是有一定的影響。這一說法也被張開善先生發揚光大。

2006年,張開善在《中共黨史資料》上發表《究竟誰是中國原子彈之父——記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功勛科學家》一文,細數王淦昌、鄧稼先、錢三強、郭永懷、朱光亞、陳能寬、周光召、程開甲、彭桓武等科學家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中的貢獻,認為「中國原子彈之父,不是某一位科學家,而是一個卓越科學家群體」。

此文一經發表,其觀點旋即被多家刊物和媒體轉載,引起較大反響。

5、第五種觀點認為不存在「中國原子彈之父」。2011年,陶純、陳懷國著《國家命運——中國「兩彈一星」的秘密歷程》一書出版,由此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於2012年下半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影響甚大。

該書著者認為,「當代科學的發展早已不是愛迪生時代,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是一項十分宏大的系統工程,中國沒有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中國的核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它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凝聚著萬千人的奮斗和創造,輝煌和光榮不屬於哪一個人,卻屬於每一個人,屬於每一個在這條戰線上埋頭苦乾的無名英雄。」

其實,這一觀點與第四種觀點一樣,都強調中國的原子彈工程是集體力量的結晶。

㈢ 中國原子彈之父是誰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的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租借"九十九年。

俄國強占旅順大連,"租借"二十五年。

法國強占廣東廣州灣,"租借"九十九年。

英國強佔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二十五年,後者"租借"九十九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年代。

今天,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對這巨大轉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1924-1986)。

兩彈元勛

鄧稼先於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在北平上小學和中學以後,於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1948年到1950年在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讀理論物理,得到博士學位後立即乘船順國,1950年10月到中國科學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武漢研究原子彈製造的理論。

這以後碼跡二十八年間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製造和研究的第一線,領導許多學者和科技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的原子彈和氬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氬彈。

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時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後鄧稼先繼續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國際武器作出了許多新的巨大貢獻。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創造於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正好准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抗戰開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學同學肆唯一年。遲雹並後來抗戰時期在西南聯大我們又是同學。以後他在美國留學的兩年我們曾住同屋,五十年的友誼,親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前後十七年的時間里所長都是物理學家奧本海默(OPPENHEIMER,1904-1967)。當時他是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因為他曾成功地領導戰時美國的原子彈製造工作。高等學術研究所是一個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時候只有五個人,包括奧本海默,所以他和我很熟識。奧本里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各是兩國的功臣,可是他們的性格和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走向了兩上相反的極端。

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在德國哥廷根鎮做波因(BOBN,1882-1970)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寫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常常在別人做學術報告時(包括波恩做學術報告時)打斷報告,走上講台拿起粉筆說"這可以用底下的辦法做得更好……"。我認識奧本海默時他已四十多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打斷別人的報告,使演講者難堪的事仍然不時出現,不過比以前較少而已。

奧本海默的演講十分吸引人。他善於辭令,聽者往往會著迷。1964年為了慶祝他六十歲的生日,三位同學和我編輯了一期《近代物理評論》,在前言中我們寫道:他的文章不可以速讀。它們包容了優雅的風格和節奏,它們描述了近世科學時代人類所面臨的多種復雜的問題,詳盡而奧妙。

像他的文章一樣,奧本海默是一個復雜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喜歡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鍾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純真坦白,從不驕傲。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的人。

我想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領導許許多多各階層工作者為中華民族作了歷史性貢獻的原因,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兩派群眾組織,對吵對打,和當時全國其他單位一樣。而鄧稼先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工作,於1967年6月成功地製成了氬彈。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們被"四人幫"批判圍攻的時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隊軍宣隊講理,恐怕要出慘案。鄧稼先去了,竟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這是真正的奇跡。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我以為鄧稼先如果是美國人,不可能成功地領導美國原子彈工程;奧本海默加如果是中國人,也不可能成功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當初選聘他們的人,錢三強和葛若夫斯(GROVES),可謂真正有自知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美國社會各有深入認識。

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見到闊別了二十二年的稼先。在那以前,於1964年中國原子彈度爆以後,美國報章上就已經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業的重要領導人。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謠言說1948年3月去了中國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參與中國原子彈工程,寒春曾於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姆斯(CLOS ALAMOS)武器試驗室做費米(FERMI)的助手,參加了美國原子彈的製造,那時她是年輕的研究生。

1971年8月在北京我看到稼先時避免問他的工作地點。他自己說"在外地工作"。他就沒有再問。但我曾問他,是不是寒春參加了中國原子彈工作,像美國謠言所說的那樣?他說他覺得沒有,他會再去證實一下,然後告訴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離開上海經巴黎回美國的前夕,上海市領導人在上海大廈請我吃飯。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給我,是稼先寫的,說他已證實了,中國原子彈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於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蘇聯的極少"援助"以外,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

此封短短的信給了我極大的感情震盪。一時熱淚滿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間整容。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為了民族的自豪?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羅布泊、馬革裹屍的戰場,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我們在昆明時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

浩浩乎!平沙無垠,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烏飛不下,獸鋌亡群。亭長告余曰:"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稼先在蓬斷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不知是什麼心情?"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籌劃晝夜不斷的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又要有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夠准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戈壁灘上常常風沙呼嘯,氣溫往往零下30多度。核武器試驗時大大小小臨時的問題必是層出不窮。稼先雖有"福將"之稱,意外總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後,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導演要攝制鄧稼先傳,我要向他建議背景音樂採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我兒時從父親口中學到的:

中國男兒 中國男兒

要將雙手 撐天空

長江大河 亞洲之東 峨峨昆侖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黃塵燕然勒功 至今熱血猶殷紅

我父親誕生於1896年,那是中華民族仍陷於任人宰割的時代。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永恆的驕傲

稼先逝世以後,在我寫給他夫人許鹿希的電報和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傍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計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閱讀全文

與中國原子彈之父哪裡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日怎麼用古文說 瀏覽:470
對不起用義大利亞語怎麼說 瀏覽:772
印度為什麼有億萬富豪 瀏覽:383
印度自尊是什麼意思 瀏覽:628
印度16億拍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54
伊朗的有什麼首飾 瀏覽:989
英國小孩怎麼說出完整的句子 瀏覽:506
如何發展中國的孝道文化 瀏覽:825
奧賽中國2021在哪裡看回放 瀏覽:210
美國的一磅相當於中國的多少重量 瀏覽:523
越南網件產品有什麼 瀏覽:23
印尼汽油怎麼這么便宜 瀏覽:987
英國包車公司怎麼樣 瀏覽:818
中國移動流量卡怎麼用 瀏覽:784
印尼女人懷孕了不能吃什麼東西 瀏覽:252
陰陽山在中國哪個省 瀏覽:526
沙特跟中國關系為什麼好跟伊朗的差 瀏覽:27
越南種什麼菜最好 瀏覽:697
印度乙肝葯在哪裡買到 瀏覽:818
印尼氣候要注意什麼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