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中國成立以成功發射了多少枚衛星火箭和名稱
01長征1號1970.4.24東方紅1號科學試驗衛星
02長征1號1971.3.3實踐1號科學實驗衛星
03長征2號1974.11.5返回式衛星
04風暴1號1975.7.26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05長征2號1975.11.26第1顆返回式衛星
06風暴1號1975.12.16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07風暴1號1976.8.30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
08長征2號1976.12.7第2顆返回式衛星
09長征2號1978.1.26第3顆返回式衛星
10風暴1號1981.9.20空間物理探測衛星
11長征2號丙1982.9.9第4顆返回式衛星
12長征2號丙1983.8.19第5顆返回式衛星
13長征3號1984.1.29試驗衛星*
14長征3號1984.4.8東方紅2號試驗通信衛星
15長征2號丙1984.9.12第6顆返回式衛星
16長征2號丙1985.10.21第7顆返回式衛星
17長征3號1986.2.1東方紅2號通信衛星
18長征2號丙1986.10.6第8顆返回式衛星
19長征2號丙1987.8.5第9顆返回式衛星
20長征2號丙1987.9.9第10顆返回式衛星
21長征3號1988.3.7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2長征2號丙1988.8.5第11顆返回式衛星
23長征4號1988.9.7風雲1號氣象衛星
24長征3號1988.12.22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5長征3號1990.2.4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26長征3號1990.4.7亞洲1號通信衛星
27長征2號捆1990.7.16巴基斯坦科學試驗衛星(澳星模擬星)
28長征4號1990.9.3風雲1號氣象衛星、大氣1號甲衛星、大氣1號乙衛星
29長征2號丙1990.10.5第12顆返回式衛星
30長征3號1991.12.28東方紅2號甲通信衛星
31長征2號丁1992.8.9第13顆返回式衛星
32長征2號捆1992.8.14澳普圖斯B1通信衛星
33長征2號丙1992.10.6第14顆返回式衛星、瑞典弗利亞科學試驗衛星
34長征2號捆1992.12.21澳普圖斯B2通信衛星
35長征2號丙1993.10.8第15顆返回式衛星
36長征3號甲1994.2.8實踐4號科學實驗衛星(模擬星)
37長征2號丁1994.7.3第16顆返回式衛星
38長征3號1994.7.21亞太1號通信衛星
39長征2號捆1994.8.28澳普圖斯B3通信衛星
40長征2號甲1994.11.30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
41長征2號捆1995.1.26亞太2號通信衛星
42長征2號捆1995.11.28亞洲2號通信衛星
43長征2號捆1995.12.28艾科斯達1號通信衛星
44長征2號乙1996.2.15國際708通信衛星
45長征3號1996.7.3亞太1號A通信衛星
46長征3號1996.8.18中星7號通信衛星
47長征2號丁1996.10.20第17顆返回式衛星
48長征3號甲1997.5.12東方紅3號通信衛星
49長征3號1997.6.10風雲2號氣象衛星
50長征3號乙1997.8.20馬部海通信衛星
51長征2號丙(改)1997.9.1銥星模擬星(雙星)
52長征3號乙1997.10.17亞太2號R通信衛星
53長征2號丙(改)1997.12.8銥星(雙星)
54長征2號丙(改)1998.3.26銥星(雙星)
55長征2號丙(改) 1998.5.2銥星(雙星)
56長征3號乙1998.5.30中衛--1號通迅衛星
57長征3號乙1998.7.18鑫諾1號通迅衛星(歐)
58長征2號丙(改)1998.8.20銥星(雙星)
59長征2號丙(改) 1998.12.19銥星(雙星)
60長征4號乙1999.5.10風雲1號氣象衛星、實踐5號科學實驗衛星
61長徵求號乙(改) 1999.6.12銥星(雙星)
補充:
東方紅一號(DFH-1)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一舉成功,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衛星採用自旋穩定方式。電子樂音發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過20MHz短波發射系統反復向地面播送「東方紅」樂曲的前八小節。
東方紅二號(DFH-2)
共3顆於1984年4月8日首次發射成功。共研製和發射3顆東方紅二號衛星,從1970年開始研製到每三顆星發射,經歷了近16年。「東方紅二號」的發射成功,開始了用我國自己的通信衛星進行衛星通信的歷史。
東方紅二號甲(DFH-2A)
共4顆東方紅二號甲是東方紅二號衛星的改型星,其預研工作開始開1980年。
第一顆東方紅二號甲衛星於1988年3月7日發射成功,不久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二顆和第三顆星,它們分別定點於東徑87.5°、110.5°、98°;第四顆星由於運載火箭第三級故障而未能進入預定軌道。
幾年來,3顆衛星工作情況良好,達到了設計使用指標,在我國電視傳輸、衛星通信及對外廣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㈡ 中國總共發射了多少火箭
大家都知道,我國已是世界上的航天大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和眾多的國產航天器都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同時,我國還把多顆國外製造的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那麼,我國總共發射了多少航天器呢? 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躍上太空到2003年末,我國用自己研製的12種長征運載火箭分別從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成功地發射了57顆國產衛星和5艘國產飛船。57顆國產衛星中,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0顆,返回式衛星18顆,通信廣播衛星11顆,氣象衛星6顆,測量大氣密度的氣球衛星2顆,中國和巴西共同研製地球資源衛星2顆,中國資源衛星2顆,北斗導航衛星3顆,海洋衛星1顆,微小衛星1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中的探測一號衛星1顆。這些鑄就在太空的輝煌,不僅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而且在開發利用空間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開展科研活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經濟效益。 5艘飛船依次被命名為神舟一至五號,前4艘為無人飛行試驗飛船,第5艘為首次載人航天飛船。5艘飛船均安全返回地面,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尤其是神舟五號的成功飛行,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鑒於航天事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和良好的產品質量保證能力,1985年10月26日,我國政府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航天市場,承攬各國衛星發射業務。 從1990年4月7日至1999年10月14日,在9年半的時間里,我國用6種長征運載火箭分別從上述三個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27顆國外衛星送入規定的軌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運載火箭無可爭辯的實力。27顆衛星中,科學試驗衛星3顆,通信衛星12顆,銥系統衛星12顆。與此同時,長征火箭及返回式衛星還為國外用戶提供了5次搭載服務,均受到用戶的稱贊。中國的衛星發射服務能力和衛星回收技術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在國際上建立了較高的信譽和知名度。 同美國、俄羅斯、歐空局和日本投入航天費用的平均值相比,我國投入航天技術的經費不足他們的幾十分之一,但卻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自主創新的卓越能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㈢ 中國一共發射了多少火箭了!
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發射了三代通信衛星。第一代通信衛星是1984年發射的2顆通信衛星和1986年2月1日發射的東方紅二號實用型通信廣播衛星。第二代通信衛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發射的載有4台C波段轉發器的東方紅二號甲通信衛星。第三代通信衛星是1997年5月12日發射的東方紅三號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
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包括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和風雲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兩大類。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分別進行過4次和3次發射,在我國天氣預報和氣象研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射分別在1988年9月7日和1997年6月10日.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發射的空間物理探測衛星,主要是「實踐」衛星系列。1971年3月3日成功發射了實踐一號衛星。1981年9月20日一箭三星成功發射了實踐二號、實踐二號A和實踐二號B。1994年2月8日成功發射了實踐四號衛星。
我國的實踐科學探測衛星共發射了八顆衛星,分別是:1971年3月發射的實踐一號;1981年9月20日用一箭三星發射的實踐二號、實踐二號甲、實踐二號乙;1994年2月8日發射的實踐四號;1999年5月10日發射的實踐五號。2004年9月9日發射的實踐六號A星和B星。
我國從1999年10月到2003年10月,我國共發射了3顆地球資源衛星。
我國從2000年10月到2003年5月,我國共發射了3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
自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截止2003年底,全世界共成功發射5053顆人造衛星
㈣ 中國一共發射了多少個運載火箭
截至2021年7月7日,中國各型運載火箭共發射409次(成功率92.91%);其中長征系列378次(成功率95.50%),民營公司5次【星際榮耀2次,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河動力各1次】
截至2021年4月30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累計發射368次。(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㈤ 我國發射的火箭有哪些
中國自1956年開始展開現代火箭的研製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程火箭試飛成功之後,即著手研製多級火箭,向空間技術進軍。經過了五年的艱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誕生,首次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成功。中國航天技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現在,「長征」系列火箭已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在國際發射市場佔有重要一席。
「長征1號」運載火箭是一種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小型有效載荷。火箭全長29.8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重量81.6噸,起飛推力112噸,能把300千克重的衛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1970年4月24日,長征1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東方紅1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奠定了長征系列火箭發展的基礎。
「長征1號D」運載火箭是「長征1號」火箭的改進型。主要的改進有:提高一子級發動機推力;提高二、三子級性能;採用「平台-計算機」全慣性制導。經過改進,「長征1號D」火箭可以發射各種低軌道衛星,並已投入商業發射。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
「長征2號」運載火箭是中國的航天運載器的基礎型號。在「長征1號」的技術基礎上,發展了「長征2號」、「長征3號」和「長征四號」系列運載器。
「長征2號」火箭是一種兩級火箭,全長31.17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190噸,能把1.8噸的衛星送入距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1975年11月26日,「長征2號」火箭完成了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發射任務。
改進型「長征2號C」火箭,採用了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箭長增加到35.15米,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增加到2.4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長征2號D」火箭,也是一種兩級液體火箭。主要在「長征2號」火箭的基礎上採取增加推進劑加註量和增大起飛推力的方法,使運載能力進一步提高。火箭全長38.3米,起飛重量232噸。
「長征2號E」捆綁火箭,是以加長型「長征2號C」為芯級,並在第一級周圍捆綁四個液體助推器組成的低軌道兩級液體推進劑火箭。火箭總長49.68米,直徑3.35米。每個液體助推器長為15.4米,直徑2.25米,芯級最大直徑4.2米。總起飛重量461噸,起飛推力600噸,能把8.8噸至9.2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經適當適應性修改後,還可以用來發射小型載人飛船。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
「長征3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2號」火箭基礎上於1984年研製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級採用低溫高能液氫液氧發動機。火箭全長44.86米,一、二級直徑3.35米,三級直徑2.25米,起飛重量204.88噸,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1.6噸。「長征3號」火箭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是中國火箭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採用了液氫、液氧作火箭推進劑;首次實現火箭的多次啟動;首次將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長征3號A」火箭長52.52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重量240噸,主要運載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也可以運載低軌道、極軌道或逃逸軌道的有效載荷。
「長征3號B」火箭是在「長征3號A」和「長征2號E」火箭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三級液體捆綁火箭,芯級基本上就是「長征3號A」,而助推器及其捆綁結構則與「長征2號E」相同。「長征3號B」火箭的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重型衛星,亦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5.0噸。
「長征3號C」則是在「長征3號B」的基礎上,減少了兩個助推器並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務是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有效載荷,可以進行一箭多星發射或發射其它軌道的衛星。火箭長54.84米,最大直徑8.4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為3.7噸。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
「長征4號」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風暴1號」、「長征4號」、「長征4號A」、「長征4號B」等火箭。
「風暴1號」為兩級液體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並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發射任務。火箭長32.57米,最大直徑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長征4號」是在「風暴1號」基礎上研製的三級常規運載火箭,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後改型為「長征4號A」,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長41.9米,最大直徑3.35米。
「長征4號B」是在「長征4號A」基礎上發展的一種運載能力更大的運載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對地觀察應用衛星。火箭長45.58米,最大直徑3.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