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年表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年表如下:
(1)中國一八六三年是哪個皇帝擴展閱讀:
1、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2、中國歷史年表:是按年排列的嫌空數、記載中國歷史事件的表格。虧檔它對了解歷史起著重要的作用。該表記述了中國歷史從原始芹首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部落或朝代的變遷。
⑵ 中國1863哪個皇帝在位
1863年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二年 ;癸亥年(豬年)。
所以是同治皇帝
⑶ 中國歷代皇帝都是誰
1、嬴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也有呂政一說。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首物亂家——秦朝。
⑷ 中國古代哪幾個皇帝在位時間最長
1.清朝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 在位61年(1654——1722)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他8歲登基,在太皇太後孝庄的輔佐下,15歲時親政,並成功鏟除權臣鰲拜。1673年,吳三桂發動的三藩之亂控制了半壁江山,康熙指揮有方,臨危不懼,成功平定了吳三桂。1683年,康熙又成功收復了台灣。後來他又驅逐沙俄,平定葛爾丹,建立了豐功偉業。另外,由於他勤奮好學,勵精圖治,使得當時中國天下太平,開啟「康乾盛世」,被人稱為「千古一帝」。1722年,在位61年的康熙在暢春園駕崩,享年69歲。
2.清朝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 在位60年 (1736——1796)
乾隆是康熙皇帝之孫,自幼深受康熙的喜愛。1736年,25歲的乾隆正式登基,他平定邊疆,改革雍正時期朝政治理的弊端,使得全國的農業、手工業、商業欣欣向榮,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國庫也相當充實,使得「康乾盛世」達到頂峰。到了晚年,乾隆開始好大喜功,先後六下江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並且寵信和珅,使得朝政烏煙瘴氣,使得一些地方爆發農民起義。1796年,在位60年的乾隆舉行歸政大典,將皇位禪讓給兒子嘉慶皇帝,自己成了太上皇。據說,乾隆十分尊敬祖父康熙,他不願意打破,因此選擇在位60年的時候退位。1799年,乾隆在養心殿病逝,享年89歲。
3.漢武帝 劉徹 在位54年(前141年-前87年)
劉徹是漢景帝劉啟之子,公元前141年,15歲的漢武帝即位。當時,北方的匈奴時常入侵襲擾,給漢朝邊疆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在漢武帝之前,朝廷考慮到建國時間不長,國力不足,於是決定休養生息,對匈奴人採取和親政策,希望能在外部局勢穩定的情況下發展經濟,使得當時出現「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的國力日益強盛,於是漢武帝派遣衛青和霍去病主動出擊匈奴,奪取河西走廊,將匈奴單於趕往漠北地區,解決了匈奴威脅鄭友中原地區的問題。另外,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創建絲綢之路,加強了與周邊各國的聯系。在漢武帝晚年爆發了巫蠱之禍,因此逼得太子劉據起兵造反,最後被迫自殺,這也使得漢武帝十分痛心,並為此頒布《輪台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錯誤。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的漢武帝劉徹病逝,享年70歲。
4.明朝萬曆皇帝 朱翊鈞 在位48年(1572——1620)
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572年,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萬曆在位的前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政,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全國經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後來,萬曆開始怠於朝政,長期沉迷酒色,並且朝廷內部派系林立,時常爆發黨爭。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爆發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察宴,一個叫張差的人刺殺太子朱常洛未遂。那時,萬曆想違背「立嗣立長」的祖訓,冊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遭到了朝臣的反對,也由此引發了「國本之爭」。有人懷疑這是太子朱常洛自導自演的苦肉計,想藉此陷害鄭貴妃。最後,萬曆只是將兇手張差凌遲,沒有深究,真相到底如何早已不得而知。這些事情,也使得萬曆與朝臣們的關系日益冷淡,在萬曆最後的三十年裡,他索性拒絕上朝,不理朝政,這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中的一個奇景。1620年,在位48年的萬曆皇帝因為長期沉湎酒色一病不敗叢銀起,不久後病逝,終年58歲。
5.明朝嘉靖皇帝 朱厚熜 在位45年(1521——1567)
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是萬曆皇帝的祖父。1521年,由於駕崩的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子嗣,朝臣們援引「兄終弟及」的原則,擁立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即位,是為嘉靖皇帝。他對內整頓朝綱、減輕賦役,對外抗擊倭寇,鞏固了明朝的統治,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1567年,在位45年的嘉靖皇帝病逝於乾清宮,終年60歲。
⑸ 1863年皇帝是誰
1.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
3.順治: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
4.康熙: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
7.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乎喚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昌氏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
9.咸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耐頃散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傀儡。
11.光緒: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後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自己對照一下。
⑹ 1799至1838年的中國皇帝是誰
1796年~1820年 嘉慶 昌陵 清宣宗指舉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緩行勤孝敏寬定 成皇帝 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 1820年~1850年 道光 慕陵 清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唯哪碧儉 顯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1830—1861) 1850年~1861年
⑺ 1795年到1825年是哪個皇帝在位
6、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1760年之後是太上皇),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7、嘉慶皇帝
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歷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歷死,始親政。在位25年。顒琰親政後,立即鏟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廳鉛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8、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含御。在位30年。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但由於腐敗成風,阻力過大,奏效甚微。對鴉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扮老好他本人對時勢無知,主要大臣懦弱無能,戰略動搖無定,反而迫害禁煙主力,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釀成百年遺憾。
⑻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順序(全)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順序(全)如下:
1、秦朝:嬴政、胡亥、嬴子嬰。
2、西漢:劉邦、劉盈、劉恭、劉弘、劉恆、劉啟、劉徹、劉弗陵、劉賀、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衎、劉嬰。
3、新朝:王莽。
4、玄漢:更始帝劉玄
5、赤眉漢:建世帝劉盆子。
6、趙漢:漢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孫述。
8、東漢:劉秀、劉庄、劉炟、劉肇、劉隆、劉祜、劉懿、劉保、劉炳、劉纘、劉志、劉宏、劉辯、劉協。
9、三國魏:曹騰、曹嵩、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
10、三國蜀:劉備、劉禪。
11、三國吳:孫堅、孫權、孫亮、孫休、孫晧。
12、西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司馬倫、司馬熾、司馬鄴。
13、東晉:司馬睿、司馬紹、司馬衍、司馬岳、司馬聃、司馬丕、司馬奕、司馬昱、司馬曜、司馬德宗、司馬德文。
14、前涼:張重華、張曜靈、張祚、張玄靚、張天錫謹舉。
15、後涼:呂光、呂紹、呂纂、呂隆。
16、南涼:禿發烏孤、禿發利鹿孤、禿發傉檀。
17、西涼:李暠。
18、北涼:段業、沮渠蒙遜、沮渠牧犍。
19、前趙:劉淵、劉和、劉聰、劉璨、劉曜。
20、後趙: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鑒、石袛。
21、前秦:苻健、苻生、苻堅、苻丕、苻登、苻生。
22、後秦:姚萇、姚興、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太祖/文昭王乞伏熾磐、厲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慕容皝、慕容雋、慕容暐。
25、後燕:慕容垂、慕容寶、慕容詳、慕容麟、慕容盛、慕容熙、慕容雲。
26、南燕:慕容德、慕容納、慕容超。
27、北燕:馮跋、扮正馮弘。
28、成漢:李雄、李班、李期、李壽、李勢。
28、南朝宋:劉裕、劉義符、劉義隆、劉劭、劉駿、劉子業、劉彧、劉昱、劉准。
29、南朝齊:蕭道成、蕭賾、蕭昭業、蕭昭文、蕭鸞、蕭寶卷、蕭寶融。
30、南朝梁:蕭衍、蕭正德、蕭綱、蕭棟、蕭紀、蕭繹、蕭淵明、蕭方智、蕭庄。
31、西梁:蕭詧、世宗孝明皇帝蕭巋、惠宗孝靖皇帝蕭琮、蕭銑。
32、南朝陳:陳霸先、陳蒨、陳伯宗、陳頊、陳叔寶。
33、北朝北魏: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拓跋余、拓跋濬、拓跋弘、元宏、元恪、元詡、元姑娘、元釗、元子攸、元曄、元恭、元朗、元修。
34、北朝東魏:元善見。
35、北朝西魏:元寶炬、元欽、元廓。
36、北朝齊:高歡、高澄、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緯、高延宗、高恆。
37、北朝周:宇文泰、宇文覺、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贇、宇文闡。
38、隋朝:楊堅、楊廣、楊侑、楊侗、楊浩。
39、唐朝: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顯、李重茂、李旦、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適、李誦、李純、李恆、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漼、李儇、李曄、李柷。
40、五代後梁:朱溫、朱友圭、朱友貞。
41、五代後唐:李克用、李存勖、李亶(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
42、五代後晉:石敬瑭、石重貴。
43、五代後漢:劉暠(劉知遠)、劉承佑。
44、五代後周:郭威、柴榮、柴宗訓。
45、遼朝: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耶律阮、耶律璟、耶律賢、耶律隆緒、耶律宗真、耶律洪基、耶律延禧。
46、北遼:耶律淳、德妃(蕭普賢女,為皇太後,稱制;期間遙奉耶律定為帝)、耶律雅里、耶律術烈。
47、西遼:耶律大石、感天皇後蕭塔不煙、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耶律直魯古、屈出律。
48、北宋:趙匡胤、趙炅、趙恆、趙禎、趙曙、趙頊、趙煦、趙佶、趙桓。
49、南宋:趙構、趙旉、趙昚、趙惇、趙擴、趙昀、趙禥、趙顯、趙昰、趙昺。
50、西夏: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李諒祚、李秉常、李乾順、李仁孝、李純佑、李安全、李遵頊、李德旺、李睍。
51、金朝:完顏旻(完顏阿骨打)、完顏晟、完顏亶、完顏亮、完顏雍、顏璟、完顏允濟、完顏珣、完顏守緒、完顏承麟。
52、元朝:成吉思汗、拖雷、窩闊台、定宗貴由、憲宗蒙哥、忽必烈、鐵穆耳、武宗海山、愛育黎拔力八達、英宗碩德八剌、晉宗也孫鐵木兒、興宗阿刺吉八、文宗圖帖睦爾祥缺碧、明宗和世琜、寧宗懿璘質班、惠宗妥懽帖睦爾、昭宗愛猷識理答臘。
53、明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載垕、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
54、南明:朱由崧、朱聿鍵、朱聿鐭、朱由榔。
55、清朝: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胤禛、弘歷、顒琰、旻寧、奕詝、載淳、載湉、溥儀。
中國歷史朝代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有爭議)
2、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爭議)
3、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790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5年
5、楚漢相爭: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4年
6、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漢太祖劉邦,共計:209年
7、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皇帝王莽,共計:14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2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5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曹魏、蜀漢、孫吳三足鼎立,共計:59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年-316年)、東晉(317年-420年) ,共計:155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69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7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89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3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8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共計:319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7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6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