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道教主要分為幾大流派
道教主要分為五個派系:
1、正一道
正一道原叫五斗米道,後來也叫天師道。正一道開山祖師是東漢時期的張道陵,其掌門人稱為天師,人們都叫他張天師。正一道祖庭在江西龍虎山,世代相傳。
正一道是以符籙為主的道派,在歷史上多次融合道教各大符籙派,可以說正一道集符籙派之大敏殲成。正一道的戒律沒有其他派系那樣嚴格,陵拿昌他們可以吃肉,並且正一派的弟子可以婚配,可以在家以居士的身份修行,備受人們推崇。
2、全真道
全真道創始人為王重陽,以修煉內丹學為主。全真道的戒律較多,與正一道不同的是,全真道士不得食肉,不得飲酒,只吃素齋,而且不能結婚。大多數全真道士要在深山道觀修行。全真教義主張三教平等和三教合一。
3、真大道教
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真尺扒大道創始人是滄州的劉德仁,道號無憂子。《通鑒輯覽》有記載:「真大道教者,始自金季道士劉德仁之所立也。真大道發展至元朝時期,主要在中國北方流傳,後來並入全真道。
4、太一道
創始人為衛州蕭抱珍,太一道以符籙聞名天下,與天師道相似,以老子為始祖。
5、凈明道
凈明道亦稱凈明忠孝道。該道派發源於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直到元朝初年,道士劉玉清整理"凈明法"之教法教理,著有《凈明忠孝全書》一書,正式創立了凈明道。此派把許旌陽奉為祖師,側重符籙的修煉,在元朝和明朝時期的影響頗為深淵。
『貳』 道教分幾派
元代後期,道教各宗派逐漸合流,最終形成了全真和正一兩大派並立的格局,延續至今。
1、全真派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創立於山東寧海。「全真」意為保全本來真性。全真派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強調「識心見性」。元代成吉思汗曾令丘長春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達到鼎盛。
全真道修煉主旨是以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忍恥含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
全真派道士為出家道士,旦頃獨身,茹素,住在道觀里。蓄長發,攏發於頭頂挽成髻,可戴冠。
2、正一派
「正一」意為「正以治邪,一以統萬」。正一派由龍虎宗、茅山宗、閣皂宗等符籙派大聯合而成。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授第38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兼主領三山符」,這標志正一道正式形成,主要奉持《正一經》。
正一派重視符籙齋醮、祈福禳災、祛邪驅鬼、超度亡靈等活動。
(2)中國的道教有多少派擴展閱讀
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國道教獲得了新生,逐漸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新時期宗教政策的指導下,中國道模大陸教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氣仿納象,為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叄』 道教分為幾個教派
道教教派按劃分標准不同,派別各有不同。
按學理劃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符咒派、丹鼎派/丹道派(金丹派)、占驗派(數術派/術數派),五大主要類別。
按地區劃分:按地區分有青城派、茅山派、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按人物劃分:則有文始派(關尹)、沖虛派(列子)、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權)、純陽派(呂洞賓)、老華山派(陳摶老祖)海蟾枝配鋒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猛晌)、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等。
按門派劃分:有太平教(張角)、昆侖派(元始天尊)、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等。
道教簡介:
在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國成立後,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國道教獲得了新生。
道教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神靈信仰,與儒家思想和佛教有所不同,強調自然、道和真實,是一種以個體為本的宗教觀念。道教的主要儀軌有齋戒、壇醮等。道教的主要賣扒道術有外丹、內丹和符籙等。道教的主要節日有: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肆』 道教派別有哪些
中國道教的主要教派為:全真,茅山,靈寶,正一,凈明五個派別。
1、全真
全真道,道教主流教派,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全真道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全真教全面而深刻的繼承了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科儀、戒律、符籙、丹葯等道家文化瑰寶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定了根基。當今中國道慧腔教協會會清畢址即為龍門祖庭之一的北京白雲觀。
2、茅山派
茅山派,上清派的別稱,因為坐落在茅山,故被人稱為茅山派。也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為創始地,南派茅山為今天廣東羅浮山創始人為葛洪。上清派實際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創。
該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師陶弘景外,南北朝時有科儀大師陸修靜、孫游岳等,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以及著名詩人李白等,高道輩出,為道教正宗與道門主流。
3、靈寶派
靈寶派提倡修道者應該不僅僅只求個人成仙,而應包括要藉此幫助別人行善得道,普度眾生。至唐代,靈寶經法、修煉理答碧芹論漸為上清茅山派所吸收。北宋金元時期閣皂山靈寶宗壇與江西龍虎山正一宗壇、江蘇茅山上清宗壇為符籙三山。
4、正一派
正一派有茅山、靈寶、清微、凈明等諸派之分,但仍以天師道為代表,習慣上,天師道也稱為正一道。宗壇江西龍虎山。符籙三山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正一道是中國道教後期兩大派之一。是在天師道、龍虎宗長期發展的基礎上,以龍虎宗為中心,集合各符籙道派組成的一個符籙大派。
5、凈明派
道教四大天師之一許真君許遜為祖師。西山凈明道,以忠孝神仙、強調世俗倫理為其主要特色,學界多以為凈明派乃是受理學影響而產生的一個道派。
道教的影響:
一、在藝術創作領域的影響
在文學上,也有不少創作者表達出清幽、空寂的內涵取向,尤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為繁盛。除了道教思想上的影響,道教所創立的許多神仙、傳說,也都為人們所接納與採用,從而運用到了之後的藝術創作之上,從而營造出一種綺麗詭譎之感。
二、在民間習俗上的影響
民間習俗上,眾多道教的神仙成為了祭祀的重要對象,比如灶王爺、土地公、關公等等,他們可以說是已經跳脫出了道教的圈子,成為了為百姓們所熟知的神靈,而這一些祭祀的習俗,也不但得到流傳直至今日。
三、在科學技術上的影響
道教首先作為古時煉丹求葯的重要代表,許多的古代君王也希望通過丹葯來實現「長生不老」,而正是在這種煉丹的追求下,歪打正著發明了火葯的雛形,從而成為了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這也為中國古代乃至全世界的變革提供了一種堅實的基礎,也可以說是道教最入世、最具意義的一個影響因素。
『伍』 中國有哪些道派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標准不同而名稱各異。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類。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運逗正一)五指臘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
近現代道教就純宗教方面分之,主要分為五個派別——積善、經典、丹鼎、符籙、占驗。而最有影響的則是符籙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張以符咒等方術治病驅鬼,後者主張煉金丹求仙,分外丹與內丹二脈。
道教的正式分派,一般認為是開始於宋、元。道教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有7個大派:
正一道:下面又分有靈寶派、天師道、閣皂宗等。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葷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觀一般被稱作為「子孫廟」。
全真道:又有南宗和北宗之分。支派很多,如龍門派、遇仙派、凈明派、南無派、隨山派、嵛山派、華山派、清靜派等。
真大道教:金朝時創立,元朝以後逐漸衰微。
太一道:金朝時由衛州〔即今河南吸縣〕人蕭抱珍創立,元末以後旁悔逐漸衰微。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
凈明道:南宋時創建,明朝以後該教逐漸歸入正一道。
上清派及其支派茅山宗
武當派:明代張三豐於湖北均縣武當山創立。供奉真武大帝為主神。
明朝以後,道教主要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別,其他宗派全部歸納到這兩個宗派之下。現在北京的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所列道派系譜共有八十七派,實際上有些只是系譜的續字,不是獨立一派。(據教內所傳應為36天教及72地教,總共應108教派。)
『陸』 道教有哪些門派
中國道教的主要教派為全真、茅山派、靈寶、正一和凈明五個派別。
在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皮姿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相關信息:
隋唐至北宋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尊崇,道教極為興盛,社會影響極大,道教的哲學、養生術、符咒法、科儀規章也更為完善。晚唐北宋以後,道教內部出現一些新的變化,主要塵姿表現為儒釋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現及以修持內丹術為主的金丹道派開始興起。
到了南宋金元時期,道教發生變革。在華北出現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凈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在教義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傳三教合燃兄絕一,注重內丹修煉,是這一時期道教的主要特點。
『柒』 道教可以分為幾派
有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符.咒派、丹鼎派/丹道派(金丹派)、占驗派(數術派/術數派),五大主要類別。
按地區分有青城派、茅山派、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芹皮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
則有文始派(關尹)、沖虛派(列子)、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權)、純陽派(呂洞賓)、老華山派(陳摶老祖)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還有道.家老學五派:楊朱一派、鬼谷一派、庄列一派、宋尹一派、申韓一派
有太平教(張角)、昆侖派(元始天尊)、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清隱派、廣慧派等。
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沒嘩寶、正一、清微、凈明、天心的說法。
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嫌察差間道.教.派別,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道.教的政.策改變和扶持,一些正統道.教的分支也在逐漸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