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聯援助中國的156個項目
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五計劃(1953年-1957年)期間蘇聯對新中國工業領域的156個援助項目。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政府把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和其他限額以上項目中的相當大的一部分擺在了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內地。考慮到資源等因素,將鋼鐵企業、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化工企業等,選在礦產資源豐富及能源供應充足的中西部地區。
東北輸變電設備集團沈陽電纜廠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電線電纜製造企業,下設專業化分廠和質量檢測中心和開發中心。主要產品有電力電纜,光纖電纜,通訊電纜,電器裝備電纜,裸電纜,電磁線,光纖光纜,電纜附件等共7大類,70個系列,440個品種,4萬多個規格。
② 蘇聯援華的156項工程對中國幫助有多大
蘇聯援華的156項工程是新中國的工業奠基石,工程總投資:196.3億元。
在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初,我國還是落後的農業國,工業凈產值僅為45億元,占國民經濟比重只有12.6%。經過長期戰亂,國家元氣大傷,發展經濟的基礎極為薄弱。當時全國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不到當時美國的五十分之一;全國發電量只有43億千瓦時,居世界第25位。全國煤炭產量只有3243萬噸,居世界第9位。全國石油產量只有12萬噸,而美國是27035萬噸,主要石油產品均需進口。全國水泥產量只有66萬噸,是印度的三分之一。全國糧食產量為11318萬噸,尚不足以解決溫飽問題。全國人均國民收入僅為27美元,不及亞洲平均水平(44美元)的三分之二。
1953年-1957年,新中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的重要時期。在遭受全球絕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封鎖、禁運的環境下,中國通過等價交換的外貿方式,接受了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設備援助。建設了以「156項重點工程」為核心的近千個工業項目,使中國以能源、機械、原材料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以「156項重點工程」為核心,以900餘個大中型項目為重點的工業建設,使中國大地上史無前例地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
商定由蘇聯在1953年至1959年內,用技術設備援助中國建設與改建91個企業。包括兩個百萬噸鋼鐵聯合企業,8個有色冶煉企業,8個礦井、1個煤炭廠,1個百萬噸煉油廠,32個機器製造廠,16個動力及電力機器廠,7個化工廠,10個火力發電站,2個葯廠及一個食品廠。上述91個企業,加上1953年4月以前,在1950-1952年3年中陸續委託蘇聯設計,並經蘇方同意援助我國建設與改建的50個企業,共141個企業。中國政府為償付以上設備和技術援助,將按質按量對蘇聯供給鎢精礦16萬噸、錫11萬噸、鉬精礦3.5萬噸、銻3萬噸、橡膠9萬噸以及羊毛、黃麻、大米、豬肉、茶葉等。
按照協定,在自1953年至1959年的7年期間內,上述141個企業建成後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將大大增長,不論在黑色冶金方面,有色金屬方面,煤炭、電力、石油方面,機器製造工業方面,動力機械製造方面,化學工業方面,都超過現有生產能力一倍以上;中國將有自己的汽車工業和拖拉機工業;機械方面和國防工業方面將有許多新的產品出現。到1959年,中國鋼鐵、煤炭、電力、石油等主要重工業產品,大約等於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水平,接近或超過日本全面發動侵略中國戰爭時(1937年)的水平。即鋼的產量超過500萬噸,煤達到一億噸,電力在200億度以上,石油250萬噸左右。上述主要產品,是國家工業水平的主要標志。這些企業建設完成後,中國將成為一個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的國家,中國的工業化將有一個穩固的基礎。
③ 蘇聯援建中國156個項目,蘇聯援建過印度156個項目嗎
蘇聯對印度的援建項目一共是102個
主要集中在鋼鐵和軍工領域。從投入總額上,超過中國
比如鋼鐵,156工程主要是以生產線為主,而援助印度的時候,是整個鋼鐵廠。從規模上說,那個廠和陸塵激耐寶鋼一期有一拼
不過印度人的效率,你是知道的,那個廠是78年動工的早鉛禪,85年完成一期,但產能只有設計的60%,質量還差
④ 建國初期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有多大
蘇聯在五十年代援建的一百五十六項重點項目,奠定了中國的工業基礎。
⑤ 蘇聯援助中國的「156項工程」是咋回事
156項重點工程,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從蘇聯與東歐國家引進的156項重點工礦業基本建設項目。奠定了中國初步工業化的部門經濟基礎。以這些項目為核心,以900餘個限額以上大中型項目配套為重點,初步建起了工業經濟體系。1950年代任中央財委主任與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的陳雲說:「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一百五十六項,那確實是援助,表現了蘇聯工人階級和蘇聯人民對我們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