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地方面點多

中國哪個地方面點多

發布時間:2023-06-13 05:55:02

❶ 中國的饅頭之鄉在哪

安徽省懷寧縣江鎮鎮位於皖河之濱,大石嶺、大雄山腳下,東距安慶市區約40公里,北距裂尺懷寧縣城約50公里,距潛山縣城梅城鎮約40公里,有獅平公路穿境而過,東達安慶,西與石牌鎮搭界,北經月山到懷寧縣縣城,交通區位優越,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江鎮風景肆虛高秀麗,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經濟繁榮。號稱「中國饅頭之鄉」。只因他的交通不便,地理位置不佳,在經濟統計上和安慶市小康鄉鎮排行上也見不到影子,但實際上江鎮鎮卻是藏富於民,是名副其實的安徽第一經濟強鎮,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江鎮的「白案經濟」如日中天,店鋪遍布全國的大小城市,已有上萬家連鎖店,在上海以劉會平為首辦起了巴比饅頭公譽敬司,在網上已成立網站,已擁有四十多家加盟店。規模正在日益擴大,其生產的各種早點,敢與國際快餐業巨頭麥當勞,肯德基競爭。已出口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每天在上海、杭州、廣州等發達城市都有排隊購買。

❷ 我國真正的「麵食之都」是哪裡呢是山西還是陝西

山西麵食有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山西麵食已經有二千年的歷程了。以鮮面條為例子,在歷史的不一樣階段,稱呼不一樣,如:漢朝稱之為「煮餅」;先秦則名叫「湯餅」;漢朝謂「水引」;而唐代叫「冷淘」這些。面點諸多的叫法與明堂,正表明山西人對它的高度重視和鍾愛。面點原材料品種繁多,一般家庭婦女可用小麥麵粉、高粱面、豆面、蕎面、攸面做幾十種,如餄餎面、牛肉拉麵、圪培面、推窩窩、清潔灌腸等。

山西省由南到北都擁有不一樣的的特色,山西省的花饃在全球都十分出名,其恰當地加工工藝讓許多人為因素之欽佩,因此經「中國烹飪協會」調查評定組認定,山西也是獲得了「中國麵食之都」的頭銜,可以得到這一頭銜山西省都是當之無愧。但是這並不代表與其說鄰近的西安麵食就不出名,很多人在嘗到陝西省的面點以後都為之拍案叫絕,這也是為何陝西省的北京快餐店可以走進全國各地的緣故,美味可口的老潼關肉夾饃和具有審美的陝西油潑面令人垂涎三尺。

❸ 全國哪裡的麵食最好吃

中國人對於面的喜愛是從來不分南與北的。只是南北之地做面的原材料不一樣,北方可能多用小麥,南方會用米作為原材料。走到全國各地都有面一絕,各有所長?(如以下麵食)

陝西油潑面、蘭州牛肉麵、寶雞臊子面、

西寧尕面片、蘇杭陽春面、四川炸醬面、

北京肉絲面、山西刀削麵、河南羊肉燴面、

武漢熱乾麵、新疆大盤雞白皮面、等――

如果題主指的是面條的話,這樣說吧,吃來吃去,澆頭湯面做的最好吃的在魔都,拌面做的最好吃的在新疆。這是湯面和拌面最高品質的存在!

當然,拉麵、刀削麵、打鹵面、小面、鍋蓋面、擔擔面等等面,盡管好吃,有口皆碑,但在澆頭的花色、湯汁、鮮美上無法和江南地區的澆頭湯面比較;而在面條的筋爽度上更無法和新疆拌面同日而語。

這是老王吃遍南北麵食後,最大的感受。 盡管江南一代的湯面,從來不使用手工面,也幾乎從來不使用擀麵杖。 即使用的機器壓面,但配上澆頭後,瑕不掩瑜。

很多北方人,吃慣了辣椒為主打口味面條後,第一次吃到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澆頭的魔都湯面時, 都驚呼竟然還有這樣美味的面條,無論是白湯和紅湯面。

魔都的刀魚汁面、鱔絲面、大排面、辣醬面、餚肉面,大腸面、還有最樸素的紅湯雙菇素麵,都能吃得你樂不可支。澆頭上,什麼銀芽三絲、烤麩、等等澆頭,要葷有葷,要素有素,又不失鮮美。 魔都本幫,濃油赤醬的特點,淋漓盡致發揮在湯面上了。

值得一提是,蔥油拌面這樣的干拌面,可是來自魔都哦。 一把蔥油,蔥香馥郁又不絕如縷,好吃的很,盡管面條來自機器壓制!時下創新的湯面還有牛蛙面,味道也是不錯。 總之魔都的面條吃的澆頭的鮮美,清口,清爽,鮮字當頭,面條借味本幫烹飪上濃油赤醬。在其它地區,你很難吃到這些味美的湯面。

拌面類,做的最好吃的一定在新疆,這個幾乎沒有異議。它 的拌菜的鮮香先不談,滿滿的伊斯蘭氣質,光面條的爽滑筋道就是面條最高品質的存在!說他是當今世上最好的面條,也不為過,不信,諸位可以開車穿越星星峽到達新疆境內,或者直接飛到烏魯木齊,親自嘗試一下世界上最棒的面條。

由於老王之前太多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由於時間關系,關於新疆拌面,老王在此就不多贅述。

空口無憑胡吹亂捧其實沒啥意思。

筆者去過全國大多數省份。

面條好不好吃,還是讓名聲和數據來說話,能經得住市場考驗和普羅大眾檢驗的才是面條中的王者。

全國知名的面條有這么幾種,排名不分先後:

1.蘭州拉麵

幾乎家喻戶曉,筆者走過20多個省份 ,每個地方都有蘭州拉麵。

2.山西刀削麵

3.新疆拉條子

4.重慶小面

5.陝西油潑面

這五種面條是馳名全國的,不信大家可以打開美團搜索一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它們的店面。

至於其他面條,在當地可能鼎鼎大名甚至名氣還在這五種面條之上,可那隻是符合當地人的口味習慣出了當地就基本上無人知曉了。

譬如北京炸醬面,在北京無人不曉,可除了北京誰還聽說過別的地方流行?

再譬如:

擔擔面,活躍在四川。

羊肉面,內蒙寧夏等地稱雄。

燴面,河南人的最愛。

竹升面,廣州特色。

熱乾麵,武漢風味。

襄陽牛肉麵,襄陽人的早餐。

燃面,宜賓當地有名。

臊子面,在陝西,與油潑面齊名。

朝鮮冷麵,名聲倒是闖出了東北。

燜面,近些年名氣傳出了內蒙。

更有些面條,風味獨特,堪稱絕味除了當地卻幾乎無人知曉:

腸旺面,貴陽一絕!

竊以為有和五種面條爭霸的資格,奈何,種種原因,出不了貴州!

全中國人,除非去過貴州,否則可能都沒聽說過,奈何!

此問題下80幾個回答沒有人知道它……

吃面當然是南方各省的面好吃了,但中國北方都是麵食大省,北方各種面吃過不少,陝西biiangbiang面,油潑面、岐山臊子面、褲帶面,山西的莜麵,餄餎面,剔尖、刀削麵、蘭州的牛肉麵、 天水呱呱、 敦煌黃面、漿水面。寧夏的蒿子面、炒糊餑、羊排揪面、生汆面、羊肉搓面。河南的燴面、郟縣餄餎面,吃過這些感覺還是不錯的,都是很有特色麵食,但如果把南方各省的面條都擺上每天有選擇,我還是選南方的面條,四川的宜賓燃面,荷葉面,成都的甜水麵、蹄花面,重慶的小面,萬州的豌雜面,江蘇的南京皮肚面、南通的跳面、鎮江的鍋蓋面,連雲港的炒麵、東台魚面淮安的長魚面,常州覃油麵,蘇州的鱔糊面,爆魚面、崑山奧灶面面,再說浙江省的面,首先就是杭州的片兒川了,還算可以吧!溫州紗面、寧波倉橋面結面。 衢州的常山索麵、舟山的海鮮面。其實我也沒跑這么多城市,大部分還是在上海和蘇州把浙江江蘇兩省的面基本吃到了,魔都的魅力就是可以吃到江南各省的麵食。

匯聚一城吃遍天下可是我的夢想,珠江流域的面條 美食 就要在廣州吃了,在首推就是舌尖上的竹升面,這是我吃過最好的南方面條之一, 另外潮汕乾麵 蝦子面、豉油皇炒麵、順德的魚麵包括香港的車仔面,味道都非常的棒,都說南粉北面,在珠三角吃各種粉的機率還是更高一點,北方人吃粉雖然覺得味道很好,就是感覺吃不飽,我其實算是北方人,所以在南方盡量是吃面為主,去年到了大胡建以後也是在福州,吃了不少的福建特色面,都是以鮮香味為主特色的就福州線面感嘆能把面條做的如此細而勁道,廈門的沙茶麵有點舶來味道,吃了平潭馬鮫魚面湯的味道覺得是勝過了東台魚面,閩東特產的「大條面」吃過一家感覺一般,可能沒吃到正宗的,幾個朋友都說要吃正宗的要去古田。中國太大光是一個麵食就讓人一生難以吃遍,我在周圍圈裡算是吃面大王了,各人感覺只是吃到一半的麵食,北面還有新疆和西藏沒吃,南面還有台灣沒吃,另外幾個省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就略過了,熱乾麵算是特色,並不太好吃。湖南的粉不錯,特色好面真沒吃到。

山西

俗話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 」。

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在這連續吃面半個月,都不帶重樣的!

中國五大麵食之一——刀削麵

刀削麵、抻面、撥魚、刀撥面、貓耳朵,根本停不下來。

陝西

陝西人喜食麵食,陝西人也善做麵食。陝西的臊子面有3000年的 歷史 ,知名的面條就有100多種。

岐山臊子面

他們把每一種面都做的與眾不同,就像陝西的 歷史 一樣,都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氣息。

說真的,我認為肯定是山西麵食無與倫比,但同時也認為拿出山西麵食和各地麵食一起討論這就是個無聊的舉動,山西麵食它是種文化,一個干百年形成的飲食習慣,哪個省沒幾種拿的出手的麵食?但拿一種飲食文化和其他省的某種面條來討論是不對等的。

山西人一到飯口就會問今天吃什麼面?這里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第一、是吃什麼原料做成的面,比如是白面還是紅面,或是摻和紅面、豆面做成的混和面,記得有一種包皮面就很獨特。在大同那地方,直接就吃一種純糕面。第二、面的做法,比如可做成拉麵、擀麵、餄餎、刀削麵、擦疙斗、貓耳朵、剔尖、扯麵、揪片等等數不清的方式。第三、用什麼澆頭,這裡面學問也不少,山西人可以根據喜好做出無限多種澆頭,並不像其他地方麵食僅限固定一種澆頭。所以山西人一年四季天天吃面也不會吃膩就是這個原因。第四、就是這一天一定要有麵食。

當然山西的麵食可不僅僅是做面條這么簡單,各種食材製作的面點更是數不勝數,常見的有蕎面灌腸可涼拌可炒,糕面做的油炸糕那可是無上 美食 ,攸面做的栲姥姥、各種餅子大街小巷、市井攤邊無處不在,想吃就吃價格親民。麵食對山西人來講是絕對必不可少的,山西人對麵食的理解是其他地域是遠遠不能達到的高度。這里不是說其他省就沒有好麵食,只不過在麵食文化這個層次上還沒有那麼厚重。想憑視頻、影視劇和 旅遊 景點捧起的網紅面就想代表最好的麵食似乎有些過分自信了。『中國麵食在山西』從來都不是山西人自詡的,這句話更真實的理解應該是山西麵食文化是中國的麵食文化的集中表現吧。

河南滴

在人們的傳統認知中,中國的飲食格局呈現「南米北面」的局面,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完全正確,中國人對於面的喜愛是從來不分南與北的。只是南北之地做面的原材料不一樣,北方可能多用小麥,南方會用米作為原材料。不信你去江南走一走,你會發現南方人也吃面,不過南方的面大多是米製成的,這是自然氣候決定的。

筆者生活的城市杭州,這里的人們就喜歡吃一種名叫片兒川的麵食。 但是正宗的不多,很多遊客來了之後,慕名嘗之卻覺得不好吃,其實有的時候也有地域飲食差異的原因。

山西的麵食之多,廣,是眾所周知的。「到山西 旅遊 不吃麵食,就等於沒到山西」,我已記不起在哪兒看到的這句話,但是山西的麵食,確實獨樹一幟。 大同刀削麵是山西的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美食 ,十分有名。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柔軟光滑,勁道可口,色香味俱全,有著大同特有的風格,深受當地人們的喜歡,就連很多外地遊客來吃過以後也是直豎大拇指,對其贊不絕口。

太原作為山西的省會城市,其麵食之豐,亦是顯而易見的。宋代時,太原麵食多稱「湯餅」,《青箱雜記》記載「湯餅,溫面也。凡以面為食煮之,皆謂之『湯餅』」。太原的麵食也十分美味,廣受歡迎。

四川也是有很多的麵食,如擔擔面,最初只是小販挑著擔子街頭叫賣的一款食物, 現如今,卻已經成了中國十大名面之一,味道鮮美,咸鮮微辣,很受食客們的歡迎。

蘭州的拉麵亦是十分的有名,同樣作為我國十大面條之一, 以「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著稱於世。蘭州拉麵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小吃, 歷史 悠久,從出現至今,得有兩百多年的 歷史 了。清代曾有詩人吃過之後,當場寫詩贊曰:「拉麵千絲香,唯獨馬家爺。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蘭州拉麵面細且精,風味獨特,是一道美味的麵食。

此外甘肅還有漿水面,等等等等。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要說究竟哪裡的麵食最好吃,我也不能妄下定論。各人的口味不同,愛好不同,對於麵食的喜愛程度自然不同,哪裡的麵食最好吃,還是要各位食客們吃了才知道。你的家鄉有什麼特色麵食呢?不妨說出來,讓大家瞧瞧。

Cola

陝西油潑扯麵

東北冷麵

上海陽春面

貴陽腸旺面

成都擔擔面

武漢熱乾麵

河南羊肉燴面

蘭州牛肉麵

老北京炸醬面

山西刀削麵

各人口味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各有所好,我認為山東煙台打鹵面最好吃。

中國哪個地方美食最多

成都這份名單很適合列印出來貼在牆上當作指南,吃一家勾一家:)親們無聊時,可以挨著
去試哈。
1,交大西門「好口福米線」好吃。
2,交大北門「翹腳牛肉」的湯鮮美。
3,九里堤公交站往右邊的1個小路口進去,有家「富順葷豆花」好吃,但她們的沾碟很
辣哈。
4,科華北路的「自貢好吃客,跳水蛙」味道好。
5,玉林有家「子姜王」,裡面的青蛙和很多炒菜味道都不錯。
6,游樂圓旁邊有家「晶晶火鍋兔」很好吃,一定要點芋兒。
7,彩虹橋旁邊有家光大銀行,旁邊有家燒烤味道非常好,我們都喊她光大燒烤。
8,新華公園正門對到有家爆竹雞,味道不錯。
9,雙流喬一喬兔頭。那個味道才叫安逸。
10,內光榮小區生資市場附近的清真牛肉麵很好。
11,新南路空軍禮堂附近的徐老八原汁面不錯(脆紹、怪味、雞雜、白味元子面推薦)
12,商業場後面華興街上的雨田燒菜。
13,龍江路交通飯店旁邊的非常泰泰國菜不錯(刺生很好)。
14,寬巷子畫院那邊出來的三岔路口的味道寬的香辣蟹不錯。
15,長順街那邊的牛蛙火鍋「太安居」不錯。
16,天府廣場附近的小街金家壩的清真館子回堂春的菜味道很好。
17,九眼橋蘇活對面的素民海鮮燒烤不錯。
18,方正東街和北書院街交叉那兒的小路上的三哥田螺相當好吃。
19,撫琴路小巷子裡面有家牛雜火鍋多不錯的,8點鍾切絕對沒牛雜了。
20,成大這邊的富順酸菜豆花和韓國小火鍋還是可以。
21,鹽市口法式簽名餅屋 奧普拉。
22,人民南路 亞非拉 忘了本來叫啥子名字,喊它「酸奶水果沙拉披薩」,好吃。
23,芳草東街順姐水餃的水餃,番茄牛肉麵。
24,大世界家樂福那邊阿瑪尼韓國燒烤、眼肉。
25,雙橋子家樂福對面的肥腸粉。
26,新華公園後門 公交車站背後的那家店牛肉火鍋粉超級推薦。
27,大世界家樂福對面有個砂鍋居。
28,電子科大第五大道裡面的那家李記燒烤,他們家的烤五花肉味道巴適得很。
29,九眼橋後面有家老千手提串串的火鍋粉好好吃。
30,還有聽朋友說過犀浦夜市有家烤魚好好吃,雖然有很多家,但是在直走的第1小路
口的左邊那家味道最好,晚上生意之好,老闆娘態度奇差…
31,交大西門對面的左邊,有家肥腸粉,開了很多年了,味道正。
32,推薦「老麻抄手」,夠味。推薦撫琴路和方正街這兩家。
33,成都飯店旁邊叻小區頭有家「甜不辣」好吃。
34,青羊實驗中學(西區)前面那條路,有家滋味鮮缽缽雞,他們的抄手暴好吃。就是
要吃滋味鮮抄手哈,青椒和小米辣切成小段,紅紅綠綠特別有食慾,就是有點麻,白味
的雞湯抄手,味道也鮮。
35,學道街那裡的1個「燕來小火鍋」味道很好,推薦牛肉,不管煮多久,都是滑滑的

36,雙林的電腦城對面得那個巷子里(旁邊有個電信營業點),再七拐八拐的進去裡面
有個香辣鵝唇、兔頭、香辣蟹,好吃。
37,紫荊小區那邊的家樂富那邊有個露天燒烤的烤魚很好吃,還有各種口味的啤酒。(
有黑色的葡萄味道的啤酒,可以當飲料)
38,四道街前頭的焦家巷裡的賀水餃味道巴適,比鍾水餃安逸。現在賀水餃就在轎子大
廈前面個口子,耗子洞張鴨子那個口子進切。
39,在張老五(39的)的邊邊上那家的鍋盔才筋道哦。人家都還是手工面,拿爐子烤的

40,3中旁邊那條巷子,左邊上在1個像館旁邊1家川菜館子多好吃的,最愛那個「牙簽
牛肉」里頭的麻花。
41,如果你們哪天想吃面了,7中旁邊的徐老八怪味面絕對是不二的選擇!要1兩1兩的
喊。
42,川師外面的商業有家面館的燃面刀削麵還有涼糕很好吃。
43,2中出門左轉過街的口口上有家花溪米粉,超贊,比成都任何的1家花溪米粉都好吃

44,交子街的二哥燒烤好吃。
45,川大東二舍地下的刨冰超贊超便宜。
50,科華北路的彼得西餐,吃了簡直不想去其他西餐店。尤其是他的自製冰淇淋,狂好
吃。
51,鹽市口新世界樓下的異域菜不錯,韓國烤肉。新加坡雞飯
52,新鴻路新鴻社區里頭,就是新鴻路上那個門,進去大概50米,就有個串串店,忘記
叫什麼名字了,反正是對公公婆婆開的,看招牌就曉得了。他們鍋底里好象放的有茶葉
還是中葯什麼,反正不怎麼辣的,一點都不上火。
53,蜀漢路歐尚對面,花好月圓廣場1樓,有1家賣煎蛋面的,不僅有面,還有飯,味道
還不錯,價格也很便宜。
54,蓮花小區好吃街的芋兒雞, 一定要吃傻大幕隔壁子那家貴州啥子的,那家芋兒雞
全成都最最好吃咯。
55,18中附近金羅路陶然居旁邊的眼鏡燒烤哈!那個烤腦花拿錫箔紙包起灑起香料那些
的太好吃咯`
56,川師南大門的雅風面館和佑佑面。
57,交大北門那邊的樂山燒烤。
58,西安路「重慶老火鍋王」。
59,清江東路「大宅門」火鍋。
60,玉林中路「老碼頭」 火鍋。
61,玉林西路「飄香火鍋」。
62,「蜀九香」火鍋。(玉林、紫荊、百花潭都有分店,雙楠店名叫「家家福」)
63,「川江號子」。(玉林芳草街、八寶街)
64,「孔亮鱔魚火鍋」。(成溫立交橋、廣福橋、人民北路)
65,「周記火鍋」。(石人小區、撫琴小區、海椒市)
66,「三隻耳魚頭火鍋」。(玉林、玉雙路、)
67,肖家河街上那家「絕之美味蛙王」味道之巴適,推薦泡椒味的,那個碟啊…安逸翻
了,生青椒的。
68,老會展的加州酒店三樓上的順興老茶館裡面的一道菜:沖菜拌雞。
69,田砍小學對面(就是蜀都花園後門)的一家名字叫「重慶特色面庄」的小面,味道
很正也,好好吃哦,非常香,老闆說他家的牛肉麵是正宗重慶味的,非常辣。
70,川大南門外的山東煎餅,2¥一套。那裡的糍飯棒也不錯,3¥一套。
71,紅瓦寺進去走到丁字路口可以看到一個小巷巷門口放了一個大牌牌在地上,上面寫
著「牛肉豆腐腦」,從那後面進去走到底,那個地方看起來有點臟亂,但是味道沒得擺
的,也便宜,3.5¥一碗。我最喜歡牛肉豆腐腦面,4.5¥,好吃又抵肚子。
72,馬鞍北路的甘記肥腸粉,天天都是人滿為患。旁邊的脆紹面也不錯哦。
73,紅星路四段孔亮旁邊小街,街口一邊是超市一邊有個廁所,就那個路口進去,有一
家買干鍋串串的,串串的品種少,但是美味無比。主要是兔肚、兔腰一點腥味都沒有,
而且很入味。他的干鍋也好吃。
74,玉林那邊藍天路的彭州一絕,干鍋兔腦殼,鵝唇,翅中,鵝掌。
75,青羊小區菜市裡頭的「眼鏡面。
76,玉林中路香辣蟹高鍋庄,邊上是中國銀行,味道不錯,特別推薦辣炒花甲。
77,祥和里裡面有家滋味烤魚,他們家的烤魚和排骨真得很好吃。
78,在西門奧林公園後面的小街上,店名叫思味軒,裡面賣的牛肉的真的很好吃,那個
醬燒牛肉…不擺了,不過店很小,看起有點邋遢,但是牛肉確實作的好吃。
79,布後街和慈慧堂街那口子上有個賣面的,牛肉脆臊刀削多好吃的哈。
80,茶店子西街上有家賣牛肉的叫皇城牛肉。
81,東城根街小學與3醫院中間巷子里有家東小快餐,炒菜還不錯哦,加入新鮮青花椒
的菜菜巴士。
82,新城市廣場米樂星對面的燉雞面超級好吃,拌雞也好吃啊
83,川大南門往鍋家橋走50米左右一個小區里頭的餑餑雞。他家的稀飯用豆漿煮的,好
吃的遭不住。
84,玉林北路還是南路忘了,那的飄香火鍋,只爽,吃辣的人一定不能錯過
85,磨子橋百腦匯對面的「黑糖」刨冰,超級芒果冰。
86,還有芋圓,經典,香香烙烙,聽說新出了"偶阿煎"
88,第一城6樓,民土咖啡。牛肉拌飯。
89,紅牌樓北街,就是二環路「音舞匯」那個口子進去50米左右,有家門面很破舊的牛
雜火鍋,味道奇好,老闆態度奇惡。
90,草堂的古鎮煌粵菜,有點貴,推薦甜品。
91,羊西線那個紅照壁館子的紅燒肉、九眼橋好望角的汪燒肉。
93,布後街路口那家謝柏子大排擋。推薦麻辣龍蝦、香辣龍蝦。
95,文聯食堂,三中隔壁那個巷子。推薦涼粉牛肉、茶樹菇回鍋肉。
96,祥和里那個開了20年的竹子屋的春卷。
97,布後街的火舞盈鍋。
98,科華北路自貢好吃蛙。
99,窄巷子的喻家廚房,川菜120¥一位,推薦那個把菜做成毛筆樣子的。
100,羅馬假日的美魚館。
101,玉林賓館旁邊的石磨豆花庄。
102,青羊菜市門口的麻辣燙。(吃第一家)
103,草市街政務中心後頭的文殊豆湯飯。
104,青石橋的崇州蕎面(家樂福對面那家)
106,營門口橋南有家小館子的蒸牛肉多巴適的,味道正的很。
107,規劃院對門子的夜啤酒冷淡杯那龍蝦還是巴適哦
108,天府廣場旁西御飯店底下一家比較大的館子,冒菜很巴士。
109,新華公園後門的蹄花兒。
110,2醫院邊邊的香辣烤魚,太好吃了。
111,西北橋有兩家賣兔頭的,梅兔頭和鄧兔頭很好吃。
112,沙灣會展旁的金沙路的朋輩餐的肉丸子和雞米芽菜也不錯。
113,新世界負一樓的新開的新加坡美食,味道還多好的,就是有點小貴。
114,四川烘培,老媽蹄花對面貝爾沖印隔壁「湯種」包,多小的,3¥4個。很新鮮、
松軟,面上有一層不知道什麼玩意兒的醬,裡面還有內容,好像是有菠蘿顆顆?的一種
黃色的醬醬??味道還不錯。
116,玉林的凌凌冷鍋串串。
117,苗寨酸湯魚,在科華北路二環路口那邊有一家,味道多不錯的。就是百聯天府斜
對面,浦發銀行這邊,牡丹閣附近。就在一樓當街哈。旁邊還有家花椒魚還是花椒雞的
,沒吃過。這家苗寨酸湯魚裡面還有點意思,吃到吃到就有穿苗族衣服的MM出來給你敬
酒,是他們特別的苗族的酒。上碟子的時候也要問你要不要加他們特別的姜油,有股薄
荷氣氣,不錯。
118,川師本部南大門,面對南大門右邊那個廣場裡面有個「張砂鍋」。多好吃的。豆
腐腦和過橋米線很好吃,料足。湯濃。好像是7¥一份。
119,9中那兒那個成都軍區對面,2樓「過橋米線」6¥1份,很夠吃,砂鍋端來時,里
面有熱騰騰的雞湯,把米線倒進去,加菜,等個3-4分鍾,就能吃了。它的28¥1份的炸
豬排也不錯,剛吃覺得油了點,越吃越香。
120,馬家場清水河邊有個晶晶火鍋兔好吃哈,還有它對面就是鮮兔頭,也相當的不擺
。晶晶火鍋兔在游樂園旁邊是總店。
121,肖家河那裡有個阮娘串串or冒菜,特別是他們自製的碟子,味道很正宗又辣又香
,不過不能吃多了估計加了食用鹼的。
122,芳草東街的順姐水餃。
123,高新實驗學校門口的大抄手or餛鈍,世家冒菜也可以。
127,海騰的排骨,黃金玉米、蟹黃豆花。
128,靜居寺香四方皮皮蝦。
129,川音本部對面小店的甜水麵好吃,就是在超市旁邊。
130,雙橋子家樂福1樓的橋香園米線。
131,環路東三段的喳鬧魚頭火鍋,味道巴適,夠辣,魚頭夠大。就在成華區政府對面

132,老馬路上有家田鴨腸火鍋,鴨腸居然寬似鵝腸。
133,游樂園附近的曹家巷菜市場旁邊一條小街上,叫明婷的蒼蠅館子。特色菜是腦花
豆腐,相當麻。另外有熗香魚也是必吃的菜品。
134,新鴻路好又多旁邊,有家鐵板魷魚,1男1女下午5點出來擺起的,魷魚是我吃過鐵
板中最好吃的,烤五花肉也是一絕,暗點切就沒的了。
135,大石西路上的大肉面和魷魚面。
136,建設路71號八二信箱金桂苑內21幢1樓的紅油水餃,好多人不遠千里過去吃,比鍾
水飾和春陽都好吃哈,還送一碗菜,正好沾水餃或者米涼粉做料吃,味道不擺了。
137,二號橋過去右邊一個巷子里的冷串串。
138,雙楠的曾毛肚火鍋不錯。
139,蓮花西路的一家叫「二姐串串」的蒼蠅館子,牛肉還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她旁
邊的烤腦花簡直是人間美味。
140,晶藍半島沿街商鋪有家賣菌子的,味道不錯又不貴,態度也好。
141,同仁路小通巷有家魚火鍋,清波魚和黔魚好吃。
142,大學路川大華西的側門口有個蛋烘糕,一般是下午5點才擺出來,賣了很多年了,
餡兒足,我喜歡它的皮厚厚的但很軟。
143,玉林紅旗超市對面的缽缽雞好吃,雞中翅特別入味,回甜,夏天還有紅糖冰粉供
應。
144,太升南路靠近順城街那個迅捷口子進去有家專做牛肉的中餐,狂好吃,番茄牛柳
湯。
146,百壽路有幾家干鍋味道都很好~
147,撫琴有家燒烤味道超棒,靠近一環路這邊一個小口子進去直走,路過的一家牛雜
火鍋味道也是一絕。
148,3中門口的美味燒烤。
149,在川大西門SOHO旁邊有一條吃東西的小街,裡面有家「鍋鍋香」,價格偏貴,但
味道一流。
150,小南街那有家甜品店不錯,披薩好吃。附近那家餃子店意也是爆好。
151,電子科大南院從萬人坑到學校的路上,有家老字型大小的楊記面,煎蛋面不錯,有特
色。可以去了直接叫1份「小紅尖」,那裡的面都喊簡稱。
152,內雙楠少陵路旁小街上的幾家川菜館子味道好。
154,「兄弟伙」的冷鍋串串味道安逸,最重要的他的特色油碟,叫雙椒油碟,很香辣
。怕辣的朋友可以加點點醋,推薦。地址就是九如村那條小街裡面,好象是在小天西街
啊?就是很出名的九如村好吃街那裡。
155,教育學院旁邊的金陵路有家 「淺湯魚 」。
157,交大東門出門象右轉過街然後一直走,有家鋪蓋面,味道不擺了。
158,川大郭家橋熙元甜品店的雙皮奶、樂山牛華串串、燒雞公。
159,金色夏威夷下面的老沈冷鍋串串。
160,送仙橋古玩市場正門那條街上的何氏重慶萬州面館,那裡的泡椒雞雜面、肝腰合
炒麵之類都好吃。每份都是炒好料放到面上。
161,在中醫葯大學對門面向棗子巷那有2家燒烤,離學校大門那家好吃,老闆的特色是
茄子,有魚香和牛肉2樣,鼎立推薦!還有烤大排和魚。
162,北門大橋橋頭上的鋪蓋面,面的勁頭相當足。鋪蓋面旁邊,阿歪梭邊魚。
166,16中對面的飲食一條街里有家韓國菜小館子.味道做的很資格。
170,易初蓮花一環路向北門方向走500米處有個紅旗超市,走旁邊的小巷子進去100米
右手邊的兔火鍋。每天生意好到爆。
171,東光小區的胖哥面,好吃。
172,新城市廣場對面的「小譚豆花」,味道地道。
173,望平街的四妹缽缽雞。
175,新都西南石油學院對面的燒雞。
177,川大南門後面一片雜七雜八的吃的,尤其是那家西關二少雙皮奶。
178,少年宮旁邊三多里巷口有家盆盆蝦還不錯。
179,二環路紅牌樓往電視台方向,群英會火鍋那個口子對面的小巷子有一家牛雜火鍋
好吃,生意爆好。
181,均隆街中段有個丁字路口,成都市骨科醫院向南走30米,巴蜀味苑,雞湯燉的好
,豆瓣魚也不錯。
182,香檳廣場2樓有家陽春面好吃,番茄和牛肉巴適。
183,電子科大學生公寓對門「國光炒菜」不錯。
184,文殊院對門的老五涼粉、黃涼粉、甜水麵。
186,紫荊東路東那裡一個小巷子口口上,旁邊有家超市,對面是一個小區,名叫「張
老山鵝腸火鍋」,鵝腸和肥牛不錯,推薦千層肚。這家店在不遠的新加坡花園有家分店
,老闆態度好。
187,好口福那邊有家自貢梭邊魚,最好吃的是泡椒兔,很辣但特別好吃。在好口福左
手邊有個工行,從工行旁邊那個巷子進去。
188,傷心涼粉大家應該都曉得。但最好吃的不是洛帶那家,也不是蜀襪街那家,而是
溫江那家店。那涼糕味道跟那2家都不一樣,很巴適。
190,個人覺得還是人民公園張涼粉右邊那家的最好吃。每次去喊只豬手,再在隔壁子
要碗甜水麵。
191,川大竹林村裡面,進大門直走沒多遠右邊有個「雙王水餃」。
192,蓮花小區有個燒烤叫「薩達姆」。(樂山燒烤王)
193,索菲特大酒店旁邊那個壩壩頭的印度菜菜印度酸奶。
195,焦家巷裡頭的霍水餃,水餃和粉蒸排骨。
196,牛王廟正街的絕城火鍋,芋兒雞,還有串串也巴士。
197,4中後門往長城園方向走那條路上有家餃子店,餃子陷兒有玉米的、豌豆的、金針
菇的、香菇的、藕的、雞肉的,也可以要什錦的。白味那個湯頭不錯。
203,川大北門招商銀行對門的福建沙縣小吃,絕對比其他所有沙縣小吃都好吃。
205,川大南門的樂山牛華麻辣燙很好吃。
207,新中心後頭的涼糕巴適。
208,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雙流的那個校區頭那一條街的吃的都巴適,特別推薦那家萬州
烤魚。
209,玉雙路的三千食,還有重慶小面、華興煎蛋面。
210,水碾河小學門口的小土豆。
211, 青石橋的海鮮夜市。
212,川師東區後門的肉夾饃。
213,扶琴有個燒烤,好象叫撫琴燒烤,巴適。
215,羊西線歐尚對面的花好月圓生活廣場有1家:壹酷抄手。特色:牛肉的加了1種特
制的香油,味道好的很。

216,老麻抄手 小天竺那兒的 就是潮皇閣對面

217,一個是家樂福對面的老東城根街葯店旁邊有家冒節子肥腸粉,節子超好吃,很新鮮

218,多福甜品,武侯區紫荊南路18號(近紫衫步行街) ,光華村都有店

219,桂溪公交站 勾魂面 這面兒太好吃 推薦勾魂面 生椒 妖怪 番茄園子

220,新鴻路菜市的火鍋兔頭

221,團結鎮夜市的裡脊肉夾饃好吃 還有 豆豆餅 特別是玉米味的 好吃好吃好吃 來到
團結你要懂得和諧

222,火車南站那裡有家酸辣火鍋 有土鱔魚 青蛙 霸道得很
223,川師東區再往下面走有個小滋味烤魚 花鰱 20一斤 相當嫩

224,玉林東街 美領居旁邊 大排面 推薦裡面的大排面 素椒面 還有鍾水餃

❺ 中國面條之都在那裡

不管怎麼說,一提麵食,還是山西。俗話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麵食天下絕:
山西麵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以面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麵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麵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山西麵食種類繁多,一般家庭主婦能用小麥粉、高粱面、豆面、蕎面、莜麵做幾十種,如刀削麵、拉麵、圪培面、推窩窩、灌腸等。到了廚師手裡,更被做的花樣翻新,目不暇接,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據查,麵食在山西按照製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麵食、煮制麵食、烹制麵食三大類,有據可查的麵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麵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麵、刀撥面、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

蒸制麵食

山西蒸制麵食品種繁多,玉米面窩窩是過去最普通的主食。晉南晉中一帶產麥區則多吃饅頭。饅頭分為花捲、刀切饃、圓饅、石榴饃、棗饃、麥芽饃、硬面饃等。雜糧蒸食有晉北晉中呂梁的莜麵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魚魚,另外還有包子、稍梅等等。

★饅頭---

饅頭是我國麵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餡的白饅頭,一種是有餡的花色饅頭,又稱作包子。《事物紀原》里說諸葛亮為了代替人頭祭瀘水而發明的饅頭,饅頭開始成為宴會祭享的陳設品。晉以後有一段時間,古人把饅頭也稱作「餅」。唐以後,饅頭的形態變小。宋時饅頭成為讀書人經常食用的點心後,就不再是人頭形態了。唐宋後,饅頭也有無餡者,無論有餡無餡,饅頭一直擔負的是祭供用處。一直到清代,饅頭的稱謂出現了分野:北方謂無餡者為饅頭,有餡者為包子,而南方則稱有餡者為饅頭,無餡者也有稱作「大包子」的。饅頭之稱謂,今天仍很混亂。如北方之無餡者,有稱作「饃」、「卷子」,也有稱作「包子」的。南方之有餡者,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饅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發酵麵粉為主料入籠蒸制而成。饅頭製作簡單、攜帶方便,松軟可口,還可根據所需製成各種風味。在山西,尤是晉南人,每頓飯都必有饅頭下菜方才覺得肚子飽。

★莜麵栲栳---

莜麵栲栳是山西晉北、晉中、呂梁一帶家庭主婦的拿手戲。她們將一大塊熱水和好的面團放於手背上,夾於中指食指中間,放置光潔石板一塊,隨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個個栲栳便整整齊齊地碼放在籠中,急火蒸10來分鍾出鍋後,澆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蔥油鹽醋等,軟筋適口、濃香不絕。

★高粱面魚---

這在晉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縣一帶是家常飯。主婦們將和好的面擠成棗樣大小的劑子,兩手同時從大案兩頭搓起,成細若香頭的小魚,蒸好澆上湯菜食之。若是時間緊,來不及搓魚,便捏成很薄的紅面殼殼。要麼掰成塊加菜拌食、要麼切條,用雞蛋、酸菜炒食,同樣令人垂涎。過去村裡孩子玩餓了,取一個紅面殼殼,在里邊倒一點鹽醋,滴一點食油,從邊上掰一塊蘸點鹽醋吃,吃到最後,鹽醋、殼殼來個一口香,老百姓叫「油鹽蘸窩窩」。

★稍梅(燒麥)---

稍梅的製作工藝很是復雜,中餐的好吃在於各種作料的配合千變萬化,早放一刻,晚放一分都有不同味道。製作時將羊肉絞碎,放入盆內,加花椒粉、鹽、白醬油、薑末、蒙子拌勻,再將西葫蘆、韭菜切細放入,加麻油拌成羊肉餡。最難的是做皮,老師傅們說:「稍梅好吃難和面,皮薄包餡打花難」。做皮就是將麵粉加鹽和清水拌勻,揉透搓成條,摘成面劑子擀成片,用擀麵杖把面片壓出花邊,放入盆內蓋上濕布,然後用每張面片裹上些許羊肉餡包成形似梅花的稍梅,上籠用大火蒸約15分鍾可熟,取出即成,形似花瓣盛開的雪梅,皮軟餡鮮,無腥膻味。稍梅難做,但味道好吃,皮子有薄又韌,餡料味美汁鮮。稍梅原來是山西農村有錢人家用作喜慶筵席的點心,由於口音變異也叫為「燒麥」。現在雖然滿大街賣的都是稍梅,可是多半都是粗製濫造,皮子粘口不說,一咬滿嘴油,想吃到地道的卻再不容易了。

★麵塑---

民間俗稱「面人」、「面羊」、「羊羔饃」、「花饃」等。用麵粉塑制諸如人物、動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樣繁多的麵塑。山西麵塑以上等的白面為原料,經過揉面、造型、籠蒸、點色而成,造型誇張、生動,用色明快、大方,風格粗獷、朴實、簡練,並富有雅拙的美感,具有鮮明的民間和地方特色。山西民間麵塑主要包括兩類:花饃和禮饃。花饃是配合歲時節令祭禮或上供的饃。如「棗山」在祭祀神靈之中,還寓意「早生貴子」。又如,用於清明節的「飛燕」花饃,既是掃墳祭禮的用品,也表示春燕飛來,陽光明媚。禮饃,則是伴隨誕生、婚嫁、壽筵、喪葬等人生儀禮而製作的饋贈物品。在山西晉南平原每當嬰兒滿月時,姥姥家都要蒸一種又圓又大、中間空心的花饃饃,俗稱「囫圇」,婦女們把它用紅包袱裹起來,一手提著囫圇禮饃,一手拉著小孩,來往於鄉間小路,互贈於親戚鄉里之間,傳遞著濃厚的鄉里鄉情。

煮制麵食

山西煮制麵食品種豐富,製作多樣,大體可分為五十餘種,如細如發絲的拉麵,刀飛面舞殷削麵,游龍戲水的一根面等。製作方法有擀、拉、撥、削、壓、擦、揪、抿等幾十種,所用原料除小麥面外,還有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蕎麥面、莜麥面等,調料上自雞、鴨、魚肉、海洋,下至油、鹽、醬、醋,不一而足,所以山西麵食有「一樣面百樣做,一樣面百樣吃」的歷史。到山西做客一年365天,可以品嘗到天天不重樣的豐富美味的麵食。

★刀削麵---

山西的刀削麵名揚海內外,被譽為我國著名的五大麵食之一。家庭主婦們托起揉好的面團,站好優美的姿勢,飛刀之下面條如流星落地,魚跳龍門,削出的面條又細、又薄、又長。山西刀削麵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深受人們喜愛。 刀削麵同北京的打鹵面、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麵食名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關於刀削麵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蒙古韃靼侵佔中原後,建立元朝。為防止「漢人」造反起義,他們將家家戶戶的金屬全部沒收,並規定10戶用廚刀一把,切菜做飯輪流使用,用後再交回韃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後,讓老漢去取刀,結果刀被別人取走,老漢只好返回。在出韃靼的大門時,老漢的腳被一塊薄鐵皮碰了一下,他順手撿起來揣在懷里。回家後,鍋開得直響,全家人等刀切面條吃,可是刀沒取回來,老漢急得團團轉,忽然想起懷里的鐵皮,就取出來說:就用這個鐵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鐵皮薄而軟,嘟囔著說:「這樣軟的東西怎能切面條?」老漢氣憤地說:「切不動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團放在一塊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鐵片,站在開水鍋邊「砍」面,一片片面葉落入鍋內,煮熟後撈到碗里,澆上鹵汁讓老漢先吃,老漢邊吃邊說:「好得很,好得很,以後不用再去取廚刀切面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晉中大地。後來,「鳳陽」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統一了中國,建立明朝,這種「砍面」流傳於社會小攤販,又經過多次改革,演變為現在的刀削麵。刀削麵柔中有硬,軟中有韌,澆鹵、或炒或涼拌,均有獨特風味。傳統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開水鍋里,其要訣是:「刀不離面,面不離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條線,一棱趕一棱,平刀是扁條,彎刀是三棱。」要說吃了刀削麵是飽了口福,那麼觀看刀削麵則飽了眼福。1985年山西財貿系統在太原技術比武時,飲食行業的削麵高手每分鍾削118刀,每小時可削25公斤麵粉的濕面團,看得人眼花繚亂。有順口溜贊曰:「一葉落鍋一葉飄,一葉離面又出刀,銀魚落水翻白浪,柳葉乘風下樹梢。」做刀砍面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水溫為冬熱、夏涼、春秋溫),然後用濕布蓋住,醒20分鍾。把醒好的面團揉成橢圓形面塊放在面案上,左臂托案,右手拿砍面刀(砍面刀是一種特製帶把的刀,刀長40厘米左右,刀寬6厘米左右,刀片很薄,刀的重量輕),用右手的四指握住刀把,用小拇指頂住刀柄頭,砍面時先從面塊的里端開刀,第二刀接前部刀口,用前挑後砍的方式砍下一根根長約30厘米的面條下入鍋。普通刀削麵做法是,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將面加水打成面穗後揉成面團,然後用濕布蒙住,醒半小時後揉勻、揉軟、揉光,揉成圓柱形後就可以削了。左手托住和好的面塊,削時由右至左一刀接一刀向前削入沸水鍋中。注意出力要平,用力要勻,這樣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像銀魚戲水,煞是好看,熟練的廚師,每分鍾能削一百多刀,每條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

★包皮面---

又稱夾心面。相傳古代晉中有位婆婆在家務活上經常給兒媳婦出一些傷腦筋的「難題」。一天,她讓兒媳用白面和豆面擀麵條,條件是不能將兩種面事先和勻,而在吃的時候要有均勻感。這位聰明的媳婦並沒有被婆婆的題目所難倒,做成了兩種麵粉組成的包皮面。包皮面的做法:先將豆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准備好,用溫水將白面和豆面分別和好。然後將豆面團揉成球狀,白面團擀成餅狀。最後用餅狀的白面把球狀的豆麵包住,擀成面條即可。食用時用芫荽(香菜)酸湯、蔥絲辣調最佳。

★拉麵---

又叫甩面、扯麵、抻面,是山西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麵食名吃。清末陝西人薛寶展著的《素食說略》中說,在陝西、山西一帶流行的一種「楨面條」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陝西朝邑、同州為最。其薄如韭菜,細似掛面,可以成三稜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這種楨條面就是現在山西的拉麵。拉麵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風味。拉麵的種類也很多,有大拉麵、小拉麵、龍須面及空心面等等。一般7扣以下的為大拉麵,7扣以上的為龍須面,一般家庭做的為小拉麵。大拉麵的表演在太原街頭巷尾並不鮮見,但「麵食技藝團」的師傅們如此絢麗奪目的表演我還是第一次見。為了美觀和營養,面團被和成了綠色的蔬菜面,抻開,捲起,再抻開,再捲起,如此數扣之後,師傅們將拉好的面放在撒滿麵粉的幾案上抖開,而後兩手像搭毛線般地將面抻開並抖動著。整個景象就如碧綠的瀑布嘩嘩瀉下一般,蔚為壯觀。片刻之後走上前去,看到拉好的面已如絲般纖細,這已是龍須面的標准了。

★龍須面---

是流行太原一帶的傳統麵食,以其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製作工藝,馳名中外。它原是宮廷的一種食品後來傳到民間。傳說「龍須」是古代皇帝的賜名,可能因為這種拉麵細如須發,不絕如縷的原因。由於抻面姿勢優美,猶如交織在一起的龍須,入口香軟可口,故而得此名。在山西,人們壽誕生辰、聚友團圓時,常常要吃這種面,以示長壽和喜慶。龍須面配料精細,製作講究,其製作方法過去曾被認為是絕招,秘而不傳。拉麵做法:先用面、水5∶3的比例和好面,然後在上面抹點香油醒著,將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勻或搓成長條,雙手提兩端稍晃,再搓成長條狀,擀成片形,略醒後用刀橫切成小手指粗的長條,撒勻麵粉或抹勻香油,逐根或幾根並拉,拉成細條投入沸水鍋內,煮熟配上鹵即成。

★八姑(拔姑)---

相傳在唐朝貞觀年間,八百里秦川天旱三年,顆粒不收,於是皇上李世民下旨百姓向綿山求雨,果然大雨傾盆而下,救活了莊稼,為此李世民特帶領滿朝文武赴綿山朝聖,隨同前往的還有他的叔妹世姑。豈料世姑到達綿山後即拜五龍聖母為師,不願再返長安。一日,她為一老婆婆做飯,但她自幼生長在皇宮,哪會做飯呢?所以和面時,面幹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終久和成了稀面,實在無法下鍋。於是順手拿了一隻筷子向鍋里撥面,但是怎麼撥也撥不斷,結果便撥成了長面,老婆婆吃飯時,順口問了一聲:「孩子,這叫什麼?」可是世姑卻因心慌將「這」字誤聽為「你」字,此時她已身入空門,不願再說真名,只好將乳名說了出來:「叫八姑」。從此,介休便有了「八姑」這種麵食。做「八姑」時先用面、溫水5∶3的比例和好面,然後不斷加水,不斷揣面,直至水面適中後,再用濕布蓋在面上,約醒放半小時置於碗內或盤中,下鍋的時候左手端碗,右手用削尖的筷子沿碗邊向沸鍋中撥出,煮好後撈出,澆上澆頭即可。

★揪片---

揪片又稱掐疙瘩,也是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家常面。當地人講究在婚嫁時男女雙方在啟程前必吃此面,名謂「歲數掐疙瘩」。結婚時的年齡為多少就吃多少片。這里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後擀成圓形,切開對折,然後根據歲數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入沸水鍋內,撈出後約半飯碗。吃此飯有歲歲平安之意。做揪片需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水溫為夏涼,春、秋、冬溫),蓋濕布稍醒。把面團揪成若干小面團,用拇指和食指將面團掐薄,揪成指甲蓋大小的片。為使揪片不粘鍋,不粘手,可蘸少許清水或食油。

★剔尖---

剔尖又叫撥魚,是「八姑」演變而成的,做法同「八姑」大致相同,但和的面沒有「八姑」那麼稀。做時先用面、水5∶3的比例加少許食鹽和好面,然後用手蘸上水在面上拍好後置於碗內或鐵板上醒放15分鍾。下鍋時一手將盛面的鐵板向鍋邊傾斜,使面流向碗沿,另一手用專用的鐵筷將碗沿的面往鍋里撥,撥成兩頭尖,中間粗的小魚形。

★貓耳朵---

介休人訂婚時,丈母娘一般以貓耳朵招待女婿,其意是讓姑爺聽話。做貓耳朵前,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面(冬溫、夏涼),揉勻後蓋濕布稍醒。將和好的面團擀成約半厘米厚的面片,撒上面撲後,切成1厘米大小的面丁。然後雙手拇指壓住小面丁向前推;也有將面用刀切成3厘米寬的長條,然後左手執面片,面片頭端朝上,右手食指和拇指揪下指頭肚大小的面丁,反方向搓捻,使面丁成為貓耳朵形。

★餄硌(hé gè )---

餄硌是山西民間常做的一種家常面。也叫河撈,做法簡單,先把和好的面放入特製的餄硌床(當地人叫「捺把子」)內,反復泵壓手柄,器具壓迫使面條從餄硌床下方的許多小孔壓出,待壓到一定長度後用刀或薄鐵片把面條截斷,下進鍋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或打鹵食用。起面速度快,味道可口,而且頗具觀賞性(鄉巴佬進城啦)。

烹制麵食

烹制麵食中,有很多各具特色、別有風味的手工煮食,如貓耳雜、小撅片、捻魚、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山西麵食還有煎烤制麵食,如烙餅、煎餅、鍋貼水煎包、燜面、燜餅等,還有炸制類食品,如麻花、油糕。風靡世界的方便麵的發源地——日本的明星食品株式會社社長卜厚昌元先生在專門來晉考察山西麵食後說:「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不愧為麵食之鄉。」

★炸糕---

行家對山西麵食作了這樣的概括:「晉南的饃、晉中的面、晉北的糕」。在雁北,蓋房要吃上樑糕,喬遷要吃搬家糕,婚嫁要吃鑼鼓糕,逢年過節要吃節日糕……雁北炸糕有「素糕」、「毛糕」、「脆炸糕」三種。素糕是把黍子去皮磨面,蒸成的糕,也叫「黃糕」;連皮磨面做成的糕為「毛糕」;將素糕包上餡兒,入油鍋炸出的,就叫「脆炸糕」。做油糕最講究做完糕後要留「糕根」,即在包完糕之後要剩一塊素糕,把它捏成豬頭狀,即為「糕根」。預示有永遠吃不完的糕。「好吃不過油炸糕」,可見這炸糕在晉北百姓生活中的地位。

★一窩酥---

一窩酥,那是太原近代著名的風味小吃,它是由晉陽飯店特一級面點師胡世年老先生於1958年在龍須面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烤制而成,成為筵席中的一道佳點。一窩酥的做法其實比較簡單,將稍醒的面團上案,按照拉麵方法,上下晃勻拉條,最後拉成10扣的拉麵(1024根)。然後均勻放在案子上,在面條上刷勻植物油,再順長捲起後,剁成20個小段,旋成圓餅坯,擺在烤盤里,入烤爐用溫火烤至金黃色即成。一窩酥現在已發展為夾裹豆沙、棗泥、蓮蓉、果料等餡心的系列食品。

★甩餅---

上黨潞城的傳統小吃,據傳,是清末民初由潞城南流村的呼國珠師傅製成。因風味鮮美,逐漸流傳,遠及黎城、壺關、長治、長子、屯留、襄垣等縣。民間流傳:「要想真解饞,咱到甩餅攤,飽飽吃一頓,如同小過年。」和甩餅面時有個技巧,熱天要用冷水,冷天用溫水。沾水把面扎勻,蓋上籠布稍醒。將醒好的面揪劑子擀開,撒上蔥花、椒鹽並捲起,盤成圓形,再邊擀邊甩成圓形薄餅。烙的時候以中火為宜。

★鍋貼---

鍋貼,一種與餃子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食品,言簡意賅地說,就是一種煎制的露餡的餃子。煎制,是說烹飪方法不同於餃子,不用水,而用油,不用深缽,而用淺鍋。露餡,是說餃子的兩邊不封口。

★麻花---

稷山麻花是運城地區的傳統風味小吃。據說,麻花原是宮廷食品,傳到民間是兩股面條粘在一起的。清朝乾隆年間,稷山瞿店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帶回家鄉運城,並製作銷售,並不斷改進技術,把原來的兩股變成三股,擰在一起,炸成金黃色,細絲花紋很是喜人。現在的稷山麻花花樣越來越多,有的麻花粘上瓜子仁、芝麻、冰糖、花生仁等,風味更佳。至今晉南民間仍將麻花作為饋贈親朋的禮品,過節時也缺不了麻花,往往是一盤花生、瓜子和糖,一盤麻花放在炕桌上來待客。有時候,以麻花作主食,就上湯,也是一頓晚餐。可見麻花在百姓生活中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鍋魁---

鍋魁是原平市的傳統吃食,原名「鍋饋」,是一家面餅鋪的學徒偶然創制出來的。一日店主和師傅出去辦事,徒弟便把做月餅剩下的麵粉,加了點油酥,包點糖餡,壓成鞋底樣的餅子放入烤爐。師傅回來,見徒弟咬著個黃澄澄、香噴噴的餅子吃,拿來一嘗,酥脆香甜,味道妙極。此後,便按徒弟的做法制餅,上市銷售,生意興隆。取饋贈之意,叫「鍋饋」。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慈禧逃難路經原平時,縣官邢夏林准備的筵席上就有「鍋饋」。慈禧食之津津有味,聽說此食叫「鍋饋」,就信口贊道:「不錯,不錯,爐食之魁嘛!」從此把「鍋饋」就改名「鍋魁」了。

★煮餅---

說到山西的名吃聞喜煮餅,大家早已非常熟悉,它有著山西「餅點之王」的美譽。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從清朝嘉慶年間至抗日戰爭前的300年間,聞喜煮餅不僅暢銷於天津、北京、西安、濟南、開封、太原等內地城市,而且聞名於上海、廣州、海南等地。晉南的一些縣城和大集鎮,一般經營食品的店裡,都掛著「聞喜煮餅」的幌子,作為招攬顧客的名牌。魯迅先生在小說《孤獨者》中有「我提著兩包聞喜產的煮餅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煮餅是一種油炸的點心。在晉南民間把「炸」就叫「煮」,炸油條都叫作「煮油條」。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於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掰開兩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窩金絲,吃到嘴裡,酥沙松軟,不皮不粘,甜而不膩,食後回味,有一種松柏的余香。聞喜煮餅至今仍是老少皆宜的一種大眾食品,在雙合成等餅店都很常見。

★炒小米---

炒小米,類似於揚州炒飯,就是把大米換成小米蛋炒飯,蛋絲、蔥絲、火腿粒,樣樣不缺,小米較大米細小得多且有嚼頭,黃澄澄的色澤很誘人。

★孟封餅---

清徐縣孟封村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聞名,是太原、清徐一帶逢年過節、探親訪友的饋贈佳品。孟封餅創制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南里旺村有一姓馮的財主,僱傭孟封村的趙晉山做飯。馮家財大氣粗,苛求每天吃飯不重樣,頓頓要調劑花樣。盡管趙廚師手藝高超,也經不住這頓頓變樣,技藝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一天,偶用麵粉與油、糖炒成油酥面和麵粉加水混在一起和成面團,不料面團過稀,無法做餅,只好一塊塊堆在鏊子上,自然攤成餅形。熟後一嘗酥軟香甜。擺到桌上,財主一吃,非常可口,問這叫什麼餅,趙廚師因家住孟封,隨口道:「孟封鍋塊」。後來趙晉山回到孟封,自己經營起餅鋪,「孟封鍋塊」又改稱孟封餅。如今,在超市或麵包店,孟封餅仍很常見,而且做得也更精細。

一面百吃

「到山西旅遊不嘗麵食,就等於沒到山西。」山西麵食文化傳統,獨樹一幟,又博採眾長,故海內外早有「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的說法。東到娘子關,西到黃河邊,南到風陵渡,北到雁門關,一般家庭婦女都能以麵食為原料加工數種麵食;許多山西漢子有時在客人面前也會顯露一手麵食「絕」活呢。真誠地歡迎海內外的朋友來山西做客,嘗一嘗山西的麵食,一飽口福。

下關中、留西洋的山西面條

陝西歧山掛面一直譽亭中外,它是山西麵食的一個分支。清代道光年間,山西稷山縣馬金定兄弟千里迢迢,去歧山做掛面生意,字型大小叫「順天成」,直到今天,歧山掛面還沿用這個老字型大小。過去的皇家貢品,如今蜚聲海外。

公元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山西,沿著「絲綢之路」將麵食傳入義大利。後來,義大利人也喜歡上了面條,將面條種類發展到了四百多種,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細者如絲。風靡世界的義大利「通心粉」,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面條的引進把游牧文化對於麵粉的地一塑造——麵包,拓寬到一個新的領域,就像西方人說的,既多了一種吃的方法,又解決了麵粉的儲存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當今的義大利不僅成為空心面的出口國,而且向我們大量出口生產面條的成套設備,看來,我們的「擀麵杖」面臨的現實是何等嚴峻。

❻ 我國的哪些地區愛吃面條哪裡的面條又最有特色呢

。是面條、包子、饅頭等麵食,很多的湖北人都會習慣性的認為自己晚餐沒有吃飯,骨子裡就會這樣認為,只要吃的不是大米飯,哪些饅頭、包子都不算,湖北的同學,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河南人一直以來多是喜歡吃麵食的,尤其是他們那邊的河南燴面了,我自己也吃過幾次,感覺味道非常的不錯,和陝西麵食是完全兩個味道,其實對於我個人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吃河南燴。

當屬陝西省,本人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人,在這裡麵食也是多種多樣,如臊子面,油潑面,肉夾饃,牛羊肉泡麵,涼皮,攪團等,多到你數不清,一日三餐都與麵粉有關,像我父親從來不吃造出各種各樣的麵食吃法,白面,粗糧,做法繁多蒸的,煮的,炒的,燜的....無論是什麼面在她們手裡定會變成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美味!一碗好吃的面,這其中就少不了澆面的鹵子,。

❼ 全國各地哪些地方以麵食為主的

黃河以北是吃面的地區,因為黃河以北主要產小麥。黃河以南是產米區,所以以米為主食。北方、南方就是以黃河為界的。山西麵食文化傳統,獨樹一幟,又博採眾長,故海內外早有「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的說法。

東到娘子關,西到黃河邊,南到風陵渡,北到雁門關,一般家庭婦女都能以麵食為原料加工數種麵食;許多山西漢子有時在客人面前也會顯露一手麵食「絕」活。

(7)中國哪個地方面點多擴展閱讀

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制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

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如北方的餃子、面條、拉麵、煎餅、湯圓、煎餃等;南方的燒麥、春卷、粽子、元宵、油條等。此外,各地依其物產及民俗風情,又演化出許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地方面點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月份中國進口伊朗多少石油 瀏覽:704
印度大飯店怎麼吃飯的 瀏覽:320
中國現在修建的最大水電站是哪個 瀏覽:95
為什麼印度人炒菜用鋁鍋 瀏覽:67
英國王朝機票怎麼回國 瀏覽:170
越南哪裡有方便麵 瀏覽:89
中國哪個城市的初中最多 瀏覽:707
伊朗信什麼宗教 瀏覽:130
印尼斗魚吃什麼飼料 瀏覽:124
印度大壩為什麼倒塌 瀏覽:124
有什麼越南歌好聽的 瀏覽:390
越南古井酒多少錢 瀏覽:239
印度哪些地方有暴雨 瀏覽:58
印尼疫情主要出現在哪裡 瀏覽:473
中國的護照如何在越南辦理 瀏覽:382
英國人算數為什麼要畫線 瀏覽:783
英國革命的後果是什麼 瀏覽:745
南京到越南有多少公里 瀏覽:27
中國養殖貂的上市公司是哪個 瀏覽:258
衣服上有印尼怎麼處理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