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錫金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面,與我國西藏接壤,南面與印度鄰接。這片土地並不貧瘠,除北部邊境外,其他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降水豐富光照充足,生產水稻、蘋果、茶等農作物可謂富庶之地。早在13世紀錫金就已經建國,歷史上錫金曾經是清朝的藩屬國。
在中國古籍中,稱錫金為哲孟雄。尼泊爾人移居於此稱之為新地方,早期西藏移民稱為登疆,意為稻米之谷。
l7世紀建立錫金王國問,成為世襲君主國。
1890年錫金淪為英國的保護國。英國人曾在 這里進行長期的殖民統治。
上個世紀70年代錫金面積7千1百平方公里人口31萬多人。75%為尼泊爾族,其餘為錫金族和雷布查族等,信奉喇嘛教和印度教。
1947年,英國撤走後,印度馬上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意在填補此地的政治真空。他們一方面繼續往錫金派駐專員,一方面授意其扶持的
錫金國大黨發起「不合作運動」,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同年5月9日,國大黨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錫金王族強烈反對,群眾運動也日漸興起。
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動亂和流血」為由,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新政府,並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1950年12月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錫金從此成為印度的保護國,國防、外交、經濟等均由印度控制。
1968年8月,錫金首都甘托克爆發反印示威,要求廢除印錫條約。維護國家主權。由於印度軍警的介入,遊行活動轉變為暴亂,蔓延至錫金全境。在這次暴亂中,印度軍警共擊傷擊斃錫金民眾63200餘人,逮捕主張國家獨立的「激進分子」3327名,其中處死336名。
印度政府挾第三次印巴戰爭勝利餘威於1973年4月對錫實行軍事佔領,5月8日印錫簽訂《錫金協定》,規定錫內政、外交、國防、經濟均由印度政府負責。
1974年6月20日凌晨5時32分,錫金國家大會黨向錫金議會提起憲法修正案,並要求議會不遲於當日中午12時進行表決。這項修正案的主體內容,一是承認錫金國民議會議長和行政機構首腦由印度派駐錫金的首席行政官擔任;二是解散王室衛隊,制訂關於錫金主權問題的全民公投時間表。如果此項提案獲得通過,就意味著印度對錫金的佔領,從法理上得到確認,並將為印度一貫主張的「印錫合並」掃清障礙。這樣的結果,是錫金左翼政黨「民族黨」及其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
「民族黨」的前身,是創建於19世紀70年代的「雷布查獨立運動聯盟」。這個聯盟的宗旨,是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它的成員來自原錫金社會的各個階層,以提斯塔河上游的城市貧民為主,同時包括部分土著貴族及原王室成員,甚至還有提斯塔河谷地以東的部分不丹復國主義者。
聯盟名稱中的「雷布查」,是錫金納穆加爾王朝建立前,當地土著居民的稱謂。在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時代,錫金人民經常以「雷布查人」自稱,藉以表達對獨立的嚮往。1918年,英國當局承認錫金獨立後,「雷布查獨立運動聯盟」分裂為擁護那穆加爾國王的右派,和主張「共和制」的作派。此後
,兩派彼此爭論,漸行漸遠,最終分道揚鑣。右派與那穆加爾王室合作,組建「皇家統一黨」;左派則吸收了部分青年激進分子,成立「民族黨」。「
民族黨」自建黨之日起,對內主張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對外致力於廢除以《中英藏印條約》及其續約為主的不平等條約,維護國家主權與獨立,尤其反對英屬印度當局對錫金內政的干涉。
在20世紀的前三十年,「民族黨」的主張與亞洲殖民地國家要求國家獨立的潮流相吻合,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支持。1929年3月,「民族黨」接受「亞細亞獨立解放聯盟」的邀請,參加於中國廣州舉行的「亞洲人民反對殖民主義大會」。中國國民黨作為此次大會的實際籌辦者,向與會各方詳細講述了中國自推翻帝制以來的政治、軍事形勢,表達了中國致力於廢除西方國家在華租界和領事裁判權的決心,同時闡明中國人民支持亞洲各國人民反抗殖民統治、謀求國家獨立的正義行動。會後,由中國國民黨直接掌控的「亞細亞獨立解放聯盟」宣布,向與會各方提供經濟、軍事援助,其中向以「民族黨」為主體的錫金獨立運動組織提供約合7萬英鎊的現金援助和制式槍械300餘支。這筆援助,成為錫金獨立運動開展以來,獲得的最大規模外援。與會期間,「民族黨」領導人拜訪了國民政府負責亞洲事務的官員,現場觀摩了中華革命軍在馮水演武場的實彈演練,並專程花費一個月時間,走訪了國民政府於1927年收回的漢口英租界。「民族黨」尤其對國民政府於上年發起的「改訂新約」運動特別重視,鑒於英屬印度當局在錫金保留了完整的治外法權和經濟專屬權,「民族黨」急切可望在國內也發起同樣的運動。
這次大會,對錫金「民族黨」而言,是收獲非凡的。首先,它獲得了急需的政治、經濟、軍事援助;第二,在初步了解了中國國民政府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後,「民族黨」找到了可供參考的執政模版;第三,中國反帝制反列強的經歷,深深吸引了「民族黨」領導人,為其提供了鮮活的斗爭經驗;第四,以「民族黨」為主體的錫金獨立運動組織從此以中國為「信仰的母國」,將中國視為抗擊殖民主義侵略的「偉大後援」,在心理上烙下深深的親華烙印。
時間轉到二戰後,剛剛從英國人手中獲得統治權的印度行政當局,急切地向錫金伸出魔爪。從1947年兩國簽署《維持現狀協定》,允許印度向錫金派駐專員起,印度幾乎每年要求於錫金訂立新條約,逐步索取錫金的政治、經濟、軍事主權。1950年,在由印度支持的「國家大會黨」提請下,印錫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從法理上將錫金正式置於印度的保護國地位。1968年,錫金甘托克及周邊地區民眾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要求廢除《印錫合約》,維護國家主權。由於印度軍警的介入,遊行活動轉變為暴亂,蔓延至錫金全境。在這次暴亂中,印度軍警共擊傷擊斃錫金民眾63200餘人,逮捕主張國家獨立的「激進分子」3327名,其中處死336名。經此一役,錫金境內的激進獨立團體幾近覆滅。流血的現實,也讓國內主張武裝暴動的組織開始轉變行動方針,採取「合法斗爭」。「民族黨」在這一大背景下,經選舉進入錫金議會,與代表印度行政當局意志「國家大會黨」分庭抗禮,利用議會平台,反對印度干涉,倡導國家獨立。
1973年,挾第三次印巴戰爭勝利餘威的印度對錫金實行軍事佔領,並宣布解散議會,地方軍管。「民族黨」迅速召集8萬余名支持者,在首都甘托克舉行大規模絕食抗議,並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名義,致函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譴責印軍的侵略行動,主張恢復錫金的「法制和秩序」。在中、美、英、法等國的一致抗議下,特別是蘇聯為懲戒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的一些列「不聽話」舉動,宣布印度對錫金的軍事佔領「在道義上存在欠缺」,令印度陷入空前的國際孤立,不得不恢復錫金議會,允許各黨派活動。但同時,堅持軍事佔領,宣布這是「維護印度的國家利益」,決不妥協。
此後一年,「民族黨」及其支持者與印度行政當局、「國家大會黨」就結束軍事佔領,開展了不間斷的對話與談判,但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1974年4月起,印度行政當局在取得蘇聯「外交默認」的情況下,突然加緊對錫金的兼並程序。在兩個月內,組織龐大的法學顧問團,炮製了所謂
《1974年憲章》,並授意錫金「國家大會黨」提請錫金議會通過。這份憲章,在法理上剝奪了錫金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最低限度的自主權,事實上就是「印錫合並」的宣言。「民族黨」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該憲章的草案,並確認「國家大會黨」將於同年6月20日提請議會討論。鑒於「國家大會黨」在議會中享有簡單多數席位,「民族黨」認為,如果憲章在議會中被提請討論,很有可能被表決通過,而「民族黨」無力阻止。因此,阻止該憲章被提交議會,就成為當務之急。
從1974年5月下旬開始,「民族黨」領導層實行緊急動員,一方面,在錫金國內各主要城市,召集民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和社會中下層貧民,舉行「反對殖民主義憲法」的示威運動,並緊急聯絡錫金各主要政治黨派,謀求以政治聯盟的手段抵制議會表決;另一方面,頻繁與世界各主要國家外交機構接觸,並致函聯合國秘書長與安理會,揭露印度企圖兼並錫金的陰謀,請求國際干涉。
在「民族黨」一連串救亡行動中,以謀求中國干涉最為積極。2005年印度外交協會解密的資料顯示,從1974年5月29日起,至當年6月20日止,
短短23天時間內,「民族黨」共向中國駐南亞各國和駐聯合國外交機構、商務團體、民間團體發送請求「政治調停」和「武裝干預」的電函149封,平均日均接近7封,這在現代國際關系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在這149封求助電函中,最後一封的發出時間是1974年6月20日11時42分,也就是說,臨近
錫金議會表決通過《印錫合並》憲法修正案的最後20分鍾,「民族黨」仍將國際干涉的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希望在最後時刻獲得中國當局援助,挽救國家命運。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眾所周知的大運動時期,在早些時候進行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就無力援助巴基斯坦,而坐視東巴被印軍肢解。此時,也同樣無力援助錫金。除此之外,中國早在1967年就宣布錫金「民族黨」為「機會主義政黨」和「民族主義政黨」,將之摒棄在「國際革命政黨與組織」的名單之外。對於該黨的函請,便愈加輕視。綜合各種原因,中國只發表了數次措辭強硬的譴責聲明,並未提供實質性的政治軍事援助。
在國際干涉希望破滅,國內抗議活動遭到印度軍方的嚴厲鎮壓的情況下,1974年6月20日凌晨5時32分,「國家大會黨」向錫金議會提起憲法修正案,並要求議會不遲於當日中午12時進行表決。「民族黨」在內憂外患的境遇中,不得不採取所謂「最後決策」:向錫金民眾和國際媒體公布由「民族黨」法律專家和愛國知識分子共同擬定的「加入中國決議案」,及其附案「行政合並暫行方案」,宣布正式「加入中國行政體系」,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在公布該議案的記者會上,「民族黨」發言人進一步說明:加入中國,是國家被「印度殖民主義」逼迫到最後關頭的抉擇,是「免於錫金人民淪為南亞大陸二等公民」的最後一搏。稍後,「民族黨」公布了臨時設計的「錫金行政區」區旗、區徽,並宣布中文與不丹語、尼泊爾語、雷布查語等並行,成為錫金的第十二種官方語言,同時成為繼英語之後,第二種文書用語。1974年6月20日11時52分,「民族黨」在自己的黨部大樓頂層,懸掛起五星紅旗,同時致函世界各主要國家外交機構,宣布錫金一切外交事務,自當日起,交付中國負責。
中國的「錫金行政區」,在這一刻「成立」了。
此後,「民族黨」宣布抵制議會關於「印錫合並」修正案的審議,進而宣布不承認錫金議會的合法性。同時宣布成立「雷布查人民解放軍」,號召錫金人民武裝起來,讓「印度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成立僅半個小時的「雷布查人民解放軍」接管了甘托克警察局的武器存儲倉,開始在首都街頭構築臨時工事,准備抵抗印軍即將發起的「武裝入侵」。
同日12時20分,僅有「國家大會黨」一黨參加的錫金議會「審議並通過」了「印錫合並」憲法修正案。12時35分,印度行政當局宣布,「完全尊重錫金人民的意願」,希望錫金民眾「抵制少數不法政黨的威逼脅迫」,等候印軍「消除動亂與流血」的軍事行動。13時15分,駐錫金印軍接到印當局的指令,「堅決清剿恐怖組織」,「維護錫金安全與穩定」。13時25分,印軍在錫金全國13個地區,同時發起武裝清剿行動,與「民族黨」領導的「雷布查人民解放軍」以及各支持國家獨立的民間武裝組織發生正面交火。在主要戰區首都甘托克,交火持續了近一個半小時,於14時50分基本結束。15時整,駐錫金印軍宣布,完成對「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及其武裝的清剿行動,首都及周邊地區「處於平靜中」。
在交火中,「民族黨」領導層被俘33人,被擊斃12人,其餘15人逃亡。據2008年7月尼泊爾解密的外交資料顯示,印軍在錫金各主要城市、鄉鎮,擊傷擊斃「抵抗組織」成員5000餘人,俘獲並監禁33579人,繳獲戰略物資17噸。同時,有1135個錫金鄉村被印軍化為「隔離帶」,其居民被強行遷移。
1974年6月20日11時52分,「民族黨」在自己的黨部大樓頂層,懸掛起五星紅旗,同時致函世界各主要國家外交機構,宣布錫金一切外交事務,自當日起,交付中國負責。此後錫金民族黨決心武力抵抗,但遭到印軍的血腥鎮壓。在了短短3個小時,就湮滅在印軍的炮火之中。
『貳』 世界第二大黃種人國家,居民長相和中國人相似,你知道是哪裡嗎
這個國家就是今天的薩哈共和國,位於亞洲北部,人口將近95萬,面積達310萬平方公里,主要以雅庫特族和俄羅斯族組成,其中雅庫特人占據總數一半之多。
『叄』 錫蘭和錫金是一個國家嗎
錫蘭和錫金,不是同一個國家。
錫蘭,是今斯里蘭卡的古稱。印度洋島國,位於北緯5度55分至9度50分,東經79度42分至81度53分之間,在南亞次大陸南端,西北隔保克海峽與印度半島相望。
錫金,曾經是一個主權國家,現在是印度的一個邦,錫金邦。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東面與不丹毗鄰,西面與尼泊爾接壤,北面與中國西藏交界,南面與印度西孟加拉邦鄰接。
『肆』 錫金是什麼意思啊
錫金
印度錫金邦(Sikkim)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中國西藏和不丹、尼泊爾、印度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全境海拔幾乎都在1500米以上。南部為肥沃的谷地,北部為山區。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
錫金古稱「哲孟雄」,居民多為尼泊爾族人,多信奉藏傳佛教、喇嘛教。錫金原為獨立的世襲君主國,1975年在印度的主導下全民投票被印度吞並,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人口約60萬,是印度最少人口的邦。該邦面積約7096平方千米,在印度各邦中的土地面積大小排名為倒數第二,僅大於果阿邦。中國大陸政府於2005年正式承認了錫金為印度的一個邦的既成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