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年的國旗有哪些
中國國旗 建國前夕,全國政協會議籌備會第六小組――「國旗、國徽、國歌」 評選小組從7月13日起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等全國各大報紙上連續刊登《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向海內外公開徵求國旗、國徽、國歌方案。 截止8月20日,新政權籌備會共收到國旗圖案 2992幅。應征者遍及全國和海外,包括社會各個階層。 經過第六小組精心選評,從來稿中選出38副圖案,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交新政協會議審評。對國旗圖案委員們討論非常激烈,大家意見也比較分散,最後沒有形成決議。 1949年9月25日晚8時,毛澤東和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會議廳召開座談會,聽取各方人士對國旗、國徽、國歌的意見。毛澤東拿起放大了的編號為「復字32號」的五星紅旗圖案說:「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為五星紅旗做了新的解釋,更賦予了五星紅旗新的生命,大家熱烈鼓掌表示贊同。 1949年9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的紅色象徵著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著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⑵ 中國的國旗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
國 旗 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小星象徵廣大人民,表示億萬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
我國的國旗的在廣泛發動群眾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1949年7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委會向全國以及海外僑胞徵求國旗設計方案,一共收到2992個方案。經過反復討論、挑選,最後選種現在使用的這個方案。他的設計者是當時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徵求啟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毛澤東主席的講話博得了熱烈的掌聲。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通過了由曾聯松設計的,以五星紅旗為國旗的議案。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紅旗由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
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准樣品》兩項國家標准,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布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國旗規格
甲、長288公分,高192公分。
乙、長240公分,高160公分。
丙、長192公分,高128公分。
丁、長144公分,高96公分。
戊、長96公分,高64公分。
升降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後另一名戰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更換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更換國旗旗桿
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旗桿曾更換過一次。
第一根國旗旗桿是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升旗時用的那根旗桿,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國旗旗桿,高度達32.6米。更換旗桿基於兩種考慮,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國旗旗桿確實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修建起來了,旗桿的高度已明顯顯低,與之不相襯。
改建後的國旗桿基座頗有講究,共分為三層:內層四周是高80厘米的漢白玉欄桿,東西兩邊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赭色花崗岩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徵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⑶ 中國國旗照片一張找出來
中國國旗的圖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是曾聯松,來自浙江瑞安。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取得勝利,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1949年7月發出了徵集國旗圖案的通告,曾聯松設計並提交了他的國旗樣稿。
在2992幅 (一說為3012幅 )應征國旗圖案中,曾聯松的設計被選入38幅候選草圖。經過多次討論和少量修改,他的設計被選為了新政權的國旗。
(3)中國國旗有多少個樣本擴展閱讀:
歷史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由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以後,歷次憲法在倒數第三條當中均保留這個規定。
為了更好的維護國旗尊嚴和提高全民國旗意識,1990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發布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90年10月1日起實行。
為維護國旗的尊嚴,國家發布《國旗》和《國旗顏色標准樣品》兩項國家標准,規定了國旗的形狀、顏色、圖案、製版定位、通用尺寸、染色牢度等技術要求,並宣布於199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