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國除了美國之外哪個國家的外資企業最多
日本。
2. 哪些國家在中國的投資最多排名是怎麼樣的謝
據外資快報統計,2010年1-7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4459家,同比增長17.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0.65%。
7月當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82家,同比增長12.8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9.24億美元,同比增長29.2%。
1-7月,亞洲十國/地區(香港、澳門、台灣省、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韓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11541家,同比增長22.31%,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81.43億美元,同比增長24.34%。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886家,同比下降0.34%,實際投入外資金額24億美元,同比增長15.16%。歐盟二十七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911家,同比增長2.82%;實際投入外資金額40.29億美元,同比增長21.8%。
1-7月,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依次為:香港(359.47億美元)、台灣省(41.23億美元)、新加坡(30.23億美元)、日本(24.65億美元)、美國(24億美元)、韓國(16.43億美元)、英國(10.51億美元)、法國(6.5億美元)、荷蘭(5.99億美元)和德國(5.55億美元),前十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 89.9%。
說明:上述國家/地區對華投資數據包括這些國家/地區通過維爾京、開曼群島、薩摩亞、模里西斯和巴貝多等自由港對華進行的投資。
3. 中國最大貿易國是哪個國家
東盟,中國最大貿易國依次是:東盟,歐盟,美國,日本。
拓展資料:
一、貿易國
貿易國是指一個國家的進口貨物與出口貨物,按貿易雙方簽訂的協議(合同)執行情況進行分組統計,如甲國自乙國購進貨物,或甲國向乙國出售貨物,兩國就互稱為貿易國。
貿易國分組統計可以反映我國對外貿易關系及對外貿易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
二、確定貿易國原則
1、屬於我國與外國政府貿易代表團簽訂貿易協定的,以協議對方的國別為貿易國;
2、對資本主義國家(地區)的廠商成交的貿易,以成交廠商所在地的國別(地區)為貿易國;
3、通過我國駐港、澳地區機構與其它國家進行的貿易,如果能確定成交國時,即按實際成交國家統計。如果無法確定,可按港澳地區統計,對於華僑、港澳同胞和外籍華人捐贈的貨物和購買的貨物,需按他們居住地所在國家(地區)確定。
三、貿易國的好處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國由於受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分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各國國內既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又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產品過剩狀況,而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在當今世界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勞動力富餘而資本短缺,有的國家資本豐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國家土地廣闊而耕作技術落後。
4. 中國對哪個國家直接投資最大
中國商務部6日公布,最大的對華投資國——日本的製造業直接投資額從2005年的65.2977億美元減少到去年的45.9806億美元,幾乎減少了30%。這是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的減少。投資項目數量也從3269個減少到2590個。 去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為630.2053億美元,略高於2005年。但增加部分大都是香港投資。日本、韓國、美國等對華投資「三大國」的投資規模則日益縮小。
截至2004年8月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為630.77億美元,實際投入451.69億美元,項目數為30748項,僅次於香港和維爾京群島,在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
在2003年,美國對華投資排在香港、維爾京群島、日本、韓國之後,居第五位。截至2003年底,美國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4萬多個,合同投資860多億美元,實際投資440多億美元。
截至2003年底,歐盟成員國累計對華投資16131項,協議投資659.35億美元,實際投資378.72億美元。
2006全年,對中國大陸實際投資金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中國香港(202.33億美元)、英屬維爾京群島(112.48億美元)、日本(45.98億美元)、韓國(38.95億美元)、美國(28.65億美元)、新加坡(22.6億美元)、中國台灣(21.36億美元)、開曼群島(20.95億美元)、德國(19.79億美元)、薩摩亞(15.38億美元),其投資金額合計佔中國非金融領域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83.86%。
中國企業對英屬維爾京群島可謂情有獨鍾。據統計,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美國是外資直接進入中國內地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其中,英屬維爾京群島位列第二。某些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實際上並非純粹的「中國牌」,因為其整體或某部分的注冊地是在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地
區、開曼群島等地。也就是說,就其屬性而言,它們算是「混血兒」。
有一家在浙江寧波保稅區設有合資生產企業的台資企業就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了一家貿易公司。由於台資企業無法直接在中國內地進行投資,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一家空殼公司,把資本先轉移到那裡,然後以這家公司的名義在國內進行投資,這樣就可以繞開政策的障礙。該台資企業是一家從事鋼鐵產品加工的企業,但是在維爾京卻是注冊的一家貿易公司。
原因是,如果不這樣做,直接把在中國內地加工完成後的鋼材(作為兩頭在外的來料來樣加工)返回到海外的母公司還要交納高額的關稅,而如果以該貿易公司為中轉,以銷售的方式把鋼材賣給該貿易公司,然後再以該貿易公司名義去銷售到國際市場,反而可以避免交納大筆關稅。據了解,很多從事實業生產的企業都通過注冊一家這樣的空殼貿易公司的方式來逃避關稅。
通過這種方式,很多內地企業搖身一變而成為外資企業,特別是很多從事信息技術產品開發和生產的企業,由於我國對該行業的優惠政策更為傾斜,他們更願意通過這種方式來享受我國的優惠政策。由於在當地注冊公司的股本構成、董事名單甚至公司營業情況,都可以保密,這使得公司狀況得到高度保密,如果公司在經營期間出現與投資者的法律糾紛,往往可以逃避某些責任。而有些民營企業主由於在內地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只好特意到海外注冊,變身「外商」再回國投資的時候,卻會受到當地政府的禮遇,並得到各種優惠政策,這也是民營企業主對海外注冊趨之若鶩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3年下半年廣州市外經貿部門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廣州番禺區約有50%的民營企業、荔灣區約有60%的民營企業,都採用到香港或者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注冊,再返回內地與自己的工廠合資辦企業的方式(離岸注冊),變身成為「三資企業」,享受「三減一免」的優惠政策,並取得進出口權。據初步測算,這些「三資企業」,每年的出口值約佔全市的二至三成。據統計,目前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內地公司,其中大部分的注冊地都是這些大洋島國,在創業板代碼在8003至8028之間的10家上市公司,只有1家在香港本地注冊,其他9家公司(4家主要經營地在內地)的注冊地全部是開曼群島或百慕大。而新浪、網易、金蝶、聯通等公司無一不是在這些地方注冊。
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由於不缺少外來投資,同時作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企業繳納的稅收是國家財政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如果國內資金紛紛外逃,稅收必然無法保證,因此,美國、英國都紛紛制定政策來限制本國企業在這些避稅港注冊公司。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現階段引進外資是比防止漏稅更重要的事。另外,要把這些企業納入稅收的范圍,對專業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要了解各國稅收法律體系,要參加有關的國際組織,國內要有完備的監管機構和法律法規,並且還要有充足的稽查和徵收力量。這些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是不可能的。出於上述兩個主要原因,目前所有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默許離岸注冊這種逃稅行為,即使是馬來西亞、新加坡這樣完全對外資敞開門戶的國家,也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
目前在全世界所有能夠自由進行公司注冊的避稅港中,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注冊要求最低,監管力度最小。
為發展當地經濟,該島政府1984年通過了《國際商業公司法》,允許外國企業在本地設立「離岸公司」並提供極為優惠的政策:在當地設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納營業執照續牌費外,免交所有當地稅項;公司無注冊資本最低限制,任何貨幣都可作為資本注冊;注冊公司只需一位股東和董事,公司人員中也不必有當地居民;無需申報管理者資料,賬目和年報也不必公開。在這里設立公司的費用也很便宜。據紐約一家專門提供避稅地公司注冊業務的中介公司「OFFSHOREINC」介紹,在英屬維爾京 群島設立注冊資本在5萬美元以下的公司,最低注冊費為300美元,加上牌照費、手續費,當地政府總共收取980美元,此後每年只要交600美元的營業執照續牌費就可以了。
靠「離岸注冊」避稅是很多企業通常的做法,對中國而言,一面要繼續鼓勵境外投資,一面又要打擊逃稅行為,在這個兩難命題中如何博弈抉擇,將是未來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