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的航天路有多久

中國的航天路有多久

發布時間:2023-07-19 04:54:06

❶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3天後順利返回,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85年10月長征火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著陸。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號成功降落於內蒙古中部地區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成功發射,並在飛行7天後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時許,「神舟」四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順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時40分,「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再次飛上太空,並在遨遊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實驗後安全返回地面。

總結:從1999年到2005年,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飛躍,我國載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稱奇,令億萬中國人民備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時間,六艘飛船,六次突破,中國航天人以他們的智慧與努力,彌補了物質技術基礎的不足,創造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躍升。

❷ 中國航天發展史

中國航天發展史
要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空間技術
1. 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運載火箭 。
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
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 航天測控。
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載人航天
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參考資料:
1.人造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❸ 中國航天成就簡寫是什麼

幾十年來,我們的航天人給中國、給世界交出了一份份卓越的答卷。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後,我們相繼發射了返回式衛星、無人試驗飛船、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北斗」系列導航衛星等眾多航天器。近年來,探月工程乃至火星探測計劃也相繼出爐,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

新中國的航天史始於1956年。那一年2月,錢學森先生向中央提出了《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3月,國務院制訂《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內使中國噴氣和火箭技術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4月,航天工業委員會成立。

1956年10月8日,錢學森又受命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即現在的運載火箭研究院)。這是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前身。

一、初步探索

1、1958年10月20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正式組建,這是我國組建的最早、規模最大、技術最為先進的綜合性航天發射中心,同時也是世界大型航天發射場之一。

2、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首次發射成功。同年九月,探空火箭發射成功,邁出了中國探空火箭技術的第一步。

3、1965年12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衛星設計院,開始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方案設計和各系統的研製。

二、成果初顯

1、在老一輩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於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成功發射,震撼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它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2、1981年9月20日,我國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將3顆衛星送入軌道,中國也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實現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

自此,中國開始在航天路上越走越遠,無數的科技壯舉在新中國歷史上熠熠生輝。

三、「神舟」飛天

1、1999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首發成功,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神舟」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成為我國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震天撼地的轟鳴中騰空而起,全世界的人們在這一天都看到了中國人楊利偉在太空中飛翔。從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間飄動的旗幟中開始有了中國的五星紅旗;那艘承載全民族希望的「神奇之舟」劃開了中國一個嶄新的航天時代。

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翟志剛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把人送上太空並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

4、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5、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首次開展了中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6、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7、2021年4月,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載人飛船完成出廠前所有研製工作,已安全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四、「嫦娥」奔月

1、1991年,中國航天專家提出要開展月球探測工程。1998年,國防科工委正式開始規劃論證月球探測工程,並開展了先期的科技攻關。

2、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3、2007年10月24日,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在圓滿完成各項使命後,於2009年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順利發射,也已圓滿並超額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4、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嫦娥三號」軟著陸任務的成功,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五、「嫦娥四號」探測器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中國人的探月工程,為人類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貢獻。

六、「天宮」攬勝

中國空間站又稱天宮空間站,是一個在軌組裝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空間實驗室系統,是探究宇宙奧秘的重要航天基礎設施。最終目標是在低地軌道由中國大陸自主建設一個常駐的60至180噸級的大型空間站。

1、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並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和神舟十號飛船完成多次空間交會對接。

2、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發射升空,先後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進行對接,承擔著驗證空間站相關技術的重要使命。它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為中國後續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堅實基礎、積累寶貴經驗,對於推進我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中國將接續實施11次飛行任務,於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的任務目標。

七、「墨子」傳信

2016年8月16日凌晨,被命名為「墨子號」的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開啟星際之旅,這也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它承載著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2020年6月15日,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里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中國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介紹,如果說地面量子通信構建了一張連接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那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並且「無條件」安全。

八、「天問」攬星

1、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將我國行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作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2、2020年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正式開啟了它奔赴火星的漫長旅程,帶去中國對火星的問候。

九、「北斗」指路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我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探索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2020年7月31日,我們從無到有,自主研發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其間,中國北斗人走過了從「埋頭追趕」到「昂首領跑」,從「受制於人」到「自主可控」,從「區域服務」到「全球指路」的艱辛歷程。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航天路有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薺菜怎麼樣 瀏覽:598
蘇格蘭為什麼支持義大利 瀏覽:491
印尼買的中國什麼疫苗 瀏覽:834
您好的印尼語怎麼說 瀏覽:248
去義大利打工工作簽怎麼辦理 瀏覽:708
中國移動的插口怎麼插 瀏覽:491
印尼本意指什麼 瀏覽:302
20萬印尼盾值多少錢 瀏覽:927
印度有什麼博物館 瀏覽:987
伊朗靠什麼養活 瀏覽:678
印尼獅航在哪裡列印行程單 瀏覽:375
中國哪些地方天氣最好 瀏覽:948
義大利語代購單詞怎麼說 瀏覽:285
伊朗巴莉哲純露怎麼辨真假 瀏覽:864
伊朗怎麼欺負美國 瀏覽:965
雲南怎麼去越南芽庄 瀏覽:166
英國對於伊朗事件什麼立場 瀏覽:952
中國的越南文是怎麼翻譯 瀏覽:776
義大利用什麼計量汽油 瀏覽:572
中國土地法大綱是由哪些組成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