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農業援助哪個國家

中國農業援助哪個國家

發布時間:2023-07-23 02:55:02

㈠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國對受災國家的傾力幫助

1、援助外蒙古
建國後最早的對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我國首任駐蒙古大使吉雅泰剛到任,蒙古總理喬巴山就提出急需勞動力。這時新中國剛成立不到一年,國內戰爭還沒有結束,動員工人出國有困難,但中國並沒有拒絕,答應日後考慮。
1954年11月,副總理烏蘭夫率代表團訪問蒙古,周恩來指示外交部了解蒙方的困難以及我國可能給予的幫助。蒙古毫不客氣地提交了包括木匠、泥瓦匠、傢具製造、廚師、裁縫、制靴、印染等近40個工種12250名工人的清單。當年中國派出8200名工人,幫助蒙古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專家招待所、熱電站、玻璃廠、造紙廠、養雞場等,甚至修復古廟。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1956年8月,中蒙兩國簽訂經 濟和技術援助協 定,中國從1956年至1959年,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
2、援助朝鮮
中國「一五」計劃期間,雖資金捉襟見肘,仍慷慨外援,援助最多的國家是朝鮮和越南。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動100多萬志願軍,開支戰費7萬億元人民幣(舊幣)。1953年11月金日成訪問中國,中朝簽訂經 濟文化合作協定,中國不僅將戰時費用一筆勾銷,又無償贈送朝鮮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
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一直未斷,不斷向朝提供物資援助。新華社報道:1970年中國向朝鮮提供石油15萬噸,1972年增加到140萬噸。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設輸油管,1974年2月破土動工,1976年1月輸油管竣工,年輸油能力為400萬噸。
3、援助越南
1950年1月18日,中國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與之建交。在胡志明主席的要求下,周恩來代表黨中央表示:中國將拿出大量的作戰物資幫助越南抗擊法國殖民軍。5月15日,越南以斷炊為由,懇請中國再支援1500噸至2000噸大米。
在繁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仍念念不忘支援越南。從1950年至1954年,中國政府向越南政府提供1.67萬億人民幣(舊幣)的援助。1953年3月13日,周恩來復電駐越南的中央聯絡代表羅貴波並轉越南勞動黨中央:越南要求中國援助的軍事物資,均可予以解決,即由軍委總後勤部分批發貨。12月,為協 助越南具有決定意義的奠邊府戰役,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提供戰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彈葯、通信設備、糧食、醫葯等,保證了此役大獲全勝。
1954年5月日內瓦會議結束越南北部戰爭,中國繼續援助越南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2月,中越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援助越南修復鐵路、恢復郵政電信、修復公路及航運、水利等議定書。
1955年越南政府代表團在胡志明主席率領下訪華,提出援建煤礦、水泥廠、紗廠、發電廠等。中國政府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並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在《關於中國1955年援助越南議定書》的附件中,中國不顧本國大米供應緊張,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以及300噸麵粉、5噸葡萄乾、1130箱酒及粉條、香煙、中成葯、醫療器械等;還有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葯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這份清單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確實把越南當成了兄弟,無所不給。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中國對越援助大幅上升。1959年2月18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7份文件,中國向越南提供人民幣3億元的長期貸款和1億元的無償援助。
1975年5月,越南南方解放,中國逐步減少對越南的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械廠、高射機槍廠及槍廠的擴建等工程還在繼續。9月越共中央第一書記黎筍訪問中國,中越兩國政府簽署中國向越南提供無息貸款協 定和1976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資的議定書。
周恩來對越南領導人說:為了支援你們,我們不惜承擔了最大的民族犧牲。在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越南的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的軍事物資可以裝備200萬陸海空軍隊,各種物資折價200多億美元。包括輕重武器、彈葯和軍需品,450個成套設備項目,346億米棉布,3.5萬輛汽車,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億美元的現匯。這些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4、援助阿爾巴尼亞
1949年11月,中國和阿爾巴尼亞建交。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會議上,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不同意赫魯曉夫攻擊中國,此後,中阿兩國更有了「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系。阿爾巴尼亞認為自己是為了中國才失去蘇聯的援助,理所當然向中國伸手。霍查對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說,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
19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1961年阿爾巴尼3次派人來北京要錢要物,甚至提出很多不切實際的要求。周恩來的衛士喬金旺回憶: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書記科旬加來訪,主要是伸手,給少了還不行。阿爾巴尼亞不理解我們也很困難,雙方談得不好,總理心情很不愉快。12月25日,周恩來對來華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凱萊齊說:我們根據力所能及承擔國際義務,但由於我國連續遇到3年災荒,加上蘇聯撤退專家,所以我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因此援助不能像你們希望的那麼多、快、大、好,不可能把蘇聯過去答應的援助全部包下來,你們自力更生還是主要的。盡管如此,1962年1月13日,中國還是與阿爾巴尼亞政府簽訂了5項議定書。
從1954年起,中國政府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全國每人掏3850元,而當時中國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中國還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而阿方供應中國的如煙草、香煙、瀝青等,中國並不需要。1969年,謝胡與到訪的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談了6個多小時,全是要東西。李先念問,你們拿我們這么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謝胡說根本沒有考慮還。
1970年8月,中阿的「政治戀情」降溫。但阿爾巴尼亞仍要求中國援助32億元人民幣,中國決定提供19.5億元人民幣的長期低息貸款。阿爾巴尼亞又要求中國更多接受香煙、煙葉和成衣等,中國不得不同意接受這些並不需要的東西。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在阿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至1980)期間,要求中國提供5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中國認為過去對阿的援助已不少,這次要求的數量過大,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鑒於阿已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能力,中國決定少給援助。阿方堅決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1976至1980年的貸款。7月30日中阿雙方簽訂貸款協 定,中國貸款給阿爾巴尼亞10億元人民幣。阿爾巴尼亞還再三要求中國提供糧油,而此時的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確實拿不出更多的東西。阿爾巴尼亞不滿意,於是拒絕給中國需要的原油、瀝青。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霍查含沙射影攻擊中國。
然而,1975年6月,阿方又來中國要援助。7月3日,中阿簽訂長期無息貸款等議定書。鄧小平復出後,在外交領域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結束中阿的畸形關系。1978年7月7日,中國外交部照會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中國政府決定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經 濟和軍事援助,撤回專家。直到1983年,中阿兩國才逐步恢復正常的國家關系。
5、援助非洲國家
1958年底,中國與非洲國家陸續建交,建交前幾個月開始援助中小型工業項目和農場。1959年到1960年,中國連續兩年糧食減產,但還是答應非洲一些國家的要求。1960年,中國援助幾內亞10000噸大米,援助剛果5000噸至10000噸小麥和大米。中國向埃及等國提供經濟援助,派出一大批工程技術人員。中國在非洲最著名的援建工程坦贊鐵路,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援外項目。坦尚尼亞和尚比亞剛開始向西方大國和蘇聯求援,被拒絕後才轉求中國。
坦贊鐵路的施工條件極為艱苦,中方59人犧牲。工程接近尾聲時,鐵軌告急,中國將本國急需的鐵軌運去,保證了按時完工。這樣傾其所有的例子幾乎遍及受援國。中國曾無償為非洲國家建造了20多座體育場館。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說:要想看中國最好的體育建築,請到非洲去。截至1966年,中國援非金額累計已達4.23億美元。
6、援助柬埔寨
1956年6月,中國與柬埔寨簽訂關於經 濟援助和實施經濟技術援助的議定書。中國將在1956年和1957年,無償贈予8億柬元(摺合800萬英鎊)的物資,由柬埔寨政府自由使用,中國政府不加任何監督和干涉。這是中國對外經 濟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具體化,此後成為範本。
7、援助寮國
1962年1月13日,中國政府和寮國王國政府簽訂航空運輸和修建公路協 定,中國負責修建雲南孟臘至寮國豐沙里的公路。至1978年5月底,中國先後派出18個工程大隊,3個民工總隊共七萬餘人,投入各種施工機械2250多台。如果將路基作業完成的3100多萬石,築成兩米寬、三米高的石牆,可以環繞寮國一周。平均每公里公路造價為人民幣31萬余元,所有的修建費用都算作中國政府給予寮國王國政府無償的、不附帶任何條件的經濟援助。中國同時派出2.1萬人的高炮部隊擔負寮國的防空任務。
8、援助印度
1952年,印度發生災荒,我國先後以紅十字會、全國總工會等4個群眾團體的名義,兩次各捐款20億人民幣。1953年8月,印度北部洪水泛濫成災,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建議中央,我國援助印度10.5億元人民幣,當毛澤東主席了解到蘇聯捐贈了25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7億)時,批示「款數似應增加至十五億或廿億人民幣」,相關部門最後定為15億元。

㈡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2)中國農業援助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㈢ 中國幫助過哪些國家

中國幫助過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

1、1950年,中國開始向朝鮮和越南兩國提供物資援助,從此開啟了中國對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後,隨著對外關系的發展,中國對外援助范圍從社會主義國家擴展到其他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開始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國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帶條件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八項原則,確立了中國開展對外援助的基本方針。

1971年10月,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同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了經濟和技術合作關系,並援建了坦贊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2、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

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3、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

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4、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5、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3)中國農業援助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政策:

1、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中國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受援國自主選擇發展道路和模式的權利,相信各國能夠探索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絕不把提供援助作為干涉他國內政、謀求政治特權的手段。

2、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中國堅持把對外援助視為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注意實際效果,照顧對方利益,通過開展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著力促進雙邊友好關系和互利共贏。

3、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在援助規模和方式上,中國從自身國情出發,依據國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注重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結合受援國的實際需要。

4、中國對外援助政策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中國對外援助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注重總結經驗,創新對外援助方式,及時調整改革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對外援助工作水平。

㈣ 中國幫助過的國家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到一年,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開始對外提供經濟援助。根據解密的外交部檔案,1976年以前我國曾向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過經濟援助,1973年以後這種與國力不符的對外援助才逐步得到糾正。
1、援助外蒙古
建國後最早的對外援助是在1950年7月,我國首任駐蒙古大使吉雅泰剛到任,蒙古總理喬巴山就提出急需勞動力。這時新中國剛成立不到一年,國內戰爭還沒有結束,動員工人出國有困難,但中國並沒有拒絕,答應日後考慮。
1954年11月,副總理烏蘭夫率代表團訪問蒙古,周恩來指示外交部了解蒙方的困難以及我國可能給予的幫助。蒙古毫不客氣地提交了包括木匠、泥瓦匠、傢具製造、廚師、裁縫、制靴、印染等近40個工種12250名工人的清單。當年中國派出8200名工人,幫助蒙古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專家招待所、熱電站、玻璃廠、造紙廠、養雞場等,甚至修復古廟。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1956年8月,中蒙兩國簽訂經 濟和技術援助協 定,中國從1956年至1959年,無償援助蒙古1.6億盧布。
2、援助朝鮮
中國「一五」計劃期間,雖資金捉襟見肘,仍慷慨外援,援助最多的國家是朝鮮和越南。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動100多萬志願軍,開支戰費7萬億元人民幣(舊幣)。1953年11月金日成訪問中國,中朝簽訂經 濟文化合作協定,中國不僅將戰時費用一筆勾銷,又無償贈送朝鮮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
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一直未斷,不斷向朝提供物資援助。新華社報道:1970年中國向朝鮮提供石油15萬噸,1972年增加到140萬噸。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設輸油管,1974年2月破土動工,1976年1月輸油管竣工,年輸油能力為400萬噸。
3、援助越南
1950年1月18日,中國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並與之建交。在胡志明主席的要求下,周恩來代表黨中央表示:中國將拿出大量的作戰物資幫助越南抗擊法國殖民軍。5月15日,越南以斷炊為由,懇請中國再支援1500噸至2000噸大米。
在繁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仍念念不忘支援越南。從1950年至1954年,中國政府向越南政府提供1.67萬億人民幣(舊幣)的援助。1953年3月13日,周恩來復電駐越南的中央聯絡代表羅貴波並轉越南勞動黨中央:越南要求中國援助的軍事物資,均可予以解決,即由軍委總後勤部分批發貨。12月,為協 助越南具有決定意義的奠邊府戰役,中國派出軍事顧問團,提供戰役所需的全部武器彈葯、通信設備、糧食、醫葯等,保證了此役大獲全勝。
1954年5月日內瓦會議結束越南北部戰爭,中國繼續援助越南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12月,中越兩國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援助越南修復鐵路、恢復郵政電信、修復公路及航運、水利等議定書。
1955年越南政府代表團在胡志明主席率領下訪華,提出援建煤礦、水泥廠、紗廠、發電廠等。中國政府派出專家、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並無償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在《關於中國1955年援助越南議定書》的附件中,中國不顧本國大米供應緊張,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以及300噸麵粉、5噸葡萄乾、1130箱酒及粉條、香煙、中成葯、醫療器械等;還有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葯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這份清單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確實把越南當成了兄弟,無所不給。
1956年以後,隨著「一五」計劃的順利完成,中國對越援助大幅上升。1959年2月18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7份文件,中國向越南提供人民幣3億元的長期貸款和1億元的無償援助。
1975年5月,越南南方解放,中國逐步減少對越南的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械廠、高射機槍廠及槍廠的擴建等工程還在繼續。9月越共中央第一書記黎筍訪問中國,中越兩國政府簽署中國向越南提供無息貸款協 定和1976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資的議定書。
周恩來對越南領導人說:為了支援你們,我們不惜承擔了最大的民族犧牲。在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越南的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的軍事物資可以裝備200萬陸海空軍隊,各種物資折價200多億美元。包括輕重武器、彈葯和軍需品,450個成套設備項目,346億米棉布,3.5萬輛汽車,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億美元的現匯。這些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㈤ 中國援助非洲哪些國家

中國援助非洲國家如下:
1、坦尚尼亞:中國向坦尚尼亞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教育、農業、能源等領域。
2、肯亞:中國在肯亞的援助重點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醫療衛生、教育等領域。
3、衣索比亞:中國在埃豎衡塞俄比亞的援助主要涉及基礎設施、農業、醫療衛生、人員培訓等領域
4、扎伊爾共和圓敬國:中國與扎伊爾共和國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農業、醫療衛生等余腔做領域。
5、模里西斯:中國向模里西斯提供的援助主要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教育、旅遊等領域。

㈥ 中國援助非洲哪些國家

索馬咐塌里、厄利垂亞等腔簡敗。為幫助索馬里等非洲之角國家應對旱災,中方將向索馬里、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吉布地提供一批緊急糧食援助。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伍顫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

㈦ 1951年印度大飢荒,我國援助66萬噸糧食,鄰國卻占據我國9萬領土

疫情的陰霾遮蔽了晴朗的天空,帶來無數黑暗的掙扎。我國作為抗疫大國,對國內防範嚴格,醫療到位,不給世界添麻煩。對他國,積極援助,遣人捐物,承擔責任。正應我國那句古語「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我國向來是禮儀之邦,情義之邦,以和平包容面對世界各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縱觀 歷史 ,這可謂是我國常態。



1951年,鄰國印度爆發飢荒,餓荒遍野,我國就因為建國之初人家的一句承認,便舉國之力, 匯聚66萬噸糧食, 這個當時於中國而言的天文數字,快速運達印度, 拯救幾百萬印度人於水火

並非每次善行都會得到善報,「毒蛇」可是個向來冷血的動物,所以,我國的援助之行不僅沒有溫暖它的心靈,反而喂大了它的慾望。居然恩將仇報,待飢荒度過, 侵犯我國邊疆領土達九萬平方公里,實在令人唏噓。

1949年,我國建國,百廢待興,本欲專心修正內部,奈何天不遂人願,邊疆紛爭遍地。1950-1952年,我國一方面要國內宣傳教育運動,增加新興 科技 工業實力,進行土改,鎮壓反革命,開展城市工作,整黨建黨等,一方面國外要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進行半島戰爭,著實焦頭爛額。

災難災難,不在乎天災人禍,二戰剛歇的情況下,1951年,印度在自然災害加持下爆發了大飢荒,面對國內餓災遍地的情況,印度束手無策,把希望寄託在了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身上。

印度本身也是資本主義國家,就該明白,資本主義向來以利為先,都是戰後恢復時刻,沒有多少存儲,自己尚且自顧不暇,怎會救援他國,尤其是目前看來,無利可圖之國。

印度自然沒有得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援助,本已心灰意冷,沒想到,中國這位尚在休整,半斤八兩的同行者伸出了援手, 66萬噸糧食,運到了印度,解決了這燃眉之急,成功救助幾百萬人口。

自1975年雜交水稻研製成功,我國糧食產量「一夜飛升」,這66萬噸糧食自然不在話下。可在1951年,可就完全不同了,我國當時雖仍為農業國,可也是「落後」農業國,農業產量於國內尚且有些自顧不暇,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產量更是差了一大截兒。

況且,我國當時在外還有戰爭,糧食的充足,也是行軍必備。可就算這樣,中國還是選擇救下印度。當然,我國如此做也有自己的考量。

於國際,二戰過後,美蘇爭霸,兩方勢力不斷擴張的情況下,那些曾經被帝國主義侵犯過的國家,有些不願站隊,不願再受帝國主義擺布,便一起組成了「第三世界」,在這里,所有國家,友好相處,抱團取暖,中國與印度也在其中。於公,友國受難,應當相助。

況且,當時,我國建國之初,西方國家處處刁難,許多拒絕與我國建交,對我國實行封鎖的外交政策,這樣的情況下,印度仍是承認了我國,是第一個承認我國的非 社會 主義國家。於私,應當相助。

「這世間錦上添花者多如牛毛,雪中送炭者,鳳毛麟角。」可就算再怎麼珍貴的東西,終究比不上情勢所迫,利益所趨,終是有那農夫與蛇,真心餵了狗肺。

大量糧食送達,印度的燃眉之急很快得到緩解,不至於當街餓死,生活也步入正軌。本身這救死扶傷的「義士」行為,應該會讓兩國關系更進一步,萬萬沒想到,反而適得其反。

有的人會因為自己曾淋過雨,就會為別人撐傘。而有的人,會因為自己淋過雨,會想讓所有人都淋一遍。

顯然,印度是後者,曾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不但不憤恨殖民掠奪,反而感謝英國帶來的殘缺進步,他們看來,是英國的掠奪讓他們見到了新的文明,所以,掠奪便為合理,實在偏頗。

但他們還是想成為「大英帝國」那樣的國家,這樣的結果需要兩個條件,世界威望和版圖面積。從版圖上看,印度周圍其他小國,要麼侵略過了,要麼沒有侵略的必要,他們便把眼光投向了中國。

一方面,中國建國之初幾場戰役打出了國家威嚴,世界是承認了這個國家實力的。另一方面,中國當年的糧食援助,在他們看來是國家軟弱可欺,討好他們的象徵。於是,當美蘇兩國向它伸出橄欖枝時,它便心甘情願地做了「打手」木偶,任人擺布。

要知道,尼赫魯曾在上世紀發動過「不結盟運動」,收到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最終印度還是走上了不歸之路,還真是諷刺。

1952年開始,印度一點點侵犯我國藏南地區,威脅阿克賽欽,我國本來秉持著和平共處的原則,希望他們好自為之,及時收手。奈何,這種態度,在他們眼裡便是怯懦,更點燃了他們猖狂的氣焰。

1959年, 印度已經侵佔我國9萬平方公里土地 ,甚至仗著美蘇撐腰,公然自己擬定了一份協議,要求中國簽字,同意他們所侵佔的土地,讓這些地方「合法」。

真是喪心病狂,異想天開,中國是不願放棄彼此的情義,才暫時忍讓,既然,不知好歹,那就接受風雨的洗禮吧,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中國直接開打。

「重武輕文,非百姓之福,重文輕武,非社稷之福。」我國向來重文而不拘泥於文,「槍桿子里出政權」,是我國歷來所認可的。

1962年,我國發動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以為中國一貫的態度是沒有實力的證明,剛開始甚至有些輕敵,待反應過來,早已沒有了反擊之力。

戰爭中,中國軍人,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打得印度落花流水,也重新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事實力,讓那些因為印度而虎視眈眈,心裡癢癢的西方國家,徹底斷掉了侵略中國的幻想。

這場戰役,給印度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以至於,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聽見中國軍人還是會瑟瑟發抖。

印度也終於認識到自己幾斤幾兩,乖乖退回去守好自己的國家領土,安安生生過日子去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若在犯,斬草除根」。這是這次中印沖突中,我國的做法,即有大國的包容又有大國的狠絕。不得不說,這次侵犯,倒也是提醒我們,國家之間交往,雖有情義,終究還是利來利往,發展才是硬道理。

閱讀全文

與中國農業援助哪個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得里亞海抵達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瀏覽:200
怎麼移民到伊朗 瀏覽:8
義大利牌子的奢侈品有哪些 瀏覽:695
義大利直飛航班什麼時候開通 瀏覽:290
伊朗獲獎短片父親講的什麼 瀏覽:562
英國皇室吃什麼 瀏覽:490
印尼巴士模擬器皮膚怎麼弄上去 瀏覽:992
印度為什麼叫西遊記 瀏覽:129
中俄為什麼會保伊朗新聞 瀏覽:165
伊朗文用英文怎麼說 瀏覽:497
印度主要有哪些特產 瀏覽:675
印尼第一高樓叫什麼名字 瀏覽:138
印尼展示廠是干什麼的 瀏覽:991
印尼向中國手機發簡訊需要加什麼 瀏覽:154
中國北大的北大門在哪裡 瀏覽:439
印度怎麼打井水 瀏覽:842
美國殺了哪個伊朗的總統 瀏覽:216
義大利為什麼要摘獎牌 瀏覽:628
去義大利飛機禁帶什麼 瀏覽:886
古印度文明是怎麼樣衰落的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