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哪個民族發明麥子

中國哪個民族發明麥子

發布時間:2023-07-28 13:17:11

❶ 簡述小麥的來歷

來歷:小麥起源於亞洲西部,在西亞和西南亞一帶至今還廣泛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麥、野生二粒小麥及與普通小麥親緣關系密切的節節麥。

小麥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中國最早發現小麥遺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樓蘭;在樓蘭的小河墓地也發現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麥。

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帶的沙漠綠洲中,有著較充沛的水資源和高達40%的植被覆蓋率。那時水中有游盪的魚兒,林中有飛奔的動物,翠綠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適於耕種。

在小環境里有著相當不錯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便是沙漠綠洲生態的脆弱性,一點點改變就會給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

(1)中國哪個民族發明麥子擴展閱讀

中國的小麥種植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地區。在這些地區種植的其他主要糧食作物小米、高粱等也都屬於麥類,都是旱地種植作物。這些作物都是大量消耗土地肥力的作物,不宜在同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通常種一季就得休耕一兩年。

這就意味著在這些地區每年大約只有1/3到1/2的土地能夠收獲糧食。因此自秦朝統一以來,立足於黃河流域的王朝承受著巨大的糧食供給壓力。

更糟的是,黃河流域氣候乾燥,降雨不足,農業生產主要依靠灌溉。乾燥的環境使水分蒸發得非常快,鹼性的黃土失去水分之後容易產生結晶,造成土地鹽鹼化,土壤肥力大幅度降低,一年比一年貧瘠,以至於不能耕種。

原本產量就不高的耕地不斷減少,土地兼並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了激烈的社會政治沖突——農民起義。在經過多年的戰火狼煙之後,土地經過休息得到了恢復,社會才再次安定下來,開始新一輪消耗地力的循環。但是總體上,土地的肥力還是在逐步下降。

古文明在麥田中衰亡 人類最早的農業文明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都在大河流域附近誕生。其中古埃及、古巴比倫的人們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親河流域內廣種小麥。可以說,這些輝煌的古代文明就是建築在麥田之中。可惜,它們都沒能逃過小麥農業衰落的命運。

❷ 小麥傳入中國 小麥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截止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說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麥已經在國都鎬京周圍開始規模化種植。

2016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西周中期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裡,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批碳化的小麥顆粒,雖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麥顆粒形狀依舊保存完好。

在皂角樹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有栽培小麥,且占糧食作物的第四位。說明在夏代,麥子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2)中國哪個民族發明麥子擴展閱讀

小麥傳入中國的途徑

小麥傳入中國的途徑之一是歐亞草原通道。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後,小麥被分布在歐亞草原東部地區的早期青銅文化所接受,並迅速由西向東傳播,通過阿爾泰—天山地區到達蒙古高原地區,被分布在蒙古高原南緣的以鄂爾多斯為代表的青銅文化區所接收。

然後通過多條南北向的河谷通道如黃河、桑乾河、永定河,直達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地帶黃河中下游地區。這條通道也是在絲綢之路出現之前,連接東西方文化的主要干線。隨著小麥傳入的還有青銅冶金術等其它關鍵技術。

而傳入西北地區的小麥走的可能是綠洲通道,小麥自中亞出發,向西越過帕米爾高原進入塔里木盆地,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北兩側的綠洲通道向西傳播,穿越河西走廊,進入黃土高原地區。這條綠洲通道到了後來就是絲綢之路。

值得研究的細節特別有趣。考古學家王仁湘認為小麥傳入中國時只是傳入了種植技術,與之相應的飲食傳統並沒有被傳入或者被接受。

在古代粒食傳統背景下,小麥和水稻、小米一樣也許被煮著吃,很難下咽。因此在北方的產量和播種面積並不大。直到秦漢,將小麥磨成麵粉後蒸食成饅頭,它的面積與產量才大大提高,並最終代替了粟與黍。和西方烘烤的麵包傳統不同,饅頭是中國蒸食傳統的代表,和面條一樣深得人心。

❸ 麥子種植的歷史

小麥是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對其野生祖先進行馴化的產物,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中亞的廣大地區,曾在史前原始社會居民點上發掘出許多殘留的實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麥小穗、籽粒,炭化麥粒、麥穗和麥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就已廣泛栽培小麥;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歐洲的希臘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蘇聯的外高加索和土庫曼、

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國(詳情見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後種植小麥。中國的小麥是由黃河中游逐漸擴展到長江以南各地,並傳入朝鮮、日本。公元15世紀至17世紀間,歐洲殖民者將小麥傳播至南、北美洲;18世紀,小麥傳播到大洋洲。

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是栽培一粒小麥和提莫菲維小麥最早被馴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敘利亞西南部和黎巴嫩東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麥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麥的起源地。普通小麥的出現晚於一粒小麥和二粒小麥,一般認為約在8000年前,起源於裏海的西南部。

據考證,歷史上某一時期,當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麥被帶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區後,發生了自然雜交,其雜種經染色體自然加倍後產生了普通小麥。

其演化的過程,按傳統的觀點是:具AA染色體組的野生一粒小麥與具BB染色體組的擬斯卑爾脫山羊草自然雜交,產生了野生二粒小麥(染色體組AABB);野生二粒小麥馴化為栽培二粒小麥,再與具DD染色體組的粗山羊草自然雜交,才產生了普通小麥(染色體組AABBDD)。

在黃河流域兩岸的三門峽、洛陽、盧氏以及西安、寶雞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學特徵與普通小麥栽培種親緣最接近的小麥草,這種小麥草很可能早已為我國先民採集和栽培。

中國繼雲南小麥亞種發現之後,在西藏高原又發現有麥穗自行斷節的普通小麥原始類型(稱西藏半野生小麥);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國通稱節節麥)原生群落,而黃河中游麥田早就有混生節節麥,這些事實對研究中國小麥的起源、演化與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1985年和1986年先後兩次於東灰山新時期時代遺址中,發現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麥和大麥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縣釣魚台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發現有炭化小麥種子。以上從植物學和考古學上給麥為中國起源論提供了證據。

(3)中國哪個民族發明麥子擴展閱讀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我國以冬小麥為主。

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春小麥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種的,因為冬季太冷,不能播種,所以在開春後才種,稱為春小麥;冬小麥是稍暖的地方種的,冬季播種夏季收,比如我國東北就是春小麥,華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麥。

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獲的。在我國一般以長城為界,以北大體為春小麥,以南則為冬小麥。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個民族發明麥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什麼時候開始工業的 瀏覽:616
印度的生態鏈是什麼 瀏覽:597
義大利內閣有哪些部門 瀏覽:318
1908英國銀幣多少錢一枚 瀏覽:545
伊朗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714
中國給伊朗的物資是什麼 瀏覽:804
一萬印尼錢和多少人民幣 瀏覽:718
羽絨服上有印尼怎麼洗 瀏覽:389
英國為什麼不自己生產疫苗 瀏覽:772
中國節麵包怎麼做 瀏覽:22
伊朗農業結構是什麼意思 瀏覽:914
英國肺結核報告如何遞申請 瀏覽:905
哪個國家的男人喜歡中國女人 瀏覽:816
中國著名的導演有哪些 瀏覽:680
中國蹲什麼意思 瀏覽:427
義大利點菜怎麼做 瀏覽:652
印尼虎怎麼才不怕光 瀏覽:243
英國為什麼六月份穿那麼多 瀏覽:581
越南歌曲老歌有哪些 瀏覽:599
我的世界中國版怎麼刷東西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