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中國稱印度為天竺,那古印度人又是如何稱呼中國的呢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和我們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整個詞在漢譯佛經中很常見,音譯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這些佛經的原文,當然多數是當時或更早時在印度寫成的。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在古代以精美的絲織品聞名於西方。因此,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著作中有的就把中國稱作 Serica,意思是「絲國」,稱中國人是Seres,中國的首都是Sera,現代的漢譯「賽里斯」「賽拉」。但這沒有像Cīna這個詞一樣成為通名。
『貳』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叫做中國的
中國從西周開始就叫中國這個名字。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出土的一口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譯文:我(周武王)已經據有中國,自己已成為中國國民的君王),
此外又有「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2)世界上哪個國家最早叫中國擴展閱讀:
西周時期,中國是天子之國和諸候列國並舉的政治格局。此時的「中國」是指天子之國和各分封諸候列國的整體疆界范圍。其中,天子之國是中國君王的直接統治地區,各諸候列國的土地和人民,名義上是歸屬於「中國」,除軍隊和「禮樂」歸天子之國調配外,在其它方面擁有自主權。
從《和旁尚書》、《詩經》文獻記載分析看,周期也稱商朝為「中國」,但是商朝的甲骨文獻中,並沒有發現「中國」字樣。據喚迅橡專家學者考證,商朝人並不把國家稱作「國」,而是習慣稱「邑」。
甲骨文獻中,商朝人稱自己的國家為「大邑商」,並稱周邊四方的國家為「東土」、「南土」、「西土」、「北土」。在殷商甲骨文獻中,商朝人還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商」。
自周朝開始,到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經歷三千年數十個朝代更替,除自用國號外,均延用「中國」為國名,並在對外出使世界各國、簽署國際條約時也均統一使用。
「中國」這個國名,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最終固定下來的。當時的革命黨人專門為了國名這個事情組織了一個部門——謀略處。作昌啟出了一項重要決定:稱中國為中華民國;稱中華年號為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中國」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叄』 古代是誰為我們的國家命名為什麼叫「中國」從什麼開始的叫中國的公元1年的時候的統治者是誰
「中國」一詞作官方正式稱呼始於清朝談高慧。中華民國是第一個以「中國」為國號的國家,但在中國共產黨擊敗中國國民黨並統治中國大陸後,現在一般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梓材》中,其中記載道:「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此時「中國」的含義僅僅是周朝人對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稱謂,他們認為自己位於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則分別被他們稱為蠻、夷、戎、狄。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則自稱「中國」,其中「國」就是各諸侯的封地。漢朝時則將其統治的中原地區稱為「中國」,如《史記·武帝本紀》中的「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含答」。漢朝以來,「中國念好」一詞逐漸演變稱為正統的朝代的標志,例如在南北朝時期和宋朝,對峙雙方都自稱「中國」,而不承認對方是「中國」。但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並不把「中國」作為國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獨特的名稱,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肆』 中國最初是哪個國家啊
中國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後逐漸帶有王朝統治正統性的意義。主要指周朝的諸侯國,有費國,滑國,甘國,鄔國,蒍國,莘國,程國,邢國,衛國,酋邦王國等國。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是在現中國境內考古發掘出的原始人的雕刻中發現,後來也有《大雅·民勞》「惠此中國」。但《詩經》中的此類「中國」實為「京城」,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中國」一詞,在東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鮮了。如《孟子·滕文公上》雲:「陳良產地 ,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又「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莊子·田子方》:「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干知人心」……這些都說明:上古所謂「中國」,即指後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後世中原廣,只相當於今黃河中下遊河南大部、陝西南部、山西南部。
「中國」一詞的頻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後。《禮記·王制》有雲:「中國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國、蠻、夷、戎、狄,皆有病!」「中國」一詞,是與蠻、夷、戎、狄對舉而使用的。如果說《禮記》的成書時間較靠後,則《左傳·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中國則否」的說法,足見春秋前期,「中國」一詞就已經與蠻、夷、戎、狄對舉。」齊桓公救援邢國,衛國等國,被稱作「救中國」,足見此時的「中國」,已經擴大到被認為是「諸夏」的國家。
《公羊傳·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為以外內之詞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夏、商時期,應該是華夏民族的形成時;而集華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禮」的形成,是華夏民族最終形成的標志。觀夏、商、周、春秋,各邦國不斷分化,有的進入華夏集團,有的進入蠻、夷、戎集團,像祀國這樣的國家,一度搖擺於夷夏之間,最後終於擺進了華夏集團,成了「諸夏」的一分子。
『伍』 中國以前叫什麼國家
中國以前叫中華民國。在古代,中國這詞大多數時候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以後。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ofChina,簡稱China。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史,過去是中國,現在是中國,將來也是中國。只是由於改朝換代,政權在變更,名號在更新,政府在更替,甚至版圖也時多時少。有的歷史時期會出現分裂局面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國家,如西晉末年就有二十多個政權,南北朝時也有十多個政權。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前是中華民國。
『陸』 中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叫中國這個名字的
中國是周朝開始叫中國的。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6)世界上哪個國家最早叫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傳說中,黃帝是大約45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穀,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後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後華夏族的主幹成分。
『柒』 歷史上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中國」這一國家
西周的初年。
目前所知「中國」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早期成王時代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其銘文記載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並營建東都成周的史實,其涉及「中國」部分銘文為「隹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篇銘文把「中國」指為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
「中國」這一名稱始於周朝。但最初「中國」並不是指國家,而是指國都。古代學者認為,帝王之所即為「中」,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國」。至於把華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國家稱為「中國」,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
在上古文獻《尚書·梓材》中(前六世紀匯編),記載道:「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是指當時周朝統治下的全國而言。詩經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時「中國」的含義僅僅是周朝人對自己居住的地域的稱謂,他們認為自己位於大地的中央,而四周的民族則分別被他們稱為蠻、夷、戎、狄。到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則自稱「中國」,其中「國」就是各諸侯的封地,《孟子》記載了一次齊王的談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此「中國」為都城之意。
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叫做「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但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並不把「中國」作為國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獨特的名稱,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才將「中國」作為「中華民國」的簡稱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