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制度是怎麼回事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多指的是一種國家選拔與任用官吏的政治制度,但這種說法又不是很恰當,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的正式稱謂是九品中正制,它和之前漢代的察舉制,之後的科舉制並稱為中國封建社會三大選官制度,只不過由於九品中正制中最主要的執行者很被執行者幾乎都是出自士族門閥,也就是說士族門閥掌握了為國家選才的權力,所以門閥制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作為國家的政治制度而存在。
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士族門閥本身的腐朽,他們開始耽於享樂,不屑於政務軍務,尤其是淝水之戰後,庶族將領開始嶄露頭角,經過三十多年的沉澱,庶族出身的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宋朝,雖然此時的士族門閥依舊享有很多特權,掌握很多權力,但從此庶族出身的人才開始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們開始與士族對抗。後來隋文帝一統天下,廢除九品中正制,創立科舉制,士族門閥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唐朝建立後科舉製得到發展和完善,成為國家選才的唯一標准,「取士不問家士,婚姻不問閥閱」,終於使萌芽於東漢,產生於魏,盛行於晉,衰落於南北朝的士族門閥制度最終消亡。
其實說白了,門閥制度的本質就是一種選官制度,士族門閥出身的人生來就註定可以做官,而庶族平民出身的人,即便再有才華,也幾乎不會受到重用,除非遇上同樣是庶族出身的曹操這等用人不問出身的英明雄主,否則在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庶族平民的人其出生本身就是一種悲哀,俗話說「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說的便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