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問中國三大階層占總人口多少比例約多少人
推薦你參考以下一組數據:
中國社會結構基本上由6%的上層、16%的中層、76%的下層和2%的赤貧階層構成,而且這種階層結構隨著當下的剛性體制已經基本穩固,社會變遷向上流通的階層通道,隨著體制的設計和排他性,借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時代,已基本堵塞。
❷ 現在中國有哪些階層簡單介紹一下各個階層,謝謝!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的分化與流動
陸學藝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原所長、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現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長期從事農村發展和社會學的調查與研究。
胡錦濤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加強對社會結構發展變化
的調查研究,深入認識和分析階層結構、社會組織結構等方面情況的變化和發展趨勢,這對我們深入研究當前中國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編 者
社會階層結構這個題目本來是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問題,但若干年來由於種種原因,雖然還在講,但是直沒有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來。所以現在中國有哪些階級,有哪些階層,什麼狀況,不少人不是太了解。
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其中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怎麼實現全國人民的和諧,也就是實現各階級各階層間的和諧。所以,錦濤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的時候,強調要進行社會結構調查,要調查分析階層結構、就業結構、社會組織結構、城鄉結構等方面的情況,非常重要。社會結構的核心或者說主要部分就是社會階層結構。
、當前研究社會分層的重要意義
1、社會階層結構是個國家、地區的基本國情、基本地情。研究階層結構本身就是研究基本國情。
個國家個地區的經濟怎麼樣,社會怎麼樣,以前往往從經濟結構來說,經濟發展的怎麼樣,人均GDP多少?二三產業多少?大致比例怎麼樣,由此大致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其實,國情、地情同樣也可以從社會階層結構來判斷,比如這個國家、地區的層階層、社會中間階層、社會底層的比例如何,工人階層農民階層有多少,通過對他們的狀況分析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地區的基本國情、地情。以前往往只講經濟方面,對社會方面了解不多。般說社會中間階層佔到40%以,這個社會才能是現代化社會。過去社會建設只是籠統講科教文衛,其實還不光這些,還有社會結構的調整和發展。這方面過去缺乏調查和研究,現在看來我們所講的經濟社會條腿長、條腿短,不光是說科學教育事業發展不夠,更重要的是社會結構的調整也落後於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結構跟經濟結構處於不相適應的矛盾狀態。
2、改革開放大大加快了工業化、城市化、社會化的步伐,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化,社會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二三產業的結構變了,就業結構也變了,但是社會結構的變化沒有相應跟。
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特別是所有制的變化,原來單的公有制發展到現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製成分,在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以後,社會產生了些新的階層,些社會階層分化了,有些階層的社會地位提高,有些社會階層的地位下降。當今社會階層結構呈現出向多元化現代化發展的趨勢,已經不是原來的「兩個階級個階層」的結構了。對於這些新情況,由於過去對階級階層方面的研究不夠,所以現在對社會階層結構的認識基本是籠統的,更沒有取得應有的共識。
3、根據社會階層結構的分析,制定革命和建設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歷來是我們黨的傳統。
錦濤同志提出要進行社會結構方面的研究,我覺得非常重要。很多人都研讀過《毛澤東選集》,其中第篇文章就是《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由於分清了依靠誰、團結誰、打倒誰的問題,我黨根據這個階級分析而制定了正確的政策,從而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但在革命取得勝利後就不是這樣了。我們囿於斯大林在1936年制定蘇聯新憲法時指出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階級階層結構是「兩個階級個階層」的理論,就不再對社會結構作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了。實踐證明,「兩個階級個階層」的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當時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基本放棄了對客觀的階級階層狀況的調查和分析,放棄了根據階級階層的實際情況制定方針的好傳統,而只是抽象的強調兩個階級兩條路線的對立,進行了長期的階級斗爭,導致了許多嚴重的失誤。
改革開放以後,在這個問題,政治學、社會學包括經濟學、哲學界的些學者,雖然也對社會階級、階層的變化狀況做了些小課題的調查,但是國家有計劃的大規模的調查沒有,所以現在我們對於階級狀況、階層狀況到底怎麼樣,還不清楚,而且在主要理論問題至今還沒有形成共識。
4、只有通過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才能對社會階層結構有個正確的認識,制定政策才能有的放矢。
現在經濟多元化了,所有制也多元化了,社會也已分化了,多種利益群體實實在在地出現了。因此,我們應該對社會階層結構這個變化了的基本國情有個全面正確的認識,藉以制定正確的經濟社會政策,整合、協調各個社會階層的利益關系,使得各個社會階層在黨的統領導下,各得其所,共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而奮斗。
國家和地區都需要有這種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只有對社會階層結構有個正確的認識,制定的政策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決問題。例如,我們從1993年就提出了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減輕農民負擔的方針。講就講了十多年,但農民收入就是不去,城鄉差別、地區差別、階層差別越來越大。為什麼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點是很明顯的,就是農民本身已經分化了,全國有農民身份的至今還有9億,但部分農民已經富裕了,部分農民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的農民了,真正務農的農民,據我們調查只有42%。如果作了正確的分析,就可以有合理的政策,對那些已經富裕了的不以務農為生的農民,不要籠統的講增加收入,而是要增加他們的稅,對那些貧困的農民就要免除他們的負擔,還要幫助他們。
因此,當前的項重要工作,是要進行社會階層結構這基本國情的調查研究,摸清摸准我們國家現在到底有多少階層,每個階層有多少人,佔多大比例,他們現狀怎樣?以此制定合理的社會政策,把各個社會階層都團結起來,把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這樣,許多問題就能比較好的解決。
根據階級階層實際變化的情況制定政策,對於個地區、單位也是必要的,各類人不同,對不同人群採取不同政策很有必要。所以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進行社會結構方面的調查,強調進行社會建設和管理,非常重要。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
二、社會分層的標准和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狀況
1、對社會結構分析研究,有兩種方法,種是階級分析,種是階層分析。
現在社會有種意見,認為階級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階層分析是西方學者馬克思·韋伯的,有的人乾脆說是資產階級的,這實際是種誤解。馬克思主義不光進行階級分析,同時也進行階層分析;韋伯主要的是進行階層分析,但也搞階級分析。因此,從學術觀點來看,不能籠統地說二者是對立的。
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同,或者說研究的目的、方法不同。譬如在革命時期,要搞無產階級革命,革命的目的是要奪取政權。我們現在進行階層分析不是這個目的,時代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也要不同。
我們認為:當今中國還有階級,也有階級斗爭,階級分析的原則還是要堅持。但要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作實事求是的分析。在現階段,根據我們黨的執政地位,從有利於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考慮,還是運用階層分析的方法為好。而且,國際自個世紀60年代以後,多數國家也都採取階層分析方法來研究認識自己的社會結構這個基本國情。如日本從1955年起,每十年進行次社會結構調查,名稱就叫「社會階層和社會流動」。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我認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協調社會各階層的關系,使社會各階層的經濟利益關系和政治關系都得到恰當的實現,而且這種關系是能夠不斷調整的,這樣的社會才會比較和諧。
2、關於現階段社會分層研究的些情況。
目前社會學界對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研究,從大的框架來說,有這么三種:第種還是用兩個階級分析,認為分為兩個階級,若干個階層,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以及私營企業主階層、經理人員階層,技術人員階層等等。第二種是進行階級分析,把現在中國分成七個階級,分六個階級的也有,這觀點多限於內部學術范圍里。第三種主張搞階層分析,認為目前進行社會階層分析比較好,更符合現階段國情。我們就是屬於這分析框架。
前兩年,我們在大量社會研究資料和調查數據的基礎,對全國的社會階層結構作了分析,分析的結果是劃分成十個階層。這里要說明下,這主要根據我們個全國的抽樣調查。我們抽樣調查了十二個省市七十二個縣市六千戶,並對調查結果做了加權,所以這個數據跟統計局做的數據不完全樣,但基本接近。(十大階層狀況見表)
對於這劃分,當時因為比較新,過去沒有做過,社會反映較好。但個事情有贊同的就有反對的。據中青網做的個調查,在線訪談了兩千多人,大概65%贊同這個分法。但也有工會的同志持不同意見,有的還認得我,說老陸你們把工人階層排到第八,你叫我們怎麼辦?我們給他回答的是兩條:第,工人階級是中國的領導階級,這是政治概念。我們這里講的產業工人階層,是社會學做社會分層研究用的學術概念,兩個概念是不樣的,不能相提並論;第二,要分清,不是我們把產業工人階層排在這兒,而是調查的結果就是這樣。客觀地講,我們定義社會階層分析的標准,要看他從事什麼職業,二要看他擁有的組織資源、文化資源、經濟資源的多少。從這兩點來確定他們的社會分層,不是我們把他們排在這兒,而是根據社會生活、社會位置的變動,他們現在就在這里。
三、對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的總體評價
跟國際對比起來看,中國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社會階層結構?對此,我們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認識。
第、中國已經形成個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但還只是個雛形,而且還正在發展變化之中,正在繼續成長。
為什麼說我國已經形成了個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呢?首先,國際些現代化國家階級階層的些基本成分,比如技術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經理階層、企業主階層,我們國家都有了,都已經具備了。這些階層以前我們很少或者沒有,現在都有了。與國外現代化國家的階層結構相比,差別在於我們的結構比例還不合理。其次,中國現代社會結構中的社會階層位序已經確立,這個排序不是隨意搞的,而是按照他們擁有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這三種資源的多少來排列的,而且基本個階層是個台階。社會階層位序取決於各個階層所擁有三種資源的數量及其綜合實力。擁有資源越多、綜合實力越強的階層,其階層位序就越高,反之就越低。這十個社會階層的位序排列,是根據我們多方面大量的社會調查及對各種文獻和數據的分析進行的,而不是任意的。
而且,從我們的分析看,現在中國的職業正在趨高級化,國家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之中,整個社會職業在趨高級化,整個社會在發展,社會是在往走,這樣群眾就有了希望,這個社會就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第二,現代社會的流動機制正在形成,以「後致性」為主的社會流動機制正在逐漸代替以「先賦性」為主的傳統社會的流動機制。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實行的是身份分層、政治分層,在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下,出生在農民家庭的人,就只能從事農業,身份只能是農民;凡出生在工人、幹部家庭的人,般就是工人和幹部。農民想轉變為工人,轉變為城市
居民,工人想轉變
為幹部,則幾乎
是不可能
的,或者
說非
常難,因為存在著制度性的障礙。這種先賦性(社會身份是先天賦予的)的社會流動機制限制了人們通過努力奮斗實現向流動的積極性,這是很不公平、很不合理的,這種流動機制使國家的發展缺乏活力和動力,也阻礙了經濟社會的進步。
改革開放後,我國正在由「先賦型」社會演變為「後致型」(社會身份經過後天努力可以改變的)社會,農民可以進城來打工,年輕人通過學習、努力,可以大學,畢業以後可以當教員、當國家幹部,所以這是個開放的、能流動、有活力的社會。個現代社會定是個開放、社會流動暢通、公正的社會,現在我們已經往這個方向走,正在發展。但是現在的戶口制度、某些人事制度、某些社保制度還沒有完全改革到位,還不能說現在已經是開放的社會。但是總的來說,社會流動的機制已經改變了,現代社會結構包括現代社會的流動機制正在形成。只要你自己努力,就有機會實現向流動的理想。
第三,現階段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是在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改革滯後的背景下自然、自發形成的,還不合理,還在發展變化之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還不相適應。
現代化國家需要有個合理的現代化社會階層結構,這個社會結構應該是與現代化的經濟結構相適應的,相輔相成的,使經濟社會能夠協調發展。從世界各個已經實現了現代化的國家的歷史經驗看,這些國家的社會階層結構形態都是「兩頭小中間大」(參見相關鏈接)的橄欖型結構。實踐證明,個國家個社會形成了橄欖型的社會階層結構形態,這個國家也就實現了現代化,經濟社會事業就能夠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拿中國傳統語言講,這個社會才能夠長治久安。
我們經過20多年的漸進式改革,已經基本建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該說,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已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所採取的系列經濟政策是有效的。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社會體制改革,社會結構的調整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則相對滯後些,理應採取的社會政策,有些是滯後了(如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有些則因各種原因至今還未出台。目前的社會階層結構是在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影響下自然形成的、也可說是自發形成的。雖然已經形成了現代社會階層結構的雛形,但它還有不足的面。
第點,現階段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還處在不斷地變動過程中,有時某社會階層的規模會擴展得很快,而有的社會階層的經濟社會地位理應有所改善和提高,卻又長期停頓。整個社會階層結構變動不居,很難以常理來預測。當然,像我們這樣個正在進行大規模經濟社會建設的國家,社會結構變動不居是常態,這既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問題。從1999年至今六七年的時間里,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內部,已經又有了不少新的變化。私營企業主階層有了新的發展,外出農民工這個大的社會群體的變動也很大。但總的來看,盡管這幾年不同社會階層的規模有所變化,但整個社會階層結構的基本構成成份並沒有變化,十個社會階層的位序也沒有變化。變化的不過是有些社會階層的規模擴大了,有些社會階層的規模進步縮小了。
第二點,中國現有的社會階層結構還不合理,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及其要求還不相適應。中國現階段的社會階層結構,離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還有較大的距離。就目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形態說,還是個中低階層過大,中層剛發育還沒有壯大,最層和底層都較小的結構,形象地說,是個洋蔥頭型的社會階層結構形態。不合理之處有二:是該大的沒大起來,中國社會的中間階層產生比較晚,而且現在的規模還小。社會中間階層規模過小,意味著社會結構的不穩定,這是當前中國諸多經濟社會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二是該小的沒有小下去,是指農業勞動者階層規模應該縮小。戶口制度早就該改革,這也是社會政策,城市的就業制度、人事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關鍵,現在這幾個制度卡在那裡,這些都不利於農業勞動者階層的縮小。
今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個戰略性任務,是要繼續深化改革,採取恰當的經濟、社會政策,使社會中間階層的規模擴大起來,使農業勞動者階層的規模能較快地縮小下去,以適應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第四、個國家要形成個合理有活力的社會階層結構,不僅要靠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帶動,靠「無形的手」的推動使之自然地演變和成長,還要靠國家在恰當的時機採取恰當的社會政策,也就是還要靠「有形的手」加以調控和引導。
現階段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的變遷,基本是在經濟體制改革,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影響和推動下發生的。我們在促進現代社會階層結構的發育成長方面,迄今還缺少明確而自覺的社會政策。有效及時的社會政策缺位和不到位是造成現階段社會階層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國家這只有形的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1、該改革的些社會體制、社會政策沒有適時進行改革和調整。中央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要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這很有必要。我們現在經濟實施宏觀調控,很有經驗也有力量,而且進行的效果也很好。而對於社會的調控,對於社會情況、信息的掌握、反映機制等各方面都不健全,對社會發展中的社會問題進行宏觀調控的機構還沒有,有些事情有人在管,有的還沒有管起來。般是出了問題以後再管,些應該改革的社會體制、社會政策沒有實質地進行,例如戶籍制度,多少年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現有戶口政策是為計劃經濟服務的,早該改了。有些省市已經改了,但效果不明顯。因為這是個全局性的問題,要國家統改才行。
2、該出台的社會政策沒有適時出台。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的安全閥、穩定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定要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原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不能適應的。我們對原來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新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至少晚了5-8年,至今還沒有完全地建立起來,由於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力度不夠,沒有起到保護弱勢階層、貧困階層的作用,不能確保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的需要,這也是些地區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原因。又如社會分配政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競爭,追求效率是必然的。但作為政府,要培育合理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需要出台相應的社會政策,應當以公平為目標,通過各種再分配手段,調節各階層的利益關系,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各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防止出現嚴重兩極分化,緩和社會矛盾。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滯後了,些比較重要的再分配政策,卻遲遲沒有出台,如遺產稅、財產稅等等。
3、過去有關方面對社會政策的引導作用認識不夠。改革開放以來,撥亂反正,把工作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來,這當然是完全正確的。經濟建設是中心,是第,但不是唯。有第,就應該有第二、第三……因此,若干年來,我們制定了這樣那樣的經濟政策,推動經濟健康持續穩定快速地增長,這方面的成績是巨大的,但我們沒有投入定的力量來制定相應的社會政策,以引導培育個合理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
有的同志以為經濟政策可以替代社會政策、可以自發產生社會政策所需要的結果。可以說,這正是我們在政策層面考慮的個嚴重誤區。現在,社會方面的調控、社會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政策的研究還遠遠沒有到位。比如,現在中央已經提出,在進行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的同時還要進行社會建設和管理,這非常正確,但社會建設和管理應該包括哪些方面?怎麼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落到實處?等等,顯然有系列的問題要解決。這方面力量的投入,政策的設計,機構的設置,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好在這方面中央已經提出要進行調查研究,起點是很好的。
四、中國社會階層結構演變的前景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改革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從發展前景看,經濟增長的目標,可以說是能夠實現的。因為我們已經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也積累了宏觀調控的經驗,也有了宏觀調控的手段和能力。但是社會結構的調整,社會事業的發展,社會事業管理體制的改革,社會問題的治理等方面,難處還很多,如何真正做到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有很多改革和調整、發展工作要做。如果社會體制方面不改革、社會建設不去,社會結構改不過來,該大的大不起來,該小的小不下去,農民還是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十,那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
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化的前景,我看有三個:
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領構建和諧社會,真正這么辦了,進行社會方面的改革和建設,社會結構的調整,該大的大起來,該小的小下去,形成中產階層比較大的橄欖型的社會結構,建立個現代化的、公正公平的、有活力的、開放的、和諧的社會階層結構,這樣現代化就實現了。
二是如果改革改不動,改革不下去,那麼即使經濟達到人均3000美元,社會結構還是這樣,些社會政策就是出不來,比如累進所得稅、遺產稅、財產稅就是出不來,戶口制度就是改不了,農民工的制度就是改不了。這樣,現代化的社會結構仍實現不了。
三是我國的發展遇到阻礙。現在看,我們的發展遇到了個大好的機遇期。但同時要看到,咱們的鄰居特別是東邊那位不希望咱們大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另外,國際環境也有惡劣的面。如果述這些國內問題解決不了,現在的洋蔥型結構不是變向良性的橄欖型,而是變向燭台型,即中下層變得越來越大,中間階層可能反而縮小。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個大的戰略決策。只要按照這個去做,我想會逐步地解決述問題。
我們設想,如果今後繼續深化改革,繼續按照中央的部署去做,今後十五到二十年可能發生下變化:
、通過改革和調整,城市化的步伐會加快,改變現在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的狀態。2003年的城市化率是40.5%,今後每年能夠提高個百分點,到2020年城市化率能夠達到55%-60%。
二、調整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關系。舉例說,2003年的經濟結構中第產業佔14.6%,但是就業的勞動力佔49.1%,差35個百分點。這是農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如果今後第產業的勞動力能夠平均每年減少1-1.2個百分點,使農業勞動力降到30%左右,我想這個社會結構方面該小下去的就有可能小下去。「三農」問題的根本點要解決農民問題,現在有關方面只注意解決農業問題,對這么多農民的問題卻不重視解決,這是不行的。
三、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能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實際也是城鄉差別表現的個方面。城鄉差別從收入看,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為847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22元,城鄉之比為1:3.23。如果加城市居民的其他隱性收入和多種福利、社會保障,城鄉差距約為1:5。要採取措施,今後每年能縮小0.1-0.2個百分點,使城鄉差距縮小到1:1.5,實際差距在1:2之間,社會就安定了。
四、貧富差距要逐步縮小。197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22,現在已超過0.4。在0.4以內是正常的,0.2以下是平均主義。這幾年收入差距急劇拉大,現在是0.458,要制定政策,每年能降點,要降到0.4以下。
五、擴大社會中間階層的規模。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保持社會穩定的社會基礎。中間階層2004年約20%,今後每年能擴大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38%左右,如果能達到40%,就進入現代化社會了。有了這樣個社會階層結構,國家社會就可以比較穩定。社會結構真能如述預計的那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就比較協調了,社會也會逐步趨於和諧,經濟社會就會更加繁榮穩定。
❸ 在中國富人、中產人士、窮人中的比例各佔多少
中國的富人站全中國人的3%,中產階級佔10%,87%(含87%)以下的人是窮人。
可以用基尼系數來分析財富比例以及收入差距。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系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慣例把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0.2-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0.3-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0.4-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中產階層是那些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不會超過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的50%。具體來說就是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生活的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新中產則是那些除了不錯的家庭收入和財富條件,同時還應該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穩定的生活環境等條件。這些新中產在常住的城市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家庭凈資產在300萬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總的來看,中國新中產的規模不超過中產階層總數的30%。
(3)在中國下層社會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4》。該報告稱,中國的財產不平等程度在迅速升高:1995年我國財產的基尼系數為0.45,2002年為0.55,2012年我國家庭凈財產的基尼系數達到0.73,頂端1%的家庭佔有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財產,底端25%的家庭擁有的財產總量僅在1%左右。
2010年,新華社兩位研究員指出中國的基尼系數實際上已超過了0.5。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今日在京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家庭的基尼系數為0.61,大大高於0.44的全球平均水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尼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