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核武器研究史
http://tieba..com/f?kz=198823611
中國從一九六四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現在,核武器的研製與發展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相繼研製成功中程、中遠程、洲際、潛地導彈,與其配套的核彈頭也先後定型生產並裝備部隊。到八十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第一代核武器的發展歷程,形成了陸基導彈、潛射導彈和轟炸機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奠定了中國核大國的物質基礎。但是,中國第一代核武器在總體上規模相對較小,大約只有三百三十多個核彈頭,而且技術陳舊,實際的威懾能力有限。
一、中國的陸基彈道導彈
中國第一代戰略核力量以陸基彈道導彈為主,主要由東風二、 三、四和五共四個型號的地地戰略彈道導彈組成。這些陸基導彈基本都是用六十和七十年代技術製造的,每枚導彈只能裝載一個彈頭,命中精度也較差。此外,所有四型導彈都使用液體推進劑,不僅體積大,難於機動,不便貯存,而且發射時需要很長的准備時間。
東風二型導彈: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中近程地地戰略彈道導彈。一九六零年開始研製,一九六四年試驗成功,最大射程一千二百公里;該型導彈可攜帶兩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一枚,現已退役,但估計目前仍保留近三十枚。
東風三型導彈:單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中程地地戰略彈道導彈。一九六五年開始研製,一九六七年試驗成功,最大射程在三千公里;一九八五年又進行增程改型試驗,最大射程提高到四千五百公里左右;該型導彈由陸地機動射,至今大約共部署了七十多枚。
東風四型導彈: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中遠程地地戰略彈道導彈。一九六四年開始研製,一九七零年試驗成功,一九七六年又進行了增程試驗,最大射程提高到近八千公里;該型導彈固定在地下導彈發射井發射,攜帶三百萬噸級當量的彈頭一枚,相信至今已部署了二十枚左右。
東風五型導彈:兩級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洲際地地戰略彈道導彈。一九六五年開始研製,一九七零年首次科研飛行試驗成功,一九八零年實彈飛行試驗成功,最大射程可達一萬兩千公里;該型導彈也固定在地下導彈發射井中發射,可攜帶五百萬噸級當量的彈頭一枚,目前部署了約十枚。
二、潛射彈道導彈
中共在一九五八年決定研製核潛艇,克服了重重困難,經歷了三十年,直到八十年代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導彈才相繼研製成功,建成了水下戰略核力量。
夏級導彈核潛艇:中國於一九六五年正式開始研製核潛艇工程,考慮到自己的技術力量薄弱,經驗不足,中國決定核潛艇製造計劃分兩步走, 第一步先研製魚雷核潛艇,第二步再研製導彈核潛艇。一九六八年第一艘魚雷核潛艇開工建造,一九七一年下水,一九七四年交付中國海軍使用,西方稱其為漢級核潛艇。導彈核潛艇則從一九七零年開始研製,一九八一年下水,一九八三年加入中國海軍戰斗序列,西方稱其為夏級導彈核潛艇。該導彈核潛艇排水量為八千噸,一百二十米長,航速二十二節左右,最深潛水可達三百米。該潛艇有十二個導彈發射筒,裝有十二枚巨浪一潛射彈道導彈。到一九九零年,中國已建成兩艘夏級核潛艇,還有三艘在建造中。 據估計整個夏級核潛艇的建造計劃將在四到六艘之間,以維持經常有兩艘到三艘進行戰備巡邏。
巨浪一型導彈: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的中程潛地戰略彈道導彈。一九六七年正式開始研製,一九八二年在常規動力導彈潛艇發射試驗成功,但一九八五年第一次在夏級核潛艇上發射試驗時失敗,三年後的一九八八年第二次試驗終獲成功; 該型導彈與中共其它的戰略導彈不同,使用的是固體推進劑,載有二百萬噸級當量的彈頭一個;該型導彈的最大弱點是射程僅有三千公里,必須迫近敵方海岸才能進行攻擊,因此很容易受對方的反潛力量的牽制。巨浪一型潛射導彈現已生產了近五十枚。
三、中國的空中核武力
中國的第三支核力量是由轟六型轟炸機和強五型強擊機所攜帶的核炸彈所組成。據估計中國現有近一百五十枚供飛機投放的核彈。轟六和強五都是以五、六十年代的技術研製出的飛機,對付現代空防的能力不足。而且這兩種飛機也沒有裝備帶核彈頭的遠程巡航導彈,因此能發揮的實際核作戰能力有限。
轟六型轟炸機:中國仿製蘇式圖十六轟炸機生產的亞音速中型轟炸機。一九五九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兩架圖十六轟炸機的樣機和全套技術資料,一九六三年中國開始仿製圖十六轟炸機,經過五年在一九六八年生產出轟六型轟炸機。該型飛機最高時速一千公里,最多可載彈九噸,作戰半徑近三千公里,能覆蓋亞洲大部分地區和俄國的遠東與中亞地區。該機稍經改裝可投放核彈,中國首次原子彈和氫彈的空爆試驗都是由該型飛機進行的。中國現有一百二十多架轟六型飛機在服役。
中國的第二代戰略核武器
近年來中國加緊進行核試驗,從各方面的分析看,八十年代初中期,中國根據小型、機動、突防、安全、可靠的原則, 開始了第二代戰略核武器發展的預先研究和理論設計。經過一系列的試驗,檢驗了設計原理的正確性,突破了如多彈頭分導等重大關鍵性技術,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第二代核武器的發展已進入最後的階段。中國目前發展的第二代戰略核武器,將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採用多彈頭分導技術,每枚導彈將至少可攜帶三枚核彈頭,多者達六到十枚,每個彈頭均可攻擊獨立的目標,准確度也會大幅度提高;
第二,絕大多數導彈將用固體推進劑代替液體推進劑,從而使整個導彈體積變小,發射反應時間縮短,並且易於保存和機動運輸;
第三,提高導彈射程,陸上機動導彈和潛射導彈將達八千公里左右,地下井固定發射導彈將達一萬五千公里: 第四,加速研製射程超過兩千公里的裝有核彈頭的空地巡航導彈,以延長了空中核打擊力量,並避免面對突破敵方空防的危險。
❷ 額.請問一下潛艇的建造時間是多少
核潛艇:不同國家建造一艘核潛艇的時間長短(即建造周期)也有較大差異,美國和俄羅斯建造一艘核潛艇大約需要2-3年,英國需要4年左右,法國最長,需要7年左右。中國不詳,美國最新的核潛艇新罕布希爾』號由於改進了生產工藝則生產周期大為縮短只用了14個月,比同類型的周期縮短了將近6個月。 現代潛艇採用先進的模塊化生產建造周期大大縮短!
常規潛艇相對周期短一些,當然還要牽涉到付款等等問題,所以工期會相對延長。比如俄羅斯於2009年底與越南簽署了出售六艘636型潛艇的合同,2013年11月交付了第一艘。
❸ 中國首艘核潛艇什麼時候下水的
1968年10月,首艘漢級核潛艇在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1970年7月潛艇核反應爐啟動,12月潛艇下水,經過幾年試航後,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序列,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漢級核潛艇在某些方面亦相當突破,如採用水滴型艇體是國際先進技術,漢級為單殼結構,外形短粗,艇體沒有很多明顯的開孔,與仿製的蘇聯常規潛艇明顯不同。
❹ 我國的潛艇技術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我國的潛艇技術發展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事情。舊中國沒有潛艇製造能力。新中國成立後,於50年代中期,引進了前蘇聯的6603型常規魚雷潛艇。以此為基礎,開始了我國的潛艇研究與設計製造工作。50年代末,又從前蘇聯引進了6633型常規動力魚雷潛艇;隨後,又引進了6631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這些花高價購進的潛艇,一方面裝備部隊,使之形成戰鬥力,另一方面又要供科研人員研究使用。1967年,中央批准研製常規動力魚雷潛艇,定型代號為035型潛艇。經過7年努力,建造成功了我國自己的潛艇。1958年,中央決定研製核動力潛艇,1974年,我國自己設計製造的核動力攻擊潛艇研製成功。又過了9年,中國第一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交付使用。使我國成為第五個具有自己研製的核潛艇的國家。至此,中國不僅有了常規潛艇,而且有了核動力潛艇;不僅裝備了攻擊潛艇,而且使用了戰略導彈潛艇。
❺ 中國首艘沒有一個進口零件的核潛艇是什麼時候製成的
中國自主研製的首艘核潛艇是在1968年11月開工建造,舷號401。1970年4月核潛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在毛澤東主席77歲生日那天核潛艇順利下水。在1971年8月23日,開始進行航行試驗。於1974年8月1日時,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我國首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從那時起,中國成為了當時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中國用了不到13年的時間就走完了美蘇30年才能走完的核潛艇研發之路,首艘自主研製的攻擊型核潛艇,先後參加一系列試驗試航和重大演習任務,各項性能均超過美國。回想此事,中國潛水艇之父黃旭華驕傲地說,“我們的核潛艇沒有一個零件是國外進口的!”
❻ 中國潛艇發展情況
目前中國潛艇的主流核心技術都已掌握,但相對西方技術來說還顯得有些粗糙。所以中國潛艇發展現狀,可以算作是比較全面的技術、准一流的先進產品、大量的二流及三流產品。
比如:
AIP系統,目前只有中、俄、德、瑞典、荷蘭等幾個國家能研發。日本的AIP還是買的瑞典的產品,韓國的買德國產品。當然這個技術只用在常規動力潛艇上,所以美國等一些只用核潛艇的西方國家沒有專注於此項目的研發。
大功率超長波電台(潛艇上只有接收裝置),目前只有美、中、俄有。
量子通訊系統,這個中國是走在前面的。
整體隔音瓦,目前只有美、中、俄有。
潛射反艦導彈,目前只有美(捕鯨叉)、俄(俱樂部)、法(飛魚)、中(鷹擊)系列,連英國潛艇都是買的美國產品。
海基戰略洲際導彈,目前只有美、俄、英、法、中有。
數據鏈,目前只有美、中、俄有比較完善的數據鏈體系。當然北約國都在享用美國貨。
以前在特種鋼、聲吶方面是短板,但現在中國現在也有像980鋼這樣的特種鋼和高精度聲吶。
所以中國潛艇的技術比較全面。但由於缺乏技術引進,所以這些技術跟西方先進技術相比還是有差距,系統整合方面也有待加強。比如:
雖然中國也自行研發了整體隔音瓦,但潛艇運行噪音跟美、俄相比還是偏大。柴油機方面引進了德國MTU的很多技術,其實現在並不差,艇身也使用水滴形造形、低噪音的7葉螺旋槳,但整體減振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雖然有數據鏈,但跟美國產品相比差距還很大,英、法雖然自己沒研發,但買得到,所以他們的潛艇這方面是優於中國的。
圍殼的設計仍然是雙殼體,濕表面較大,而先進潛艇已經使用以單殼體為主的混合殼體設計。比如元級跟日本蒼龍級、德國U212的差距。
雖然有了潛射反艦導彈,但093沒有垂直發射艙段。發射速度和攻擊目標數量都會受影響。當然潛艇上的垂直發射技術也只有美國和俄國有。
雖然有巨浪2這樣的戰略核導彈,但小型化程度不及俄、美、英、法,094還是有龜背,水下水噪和阻力都會偏大。
另外在數量上,中國先進潛艇像元級、093、094還比較少。宋級屬西方國家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091、092、明級就更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