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現在用時分秒計時,中國古代是怎麼計時的
我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計時方法和計時儀器,由此遂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計時單位——時、刻、更、點。
一、 時: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歷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然其(指杜元凱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謂子時也,雞鳴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北宋時開始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部分,分十二時辰為二十四,稱「小時」。
四、點: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鍾。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凌晨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