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十大缺水城市排名現在中國十大城市排名
中國十大缺水城市排名B. 中國哪些地區水資源最匱乏
寧夏天津最少
那麼具體到全國個省級行政區,各自的水資源總量情況又如何呢?
按照國家水利部先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前三的,依次是西藏、四川、廣西,均處於中國的西南方向。
而同期全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總量排名全國末三位的,依次是寧夏、天津、北京。不過由於天津和北京均為直轄市,在土地面積上明顯少於一般省級行政區較多。所以如果在排除直轄市的前提下,省級行政區水資源最少的三個省份,則分別是寧夏、山西、河北,均為北方省份,尤其集中於華北地區。
中國多省份處於「極度缺水」區間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境內山高谷深、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水資源十分豐富,素有「亞洲水塔」之稱。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418條,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8條;水域面積大於1平方公里的湖泊共有816個,湖泊總面積佔全國湖泊面積的30%。西藏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佔全國河川徑流量的16.5%,水資源量和人均水資源量均居全國第一。
但真正讓西藏人均水資源量大幅領先全國的最核心原因,是因為該地的人口稀少。就拿人均水資源量全國第三的廣西來說,雖然在水資源總量上,廣西幾乎是青海的三倍,但是由於同期廣西人口卻是青海的八倍還多,所以最終的人均水資源體量還是要大幅落後於世界人均水平。換而言之,過大的人口總量才是真正造成中國整體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極度緊缺的根源所在。
按照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即為極度缺水的標准,我們發現在2017年時,天津、北京、上海、寧夏、河北、山東、山西、遼寧、河南、江蘇等多省市均處於極度缺水的區間。上海、江蘇為什麼也上榜了,原因有二:一是龐大的人口總量,二是降水量與南方相比較低。
江蘇省水資源總量為392.9億m(其中地表水295.4億m,地下水114.5億m,兩者有重合部分)。與浙江省作對比,2017年同期,浙江省水資源總量為895.3億m(其中地表水881.9億m,地下水204.3億m,兩者有重合部分)。也就是說,雖然江浙兩省相鄰,但是人口總量比江蘇少了2300餘萬的浙江,水資源總量卻是其的2倍還要多。
但即使在國內水資源總量尚且還算豐富的浙江,其2017年人均水資源量也僅有1582.6m,比同期全國均值的2069.0m少了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的情況,可想而知。
過度採用地下水,多地已變成「漏斗區」
目前我國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為主,或者兩種水源混合使用,而我國一些地區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出現區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終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
資料顯示,由於多年的地下水超采,華北平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區」。其中最大的一個漏斗面積達8800多平方公里,而這個面積,大約是北京市市區面積的12倍。
早在幾年前,全國已形成區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個,面積達15萬平方千米,有的城市形成了幾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數十公里。
相比於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澤)總量大,採用易,成本低,補充快的特徵,地下水(井水、岩水)特徵則是總量少,採用難,成本高,補充慢。
據《中國地下水資源開采潛力圖》對於全國各區域地下水資源的相關分析,進一步劃分為六個潛力等級(超采區、基本平衡區、開采潛力較小區、開采潛力中等區、開采潛力較大區、開采潛力大區)。
整體來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的許多地區地下水超采;「三北」地區北部的廣大地區地下水開采潛力較小;東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江漢平原、巴顏喀拉山區、以及南方的部分地區,地下水開采潛力中等;長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的地下水開采潛力較大或大。
其中,情況最為嚴峻的河北省,是全國唯一一個使用地下水比值超過地表水的省份,且年度開采使用地下水比例高達63.9%(河南的49.4%距離「爆表」也僅有一線之遙)。
河北省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多年來,由於水資源匱乏,河北部分糧食產區依賴過度抽取地下水支撐糧食生產,全省約80%農田是井灌區,農業用水曾占河北總用水量7成以上。
超采地下水導致嚴重生態後果,河北省形成了7大「地下水漏斗區」,並引發地下水位下降、河水乾涸斷流、濕地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生態問題,一些天然湖泊、窪淀乾涸,濕地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70%以上。
綜合來看,中國的地下水過采嚴峻程度是:國內北方更嚴峻,特別是華北京津冀最嚴峻。原因在於長期以來超出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常住人口,使得華北及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不堪重負(這還是在有南水北調支持的背景下)。
這也意味著,京津冀城市群「不到國土面積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創造了10.36%的經濟總量(2018年數據)」光鮮數據背後,對區域自然環境與資源的透支之深。
C. 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什麼地方
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華北地區。
我國華北地區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在8°C-13°C左右。年降水量在400-1000mm左右。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少於400mm,為半乾旱區域。
華北地區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長城以南的中國的廣大區域;北與東北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地區相接。大致以≥10℃積溫3200℃(西北段為3000℃)等值線、1月平均氣溫-10℃(西北段為-8℃)等值線為界。
(3)中國哪裡特別缺水擴展閱讀;
華北地區既是我國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又是一個資源豐富的經濟高速發展地區。就經濟而言,長期以來依靠資源消耗增加產值的企業成為華北地區經濟的主導。
為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在整個華北地區展開。然而,如何統籌、協調華北各區域間的循環經濟發展卻成為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華北五省(市、區)中北京和天津兩市循環經濟建設情況較好。北京市循環經濟發展較快,萬元GDP能源消耗量整體上呈逐年下降趨勢,並且自2002年以後,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D. 在中國,哪個地方缺水最為嚴重
西北地區/黃土高原
E. 中國最缺水的省份
山西省是中國最缺水的省份,山西省地處內陸,境內大部分地區為半乾旱氣候,人均水佔有量低於嚴重缺水線,屬於水資源嚴重貧乏的區域。
山西省已建成多個飛機增雨作業基地,可開展全年增雨作業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偵查工作,並且多次實施人工增雨、雪作業。山西省圍繞著增加土壤墒情、增加水庫蓄水、凈化空氣質量、降低森林火險、保護水土流失等需求,不斷完善生態修復型人工增雨(雪)作業的業務布局。
(5)中國哪裡特別缺水擴展閱讀:
山西省的水資源量:
1、山西省水資源的主要補給來源為當地降水。1956年-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為795億m,摺合雨深為508.8mm。1980-2000年全省平均降水總量為755億m,摺合雨深為483.2mm。該時段較1956-1979年系列降水量減少,減幅為9.04%。自七十年代開始,山西省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偏枯。
2、由於人類活動對下墊面條件的不斷改變,山西省大部分地區地表水資源量呈逐漸減少的態勢。山西省1980-2000年河川徑流量多年平均值為72.89億m,較1956-2000年系列平均值減少了13.91億m,減幅為16.0%;較1956~1979年系列平均值減少了41.51億m,減幅為36.35%。
F. 中國有哪些地區缺水
新疆,甘肅,山西,陝西,寧夏,河北,北京,天津,唐山。
中國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210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按國際標准,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
(6)中國哪裡特別缺水擴展閱讀:
中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60%至65%,發達國家一般在80%至85%以上,居民家庭用水浪費也很大。新華社最近的一個調查還顯示,中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達15%以上。
除去正常范圍內的流失率,如果能夠降低10個百分點,即可節省至少52億立方米水,保守計算相當於2000多個昆明湖的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