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圖是什麼時候被誰發明出來的
地圖是4500年前古巴比倫王國居民發明出來的。
人們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圖實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據考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城及其周圍環境的地圖,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發源於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澤,古巴比倫城位於兩條山脈之間。
而中國關於地圖的記載和傳說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傳》上就記載有夏代的《九鼎圖》。古經《周易》有「河圖」的記載,還有「洛書圖」,表明中國圖書之起源。
(1)中國地圖從哪個時代開始記載的擴展閱讀
地圖的分類有:
1、按區域范圍分:
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
2、按專題學科分:
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
3、按應用分:
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遊圖等。
4、按使用形式分:
掛圖、桌面圖、地圖集(冊)、野外用圖等。
5、按表現形式分:
縮微地圖、數字地圖、電子地圖、影像地圖等。
6、按印刷開本分:
16開、8開、4開,對開,全張、兩全張、三全張、四全張,九全張。
②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地圖出現在什麼時候(要真是的啊)
至今為止,有確切的地圖實物證明,是公元前168年西漢時期,當時中國的地圖就已經編製得十分精美。 1973年冬天,中國考古學工作者在湖南長沙馬王堆進行古墓發掘,其中在馬王堆的三號漢墓中發掘出三幅繪在帛上的地圖, 這三幅地圖各是一幅地形圖、駐軍圖與城邑圖。這三幅地圖的出現,給中國的地圖史提供了最早的寶貴實物資料。由於三幅地圖出於西漢文帝12年(公元168年)下葬的馬王堆三號墓中,因此其製作年代距今已有2100多年, 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製作的地圖,也是三幅當今世界上無比珍貴的中國古地圖。 這三幅地圖是: 1. 長沙國南部駐軍地圖 2. 長沙國深平防區圖 3. 城邑圖 對三幅地圖的研究表明:我國在西漢時代地圖的繪制已十分精確詳細, 雖然出土的地圖上沒有圖名、圖例與比例尺以及任何說明,但是在駐軍圖上已繪制出相當於現代東經111度至112度30分,北緯23度至26度之間,1度30分經差與3度緯差的廣大區域,跨越了當今湖南、廣西與廣東的一部分,即如今的廣西全州、灌陽一線以東;湖南的嘉禾與廣東的連縣一線以西;北到新田、全州;南到珠江口的南海。為瀟水流域和南苓、 九嶷山一帶。按現在的折算,地圖比例尺約為18萬分之一。主要內容: ·8個縣級居民地、80多個居民點、74個鄉級居民地及其地名 ·20多條道路、大小30條河流 ·用山形線、暈線方式表示山脈、山嶺等地形 ·防區界限、駐軍駐地、城堡等軍事要素 根據與現代地圖的比較研究,圖中主要河流、山形與現今十分相近,居民地位置也十分准確。這說明在當時測量工器不十分發達的情況下, 能繪出如此地圖,是十分了不起的。 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 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亦稱長沙國南部地形圖(西漢 文帝)1973年12月發掘湖南長沙市東郊馬王堆三號漢墓(軑侯之子墓)時出土。絹底彩繪,成圖於公元前168年以前。比例尺約為1:180 000,相當於漢代的一寸折十里,地圖幅面為縱96cm、橫96cm。原圖上本無名,由於地圖內容包含了山川、道路、城鎮等要素,故取名「地形圖」。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本圖上方為南,下方為北, 採用田青、淡棕、黑三色繪畫, 較詳細地表示了山脈、河流、道路、城鎮、鄉里等內容。河流表示得十分突出,從河源到下游,以逐漸變粗的線條表示。較大的河在河口處均注有河名。著名的深水、冷水在其源頭標注「深水源」「冷水源」文字。地貌表示頗具特色,山脈、山峰、山頭、山谷諸元素皆清晰可見。採用閉合曲線表示山脈坐落、山體輪廓和走向,這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的表示地貌的科學方法,它雖然還不是18世紀出現的等高線,但已具備了高度概括和抽象的特點。該圖翔實的內容、科學的表示方法,都超越了以往人們對古代地圖傳統的概念。國際制圖學界普遍認為:馬王堆漢墓地圖是世界地圖學史上罕見的珍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長沙國南部駐軍圖 長沙國南部駐軍圖(西漢 文帝)1973年12月發掘湖南長沙市東郊馬王堆三號漢墓(軑侯之子墓)時出土。絹底彩繪,成圖於公元前168年以前。 比例尺為1:80 000——100 000,地圖幅面為縱98cm、橫78cm。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本圖上方為南,下方為北。 採用紅、黑、青三色繪畫,出土時色彩艷麗。圖上表示了軍隊番號、駐地、防區界線、指揮城堡等,均用紅色表示。圖上表示的三支軍隊:周都尉軍、徐都尉軍、司馬得軍呈梯形布置。圖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駐軍的指揮中心。指揮城堡後面注有「甲鉤」、「甲英」的地方是軍隊武器、糧草的集積地。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