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發布時間:2023-10-27 19:11:41

① 一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17個,分別是: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冬至、臘八節、小年、除夕。

1、春節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是漢民族的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

② 中國傳統節日有多少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其中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十六大傳統節日,分別是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臘八節、冬至節、祭灶節、除夕。寒食節是中國十六大傳統節日之一,曾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其經歷了由無到有、由盛轉衰的過程,是傳統節日中隨民俗變化融合消失的典型。在多元文化的今天,重溫寒食節的歷史、發展與衰落,對現實的傳統節日文化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寒食節的起源

寒食節一般設在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所以又稱為「百五節 」或「一百五 」,其重要習俗為禁火、冷食,故又稱為禁煙節、冷食節。寒食節是一個節日內涵很豐富的節日,主要的習俗有禁火,冷食(冷食種類繁多,較早的有餳、粥等),祭祖,斗雞子、蹴鞠、鞦韆之戲等。除了禁火和冷食外,其它習俗大都是在文化變遷中整合而來的。

寒食節青團,圖片來源於網路

兒童蹴鞠,圖片來源於網路

寒食節是古代的重大節日之一,《歲廣時記》稱「冬、正、寒食為三大節」,其形成可以追溯至周,據史料考,寒食節的最早起源應該和周代的祭祀大火星的儀式有關。目前,對於寒食節的起源,在史學家和民俗學家的研究中主要有三種學說:周代禁火說、古代改火說和紀念介子推說。前兩種說法主要是史學家基於史料研究提出,後者則主要由民俗學者基於民間感性的理解。

關於禁火說, 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周代的,《周禮·司烜氏》記載有:「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這一看法多為後世研究者所認同,但對於周代為什麼要在中春修火禁,又各持己見,其中佔主導地位的觀點是星宿崇拜說。從唐宋以後的相關資料來佐證,二十八星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甚至二十八星宿中的每一宿都被尊為神,這主要是因為每一星宿出現和消失的規律,都對農作物的收成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因而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唐代的李賢在注《後漢書·周舉傳》「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時說:「龍星,木之位也,春見東方。心為大火,懼火之盛,故為之禁火。」。也就是說,寒食節禁火說中的「火」字,原本是天文學上的大火星,禁火是人們基於對星宿的崇拜舉行的祭祀大火星的儀式之一。

大火星——心宿二,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改火說,有人認為它是禁火的儀式之一,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單獨的祀火儀式,關於這這兩者的關系並沒有相關的文獻佐證。認為寒食禁火與古老的改火習俗有關的理論在許多文獻中都有跡可循。相傳遠古時代,燧人氏見大鳥啄木出火,知木中藏火,因創鑽木取火之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宰予說「鑽燧改火,期可已矣」,馬融注曰:「《周書·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鑽火各異,故曰『改火』」。不同時節換新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時疾。《北史·王慧龍轉》附《王劭轉》載「(王)劭以上古有轉燧取火之義,近代廢絕,於是上表請變火曰:」臣謹案《周官》:『四時變火,以救時疾』,明火不數變,時疾必興。聖人作法,豈徒然也?」可見古代禁火之制的確存在。

與改火說相關對寒食習俗的成因有 「哀悼犧牲」 和 「齋戒儀式」 兩種說法。前者如裘錫圭先生認為:「焚死的介子推的原型應該是改火中被當作穀神的代表而燒死的人犧」,因此「寒食恐怕不僅僅是由於停火而產生的消極結果,它原來應該有哀悼在改火中代表神而死的犧牲者的意義」 。後者如楊琳先生,認為因為改火習俗中有寒食習俗,所以寒食節也是一種「齋戒儀式」,這種儀式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方面,完全熄滅舊火可以避免死灰復燃或者與新火相見,也就能避免造成傷害;另一方面,這種齋戒是為了顯示迎接新火神時的庄嚴、敬重,以此來博得新火神的歡心,起到祐福的功能。但我國的齋戒沒有必須要寒食的文化傳統,寒食節也是「齋戒儀式」的觀點有一定的紕漏。

而介子推說則是民間流傳最廣、接受度最高的寒食節來歷傳說。介子推說認為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被火燒死的忠臣介子推,這種說法雖史料上存疑,但民俗學上是被廣泛支持的,被認為是解釋寒食節來源的民間附會。《琴操》曰:「晉文公與介子綏俱亡,子綏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復國,子綏獨無所得,子綏作《龍蛇之歌》而隱。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綏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舉火。『』其中的子綏指的就是介子推,記述的主要情節基本一致:介之推在重耳逃亡之時鞍前馬後、忠心耿耿,不惜以肉啖飢餓的重耳而盡忠;重耳成為君王後,介之推的汗馬之功卻慘遭無祿可受,遂(攜母)隱居於深山之中;晉文公幡然悔悟,本想以焚山逼迫介之推主動出山,不料介之推抱木而亡。

介子推及母親抱木而亡,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早提出這一學說的是兩漢時期的桓譚,他在《新論》的「離事」中指出,「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時五日,雖有疾病緩急,猶不敢犯,為介子推故也」,《玉燭寶典》引《鄴中記》亦說「並州之俗,以冬至後百五日為介子推斷火冷食」。曹操在禁絕火令中也有類似記述「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介子推」。這一觀點在南北朝前流傳甚廣,而後又學者提出異議。 南朝的宗懍在 《荊楚歲時記 》中就明確指出據 《左傳 》及 《史記 》並無介子推被焚之事。且在 《莊子 ·盜跖 》中記載:「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劉向 《新序 ·節士 》中亦載: 「…… (介子推 )遂不出而焚死。」等史料中,也並沒有介子推與寒食節直接先關的說法。但是,雖然史學家對此存疑,但並不妨礙這種觀點被民間廣泛認可,這也是「還俗與民間」的文化保護觀所提倡的。

③ 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只要數量不要名字)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等。

一,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

春節意味著一年的開始,也是對過去一年的告別,這一天外出的遊子紛紛回到家中,享受團圓的喜慶。

二,元宵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三,清明節

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四,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

五,七夕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現今又被叫做中國情人節。

(3)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擴展閱讀: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

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義。

我國傳統節日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凝聚並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審美旨趣。在傳統節慶里,元宵觀燈、中秋賞月、鞭炮迎春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就是要竭力渲染和盡力營造合家團圓、普天同慶的精神文化氛圍,這是歷代先人們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產物。

閱讀全文

與中國一共有多少個傳統節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產義大利蜜蜂瓷磚怎麼樣 瀏覽:339
義大利哪個城市發展最好 瀏覽:918
伊朗和土耳其是什麼氣候類型 瀏覽:910
如何認識越南網友 瀏覽:244
印度貓來自哪裡 瀏覽:291
三沙到越南哪個城市好 瀏覽:157
印度怎麼收花生 瀏覽:388
英國怎麼英語寫 瀏覽:139
中國大師棋牌怎麼樣 瀏覽:25
印度總統年薪多少萬美金 瀏覽:798
義大利水晶燈什麼價格 瀏覽:541
印度周圍都有什麼山脈 瀏覽:472
沙特伊朗伊拉克都信仰什麼宗教 瀏覽:507
哪個公司最早在中國上市 瀏覽:528
印尼小吃做什麼生意好 瀏覽:795
中國哪個城市發達 瀏覽:344
越南版黃熊貓怎麼樣 瀏覽:842
英國脫歐最後賠償多少錢 瀏覽:512
都有哪些國家援助義大利了 瀏覽:361
中國工商貸款多久放款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