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眼鏡蛇有幾種分類啊生活在哪些地區
你採納的真快。。。。。
眼鏡蛇科Elapidae有44屬186種,可分為環蛇亞科Bungarinae、眼鏡蛇亞科Elapinae和虎蛇亞科Notechinae。廣布於歐洲以外的各大洲。陸棲。上頜骨較短,水平位,不能豎起;前溝牙類毒蛇,主要為神經毒,也有混合毒者。包括許多劇毒蛇種,如內陸泰攀蛇(細鱗泰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黑曼巴蛇Dendroaspis polylepis等,我國有4屬8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如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麗紋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眼鏡蛇Naja naja、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其中眼鏡王蛇全長可達6米,為最大毒蛇。
環蛇屬Bungarus頭頸不易區分,眼小或適中,瞳孔圓形;前溝牙後有2~4個小牙。脊鱗擴大,尾下鱗單行,無頰鱗,背鱗光滑,均15行。已知約12種,主要分布於亞洲,我國有2種。銀環蛇Bungarus multicinctus在我國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腹鱗203~221,軀幹部環紋31~50個,尾部8~17個,分布於中國華中、華南、西南地區和台灣,以及緬甸、寮國;銀環蛇雲南亞種,腹鱗213~231,軀幹部環紋20~31個,尾部7~11個,僅產於中國雲南西南部。全長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間的環紋。腹面全為白色。背鱗通身1行,正中1行鱗片(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全為單行。棲息於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處;傍晚或夜間活動,,常發現於田邊、路旁、墳地及菜園等處。捕食泥鰍、鱔魚和蛙類,也吃各種魚類、鼠類、蜥蜴和其他蛇類。卵生。5~8月產卵,每產5~15枚,孵化期1個半月左右。幼蛇3年後性成熟。銀環蛇毒性很強,上頜骨前端有1對較長的溝牙(前溝牙)。人被咬傷後,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銀環蛇成體供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葯,稱「金錢白花蛇」,有怯風濕、定驚搐的功效,治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抽搐、破傷風、疥癬和梅毒等症。銀環蛇膽可治小兒高燒引起的抽搐。金環蛇Bungarus fasciatus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包括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雲南南部,在東部向北可達江西南昌,國外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棲息於海拔180~1014米的平原或低山,植被覆蓋較好的近水處。夜晚活動。吃蛇,偶爾吃蜥蜴或其他脊椎動物。卵生,5~6月產卵6~14枚於腐葉下或洞穴中。蛇體浸酒及蛇膽也被用來入葯,長期以來大量被捕殺內銷或出口。由於此蛇分布范圍較銀環蛇狹窄,數量本來就不多,野外已極稀少。
麗紋蛇屬Calliophis頭頸不易區分,無頰鱗。背面棕色或紫棕色,背鱗均13行或15行,光滑;尾短,尾下鱗成對。已知約13種,我國有3種:福建麗紋蛇Calliophis kelloggi、麗紋蛇Calliophis macclellandi、台灣麗紋蛇Calliophis sauteri。見於華南、華中及西南一帶,較稀有。棲息於山區森林中,夜間活動,很少咬人,吞食其他小蛇。
眼鏡王蛇屬Ophiophagus僅1種,即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有前溝牙,其後有3個小牙,頭頸不易區分。頭部具有1對大枕鱗,尾下鱗部分單枚,部分成對。體長120~400厘米,體重2~8千克,是最大的毒蛇。廣泛分布南亞、東南亞,我國見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樹木中,常在山區溪流附近出現,林區村落附近也時有發現。一般隱匿在岩縫或樹洞里,有時也能爬上樹,往往是後半身纏繞在樹枝上,前半身懸空下垂或昂起。晝夜均活動。混合性毒,一條成年蛇依次排毒量為300多毫克
太攀蛇屬Oxyuranus有2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沙漠地區,其中內陸太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是陸地上毒性最強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