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帶槍的民族人
岜沙民族
說起這個部落呀,可能有的人還是有點半信半疑,其實這個部落是真的存在的,這個部落就叫岜沙苗寨,位於貴州省從江縣郊外一處海拔550米的山坳上,這里一共有300多戶人家,到現在還保留著佩帶火槍(岜沙持槍獲得公安機關特別批准)、鐮刀剃頭、祭拜古樹等古老的生活習俗。下圖是岜沙漢子肩扛火槍在寨門前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這里地處偏僻,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相對較少,至今這里仍然保持著遠古的岜沙文化習俗以及獨特的遺風民情。這些長槍、火葯桶以及鐵砂壺等其中的來歷,肯定與古時岜沙人狩獵有關,而森林之中,腰刀用於砍柴或者開路,煙袋則是休息時抽抽煙來放鬆一下!
② 中國56個民族那個民族可以帶槍
很多狩獵民族都有帶土槍的習慣,像東北的鄂溫克,貴州的芭沙苗族(腦袋後面有後棍),都是可以帶槍的。
③ 中國唯一可以帶搶的民族
過去鄂倫春族由於人口稀少而且以打獵為生 因此他們都是獵戶 可以有槍 但是有槍的條件是必須是獵戶 現在政府要保護環境 已經逐漸禁止鄂倫春人上山打獵 因此鄂倫春人能合法持槍的越來越少 能不能持槍不是看民族 而是是否是獵戶 不存在你屬於某族就能持槍的事 同理其他少數民族也有不少人有持槍證的 因為他們要打獵和護場 這也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少數民族
④ 中國還有可以帶槍的民族部落嗎
中國還有可以帶槍的民族部落,這個民族就是岜沙。
岜沙漢子終身帶槍,但從不亂放。以前是為了狩獵,現在主要在迎接貴賓和有重要慶典活動時,才會對天鳴槍。
岜沙部落僅2000餘人,分住在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個寨子里。走進岜沙,隨處可見茂密的森林。他們以稻作為主,狩獵為伴。這里箐黑林密,鳥道蠶叢,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千百年來極少有外人進入。
岜沙村不大,村寨建於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側的半坡上。村寨木樓古樸、簡單;四周則為密林環繞,環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著傳統,發飾奇特。
(4)中國哪個民族男人可以帶槍擴展閱讀:
槍圖騰:
這里的成年男子都會背著一支獵槍,到了18歲的時候,就會把頭發紮成辮子綁於頭頂,稱為「戶棍」,終生保留,而四周的頭發會用彎刀剃光。據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男性發式。經過了這樣的「成人儀式」,男孩子就可以背槍了,標志著他的人生進入了獨立的階段。
岜沙人這樣在乎槍並不說他們尚武,這是有許多歷史原因造成的。苗族是個很苦難的民族,當時蚩尤被黃帝打敗,被迫向南遷徙,岜沙人堅信自己是蚩尤的後代。
清朝時期,他們再一次遭到攻擊,他們為了抵禦猛獸來襲和追兵的攻擊,槍不離手。幾百年過去了,槍雖然失去了打獵和自保的意義,但是卻成了他們的一種圖騰。
岜沙人喜好的槍,是一種射程只有20多米的火葯槍。自古以來,他們的槍就是黔東南州黎平縣貫洞、龍圖等地的師傅打造了送貨上門的。
岜沙人特別珍惜老槍,誰如果有老祖父、曾祖父留下的槍,就像擁有傳家寶一樣地被槍手們羨慕不已。岜沙的男子們特別引以為榮的是,縣里曾經在別的地方收繳了幾大車槍,但岜沙人的火槍卻受到特許,80%以上的人擁有持槍證。
如果沒有實際用途,這火槍就是一件太沉重的飾品了。最初,岜沙苗人的老祖宗是為了打獵防身,獵物食用。後來,則是為了防止鄰省區邊境上一個有偷盜惡習的村子的人來偷牛。火槍還有"禮炮"的功能,凡重大節日慶典岜沙人都會用它朝天空放。
⑤ 中國最後一個合法持槍的部落
中國最後一個合法持槍的部落是芭莎苗族。
這個允許佩戴搶的部落,他們所佩戴的搶不是我們現在的手槍的這種,是一種射程只有十幾、二十多米的火葯槍,也可以說就是傳統的土銃,他們的槍來自黔東南州黎平縣貫洞、龍圖一帶師傅打造的。
岜沙人特別珍惜老槍,甚至一代代傳下來的,成為重要的傳家寶。
在有客遠迎的時候,他們還會用槍來鳴搶歡迎。當地的男性,無論多大都要帶槍在身上,這並不是他們的為了保證安全,而是這個部落證明自己是男人的方式。
(5)中國哪個民族男人可以帶槍擴展閱讀:
寨中直到現在還有火槍隊。雖然山林中已沒有多少鳥獸可以打了,岜沙男人出門時依然槍不離身。在岜沙,男人必須同「槍手」二字等同起來才算是真正的男人,神槍手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與愛慕,這里,也被人們稱為「最後的槍手部落」。
岜沙男人隨身帶著七件裝備:火槍,酒簍、彎刀、煙管、火葯葫蘆、腰包、花袋,這配備倒也算是有剛有柔,那花袋綉染結合,頗為精細。
火槍扛在肩上,花袋斜挎背著,酒簍彎刀其它裝備整齊掛在褲腰帶上;身著左衽右開圓銅扣黑色高腰衣,直筒大褲腳,光著一雙大腳板;面色剛毅憨厚,頭頂挽著椎髻,纏著條狀頭巾帕,活脫脫一個戰國武士。
數百年過去了,昔日風俗依舊,彷彿歷史已在此處停留。岜沙有吃新節、蘆笙節、映山紅節、鬼節等節日,有鬥牛、吃相思、盪鞦韆、跳蘆笙、集體圍獵、成年剃發儀式等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