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查一查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歸納一下當時鄭和所到過的地方,並根據學過的地理知識,看它現在屬於哪些國家
鄭和下西洋的航程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在中國歷史上,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時期就開辟了西航的海上絲綢之路,從兩廣地區,最遠到達今天的斯里蘭卡.唐宋時期,中國的遠洋船舶抵達波斯灣,到了紅海和東非海岸.這在中國文獻和阿拉伯文獻中都有記載.元代著名的旅行家汪大淵在1330年和1339年兩次乘商船到達桑給巴爾. 《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忽必烈皇帝曾經派遣使者訪問馬達加斯加.這些為以後中國人的航海奠定了基礎.元代以前中國西航的遠洋航線,船舶基本上是進行沿岸航行,船的規模、數量和人數、航行的次數,持續的時間都遠不及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使中國的遠洋航行出現了實質性的突破,開辟了一些新航線,形成了多點交叉的海上交通網路.
鄭和下西洋,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劉家港集結,沿海南下,在福建長樂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風,11—12月,季風來了,便穿過台灣海峽和南海, 第一站到達占城,再到東南亞各國,進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東,最遠到達古里.它是古代東西方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開始到達西亞、東非地區. 有學者對航線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認為鄭和重要航線有56條,航線總長15000英里.
如開辟了古里到溜山到東非索馬里摩加迪沙(木骨都束)、卜喇瓦、肯亞的麻林地.並向南航行到比剌(莫三比克港)、孫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隊進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風暴區,遠遠超過了季風航行的要求.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從航海發展史角度看,比較成熟,具有創新性的突破,為以後的航海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次從永樂三年六月到永樂五年九月,自蘇州劉家港出發,經歷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西海岸的柯欽以至古里 (今科澤科德)。第二次從永樂五年十一月到永樂七年七月,沿同樣的路徑至古里。第三次從永樂七年九月到永樂九年六月,以東印度洋為中心,從爪哇、蘇門答臘往錫蘭,又北上印度東海岸,抵孟加拉灣,然後折回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修築城塞後返國。第四次從永樂十一年十月到永樂十三年七月,又經東印度海岸折往波斯灣,到達霍爾木茲。也有認為這次遠航到達東非沿海的。第五次從永樂十五年秋到永樂十七年七月,與前次航線相同,抵波斯灣,又另分一支船隊經由阿拉伯南岸遠航到東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臘瓦、馬林迪等地。第六次從永樂十九年春到永樂二十年八月,除駛入波斯灣外,另有分隊繞東非沿海諸港口航行。第七次從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進行了經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灣的最後一次航行。這次,鄭和的部下到達了阿拉伯的麥加。
② 絲綢之路和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
1、絲綢之路路線圖
(2)中國古代的船隻從哪裡到斯里蘭卡擴展閱讀:
公元7世紀以後,由於戰亂的影響和西域諸國關系復雜,曾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大動脈——陸上「絲綢之路」,不再那樣暢通無阻,取而代之的是海上「絲綢之路」。
明永樂年間,一支由鄭和率隊的皇家艦隊出海了。1405年7月,世稱「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門戶」的太倉劉家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08艘大小船隻雲帆高掛,浩浩盪盪,涉彼狂瀾,27800多名將士舟師以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敢為天下先的雄才膽略,開通從中國橫渡印度洋直達東非的新航道,登上人類遠航探險的巔峰。
鄭和在28年的時間里七次下西洋,平均每四年遠航一次,航程近10萬公里,繞地球三圈還多。鄭和航海不僅到了南洋群島的主要國家,而且一直到了非洲東岸,登陸30多個國家。
鄭和的船隊,把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羅盤指向、測量航程等技術結合起來,將人類航海技術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並且繪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圖《鄭和航海圖》。
這是我國最早的海圖,從世界范圍來說,比所謂的世界第一部航海圖集——荷蘭瓦格涅爾《航海明鏡》還早很多年,在世界地圖發展史中佔有輝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