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哪些地方
中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包括: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西藏自治區、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
2011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印發,作為一個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第十條明確指出,14個連片特困地區,共計689個縣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
中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農民人均純收入2676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國綜合排名最低的600個縣中,有521個在這14個片區內,佔86.8%。
(1)中國哪裡貧困地區多擴展閱讀:
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情況簡介
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難點就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這些地區多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貧困人口佔比和貧困發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脫貧任務重,越往後脫貧成本越高、難度越大。
一、六盤山區。跨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四省區。核心區域是甘肅中部地區,自然條件惡劣,長期受荒漠化影響,土壤嚴重貧瘠,定西、臨夏等地古來就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現在依然是連片特困地區。
二、秦巴山區。跨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陝西、甘肅,境內是高聳連綿的秦嶺和大巴山,交通條件差,耕地零散稀少,是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跨省份最多的地區。
三、武陵山區。跨重慶、湖北、湖南、貴州4省市,是大片的山地區域,有人口眾多的土家族、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長期發展滯後,貧困人口分布廣。
四、烏蒙山區。跨雲南、貴州、四川3省;雲南省昭通市11個區縣中有10個屬於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任務重、難度大;魯甸縣2015年發生6.5級地震是重災區。
五、滇桂黔石漠化區。地跨廣西、貴州、雲南三省區,在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包含的區縣最多。廣西是革命老區,是貧困地區,也是邊境地區、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
六、滇西邊境山區。雲南是擁有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很多傳統村落,已有上千多年歷史。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護需要並舉齊抓。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七、大興安嶺南麓山區。主要是內蒙古興安盟地區,國家限制伐木、保護森林資源,當地林區急需改革發展方向,大量的棚戶區也需要改造。
八、燕山-太行山區。河北保定市阜平縣與張家口市張北縣都屬於燕山—太行山區,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是革命老區,但是經濟發展長期落後。
九、呂梁山區。主要位於山西省中北部。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是深度貧困村,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生存條件十分惡劣,屬於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當地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條件,要求配套扶貧措施跟上,使貧困群眾不僅改善居住條件,還能穩定增收。
十、大別山區。地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河南開封市蘭考縣是革命老區,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位於大別山區的安徽六安市金寨縣,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十一、羅霄山區。井岡山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的發源地。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十二、西藏區。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空氣稀薄,氣候極其寒冷乾燥,自然條件非常惡劣,藏族和其他民族同胞的生活水平遠遠比不上內地。
十三、四省藏區。包括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甘肅西南部、青海南部,居民以藏族為主。保護三江源是黨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為藏族村,是一個移民定居點。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遷至格爾木市南郊。
十四、新疆南疆三地州。指南疆的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周邊分別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接壤。居民以維吾爾族為主,由於常年極度乾旱少雨,經濟發展滯後。
黨員、幹部應堅持黨的宗旨,堅持因地制宜,廣開致富門路,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甜,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績。
㈡ 中國哪些地方有貧困山區
中國的貧困山區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以及西南地區,包括湖北、四川、廣西、甘肅、貴州等省份的部分山區。
貧困地區的特點如下:
1、面積廣
2011年,國家確定的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覆蓋我國680個縣,覆蓋的面積占我國國土面積的42%左右,覆蓋人群大概2億多人口。
2、在貧困地區中,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生態脆弱地區、邊疆地區佔主體,這些地區在國家整體發展當中相對脆弱。
3、貧困地區往往人口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交織
沿用傳統的以開發為主的方式發展,可能會影響我國的整體生態結構。
貧困人口的特徵如下:
1、分布廣
從建檔立卡的情況來看,貧困人口分布在2200多個縣,12.8萬個村。
2、既相對集中,又分散
所謂相對集中,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832個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所謂分散,是指除了這些集中區域外,還有1000多個縣也有貧困人口。
3、在現有貧困人口當中,中西部佔了大約93%,東部佔百分之六點多。
4、貧困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佔比大,老年人貧困問題突出,個體特徵致貧的情況也越來越凸顯。
(2)中國哪裡貧困地區多擴展閱讀
全國共有4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
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國家級貧困縣分布於中國22個省級行政區內,在所有省份中,貧困縣數量前九均分布在西部地區,其中以西藏自治區最多,其後分別為貴州省、甘肅省、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㈢ 中國貧困山區有哪些地方
中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中部地區、西部山區及西南、東北地區。包括回甘肅地區答,雲南,貴州的局部山區。其特徵有: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增長過快,教育、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人們習慣上把山地、丘陵分布地區,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都叫山區。山區與平原相比,山區不大適宜發展農業,易造成水土流失,但是某些水熱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可以大力發展林業,牧業,還可以被開發出觀光旅遊區,為當地人們增加收入。由於地形崎嶇,交通不宜普及,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經濟基礎比較落後,國家應該進行重點扶持和開發,促進均衡發展。
㈣ 1.中國哪個省份是貧困地區有具體數據例如從GDP角度說說。 2.國外貧窮國家有
中國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中部地區、西部山區及西南、東北地區。包括甘肅地區,雲南,貴復州的局部山區。其特徵有: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增長過快,教育、制衛生等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太低;財政收入水平低,公共投入和基礎投入嚴重不足。
西藏,2018年西藏全年GDP(生產總值),在各省中排名最末。
2018年,西藏實現生產總值(GDP)1477.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0.25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628.37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719.01億元,增長4.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3397元,增長7.0%。
按年平均美元匯率折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58.0美元。在全區生產總值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所佔比重分別為8.8%、42.5%、48.7%,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提高3.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下降2.8個百分點。
,和任何事物一樣,GDP也有它的優缺點。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感嘆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然它有很多優點,這里且不去說它。至於缺陷,作為經濟總量指標,人們批評最多的一般是以下幾點:它不能衡量社會成本,不能衡量增長的代價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質量和實際國民財富,不能衡量資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諸如社會公正、快樂和幸福等價值判斷。題不在於GDP是否有優缺點,而在於人們對其優缺點的態度,是誇大它的優點,同時放大的缺陷,還是實事求是地對待它?在這方面,兩種不同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就鮮明地體現出來了。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能夠引導人們客觀地對待GDP,而錯誤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則有可能把對幹部的考核,鎖定在GDP上。可惜的是,過去我們就犯了後一種錯誤。長期以來,在一些官員心目中,說到發展,就是簡單的經濟數量的增長。於是,我們看到,在很多地方,一系列跟經濟相關的量化指標,與官員的升遷獎罰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在這種以升遷為動力的片面政績觀引導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就演變成「以GDP為中心」,把「發展是硬道理」錯誤地理解為「增長率是硬道理」、「GDP增長是硬道理」,GDP被放在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以為它能解決一切問題,從而對官員的考核,也唯GDP是瞻,任何其他指標,例如教育、文化、衛生、環保等等,統統都要為GDP讓路。這樣,在現實中,GDP獲得了政策上、體制上、文化上的全面支持,只要經濟增長了,其他一切都好說,「一俊遮百丑」。由此也就有了官員對GDP的頂禮膜拜,製造出許多「王懷忠」式的政績工程。但另一方面,在追求GDP的過程中,老百姓的利益卻常常被官員們有意無意地所漠視。從上面的簡單分析來看,在GDP與政績觀的關系中,政績觀是因,GDP是果。有了錯誤發展觀和政績觀的指導,才會出現「數字出官」的現象。所以,要糾正實踐中的「以GDP論英雄」,首先需要改革的是片面或錯誤的政績觀。其次,才是改進GDP的缺陷。對此,筆者認為,不能像某些批評所說的那樣,給GDP來個徹底否定,恰恰相反,是還其本來面目。否則,我們就會「因噎廢食」,犯過去同樣的錯誤。事實上,即使在湖州,針對外界對取消GDP指標的錯誤解讀,該市市委書記楊仁爭特別強調,取消GDP指標不是說GDP不重要,而且現在取消並不意味著永遠取消,在今後完善考核指標的過程中,GDP可能會被重新提起。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在改進GDP核算和數據發布制度的同時,引進其他反映和衡量社會經濟福利水平的指標,以彌補GDP的缺陷。在這方面,一些專家和國際組織正著手編制一些新的指標體系。比如,薩繆爾森就提出過純經濟福利(凈經濟福利)的概念,其內容是,在GDP的基礎上,減去那些不能對福利做出貢獻的項目(如超過國防需要的軍備生產),減去對福利有負作用的項目(如污染、環境破壞和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同時加上那些對福利做出了貢獻而沒有計入的項目(如家務勞動和自給性產品),以及閑暇的價值(用所放棄的生產活動的價值作為機會成本來計算)。聯合國環境署1995年也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指標,包括社會(目標是消除貧窮)、經濟、環境、政府組織及民間組織等方面的指標。據悉有關部門也正在考慮用綠色GDP來替代GDP。也許過了不久,我們就可以用一個更完善的指標體系來衡量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的福利水平了。不過,至少到目前為止,在所有的經濟指標里,還沒有哪個指標能完全替代GDP,而且,即使以後有了新的指標體系,GDP從「總分成績」變成「單科成績」,它也是最重要的單科。何況,GDP的歷史證明,它是一個有用的經濟指標。因此,對待GDP,不能因其缺陷和一些官員對它媚俗的態度,而簡單粗暴地將它一棍子打死。如果這樣的話,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了。沒有一種指標本身是絕對萬能的,沒有漏洞的。倘若不能徹底扭轉指標背後指導思想和操作層面的人為的不協調,樹立統籌協調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不管採用什麼指標,都是會出問題的。
㈤ 中國最貧困地區是哪裡
1、畢節市大方縣
大方縣這個縣城有些村非常落後,居住環境十分惡劣,房子破破爛爛的,下雨就會成水簾洞,讓人看了十分心寒,有些村民凍得全身發抖。出行更是難上加難。這里的村民也是自己種的糧食,沒辦法要拿到集市上去賣,據說早上出門,晚上才能到家,只有背著幾百斤的糧食去一個叫三元街的地方售賣,賣了錢財能換點生活物資回來。
2、山西省呂梁市興縣
這個縣佔地面積約3170平方公里,氣候環境非常差,很冷,幾乎全年氣溫沒超過8度,目前國家也是在大力扶持這個縣城裡面貧窮的孩子們讀書。這里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家裡只剩下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基本沒有什麼能力掙錢養家,孩子的媽媽被迫出去打工一個月工資不到1千塊錢,一年能解決一家子的溫飽就很不錯了。
3、定西市漳縣
這是甘肅省漳縣的一個貧困的縣,佔地面積約2165平方公里,人口20萬左右。這里有一個青瓦寺村那裡住著一些非常貧窮的人,生活基本上能解決溫飽就很不錯了。目前這個縣已經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社會上一些愛心人士分分為這些貧困村的孩子們捐款,讓他們能夠上的起學,吃的了一口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