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最高陸地在哪裡

中國最高陸地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4-01-05 21:26:26

A. 中國最高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最高的地方是位於西藏的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峰。

詳細信息如下:

1、珠穆朗瑪峰(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珠穆朗瑪峰的頂峰位於中國境內,是世界最高峰,它的雪蓋高為8848米,岩面高8844.43米。

2、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昂首天外,地形極端險峻,環境非常復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k㎡,平均厚度達7260米。

(1)中國最高陸地在哪裡擴展閱讀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喜馬拉雅的藏語意為「雪的故鄉」。

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並且,經地質考察證明,喜馬拉雅的構造運動至今尚未結束,僅在第四紀冰期之後,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還在緩緩地上升之中。

喜馬拉雅山脈的地貌特徵:喜馬拉雅山脈最典型的特徵是扶搖直上的高度,一側陡峭參差不齊的山峰,令人驚嘆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蝕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測的河流峽谷,復雜的地質構造,表現出動植物和氣候不同生態聯系的系列海拔帶(或區)。

B. 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

中國面積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開始向北向亞洲板塊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

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抬升過程不是一次性的猛增,也不是勻速的運動,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曾達到每年7厘米,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地質地貌

地質環境

地質構造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6個構造帶,各構造帶之間為蛇綠混雜岩所代表的縫合帶隔開,大致以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為界。

高原北面的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構造帶等屬於歐亞古陸南緣的構造帶,在早中元古代結晶基底上,發育了早古生代優地槽,加里東運動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皺基底,晚古生代轉化為穩定的蓋層。

高原南面的岡底斯、喜馬拉雅構造帶,在中晚元古代結晶基底上整合遞變,從早古生代開始發育了地台蓋層,海相沉積一直延續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疊世廣泛發育了岡瓦納相冰海雜礫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岡瓦納古陸北緣的微陸塊。

地層結構

青藏高原被若干條板塊縫合帶分為7個地層區:

祁連地層區:主體由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組成的結晶基底和由下古生界變質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夾變質碎屑岩組成的褶皺基底構成。

柴達木地層區:被厚達6000~7000米的新生代碎屑岩所覆蓋,基底岩系包括中下元古界結晶片岩和下古生界巨厚的中酸性火山-沉積變質綠片岩系。

昆侖地層區:由下中元古界片岩、片麻岩、下古生界綠片岩和上古生界-中生界沉積蓋層組成。

巴顏喀拉地層區:在東昆侖-西秦嶺以南,龍門山以西與金沙江之間,以廣泛出露三疊系復理石砂板岩為特徵。

羌塘-昌都地層區:介於龍木錯-金沙江縫合帶與班公錯-怒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

岡底斯地層區:介於班公錯-怒江縫合帶與雅魯藏布江縫合帶之間的廣大地區,中上元古界結晶岩系零星出露,叫念青唐古拉群和南迦巴瓦群。

喜馬拉雅地層區:中上元古界結晶片岩沿高喜馬拉雅出露,稱珠穆朗瑪群和聶拉木群。

地殼結構

青藏高原地殼、上地幔介質在縱向與橫向上均呈現出明顯的不均一。岩石圈存在著清楚的塊-層結構:縱向分層,橫向分塊。岩石圈厚度約140~170公里,地殼平均厚度70公里左右。地殼厚度在東西方向上較均勻,變化不大,而南北方向上變化較大,在幾個主要斷裂帶上,莫霍面均發生錯斷。例如,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北側,莫霍面比南側抬升了8公里。同周圍的地塊相比,青藏高原地殼厚度要大一倍。

岩漿地帶

1.祁連構造岩漿帶

祁連構造岩漿帶除早古生代有巨厚中基性火山噴溢外,沿中祁連隆起帶還發育了兩條花崗岩帶,以花崗岩、片麻狀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為主,形成巨大岩基。

2.柴達木構造岩漿帶

柴達木構造岩漿帶的岩漿活動主要見於盆地邊緣,下古生代堆積了巨厚的中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成為褶皺基底的主體。

3.金沙江構造岩漿帶

金沙江構造岩漿帶有兩條花崗岩帶與金沙江蛇綠混雜岩及三疊紀巴塘群中基性火山岩帶相伴。主要為石英閃長岩和花崗閃長岩,具同熔型特徵。

4.唐古拉構造岩漿帶

唐古拉構造岩漿帶與班公錯-怒江蛇綠岩帶相伴,在其南側以花崗閃長岩、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形成岩基;在其北側,以黑雲母二長花崗岩為主,呈小岩株,侵入於侏羅系中。

5.岡底斯構造岩漿帶

岡底斯構造岩漿帶由鈣鹼性中酸性-酸性侵入雜岩組成巨大岩基,南北寬50~100公里,沿岡底斯山東西綿延千餘公里,向西與拉達克花崗岩相連。

6.拉格崗日構造岩漿帶

拉格崗日構造岩漿帶沿喜馬拉雅低分水嶺,東起康馬,向西經拉格崗日,至馬拉山,展布著一個穹隆帶。穹隆核部為花崗岩。

地震活動

青藏高原地區是世界上發生大陸內地震的主要地區,不但地震強度大、頻次高、而且活動規律性強。青藏高原十分強烈的地震活動,是現代構造活動的表現,高原四周都是逆沖事件,內部散布著拉張性的地震活動,這一地震活動規律表明,高原的隆生是現今青藏地區地質構造活動的主要形式和地震活動的背景。此外,青藏高原南部位於板塊碰撞邊界,但近代地震活動並不強烈。而高原西緣的逆沖性地震活動非常強烈。

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的總體地震活動總體呈現4大特點:

一是分布面廣,並伴有少量火山活動;

二是地震活動強度高,截至2013年的近50年間,青藏高原7級以上地震多達40餘個,歷史最高震級達8.5級(1950年察隅地震);

三是地震密集發生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兩大特殊構造區,殼內強震活動基本位於地殼厚度大於35千米的地區;

四是有兩個中深源的地震活動中心,分別是帕米爾一興都庫什地區和緬甸地區,最大震源深度383千米。

地貌特徵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勢險峻多變,地形復雜,其平均海拔遠遠超過同緯度周邊地區。青藏高原各處高山參差不齊,落差極大,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占青海全省面積的60.93%,佔西藏全區面積的86.1%。區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也有海拔僅1503米的金沙江;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左右,而雅魯藏布江河谷平原僅有3000米。總體來說,青藏高原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相對於高原邊緣區的起伏不平,高原內部反而存在一個起伏度較低的區域。

青藏高原是一個巨大的山脈體系,其由山系和高原面組成。由於高原在形成過程中受到重力和外有引力的影響,所以高原面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形,使整個高原的地勢呈現出由西北一東南的傾斜的趨勢。高原面的邊緣被強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地區,山、谷及河流相間,地形破碎。

青藏高原邊緣區存在一個巨大的高山山脈系列,根據走向可分為東西向和南北向。東西向山脈占據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是主要的山脈類型(從走向劃分);南北向山脈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東南部及橫斷山區附近,這兩組山脈組成了地貌骨架,控制著高原地貌的基本格局東北向的山脈平均海拔高度普遍偏高,除祁連山山頂海拔高度為4500米-5500米之外,昆侖山、巴顏喀拉山、喀喇昆侖山等的山頂海拔均在6000米以上。許多次一級的山脈也間雜其中。兩組山脈之間有平行峽谷地貌,還分布有數量廣泛的寬谷、盆地和湖泊。

青藏高原分布著世界中低緯地區面積最大、范圍最廣的多年凍土區,佔中國凍土面積的70%。其中青南一藏北凍土區又是整個高原分布最為廣泛的,約占青藏高原凍土區總面積的57.1%。除去多年凍土之外,青藏高原在海拔較低區域內還分布有季節性凍土,即凍土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凍結、融化交替出現,呈現出一系列融凍地貌類型。另外,青藏高原上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也廣泛分布。

區域范圍

位置境域

青藏高原介於北緯26°~39°,東經73°~104°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到橫斷山,北界為昆侖山、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抵喜馬拉雅山,東西長約2800千米,南北寬約300~1500千米,總面積約250萬平方千米,除西南邊緣部分分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及緬甸等國外,絕大部分位於中國境內。

氣候特徵

總體特點

青藏高原氣候總體特點: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氣溫隨高度和緯度的升高而降低,氣溫日較差大;干濕分明,多夜雨;冬季乾冷漫長,大風多;夏季溫涼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由東南的20℃,向西北遞減至-6℃以下。由於南部海洋暖濕氣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應由2000毫米遞減至50毫米以下。喜馬拉雅山脈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為亞熱帶及熱帶北緣山地森林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而昆侖山中西段南翼屬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氣候,最暖月平均氣溫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總時數2500~3200小時。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氣候分區

青藏高原可分為喜馬拉雅山南翼熱帶山地濕潤氣候地區、喜馬拉雅山南翼亞熱帶濕潤氣候地區、藏東南溫帶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雅魯藏布江中游(即三江河谷、喜馬拉雅山南翼部分地區)溫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藏南溫帶半乾旱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那曲亞寒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地區、羌塘亞寒帶半乾旱高原氣候地區、阿里溫帶乾旱高原季風氣候地區、阿里亞寒帶乾旱氣候地區及昆侖寒帶乾旱高原氣候地區等10個氣候區。

產生影響

青藏高原是北半球氣候變化的啟張器和調節器。該區的氣候變化不僅直接驅動中國東部和西南部氣候的變化,而且對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對全球的氣候變化,也具有明顯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調節性。

水系狀況

概況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氣候和自身地形地勢的影響。除東南部降水豐富外,內陸區的河流補給,主要依靠冰川或積雪的融化。區域內祁連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和一岡底斯山是內外水系分界線。這條內外水系的分界線將青藏高原的河流分為外流區與內流區兩部分。外流區主要位於高原東部及東南部,如注入太平洋的黃河、長江,以及注入印度洋的西南水系如雅魯藏布江、怒江等;內流水系大多位於高原西北部,主要指的是羌塘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及局部小塊的封閉湖盆。大多數內流河的河水會注入這些窪地中,形成為數眾多的鹹水湖。

內流區由於受到高大山脈的阻擋,使得暖濕空氣難以到達,降水稀少;而日照充足,又使蒸發量相對較大,因此內流河大都徑流量較小且流程較短;內流河大多以冰雪融水為主要補給水源,因此季節性變化明顯,夏季為汛期,冬季普遍結冰,常發生斷流現象,也就是說間歇性河流多;因內流河大多注入盆地或窪地,因此形成了數量眾多的鹹水湖泊,如著名的青海湖、納木錯等。

外流區可分為黃河水系、長江水系和西南水系長江和黃河均注入太平洋,屬於太平洋水系;西南水系有4個分支,包括瀾滄江、怒江、恆河一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起源於藏西南邊緣),均注入印度洋,屬於印度洋水系。在外流河水系中,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支流眾多,流域寬廣,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外流水系類型。由於外流水系大多起源於藏東南或東部,所以其補給的主要方式是雨水補給。因此與內流河相比,外流河水量巨大,流程也長,其流經地的兩岸,常因為侵蝕、堆積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沖擊平原或台地。

C. 中國世界之最

最長的運河: 中國的京杭運河,長1794公里

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

最高的高原: 中國的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

最低的盆地: 中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最低點在海平面以下154米。

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最古老的計算工具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據《漢書·律歷志》記載:算籌是圓形竹棍,它長二十三點八六厘米、橫切面直徑是零點二三厘米。到公元6、7世紀的隋朝,算籌長度縮短,圓棍改成方的或扁的。根據文獻記載,算籌除竹籌外,還有木籌、鐵籌、玉籌和牙籌。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如六千七百零八表示為⊥ ,遇到零的時候用空位表示),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後,算籌分紅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最早最長最寬的道路
最早最長最寬的道路是我國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調兵方便命大將蒙恬調動20萬民工用4年時間完成的,這條路北起九源(內蒙包頭市)南至雲陽(陝西淳化)橫貫陝西、甘肅等省14個縣,全長900多千米寬164米。

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實踐
我國11世紀的《武經總要》一書中,關於指南魚的人工磁化方法,是世界上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實踐。
這一方法的原理,是先把鐵葉魚燒紅,讓鐵魚內部的分子能動增加,從而使分子磁疇從原先的固定狀態變為運動狀態。然後使燒紅的鐵葉魚沿著地球磁場方向位置,通過強大的地磁場迫使運動著的分子磁疇順著地球磁場方向重新排列(由無規則排列到規則排列),這時鐵魚就被磁化了。最後,"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使它迅速冷卻,把分子磁疇的規則排列固定下來,同時也是淬火過程。最後"以密器收之",可能是把指南魚放在天然磁石旁邊讓它保持磁化或繼續磁化。這種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針磁化的方法,領先歐洲四百多年。

最古老的天文鍾
巧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鍾誕生在我國。它是我國北宋天文學家蘇頌、韓公廉等人建造的水運儀象台。它高約十二米,寬七米,分作三層。上層放渾儀,用來觀測日月星辰的位置;為了觀測方便,上面覆蓋了九塊活動屋板,作用和現代天文台可以開合的球形台頂相同,堪稱現代天文台圓項的鼻祖。中層放渾象,它是一個球體,在球面布列天體的星宿位置。渾象一晝夜自轉一圈,不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變化,也是現代天文台的跟蹤機械--轉儀鍾的祖先。下層設木閣,又分成五層。每層有門,到一定時刻,門中有木人出來報時。木閣後面裝置漏壺和機械繫統,起到控制水輪運轉速度的作用,使水輪只能間歇運轉,而轉速由漏壺的流量決定。這是相當於今天的鍾表機械中的關鍵部件--一組使機輪運轉變慢、控制速度恆定的錨狀擒縱器,因而,它又堪稱鍾表的祖宗。
這座利用水力運轉的儀器象台,是遠遠早於歐洲同類裝置的一項重大發明。國際上曾對它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很可能是後來歐洲中世紀天文鍾的直接祖先"。

最早的光學實驗
世界上最早的光學實驗,是我國二千四五百年前,由傑出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進行的。
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出現這奇怪的現象呢?墨家解釋說,這是因為光線像射箭一樣,是直線進行的。人體下部擋住直射過來的光線,穿過小孔,成影在上邊;人體上部擋住直射過來的光線,穿過小孔,成影在下邊,就成了倒立的影。並且還指出,人的位置離牆壁由遠及近,暗室里的影也由小變大,倒立在牆上。這在世界上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
世界上我國最早發現太陽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與太陽黑子有關的記載,在戰國時期及漢代也有不少與太陽黑子有關的記載,目前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陽黑子記載是漢書卷二十七五志下之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河平元年是公元28年。我國古代非但有世界公認的最早黑子記錄,而且數量很多,記錄很詳細。從漢河平元年到明末為止,共有一百多次太陽黑子記錄,這些記錄既有準確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狀、大小、位置甚至變化的情況,對太陽黑子的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最早的有關物理學基本理論著作
戰國時期的《墨經》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物理學基本理論的著作。《墨經》全書包括《經上》、《經下》、《經上說》、《經下說》四篇。論述的物理學內容有力學、聲學和光學等,最早提出"杠桿原理"、"浮力原理"等。其中最精闢、最受人推崇的是幾何光學部分。更令人驚嘆的是,在兩千多年前《墨經》中已經出現了現代原子學說的萌芽思想,這無論在哲學發展史上還是在科學發展史上都占據一定的地位。《墨經》在古典哲學和自然科學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D. 我國陸地最高點在珠穆朗瑪峰,最低點在哪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是吐魯番盆地的最低處,也是中國陸地的最低點。湖面比海平面低154.31米 ,湖底最低處達-161米。吐魯番盆地為中國天山東段南側封閉性山間盆地,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地表徑流的歸宿點。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高陸地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裡買中國醫生的電影票 瀏覽:707
小米印度地位怎麼樣 瀏覽:977
馬來西亞和印尼哪裡物價低 瀏覽:821
越南的雞肉粉是什麼樣的 瀏覽:450
印尼楝木怎麼樣 瀏覽:782
伊朗女人蒙面的叫什麼 瀏覽:257
印度王妃平時怎麼生活 瀏覽:583
中國第一個頁岩井在哪個省 瀏覽:831
中國哪裡可以做eto 瀏覽:110
越南音樂什麼時候有的 瀏覽:458
我們中國的真實版的戰斗機怎麼畫 瀏覽:884
印度現在土地面積是多少 瀏覽:552
越南貿易品牌哪個好 瀏覽:75
中國光科技現狀如何 瀏覽:344
越南老街是哪個省的 瀏覽:755
馬尼拉飛英國多久 瀏覽:689
伊朗少將為什麼被殺死 瀏覽:929
越南與由良品種有什麼區別 瀏覽:103
英國不吃不喝多少年能買車買房 瀏覽:933
義大利讀碩最晚什麼時候提交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