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姓朱的多少
李姓人口超過8700萬,王姓超過8000萬,張姓超過7800萬,劉姓超過6000萬,陳姓超過5000萬。5大姓合在一起,人口共有3.5億多。至於包括上述5姓在內的100大姓,總人口占漢族人口總數的87%,亦即9億多人。
中國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時期的統計數字不一樣:
漢代應劭《風俗通》收錄近500個。
唐代林寶《元和姓纂》收錄1232個。
宋代鄭樵《通志·氏族略》收錄1745個。
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收錄3736個。
明代王圻《續文獻通考》收錄4657個。
今人陳歷甫最近編寫出的《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收錄10129個,其中漢族姓氏8000多個,少數民族姓氏2000多個。據《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報道,如今陳歷甫掌握的古今中華姓氏數目已達到15142個,創下了姓氏收集數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謂「常用姓氏」也是一個在一定歷史時段和區域范圍內的相對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個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漢民族范圍內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編修吳沈奉旨編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個姓氏,則是當時的常用姓氏。現在搞姓氏學研究的人,多以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杜若甫和袁義達先生的研究成果為權威性的說法。杜、袁兩人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1987年大陸人口的隨機抽樣資料以及台灣的姓氏統計資料,經過計算機處理,確定中國人的姓氏為11969個,其中單姓5327個,復姓6642個(絕大多數為少數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漢姓約3050個,按其所屬人口多少為順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2:現代中國前百位「大姓」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蛔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召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雷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至於我國目前姓氏的使用情況,由於人口過於眾多和統計手段滯後,至今還沒有十分確切的統計資料公諸於世,僅有一些抽樣調查資料供人們引述。在這些抽樣調查資料中,較有影響的,如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成果稱,目前我國占漢族總人口4%以上的姓氏共有5個,即李、王、張、劉、陳,其中李姓人口超過8700萬,王姓超過8000萬,張姓超過7800萬,劉姓超過6000萬,陳姓超過5000萬。5大姓合在一起,人口共有3.5億多。至於包括上述5姓在內的100大姓,總人口占漢族人口總數的87%,亦即9億多人。
⑵ 朱姓有多少人口
朱姓發源於今河南、安徽間地及江蘇省境。西漢朱質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東漢後期的黨錮之禍中被殺,子孫避難逃到丹陽(今屬安徽)。朱卓的後裔由於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陝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內發展繁衍。魏晉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東、安徽等主要地區。唐末有朱葆光遷居湖南。東晉時有朱瑋自河南南陽徙居南康(今屬江西),其後朱熹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朱熹之孫朱銓回遷廬陵*今江西吉安),朱銓的5世孫朱章甫於南宋末年避亂徙居吉安府安福縣(今屬江西),後又遷至廣東興寧寧中鄉竹絲湖立業,成為朱氏興寧竹絲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兒子朱泗於元代徙居羅浮
(今廣西東興各族自治縣東)徐田,此後,子孫繁衍,分布於今廣西、廣東的許多地方。居住在閩、粵等沿海地區的朱氏,從明代開始陸續有人移居台灣,進而又有人遠徙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朱姓在歷史上一直是我國南方的大姓之一。
朱姓,在台灣是個較有影響的姓氏。清康熙年間,台灣的農民起義首領朱一貴,是落籍台灣的朱氏中較有影響的一個。朱一貴,原福建省長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後,他遷居台灣台南縣羅漢門,夏率眾起義,以反清復明相號召,稱「大明重興元帥」。各地農民紛起回應。他率領義軍,在諸羅的赤山取得大勝,人數發展到三十萬,進而佔領了全台灣。他被推為中興王,年號永和。後在清政府渡海進攻下,作戰失利,他被俘就義。從此,朱一貴在台灣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早在明永曆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無璋的後裔朱術桂隨鄭經來台開墾。下淡水港、北投、竹南、竹北、彭佳嶼、恆春等地,均有朱氏拓墾的足跡。現今台灣的新竹、台南、基隆等地,是朱姓人氏較多的縣。
堂號
"白鹿堂":宋朝時大理學家朱熹曾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所以稱為"白鹿堂"。
"居敬堂":朱熹講學時主張"循序漸進、居敬持志"八個字的教學原則。循序漸進在教學方法上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居敬持志的意思是教師不但教書,還要育人;不但言教,還要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所以叫"居敬堂"。
"折檻堂":漢代時有槐里令朱雲。當時奸臣張禹,欺君害民,作惡多端。但因為皇帝信任他,誰也不敢惹他。朱雲卻上朝奏本,請殺張禹,這一下觸怒了皇帝,立即叫劊子手拉朱雲到午朝門外去斬首。朱雲卻面不改色,侃侃地向皇帝擺出張禹的罪惡事實,大講誅奸臣才能保住社稷的道理。劊子手來拉他去執刑,朱雲卻雙手攀著金殿的門檻,道理還是講個不完。劊子手用力拉朱雲,朱雲就是不放門檻,結果把殿檻扮斷了,劊子手和朱雲都倒在地上,皇帝被朱雲的忠心和不怕強權的精神感動得醒悟過來,釋放並獎勵了朱雲,把張禹交大理寺查辦。過後大臣要派工人修理殿檻,皇帝意味深長地說:"別修了!留著他可以使我時刻檢討自己,也勉勵大家都要象朱雲一樣敢於向我提意見。"
朱氏還以"鳳陽"為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