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史上第一面國旗如何誕生的清末之前無國旗
中國史上第一面國旗就是晚清時期的黃龍旗,它是在列強的壓迫下誕生的;清末前各個軍隊都有旗幟但確實沒有出現過國旗。黃龍旗,即「黃底藍龍戲紅珠」旗,清末使用(1888~1912)。最初黃龍旗呈三角形,並非正式國旗,主要是官船和海軍用以區分外國艦船,民船不得懸掛,也有個別涉外官衙開始懸掛三角黃龍旗。
1888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官方國旗誕生,即長方形的「黃底藍龍戲紅珠」旗。1912年1月10日,清廷覆滅,黃龍旗由中華民國的五色旗取代。
國旗的歷史:
到了1881年(光緒七年)9月,在英國訂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後,當時用三角黃龍旗作為船旗。《北洋水師章程》中亦有記載:
按西洋各國,有國旗、兵船旗、商船旗之別。而國旗又有兵、商之別。大致旗式以方長為貴,斜長次之。同治五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初定中國旗式,斜幅黃色,中畫飛龍,系為雇船捕盜而用,並未奏明定為萬年國旗。
今中國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時與各國交接,自應重定旗式,以祟體制。應將兵船國旗改為長方式,照舊黃色,中畫青色飛龍。各口陸營國旗同式。
『貳』 中國第一艘潛水艇叫什麼名字在潛水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
新中國誕生,毛主席下決心要結束中華民族有海無防的歷史。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毛主席就向全世界庄嚴宣告:「我們不但要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要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為了主席的重託,1951年4月20日,海軍從陸軍選調出275名優秀官兵,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習大隊,進駐蘇聯紅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分隊學習。1954年6月28日,完成學業的我國第一代潛艇兵,獨立操縱著從蘇聯人手裡接收的兩艘中型舊式潛艇,從旅順起航駛抵青島,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支潛艇獨立大隊,新中國的潛艇部隊開始初具雛形。
1954年4月,我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在上海江南造船廠首次裝配製造新一代03型潛艇,與蘇式老潛艇相比,在許多技術上都做了重大改進。03型潛艇的建造牽動著全國人民,也時刻牽動著毛澤東主席的心。1956年1月10日上午,上海江南造船廠建造03型潛艇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像往常一樣在緊張地忙碌著。10時左右,他們驚喜地發現一個熟悉的面孔出現在大家面前。「毛主席!」「毛主席來啦……」有人禁不住喊出了聲。只見毛主席在上海市市長陳毅一行的陪同下健步走來,江南造船廠頓時沸騰了。工人和技術人員敲鑼打鼓興奮地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有的擠不進去就站到車間的房頂上……毛主席頭戴普通便帽,身穿灰色大衣,滿面笑容,不斷揮手向人群致意。
新中國建造的第一艘潛艇迎來了神聖的一刻。毛主席圍著像一頭巨鯨靜卧在船台上的潛艇整整轉了一圈,他一邊仔細察看潛艇的形體,一邊聽取技術人員匯報潛艇建造情況,並不時地插話提出一些問題。當工人和技術人員表示:「我們不但要學會裝配,而且要自己製造,還要趕上和超過別的國家」時,毛主席高興地笑了。這是毛澤東主席第一次視察潛艇,也是他一生中惟一一次視察潛艇。同年3月26日,由我國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潛艇下水,當時舷號為「115」號。
1969年的1月10日,在慶祝毛主席視察「115」號潛艇13周年之際,海軍特授予該艇56-110榮譽舷號,這是海軍迄今為止惟一授予榮譽舷號的潛艇。
......還有
想在水下進行活動,這是人類長期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因此,製造潛艇成為各國實現強國海軍夢的風向標。17世紀以前,一些國家的科學家和探險者曾多次進行過將船潛入水下行駛的研究和探索。1775年,美國人D·布希內爾建造了一艘單人駕駛的、以手搖螺旋為動力的木殼艇「海龜」號,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1776年,曾用「海龜」號潛抵英國戰艦「鷹」號的艦體下,用固定爆炸裝置進行襲擊,但是未獲成功。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蒸汽機的出現為動力潛艇的製造創造了條件。1864年,南軍的「亨利」號潛艇用水雷炸沉了北軍的「休斯敦」號巡洋艦,然而該艇也同時沉沒。這是潛艇擊沉軍艦的首次戰例。
16年後的1880年,中國的清政府卻完全靠自己的能力,製造了近代史上中國的第一艘潛水艇並試航成功,開創了中國製造潛艇的先河。不過,其留下的百年難解之謎,至今仍讓人困惑不已。
天津機器局
據說,近代中國的第一艘潛艇,是由天津機器局設計製造的。這艘潛艇,為什麼不誕生在造船力量最雄厚的福州船政局或江南製造局,卻出現在並不以造船為專業,而是以製造槍械彈葯為主的天津機器局?對此,人們一直感到疑惑不解。這就需要首先把天津機器局的情況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晚清洋務運動興起以後,一批製造軍械船炮的兵工廠在各地陸續出現,這些軍工企業多為當地的漢人督撫所控制,清政府難以插手,這就引起了清朝皇室的疑慮和不安,他們惟恐軍火製造和供應被漢族官僚所獨占,於是派滿族官員於天津設立軍火工廠,命令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專責籌建天津機器局。
1867年3月,天津機器局開始破土動工,興建廠房。3年後,李鴻章由於鎮壓捻軍起義有功,被任為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天津機器局轉歸他接辦。經過數年的苦心經營,天津機器局「屋宇機器全備,規模宏大,井井有條」。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一般認為天津機器局「專制火葯及各種軍械」,其實在天津機器局興建之初,即開始挖掘了一座船塢。天津機器局總辦、洋人密妥士在1867年4月18日致英國駐天津總領事摩爾根的備忘錄中說:「現在每天雇著1000~2000名中國小工和泥瓦匠、木匠在趕建廠房。大半的小工在墊高4尺的地基,上面鋪設軌道,把廠地上的各個建築和大門外的船塢連接起來,也有工人在挖大門外的船塢。」
天津機器局基本建成後,分為東局和西局兩個部分,其中西局「在城南三裏海光寺,工匠六七百人,以機器製造洋槍、炮架等物,並制小火輪船。」李鴻章奏摺中也稱:天津機器局「不僅製造軍火,如駐巡北洋之『鎮海』、『操江』兩船,需煤需料,修船修器,皆由該局承辦;運直、晉賑糧之福建江南輪船,運江浙漕糧之商局輪船,一有損壞,亦由該局撥工撥料,星夜修辦。如挖河機船等類,應隨時修整者不少」。可見天津機器局雖以製造軍火為主,同時也兼修造輪船。這說明它確實具有一定的造船能力與水平。
試造成功
到底是誰在當時如此條件下,要造在現在看來都認為裝備十分先進的潛艇呢?
這也是一直在歷史上存有爭議之事。據說,在此之前,曾有個不知名的「道員」上書要求試造輪船,當地的大官把這個建議向朝廷匯報,朝廷的旨意是先在天津機器局試造,造成以後情況如何,適用與否,待鑒定審核過後再說。
於是,這個在史籍上沒有留下姓名的不知何許人也的「道員」,開始進行圖紙設計,並請清政府大員予以支持。還表示願以合同保證,若建成後經過試驗證明不適用,工時費分文不取,所用材料照價賠償。隨後,天津的地方官署就開始籌備輪船的試造工作。繪制圖型,招募工匠,開具保結,領取經費。
然而,條件是苛刻的:「如不適用,願將開去款項照數賠償」;「雇傭工匠十餘人,自備薪米油燭等費,並木料鐵皮分投采,不動該廠公項」,等等,可見清朝官府對於該船的試制工作是不抱什麼信心,也沒有什麼熱情。
在這樣的條件下堅持「開工設造」,確實需要具備相當的獻身精神和成功信念。
這艘船的製造過程顯得神秘,「禁止外人窺探,即其餘工師,均設嚴禁,不準窺視」。保密措施嚴格到如此程度,顯然是在製造什麼特別的船。這種神秘感更加刺激了人們的好奇心,都急於看到結果,一飽眼福。
據《益聞錄》記載,關心著這艘船的人們並沒有等多久,到光緒六年(1880年)9月,這艘特殊的船「茲已造成,駛行水底機器也。式如橄欖,入水半浮水面,上有水標及吸氣機,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其水標縮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中秋節下水試行,靈捷異常,頗為合用。因河水不甚深,水標仍浮出水面尺許。若涉大洋,能令水面一無所見,而布置無不如志,詢摧敵之利器也」。
從這里描繪的情況來看,光緒六年中秋節時天津機器局製成的這艘特殊輪船,極像是一艘潛艇!它「式如橄欖」,「駛行水底」,「上有水標及吸氣機」,「可於水底暗送水雷」,從外觀、構造,到件能、功能,無不反映出近代潛艇的特徵和性質。
從這艘潛艇下水試行時「靈捷異常,頗為合用」,「布置無不如志」的評語來看,中國第一艘潛艇的試造,顯然是比較成功的。
戰爭中未發揮作用
從史書分析來看,這艘自製潛水艇的命運十分短暫,有關它的發展運用絲毫不見記載。
如讓人奇怪的是,這艘試驗成功的潛艇沒有正式使用或繼續研究,從此卻銷聲匿跡了,既沒有留下名稱,也無更多記載,至今人們也不知道這種中國人製造的第一艘潛艇動力推進系統是什麼樣子的、以什麼方式上升或下潛的、艇體結構如何等等,這已成為了不解之謎。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這種「摧敵之利器」後來的情況如何?它參加過中法戰爭嗎?它參加過中日海戰嗎?它發揮過什麼作用嗎?等等一系列的疑問,至今難以揭開,這一切都不甚了了,好像純粹就是為了花大筆錢造艘「能在海底行駛的水底機器」出來炫人耳目似的。這未免有點不合情理。
不過,我們也不難想像,滿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難以發揮作用,這種初具現代潛艇雛形的作戰利器,在當時的環境下難以發揮作用,也完全在情理之中。至於後來發展、完善、提高性能,自然也就成為不了了之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