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派出幾支隊伍參加亞太區域地震應急演練
2018年7月24日,應世界衛生組織邀請,中國共派出3支國際應急醫療隊、1支重型搜救隊、1支支援型搜救隊,赴菲律賓克拉克參加「2018年INSARAG亞太區域地震應急演練」。
據悉,INSARAG是「國際搜索與救援咨詢蘆者團」的簡稱,這是他們牽頭組織的第七次亞太區災難救援演練,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人參加,包括19支國際救援隊、12支旁嘩困國際醫療隊和多個非政府組織,菲律賓國家災害管理和減災委員會承辦了本次演練。中國派出的多支隊伍,從參加演練的等級與規模上來說,是所有國家、地區中最高的。
41歲的季晟超是國際應急醫療隊紅組組長、移動醫院病房主管。 一直擔任急診科醫生的季晟超依舊認為, EMT的醫務人員必須做到「一專多能」,不再局限在本專業能力范圍中,必須能及時處理大量的內外科急症傷患。
副主任醫師屈莉紅是東方醫院感染科主任,也是醫療隊傳染病區負責人。通過參加演練,屈莉紅對傳染病工作有了深刻認識:作為IEMT,在實施災難救援時,應充分把握好三點,即出發前要充分了解救援對象、到達後要積極與當地救援人員對接做好救援准備,撤離時要注重災後衛生重建和宣教工作。
作為設備工程師、31歲的范璐敏是醫療隊物資保障負責人、移動醫院物資庫房負責人,曾先後赴馬來西亞、俄羅斯、法國參加大型災難救援演練。小范介紹說:聯合國於2014年、2015年先後頒布了OSOCC指南和INSARAG指南,從物資運輸、入境通關,到達指定地點,再到營地搭建、醫療援助、甚至救援結束後的物資捐贈和交接撤收工作,都有相關的標准化方案。這些指南中的流程、方法與表格,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演練與實戰救援中。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作為世界首支通過WHO認證的EMT,想要在國際救援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必須熟悉這些指南、手冊和操作流程,才能實現與國際組織的有效對接。
據悉,首支獲得世衛組織認證的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共有56名核心隊員,全部來自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由專業醫療人員和後勤工作人員組成,除臨床醫護人員外,還包括醫技、麻醉、葯師及信息、物資、司機等後勤保障人員,平均年齡35歲,含8名博士和多名碩士,掌握英語、日語、阿拉伯語、韓語、俄語等,醫療隊每年選派部分隊員接受國外培訓。
⑵ 醫院中四大「天團」會師武漢,各團分別派出了什麼「組合」
1南湘雅”指的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握皮。
2月7日,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由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帶隊的中山醫院136人醫療隊,出發前往武漢投入醫療援助,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哲主任醫師任隊長,醫療隊由30名醫生,100名護士改睜,6名行政管理人員組成,涵蓋重症醫學科、呼吸科、傳染病科、護理等學科,均為科室骨幹,隊員里有將近一半是90後,還有很多80後。
2“西華西”是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3批162人醫療隊支援2月7日中午12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出131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這是華西醫院為增援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派遣的第三支醫療隊伍。該批醫療隊來自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感染性疾病中心等多個科室,其中醫生30人,護士100人,工程師1人,黨員有63名。與之前派出兩批次醫療隊不同的是,該批醫療隊還配備了專業的後勤工程師負責氧氣供應工作。截至目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有162名醫務人員戰斗在武漢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3東齊魯”是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2月7日,山東核皮歲大學齊魯醫院組建131人醫療隊馳援湖北。
131人醫療隊中,有30名醫師,其中副高級以上專家17名,科室主任、副主任5名,100名護理人員中有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以上29名。醫療隊由醫務處副處長費劍春擔任領隊,呼吸與危重症專業李玉教授擔任隊長,包括呼吸、重症、感染、急診醫學、大內科、中醫、麻醉、手術室等領域專家,是一支精乾的、多學科合作的戰斗集體。
4北協和”指的是北京協和醫院。
2月7日13時,北京協和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142名隊員帶著全院職工的殷切囑托與祝福乘機馳援武漢。趙玉沛院長帶領院領導班子、相關科處室負責人、總支書記及護士長一行前往機場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