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
有必要!
下面是我復制的,不用給我加分。下面的話純粹是為上面那三個字壯膽
1942年1月,8萬日軍大舉進攻緬甸,英國守軍告急。
1月21日,丘吉爾在轉致參謀長委員會的電報中指出:「緬甸如喪失,那就慘了。這樣
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
日軍進攻緬甸,既可以一舉切斷美英援華戰略物資與孤立中國,又可以佔領美英在緬甸的軍事基地,伺機進攻印度,西進與德軍會師中東。
在強大的日軍面前,東南亞盟軍部隊節節敗退:新加坡淪陷,英、印、荷、澳聯合艦隊在爪哇海戰中戰敗,緬甸英國皇家空軍基地馬格威遭日軍轟炸毀滅……整個亞洲大陸乃至世界都面臨空前厄運。
此時,中國的抗戰正處於最為艱難的相持階段。軍事專家岳思平說,盡管如此,中國軍民仍以極大的犧牲勇氣和國際主義精神,動員10萬精兵入緬作戰。「派出的是當時中國最為精銳的隊伍,包括中國唯一的一支機械化部隊。」曾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史迪威總部聯絡參謀的王楚英回憶說,3月20日,剛剛入緬的遠征軍一個師就在距仰光50公里的同古與日軍交火,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以集束手榴彈、汽油瓶與4倍與己的日軍血戰,頂住了日軍12天猛攻,殲敵近5000人。
「連日本人也承認這是南洋開戰後第一次受挫。」老人驕傲地說,之後不久,他們又在仁安羌救出了包括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在內的7000餘名被圍英軍。
捷報轟動英倫三島,英國政府為此特意給中國遠征軍師長孫立人將軍頒發勛章。
在熱帶叢林中,10萬遠征軍以6萬人的犧牲書寫了二戰史上極為慘烈的一筆。
87歲的遠征軍老兵李潤懷忘不了二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犧牲的情景。「1942年5月18日,我們與日軍遭遇。將軍親臨戰斗前線,日軍機槍集中向他掃射,將軍身受重傷。」
摸著自己右臉上那塊很深的彈傷,李潤懷告訴記者,8天後,38歲的戴安瀾將軍犧牲在了異國的征途上。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國共兩軍犧牲的旅以上將領達200多人。
1943年夏,從緬甸轉戰至印度的中國遠征軍一部在美國空軍及工兵的協助下,開始反攻緬北,在與有著〃常勝軍〃之稱的日軍第18師團鏖戰中步步獲勝。翌年5月,經過重新組織的中國遠征軍16萬餘人開始歷時8個月的滇西反攻作戰,以巨大的犧牲清除了日軍在雲南的據點,繼而入緬作戰。
「我們打得很勇敢,以致於史迪威不得不下令『凡未受命者不得擅自前往火線。』」另一位健在的遠征軍老兵薛文濤,至今還記得美國《時代》周刊記者雪普萊在采訪孟關之戰後寫下的這樣一段報道,「如有人仍懷疑中國軍隊之作戰能力,想系未見華軍在孟關之戰斗。」
接任史迪威擔任印緬戰區美軍司令及中國駐印軍總指揮的蘇爾登將軍後來的回憶說:「在此區作戰的華軍對盟方戰役的整個成就貢獻至偉,擊斃大部分日軍者皆因中國地面部隊之功也。」
中國戰區成立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
中國於1942年1月1日與美、英和前蘇聯等26個國家聯合發表了對法西斯作戰的《華盛頓宣言》。兩天之後(即1月3日),美國羅斯福總統建議將緬甸、泰國辟出來並入中國戰區,由蔣介石擔任戰區統帥,美國史迪威將軍任戰參謀長、中緬戰區美軍最高司令長官,拉開了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序幕。
史迪威將軍
作為中國人民一個真誠的老朋友的史迪威將軍,1883年生於美國佛羅里達州,1904年西點軍校畢業後先後4次被派往中國,從一名學習中文的青年軍人、公路工程師、教官逐步晉升為美國駐華使館中校武官、准將、中將、四星上將,是一個地道的中國通。在抗日戰爭中,他看到國民黨集團的腐敗無能,感到氣憤和失望,由此和蔣介石發生了矛盾。史迪威提出「依據租借法案把送到中國的美國武器平均分給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在內的各抗日部隊」而得罪了蔣介石,導致美國政府1944年10月對他發出一紙召返令……
在以後的兩年裡,史迪威將軍雖然仍在美國軍內供職,也曾指揮了著名的沖繩戰役,並於抗戰勝利後在「密蘇里」號戰艦上參加了日本簽訂的正式投降儀式,但終因心理失衡,抑鬱生癌,於1946年辭世。
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這位正直的美國軍人。
高唱戰歌進昆明
日寇的虎狼之師在太平洋戰爭中橫沖直闖,一路所向披靡,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先後佔領了菲律賓、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度支那等地。東南亞各國相繼淪入敵手,日寇長驅直入緬甸南部,爾後疾速挺進緬北,中國雲南邊陲危在旦夕。應英軍和美軍的要求,為保衛雲南大後方,在全國人民的巨大聲援和支持下,中國政府決定出師抗擊日寇。
1942年3月,第5軍、第6軍、第66軍等10萬中國大軍沿滇緬公路入緬與盟軍協同作戰,其頭部隊是第5軍200師的1萬多名將士。作為中國組建於抗戰中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並且是在廣西昆侖關血戰中殲滅了素有日本「鋼軍」之稱的中村正雄旅團的中國威武之師,他們鬥志昂揚地高唱戰歌《戰場行》進入昆明時,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戰場行》這首歌是200師少將師長、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戴安瀾譜寫的,歌詞大意是:
弟兄們,向前走!
弟兄們,向前走!
五千年歷史的責任,
已落在我們的肩頭,
已落在我們的肩頭。
日本強盜要滅亡我們的國家,
奴役我們的民族。
我們不願做亡國奴,
我們不願做亡國奴。
只有誓死奮斗,
只有誓死奮斗,
只有誓死奮斗!……
戴安瀾將軍
作為中國遠征軍先頭部隊的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1904年生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他的名字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抗日戰爭中曾與雲南的命運緊緊系在一起,成為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風雲人物。
戴安瀾於1925年1月考入黃埔軍校第3期,受過周恩來、惲代英等共產黨人的教育。次年畢業後,參加過北伐戰爭,歷任排長、連長、少校區隊長、迫擊炮連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和副師長、師長,自號「海鷗」,人稱「海鷗將軍」。由於他在抗日戰爭中是最早提出響應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將領之一,並始終英勇殺敵,參加過著名的台兒庄戰役和昆侖關大戰,多次負傷,戰功卓著,最後率領所屬200師從雲南奔赴炮火硝煙的緬甸戰場,「揚威國外,藉伸正義」,戰死在緬北重鎮茅邦,年僅38歲,人們又將他喻為「奮飛於抗戰烽火中的一隻勇敢無畏的海鷗」。
雲南是最可靠的戰略大後方
大後方的雲南各族人民為中國遠征軍提供了一切後勤保障,1942年1~3月,中國遠征軍出師緬甸抗日前後,僅保山縣府即交軍糧4.5萬大包,使遠征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另據保山28鎮不完全統計,遠征軍失利後征派民工破壞滇緬公路、招待傷員又開支「積谷」14066公石,開支國幣480146元。三迤大地成了10萬中國遠征軍供給充足、進退自入的最可靠的戰略基地。
遠征軍的重大歷史影響
200師開過昆明後,即赴保山板橋一帶稍作休整,1942年3月開始進入緬甸作戰。滇緬公路上運兵車、大炮牽引車的馬達聲,汽車喇叭聲,腳步聲和喧囂聲不絕於耳,松軟的泥土公路上塵土飛揚。200師沿滇緬公路浩浩盪盪,一路進發,沿途均有雲南各族人民提供茶水、送糧送蛋,歡送中國遠征軍出國作戰。這是中國自1894年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出師援助友邦、抗擊侵略而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戴安瀾心中頓時不由得湧上一股從來未有的豪氣,他以岳飛、文天祥為榜樣,並以諸葛武侯出征自勉,即興賦詩兩首:
策馬揚鞭走八荒,遠征大業邁奏皇。
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長弓射夕陽。
萬里旌旗耀眼開,王師出境夷島摧。
揚鞭遙指花如許,諸葛前身今又來!
這兩首詩表達了戴安瀾也可以說是全體中國遠征軍當時的義憤心情和視死如歸的抗戰決心。
200師以人不御甲、馬不停蹄的急行軍速度晝夜兼程,於1942年3月7日按時抵達緬甸東瓜(也稱同古)。從此,「中國遠征軍」作為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專用名詞,開始見諸於中外報刊和書籍,至今仍然閃耀著不可磨滅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光輝。在他們入緬作戰的時間里,始終牽動著1300萬雲南各族人民的心,頻傳的捷報讓人歡欣鼓舞,戴安瀾將軍的英名也由此深深地嵌在雲南乃至全國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