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將在太空呆6個月,排泄物如何處理
從實際情況來看,航天員的尿液將會被進行凈化處理,然後通過這種方式循環利用。
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環境和在地球生活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航天員需要通過專業的方式在太空進行工作,並且航天員的生活環境也會成為很多網友進行關注的焦點。
航天員是值得我們大家進行尊重。
最後就是我覺得很多網友都覺得航天員將自己的尿液進行循環處理的方式太過於特殊。但是在特殊的環境中進行特殊的處理方式,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合理的。但是無論從任何方面進行考慮,我們都應該對每一位航天員保持比較尊重的態度。畢竟航天員為了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且也憑借自己的實力,在太空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具有研究價值的信息。所以在比較特殊的環境下,進行一些相關工作的航天員是非常偉大的。
B.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為何要駐足空間站達三個月之久
三名航天員
自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成功升空後,中國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已在天宮空間站駐留了一個月,根據計劃,三位航天員還要在空間站駐留二個月,總共三個月。
火箭發射
神舟十二號的成功發射升空,這是讓無數中國人振奮人心的事,也讓我們身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目前,三位航天員在空間站狀態良好,我們也非常敬佩這三位航天員,他們的一小步,是中國航天事業的一大步,在我們為之自豪和敬佩的同時,我們的腦海里也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就是這三位航天員,為什麼要在空間站駐留三個月之久呢?
眾所周知,在太空生活不比在陸地,這將是對航天員的身體極大的挑戰,失重、吃飯、睡覺、心理等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時間呆的越久,問題越多,挑戰越大。那為什麼這三位宇航員還要在空間站呆這么久呢?
維修空間站
中國今天的航天成就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每一步都為後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國的航天事業,從1999年11月20日的神舟一號到2002年12月30日的神舟四號,中國執行的是無人飛船 探索 太空。2003年10月15日發射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一個里程碑式進展,中國第一次把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搭載費俊龍和聶海勝進入太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將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升入太空;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將景海鵬、劉旺和中國第一名女航天員劉洋載入太空;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搭載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女)進入太空;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將景海鵬、陳冬送入太空。
這些載人進入太空的時間最多兩個月多一點,景海鵬、陳冬在軌飛行約33日,其中駐留天宮二號30天。比較而言,此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在太空的駐留時間最長,加上太空飛行,將超過三個月。因此,這又是中國太空 探索 的一次 歷史 性突破。
天宮空間站
人類要 探索 太空,不能只是在太空遨遊和走馬觀花,而是要駐扎在空間站生活、工作和科研,才能首先弄清人類是否可以在地球以外的空間和星球生存。在太空創立空間站和在其他星球上生活需要適宜的環境和設施,空間站就是人類進入太空的基地和房間。不過,人類進入地外太空,首先檢驗的是人的身體是否能適應太空生活。這需要科學研究來回答。
研究表明,在空間站生活一段時間後,基因會發生變化,一些細胞中的染色體片段,特別是與免疫系統有關的基因會出現異常,另外航天員的心血管、體重、腸道菌群等均有變化。
這一切都是太空中的輻射、零重力環境等造成的,但回到地面一段時間後,通常都會恢復正常。這說明,人類要在太空建立家園可能需要改變生理和身體結構,以適應太空環境。
現在,中國三位航天員將在中國空間站生活和工作3個月,他們除了要建設運營空間站外,本身就是中國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一個科學樣本,獲得第一手的科學數據後,這將有利於中國未來的空間 探索 。
此次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總體安排來看,三名航天員需要完成四個主要任務。
一、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
二、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
三、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四、進行航天員自身的 健康 管理
這一系列工作將為後續的航天工作積累寶貴的經驗,此次長達三月之久的太空之旅,再次刷新了太空的「中國高度」,在此也祝願我們的三位英雄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凱旋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