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除了中國和印度,紡織行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有哪些啊
哥倫比亞\越南\巴基斯坦\賴索托
㈡ 中國和哪些國家紡織外貿交易趨勢比較好,比較穩定
中國和美、日、歐三大貿易夥伴紡織外貿交易趨勢比較好,比較穩定。受金融危機影響,美、日、歐三大貿易夥伴需求急劇減少,國際市場萎縮。而且常年合作的國外貿易夥伴出現財務危機導致誠信危機 。貿易保護主義猖獗,貿易摩擦將加劇。導致貿易國之間的貿易環境出現不確定性.紡織品面臨臨時性關稅和配給額度的覆轍. 我國的出口還將受到生產成本升高、出口企業融資困難與融資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調整不確定性、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影響. 出口企業銷售困難,盈利水平降低,甚至虧損,開工率下降,停產或倒閉,工人失業。同時,出口企業面臨著貨款回收風險。由於進口國經濟衰退,企業和個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現支付困難,產品出口到貨後不能及時收回貨款,或根本無法收回貨款。衣食住行乃生活根本,市場雖然會委縮但決不會消失,低成本低報價的產品依然會有贏得定單的先機,紡織企業必然出現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和洗牌. 雖然面臨困境,但中國紡織行業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際國內的競爭優勢仍然存在。首先,創造的利潤佔全行業利潤98%的1/3的紡織服裝企業發展態勢良好。這部分企業1-8月份銷售收入增長24%,利潤增長33%,平均利潤率8.3%,其中3198家企業,銷售增長達到27%,利潤增長52%,平均利潤率15.1%,這部分企業是行業的主力軍,代表了行業發展的希望。
其次,國內外市場巨大的潛力沒有變化。國內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人均纖維消費量從1978年的2.8公斤到2006年的14.6公斤,但相對於發達國家30-40公斤的人均纖維消費還是具有很大的差距。中國13億人口具有不同的消費層次,農村、中小城市具有不同的消費人群,消費水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長,個性化、功能化的消費大幅度提高,市場需要更好的紡織品來滿足其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此外,城鎮化程度加快,從農村到城市,住房大大增加,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大幅度提高。國內市場自身的潛力決定了紡織工業的巨大前景。同樣,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品需求沒有變化,中國在國際出口貿易市場份額佔到了30%,中國紡織品的質量、價格已經得到了國際市場大眾消費者的認可,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趨勢沒有太大變化。
再次,改革開放30年以來,紡織行業的競爭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比較優勢明顯。紡織科技的進步,大大推動了紡織工業的發展,2000年以後平均每年進口40億美元的國外先進設備,以及國內每年采購的370億元的國內先進設備,使得中國現在的加工製造水平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而且,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優勢也更加明顯,從原料到最終產品到各種輔料,產業鏈的優勢以及140多個產業集群的優勢,更顯示了專業化的特點,快速反應、協作條件好、比較成本較低的優勢,並且在行業內形成了一批比較優秀的企業家、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素質較好的工人隊伍,由此形成的中國紡織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也是以後若干年內中國紡織行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中央對輕紡工業信貸政策的支持 對行業來說是一場及時雨。目前,行業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達到60%,大量的中小企業依靠銀行貸款維持運作,銀行對企業流動資金的支持,是企業資金鏈上的及時雨。
出口政策方面 提高紡織服裝的出口退稅率,取消涉及輕紡企業的各種不合理收費,暫停輕紡加工貿易台賬保證金「實轉」政策等,這對於紡織行業來說可以增加出口,抑制出口貿易的下滑勢頭。
內需市場的拉動 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強帶動了衣著消費的增加,大量住房的增加,鐵路、公路的建設,對家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的消費都是很大的拉動。
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增值稅的調整轉型將直接增加企業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減少企業的增值稅負擔,鼓勵企業增添新的設備,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專項 近來中央有關部門批准1000億元的專項資金,其中一部分會注入到紡織行業。其中,紡織行業獲得支持的項目包括1.高新、功能性纖維的產業鏈開發應用。2.環保節能降耗等相關項目。3.天然纖維的高附加值產品及先進工藝技術開發。4.十項成套紡機設備。5.行業公共服務平台的建設。通過這些舉措,可以加快我們實現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目的,這是紡織行業困境中的機遇,給行業帶來了走出困境的希望。
中國是紡織出口大國,底子好,出口體制日趨健全。國家頒發相關政策扶持,拉動內需,增加出口退稅。經過這一次的重新洗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外貿紡織市場會更加規范,紡織出口依然會復甦。
㈢ 做家紡,上哪個國家最好,加拿大日本還是新加坡
9月6日至17日,由上海楊浦區商委,上海國際家紡產業園主辦,上海駿易公司協辦組織了30多家家紡企業,共50人出訪法、比、荷、意、西五國進行「中歐家紡品牌合作商務活動」.參觀了法國巴黎、比利時布魯塞爾兩個展會,造訪了鹿特丹商務學院,與多國協會座談,與近40家歐洲家紡品牌企業對接,並考察了各種模式的家紡專營店,活動內容頗豐,大家收獲很大。 歐洲一路行來,我對幾家國外商會(協會)及中外家紡企業講了三點印象,一是歐洲紡機企業保持穩定發展,得益於中國紡織企業發展的需求形成的廣闊市場。二是歐洲紡織及家紡生產企業快速萎縮,是全球經濟,特別是紡織(家紡)產業轉移的必然趨勢。三是歐洲企業的研發設計能力及市場營銷理念、方式、渠道仍值得中國企業學習和借鑒。圍繞三點印象和本次出訪的各項活動及會談內容,我個人感悟很深,介紹一些見聞,漫談一些看法,以飧有關人士和廣大讀者。 關於展會 巴黎家居展,maison & object 每年1月、9月舉辦,是一個綜合性展會,家紡只佔一個館,近一萬平方米,其餘為配飾、玻璃器皿、、燭台、、瓷器等生活用品,是一個生活館的布局,產品獨特,具有藝術品的感覺,整體布置生活氣息很濃,非常溫馨,家紡參展商為各國組團參展,美、、英、、意 、法、土耳其等國均有展位,與國內展會豪華裝修相比,展位布展簡潔而顯檔次,與國內展會以陳列產品為主相比,企業展品不多但各具特色,主要是展示品牌,品味和形象。 布魯塞爾裝飾面料展mood 每年只舉辦一次,是歐洲頂級展會之一。其辦展宗旨為創意、創新,展會的特色是非常專業,展會維持在3-4萬平方米,展會不大,但參展商均為頂級品牌企業,展品奢華無比,參展商與客戶相對穩定,不追求擴大發展,參加展會門檻很高,迄今為止中國裝飾面料展商只有浙江餘杭中亞等三家,有些廠商申請多年仍未獲准,其參展條件為提前一年申請,有必要時主辦方要派員到企業考察。提前半年送樣品接受審查,並須提供版權證書,展位費,裝修費及其他費用較高,但展會的效果定會使人滿意。 兩個展會相同之處是展商好,展品好,不同之處是綜合性強(巴黎展)和專業性強(布魯塞爾展),聯想到國內全國性,區域的展會,是綜合好,還是專業好,不能一概而論,要依據不同的需求和辦展的實力,但總歸要有特色、有效果,只圖業績和規模,不能給廠商帶來實效的展會註定沒有生命力。 關於紡機 此行參觀了比利時三個紡機廠,聽了義大利瓦雷澤地區商會及西班牙巴塞羅那紡機商會相關紡機廠的介紹並進行了交流會晤。如我前面所說,歐洲紡機廠十分看好中國市場。二十年前,其設備在歐洲本土銷售較多,其後主要銷往發展中國家,不論哪個廠家,近幾年在全球銷售量占第一位的都是中國,中國的購買量幾乎相當於銷往其他國家的總和,因此各商會,各生產廠家對中國考察團敞開大門,從高端母機(數控機床,激光製造)到配套總裝,從設備性能到產品特色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巨大市場的吸引使各廠家對考察團表現出的熱情和耐心也就不足為奇了。 米泰克斯metex,毛圈起絨織機以其獨具匠心的設計吸引了生產面料的廠家,特殊的提花毛圈和割絨裝置一次完成絨布生產,絨面富有立體感且牢度好,國內已有廠家試用,大大提升了絨布面料的檔次和附加值。 必佳樂picanol劍桿織機在國內應用廣泛,這次該企業介紹的改進後機型最大特點是能耗最低化,採用主馬達直接驅動織機,同時驅動主軸與開口裝置,可節省10%的能量,並以油冷減少散熱,與同等功能的織機相比,減少耗能以達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范德威爾van.de.wlele是唯一生產雙劍桿織機的廠家,超寬重型雙劍桿機上割絨機器性能完好,但價格昂貴,年產數量不多,大多數為中國地毯廠家購買,其雙劍桿,三劍桿沙發面料及裝飾布生產設備已開始為中國廠家選用。 西班牙潘拿pannon、蓋力gali、科司莫泰克斯cosmotex等公司生產的印花機,水洗機等設備性能也很優越,但對中國市場宣傳不夠,未引起國內企業的關注。有一種機型為半自動台板運動式平網印花機,盡管效率低,但適合小批量,特別是不受套色的限制(平網機最多16套色)的優點值得企業關注 . 馬賽斯masias生產的自動充枕機及梳棉絎縫一體機,值得向床品成品生產企業推薦。 關於設計 義大利科莫是每次考察必訪之地,科莫紡織生產有上百年歷史,現在生產已盪然無存,作為領帶生產發源地,其生產已被浙江嵊州取代,但其研發設計能力仍居世界領先,幾百家設計師工作室為紡織,特別是家紡提供花型圖案的原創作品。考察團一時變成了采購團,法柔foro和歐文over阿爾維希aervec等工作室,通過上海駿易公司與中國企業有密切合作 . 在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各國與企業的交流中,也有一些公司提供花型設計,不僅采購了許多花稿,也使企業老闆和設計師大開眼界。 對歐洲的設計師,原創是第一位的,但他們也不拒絕學習和借鑒,關起門來也搞不出原創設計。對國內設計師,學習他們的創意,借鑒設計中的元素,採納色彩的運用,甚至有一些模仿,會使自己有所提高,只是萬萬不能照本抄襲套用,中西產品由於文化不同,設計各有特色,照搬不一定適合國內市場,絕不同於音樂、文學、舞蹈,拿來可聽、可看、可欣賞。 產品的設計只能借鑒、交融,請進來走出去,適合市場的需求,適合本企業的風格,才能使設計有所提升。 不懂設計的人聽了鹿特丹商學院關於流行趨勢的講座也有了一些感覺,vision公司講了四個視點,即世界、區域、個人和未來,五個過程即不確定年代、尋找新結構、謙虛世界觀、距離相近的人及反醒,才產生了大自然,結合科技,清晰、粗獷、傳統、簡潔、古典、現代、組合等不同又相通的設計理念及不同階段的趨勢,外行聽起來玄奧,內行聽了受益。 關於合作 歐洲的紡織包括家紡生產萎縮是必然趨勢。紡織大生產起源於英國,傳輸到歐洲本土,再到美國,再到日本,現在中國已是世界紡織第一大國,隨著西方紡織生產的萎縮,中國的紡織包括家紡已經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在品質,檔次上正在進一步提升,從貼牌生產而過渡到相互合作的過程,抓住機遇,當然有利於企業發展,但合作也絕非是件易事。 我們接觸了近40家歐洲有意合作的企業,大致分為三類:一類的只有品牌,而且是服裝、箱包品牌延伸至家紡;一類是專賣或專營店;一類是目前還存在的生產商。協會和商會依產品的檔次和營銷渠道分了十級類型,欲合作的企業均在7級以上 . 服裝和箱包的品牌無疑知名度最高,但做家紡的經驗還需一個積累的過程,有成功的也不乏做失敗的,我們的企業似乎興趣不高。 與專賣專營店合作不失為一種好的結合,但商會介紹其優勢是最接近客戶,能產生實效,但缺點是不生產,雖有研發設計,但能力較差,最主要的是要貼近市場,選擇產品,與國內營銷模式最大的不同是買斷產品,直接從經銷商,在主要從全球生產商中采購產品,一要有資金支持,二要有采購風險。Sancarlos和lober等連鎖店或商場中的店中店,不注重宣傳生產廠家的品牌,而只宣傳自己店的品牌。 其經營面積500-3000平方米不等,完全是大家紡的概念,床上用品、毛浴巾、窗簾裝飾布應有盡有,但不像多樣屋、特立屋配套玻璃器皿、瓷器、小傢具等。窗簾裝飾即可整卷買,小量批發,又可零剪零買上門服務,難怪幾百米的店(當然是連鎖10多家,甚至幾十家)卻有著幾千米的庫房,且有一套科學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與專營店的合作要在其特有模式的基礎上(因要直接引入店名)做適合國情的調整,或借鑒其模式自行開店,高、中、低檔均可,我認為是改變我們目前唯一經營模式(床品、毛巾企業是經銷商、代理商、布藝企業只做批發)的一種嘗試。 與所謂品牌生產企業合作,可購買品牌,取得在國內經營權,或購買其公司等不同方式,為什麼用所謂兩個字,客觀的說,消費者對家紡品牌的認知度和忠誠度遠不及服裝 、鞋子和箱包,考察團瘋狂購買l.v 、gucci 、boss 、baburui. 沒有人買品牌床品,毛巾等家紡產品也說明了這一點 .不用說消費者,就是家紡業內人士,也找不出某個人一口氣能說出5個國外家紡知名品牌 .因此,購買品牌只不過是迎合國人喜歡一個洋牌子而已 .當然,我並不是反對購買品牌生產企業,而是合作時更要注重利用其研發設計的能力,利用其歐洲乃至全球的營銷渠道,安排我們企業為其生產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其二手設備與我們合作,為其開拓國內市場的同時,把我們的產品進一步打入歐洲,以提升我們產品的檔次,拓展本企業的市場。 這次考察,中歐企業的對接只是初步的,更重要的是打開了企業家的思路。歐洲商會的朋友也在提醒我們,雙方要根據自己的意願,相互加深了解,反復磨合,更要注重合同的細節,才能保證合作的成功和愉快,我們也要求對方提供每個企業的具體詳細的合作模式及方案條件。 關於協會 歐洲的商會、協會地方性和區域性的居多,與我們中國特色有所不同,由有實力、威望高的企業家擔任主席,負責組織領導,如果說做表面的工作,就是經常性組織相關企業聯誼和交流,費用實行AA制或成員企業自願埋單 .更多的是為企業做實質性服務 .比如本次中歐企業的對接就是由各商 、協會負責組織的,辦事之認真,活動組織之嚴密,令考察團成員嘆服,商、協會不向企業收取會費,在為企業服務的具體項目按照一定比例收取費用,以維持商協會的支出 . 此次考察團圓滿完成了預定目的 .上海楊浦區商委給予了大力支持,上海國際家紡產業園,上海駿易公司做了大量的工作,啟動了多方的資源,出訪歸來,眾多企業感覺意猶未盡,說明我們後續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企業的願望是不能歸來後就地解散,而要求出訪企業間,中歐企業間仍要加強聯系,使合作向深度發展,並提出應成立類似聯盟的組織機構,鏈接國內外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滿意請採納
㈣ 轉產東南亞遭遇產業鏈短板 國內紡織業「迴流」中西部
近日,工信部表示,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
這一表態的背景是,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的部分產能不斷向東南亞轉移。據統計,2019年越南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7.5%。與之相對應的是,2019年1-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2718.3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實存在紡織服裝產能向東南亞地區轉移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紡紗和成衣製作這一塊。其中,成衣製作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賴於東南亞低勞動力成本優勢,而紡紗多數為國內產能轉移。2019年,中國在越南投資的紡紗產能占越南紡紗總產能的32%。
然而,不少中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投資設廠,在享受成本紅利的同時,也將面對產業鏈不完善的挑戰。
「緬甸工人的工資特別低,每月只有400-500元,但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內進口,增加了額外的物流成本。」聯成(緬甸)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雷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工信部同時提出,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也成為一些企業的新選擇。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個中西部紡織產業園建成,顯示出中國紡織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以四川為例,今年以來,包括瀘州、自貢等地都有相關產業園開建,當地紡織產能大幅提升。
很多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服裝業的出口額,近年來持續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長。大型紡織企業健盛集團在2019年年報中指出,東南亞近年來受益於紡織服裝產業的轉移,出口增長較快。比如越南,2019年紡織品出口額為326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7.5%,較2017年增長了24.42%。
在這背後,是很多國內企業在東南亞設廠,比如雷明所在的企業。他從事服裝業已有13年,2013年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移緬甸。
「我搬廠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緬甸工人的工資低,更重要的是,那時歐盟給予緬甸最優惠國政策,對緬甸出口到歐盟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雷明說。
與雷明的公司一樣,東南亞低工資和零關稅的誘惑,促使不少中國紡織企業轉移。
捷德皮具製品有限公司老闆羅良碴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他1993年起從事紡織服裝業,主要生產手袋、箱包和皮帶等產品,美國是其主要海外市場,2018年他開始在柬埔寨建廠,轉移最主要還是為了避關稅。
甚至不少上市公司也選擇東南亞設廠,比如位於浙江的健盛集團,在今年3月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公司於2013年開始生產基地海外布局,目前在越南已規劃建設了三大生產基地。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以越南為主的東南亞地區,低成本(人工、水電)和政策扶持(低稅),確實是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優勢。此外,越南已經加入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其紡織服裝商品關稅門檻進一步降低。
然而,和大企業可以同時設立一些上游產業鏈的企業與項目不同,中小型紡織企業在東南亞設廠之後,卻受困於產業鏈不完備。
雷明表示,東南亞的產業鏈並不成熟,只能做代工產品,他們公司需要在中國采購原材料,運到緬甸再加工為成衣出口。
另外,羅良碴表示,柬埔寨工人生產效率低,熟練工人只有國內的60%,連管理人員也要從國內帶過來,他還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培訓柬埔寨工人。
「產品交到客戶的成本比國內低,比如在中國生產成本是10美元,因為有關稅,到了客戶手中是14.3美元,而在柬埔寨生產成本大概是11美元。但光從生產方面來看,由於原材料需要從中國進口,產生了物流費,在柬埔寨的綜合生產成本比國內還高。」羅良碴說。
產業鏈之困,導致並不是所有中國紡織企業都適合轉移東南亞。
一家位於廣東的紡織外貿公司開發部員工許恆(化名),其所在的企業已經從事紡織業12年,主要做針織產品,2年前為了擴大生產,降低人工成本,曾前往越南考察,但最後決定仍然將產能留在國內。
許恆認為,大企業的供應鏈等各方面比較齊全,從製造、印染再到成衣,但像他們這種小企業很難遷過去,而且還缺乏資金。
語言不通等也是中國企業必須面臨的問題。羅良碴坦言,剛到柬埔寨開廠時語言不通,凡事都得請翻譯,由此產生了不少人力和時間成本。其次,在柬埔寨注冊公司很慢,至少要4-6個月,而在中國只需10天。
目前來看,訂單流向東南亞國家也是倒逼中國紡織企業轉移東南亞的重要原因。
不過,更多的訂單並不意味著更多的利潤,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紡織企業扎堆東南亞,企業間的競爭也在逐步升級。
雷明表示,他從2013年在緬甸開廠到現在,不斷有中國服裝廠轉移到緬甸。據他所知,緬甸的大部分中資工廠利潤並不多,只有少部分管理得比較好的工廠可能會賺到一點錢。從加工廠的角度來看,一年投資幾千萬元,能賺幾百萬元已經算不錯。「有的工廠哪怕是接到虧本的訂單,為了養活這邊的工人,也會選擇去接。」
既然如此,中國紡織企業要如何選擇在國內外合理布局?
9月17日,工信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321號建議的答復中稱,統籌推進紡織行業國內外協調布局和發展。支持紡織服裝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紡織服裝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引導規范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國際合作與國內產業升級良性互動,穩定優化紡織產業鏈和供應鏈。
雷明正考慮回內地辦工廠,因為無論是緬甸、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工廠,還是中國的工廠,都有經營得好和經營不好的。「國內像廣西、新疆和山東等地,也有3000元不到的工資。」
中信建投期貨農產品團隊紡織業研究員表示,我國紡織服裝業上的競爭優勢還主要體現在整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以及我國具有高素質的紡織技術工人。尤其是隨著今年中國儲備棉政策性調控,棉花內外價差持續低位運行,國產棉性價比提高,中國棉紗成本優勢再度體現。但對於整個全球紡織原料而言,棉花纖維僅佔25%左右,大部分均由滌綸短纖、粘膠纖維等化纖貢獻。在這一點上,中國具有絕對的化纖產能優勢,紡織產業鏈配套更為完善。
「目前困難之一在於,生產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困難之二則在於外貿市場受到的貿易壁壘沖擊正在逐漸加大。」上述研究員指出,紡織服裝產業的確存在向我國中西部轉移的現象,但這還是難以解決貿易壁壘問題,東南亞的優勢確實存在。
因紡織服裝體量、產業鏈配套的巨大優勢,使得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全球貿易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雖然紡紗產能逐漸往越南轉移,但越南棉紗主要出口地依然在於中國市場,而進口合成紗主要來自中國,這一點看來,越南的紡織業更像是中國產業的補充。
羅良碴則認為,目前國內服裝產業鏈上還有突破空間,當前服裝業兩極分化,一種像H&M、UNIQLO這樣的服裝企業,物美價廉且量大,可以利用成本優勢。另一種是量小且講究 時尚 ,季節性強,中國的供應鏈相當成熟,才能生產。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