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中國面積人口
印度的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中國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人口同為14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和印度同為14億人口,印度的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平原佔40%,為119萬平方公里,中國的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平原佔12%,為115萬平方公里。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鎮數搜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畢陵的國御歷家。
B. 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各是多少
中國的領土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
中國的耕地總面積約為1,432,960平方公里。
印度的領土面積約為329萬平方公里;
印度的耕地面積約為1,596,500平方公里。
世界各國耕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比例示意圖(數字單位為百分比):
(2)中國與印度國土面積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土地資源主要有5個特點,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等。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
1、土地遼闊,類型多樣。中國土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從北緯53°34′至3°51′,南北約跨50個緯度,由寒溫帶至赤道帶,約70%為溫帶(佔25.9%)、暖溫帶(佔18.5%)和亞熱帶(約佔26%),有優越的熱量條件;
從東經73°附近至135°05′,東西跨將近62個經度,由太平洋沿岸到歐亞大陸的中心,包括土地面積幾乎相等的濕潤(佔32.2%)、半濕潤(佔17.8%)與半乾旱(佔19.2%)、乾旱(30.8%)兩大地理區域。
由於土地的水、熱條件組合的差異和復雜的地形地質條件,悠久的農業歷史,多樣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中國極其多種多樣的土地資源類型,極有利於農林牧副漁生產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充分說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國土地構成的顯著特點。中國是多山國家。據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積約占土地總面積的69%,平地約佔31%。
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層薄,土地的適宜性單一,宜耕性差,農業發展受到較大限制,生態系統一般較脆弱,利用不當,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資源破壞。
但山地,尤其是中國南方山地,水熱條件好,適宜於林木生長和多種經營的發展。西北地區的山地是中國主要牧場,又為平原地區農業灌溉水源的集水區,因而,山地在西北地區農業自然資源的組成中和農業生產結構中佔有特殊重要地位。
3、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佔有量少。中國現有耕地約9572萬公頃,為世界耕地總面積的7.7%,佔世界第4位;僅中國北部和西部的牧區與半農半牧區的天然草地約3.17億公頃(另一數字為3.53億公頃),為世界草地總面積的10%,居世界第3位;
中國有林地面積約1.25億公頃,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國人均耕地按統計約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值的1/3;森林覆蓋率僅13%(世界平均覆蓋率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國每人佔有林地約0.12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數的1/5強;
天然草地稍多,中國每人佔有約0.35公頃,也不及世界平均數的1/2。農、林、牧用地總和,中國平均每人佔有0.54公頃,最多也不超過0.67公頃,僅為世界的1/4強至1/3。
C. 印度和中國哪個面積大
中國的面積大於印度的面積,中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印度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
一、佔地面積
1、中國國土面積: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居世界第三位。東部地區佔10.5%,中部地區佔25.3%,西部地區佔64.2%。
2、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二、宜居面積
1、印度位於低緯度地區,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溫度較高,夏天最高溫可以達到50攝氏度。炎熱的氣候,搭配遼闊的可耕地,使得印度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這也是印度人口眾多的一個原因。不過炎熱的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卻不適宜人類生存,比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夏天氣溫甚至可達44度,令很多印度人叫苦不迭,再加上印度西部分布著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沙漠,實際上印度宜居面積並不多。
2、我國的氣候多為溫帶和亞熱帶氣候,氣候適宜,不會出現印度那樣的極端高溫。在地形地勢方面,我國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地、高原和丘陵比例較高,約占陸地面積的67%,除去部分不宜居的沙漠、戈壁和山地,中國的宜居面積約為500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印度的宜居面積。特別是我國的東部地區,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是世界上和西歐,北美等地並列的幾大宜居地帶之一,這些都是印度無法比擬的,所以說,綜合這些方面,印度真的無法和中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