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人怎麼看中國
問題一:日本人到底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首先來說作為在日的中國人,薩本人感覺不到自己有太多的特別。薩在公司里,同事不會因為你是哪國人而態度不同,關鍵看你自己怎麼干。好也罷,壞也罷,關鍵在自己怎樣禪茄做。在海外的朋友大概多有同樣的感覺,人家主要是看你這個人如何,而不是看你的種族。其實,在中國的外國人也是一樣。只不過,自己做好了,人家也會說一聲,嘿,中國人了不起。
想想那也是給自己的國家作了點兒貢獻。
總的來說,日本對中國人,讓人感覺不如在歐美國家友好。這裡面除了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還有些文化地理因素。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極少(主要是北海道的蝦夷人),基本都是Yamato族,所以它有著心理排外的傳統,對於外國人缺乏兼容,這就無論你是哪國來的了。日本要求外國人「入鄉隨俗」,而在多民族的中國,或者移民國家的美國加拿大,外國人的價值觀和民族習慣普遍受到尊重。對於文化的多樣性,日本人的理解遠不如中國人充分。
至於對中國人總體,有些日本人的確帶著不友好的看法。
說起來,這些不太友好的日本人中,下層的日本人多是因為在日打工的中國人能吃苦,搶了一些日本藍領的飯碗。而且近來新聞中出現過數起中國人參與的「強盜集團」搶劫案件,影響了中國人的形象(日本新聞中頻頻出現「中國人強盜集團」的報道,倒並不能證明在日中國人犯罪率有多高,記得那句名言么?「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而國人的一些習慣比如大聲談笑,不太講究衛生等等日本人無法接受。日本是個小心眼兒的民族,這些東西他們都很在意,用放大鏡放到報紙上,就製造了一種對於中國人的排外情緒。高層的日本人不喜歡中國,則是另有原因,因為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快得讓日本人失去了在亞洲的優越感,不由得產生種嘩襲察種醋意。從地緣政治角度,「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的崛起讓日本感到了競爭的威脅,這個薩覺得倒是有些道理。
有兩種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錯。一種是比較老的日本人,他們親中的比較多,這和二戰後中國 *** 對日本一直採取寬厚的政策有一定關系 -- 這么說可能會引起很多爭論,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有道理的。比如日本政界的明星,公明黨的靈魂池田大作,就是有名的親華派。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他的政治組織創價學會里,還不時能找到某些文革時期個人崇拜的影子。2001年我曾經到神戶去參觀公明黨組織的以周恩來生平為主體的展覽,等待入場的日本人在街上排成了長隊,多半已經上了年紀。另外一部分日本人就是近年到中國去過的日本人,看過北京上海後對中國油生敬畏的感覺。我的鄰居南先生經常去中國,他就特別感慨每次去亂茄中國感受都不一樣,對比日本幾年一個超級市場的貨架子都不換個地方的「平穩」,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南先生去中國的行李越來越少,二十幾年前是大箱子 C 裡面裝的都是禮品,從電子表到圓珠筆;十年前是小箱子,帶幾件換洗衣服,日常用品;現在?甩著十個紅蘿卜就去了。「中國有什麼買不著的東西呢?還便宜。」 南先生如是說,連錢都不用帶,到處都能用信用卡。只是現在每次去,都要為給中國的朋友帶什麼禮物而頭疼。但是,沒去過中國的日本人,則很多認為中國是蠻荒之地,只有那些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照片才能反映中國的現實,這就讓人啼笑皆非了。
「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裡生活過很多年,夢里常常回去的。」 C 在大阪中日友協工作的某日本老人如是說。不過,後來了解到此公原來是侵華日軍的一員,薩覺得對這種「感情」,還真得有三分警惕。
「在中國, *** 也組織『春斗』么?」― 修車的年輕日本工人發現我是中國人後,天真好奇地問。「春斗」,就是每年三四月間,傳統日本企業薪水調整的時間,日本工人會採取 *** ,......>>
問題二:普通的日本人是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在日本呆過幾年,普通日本人還是比較友好的。與咱們大多數人想的不同,大多數日本人對於中國並不了解。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對於咱們中國人所熱衷的談論國事、指點江山都沒有什麼興趣。誇張一點說,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家和自己公司周圍一公里左右的事,除此之外基本與他無關。
比起中國人,日本人顯得比較死板,比較「呆」。任何事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即使中日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如果在日華人需要辦事,也仍然會照章完成。
問題三:日本人如何看中國的? 10分 1.中國經濟落後.貧富差距大.貪官太多
2.中國驕傲.日本戰敗之後.中國拍的抗日戰爭片不是多.而是非常多.打開電視百分之八十都是戰爭片.而且翻版看
3.中國人自私.只認為自己好就行.不團結
.看不得別人好.
4.人均素質底下.
問題四:看看一個日本人是怎樣評價中國及自己的國家 《中國人的智慧》是日本出版的關於各國人民之智慧的系列叢書的一部,還有《日本人的智慧》,《美國人的智慧》等。本人讀了《中國人的智慧》之後,感到從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人,可以看到一些中國人自己不易發現的問題。所以摘譯出該書的一些片斷,請大家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作者簡介:《中國人的智慧》的作者松本一男,1925年出生於台灣,東京大學畢業。多年從事中國學以及金融方面的研究。著書有《 *** 評傳》,《周恩來的處事之道》,《三國志中的座右銘》,《中國人和日本人》等。[譯文摘要]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或者一個民族的性格,可以說相當程度取決於其國家的自然環境以及長期經歷的歷史經驗。打開地圖立刻可以發現,中國東面臨海,西,南,北三面與其他國家接壤。其陸地上的一萬多公里的國境線是人為劃分的,所以很容易被侵犯。不要說國境被侵犯,中國還有過整個國土全部被其他民族侵佔的歷史,五胡十六國、元、清等就是例子。這對於四面由海洋所保護、歷史上只經歷過一次被外國軍隊佔領歷史(指二戰後日本被美軍佔領)的日本人來說是無法想像的。對於有復雜多樣歷史境遇的中國人來說,自然應該具有獨特生活智慧。對於中國人來說,以下的氣質較為突出: 1,忌諱戰爭。因為中國人經歷過多次被侵略之苦,所以也很厭惡去侵略別的國家。 2,大國意識強、認為自己國家的文化最好並以此而自負。 4,陰郁,外人難於了解其內心。 5,憨厚,忍耐力強。 6,保守,不易改變。 7,生活節奏比較緩慢。總之,在嚴酷的環境中經歷了數千年磨煉的中國人比較缺少樂觀的精神。下面從一些側面來探討一下中國人所具有的獨特智慧。「慢慢兒來吧「--中國人的生活節奏 本世紀初以乘船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初到中國港口的外國人都對在港口乾活工人的勞動節奏,尤其是勞動號子的節奏感到吃驚。被稱之為「苦力「的中國工人,喊著慢得沒法形容的勞動號子在勞動,因為拍子節奏遲緩,與之相配合的手腳動作也就慢騰騰的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象清晨中國公園里打太極拳的節奏差不多。看到如此情景,平時習慣於快節奏的日本人會目瞪可呆地感到:「這個國家的人,怎麼會這么悠閑?「對於急性子的日本人來說,中國苦力們的慢節奏的勞動被認為是故意偷懶。舊上海日本人乘人力車時,總是揚著拐杖用日式中國話大聲喊:「快快的!「。因為急性的日本人一登上人力車便想盡快到達目的地,所以人力車夫們很討厭搭日本客人。在舊滿洲煤礦及港口,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工頭甩著鞭子對苦力們喊:「快快的!「。因此除非給相當高的工錢,中國的苦力們都不願在日本工頭手下幹活。當時在中國的日本企業家們,即使不懂其它的中國話,也絕對懂「慢慢的「這句話。並把其作為形容中國勞工的詞語。其實日本人並不懂,苦力們乍看上去象偷懶似的慢悠悠的勞動,是他們進行長時間持續勞動的智慧。象日本工人那樣的蠻干,身體往往支撐不住。中國人不僅日常生活的節奏慢、作商業買賣也是慢騰騰的。香港、深圳不動產的出租契約,期限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還有長達「九十九年「的。對於出租契約一般為二年或三年的日本人來說,只能認為這是在開玩笑。從中國人的走路方式也可以明白他們不慌不忙的生活態度,即使在北京、上海這種繁忙的大城市裡,也很難看到象日本人那樣一路小跑似走路的中國人。中國人甚至打仗也是慢騰騰的。三國時代,劉備率蜀國大軍攻入吳國,直逼夷陵。位於長江中游北岸的夷陵是軍事和交通的要地,一旦被突破,吳軍的根據地江陵......>>
問題五:《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人》 我有幸認識過一位我從心裡非常喜歡和尊敬的年輕的日本人。是他再一次提醒了我,和人相處,無論他或她是哪國人都首先應從,都是相同的人,從一個「人」的觀點出發去相處!去相互理解和體諒。
如果這個中國人足夠優秀,並能守規矩,抱著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心態去努力使自己融入日本社會的話是會贏得尊重和喜愛並得到幫助的。同時,日本比較尊重知識,看中能力。崇尚強者。
但大多數日本人可能會覺得中國人比較不太會掩飾,說話較直來直去,自我意識較強。遵守規章制度方面會略顯差一些。他們心底里還是日本人優先,更相信自己人。內外有別的意識根深蒂固,相當嚴重。加之由於歷史問題和文化的差異,總是會保持很大的距離,不容易吐露真心。
問題六:日本人怎麼看現在的中國? 這要看人,以安倍為領頭羊的領導人集團對中國成敵視狀態,另一黨派的領導人對中國是友好狀態,至於日本民眾,還是很客觀的對待中國人,只要中國人別自己做出些丟臉的事情基本還是尊敬和友好的
問題七:看看日本網民怎樣看中國人 網上的評論,哪個國家都差不多,說啥的都有,就那麼回事兒吧。
問題八:日本人怎麼看中國女孩 日本人不看中國女孩,中國的女留學生在那邊勤工儉學拍出來的片子都是賣回大陸看的。
問題九:中國人眼中的日本人是什麼樣子的 年代不同了, 對日本人的看法 也不同了。50歲以上的人對日本鬼子(對日本人的統稱),恨之入骨,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崇洋 *** 到連日本人都親的沒法了。這是一部分人。
⑵ 在華日本人怎麼評價中國
《中國人的智慧》的作者松本一男,1925年出生於台灣,東京大學畢業。多年從事中國學以及金融方面的研究。著書有《毛澤東評傳》,《周恩來的處事之道》,《三國志中的座右銘》,《中國人和日本人》等。
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或者一個民族的性格,可以說相當程度取決於其國家的自然環境以及長期經歷的歷史經驗。打開地圖立刻可以發現,中國東面臨海,西,南,北三面與其他國家接壤。其陸地上的一萬多公里的國境線是人為劃分的,所以很容易被侵犯。不要說國境被侵犯,中國還有過整個國土全部被其他民族侵佔的歷史,五胡十六國、元、清等就是例子。這對於四面由海洋所保護、歷史上只經歷過一次被外國軍隊佔領歷史(指二戰後日本被美軍佔領)的日本人來說是無法想像的。對於有復雜多樣歷史境遇的中國人來說,自然應該具有獨特生活智慧。對於中國人來說,以下的氣質較為突出:
1,忌諱戰爭。因為中國人經歷過多次被侵略之苦,所以也很厭惡去侵略別的國家。
2,大國意識強、認為自己國家的文化最好並以此而自負。
4,陰郁,外人難於了解其內心。
5,憨厚,忍耐力強。
6,保守,不易改變。
7,生活節奏比較緩慢。
總之,在嚴酷的環境中經歷了數千年磨煉的中國人比較缺少樂觀的精神。下面從一些側面來探討一下中國人所具有的獨特智慧。
「慢慢兒來吧「--中國人的生活節奏
本世紀初以乘船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初到中國港口的外國人都對在港口乾活工人的勞動節奏,尤其是勞動號子的節奏感到吃驚。被稱之為「苦力「的中國工人,喊著慢得沒法形容的勞動號子在勞動,因為拍子節奏遲緩,與之相配合的手腳動作也就慢騰騰的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象清晨中國公園里打太極拳的節奏差不多。看到如此情景,平時習慣於快節奏的日本人會目瞪可呆地感到:「這個國家的人,怎麼會這么悠閑?「對於急性子的日本人來說,中國苦力們的慢節奏的勞動被認為是故意偷懶。舊上海日本人乘人力車時,總是揚著拐杖用日式中國話大聲喊:「快快的!「。因為急性的日本人一登上人力車便想盡快到達目的地,所以人力車夫們很討厭搭日本客人。在舊滿洲煤礦及港口,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工頭甩著鞭子對苦力們喊:「快快的!「。因此除非給相當高的工錢,中國的苦力們都不願在日本工頭手下幹活。當時在中國的日本企業家們,即使不懂其它的中國話,也絕對懂「慢慢的「這句話。並把其作為形容中國勞工的詞語。其實日本人並不懂,苦力們乍看上去象偷懶似的慢悠悠的勞動,是他們進行長時間持續勞動的智慧。象日本工人那樣的蠻干,身體往往支撐不住。中國人不僅日常生活的節奏慢、作商業買賣也是慢騰騰的。香港、深圳不動產的出租契約,期限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還有長達「九十九年「的。對於出租契約一般為二年或三年的日本人來說,只能認為這是在開玩笑。從中國人的走路方式也可以明白他們不慌不忙的生活態度,即使在北京、上海這種繁忙的大城市裡,也很難看到象日本人那樣一路小跑似走路的中國人。中國人甚至打仗也是慢騰騰的。三國時代,劉備率蜀國大軍攻入吳國,直逼夷陵。位於長江中游北岸的夷陵是軍事和交通的要地,一旦被突破,吳軍的根據地江陵和夏口也將被直取。可是蜀軍進軍至靠近夷陵的地方便駐紮下來,以圖解除遠征疲勞。守衛夷陵的吳軍將領也採用閉們不戰的拖耗方針,試圖拖到敵方疲勞時,再進行反擊。吳軍一拖就是半年,等到蜀軍已疲憊不堪時才大舉反攻,用火攻大敗蜀軍。如果換成日軍,大概不會象吳軍那樣有耐心慢慢地忍耐半年吧。不管怎麼說,中國軍隊採取慢慢地拖垮敵人的不屈不撓的戰術,可以說是其特長。中國人的這種「慢慢兒來吧「的態度,雖然優點不少,但也有缺點。「慢慢的「缺點之一是時間觀念鬆弛,沒有爭分奪秒的精神。在中國農村開會,遲到一、二個小時並不是什麼希奇的事。《史記》中有個「尾生之信「的故事,其大意是:尾生和戀人約好某日某時在某地的橋頭約會。可是尾生在約定的地點等了幾個小時也不見戀人,這時天降大雨使河水猛漲,但尾生卻不肯離去,終於抱著橋欄桿溺死。此後中國人便用「尾生之信「來形容非常守信用的人。不過,在日本人看來,為了等一個不按時約會的戀人而死實在不值得。「慢慢的「缺點之二是效率低。中國人一直認為自古以來中國在文化、思想、技術方面都是最優秀的,所以並不急於攝取其他國家的知識和文化。對歐洲文明、尤其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成果也採取慢慢吸收消化的消極態度。相反,日本人則積極、熱心地吸取新知識,新文化。1543年葡萄牙人把火槍傳到了日本,三十二年後日本軍隊中就出現了火槍部隊,從此火槍便成為日本軍隊中不可缺少的新兵器。火槍便傳到中國的時間比日本還早,可是八十年後豐成秀吉出兵朝鮮時,中國明朝的軍還沒有火槍部隊,而且到一百五十年後明朝滅亡時,中國軍隊仍沒有大規模地使用火槍。僅此一例便知日本人和中國人的速度觀念之不同,在吸收先進國家的科技、文化、思想方面的速度差異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日本明治維新後數十年就發生了明顯變化,而中國卻很難擺脫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中國人的勤勞程度並不比日本人差,但效率卻明顯不如日本人,這不能不說和中國人時間觀念有關。與喜歡求快的日本人相反,中國人採用不急不躁,但堅持到底的生活態度。「慢慢兒來吧!「這也可以說是中國人從長期歷史經驗中得來的一種智慧和生活感覺。「馬馬虎虎「--中國人的辦事方針日本有句罵人的話「馬鹿「(八嘎牙路),一般認為是從《史記》中「指鹿為馬「的典故而來。秦始皇死後,實權被宰相趙高所掌握。趙高有一天獻給秦二世皇帝一頭鹿時說:「陛下,獻給您一匹馬。「年輕的二世皇帝莫名其妙地對左右的大臣說:「奇怪,這明明是一匹馬呀。「大多數的大臣為了討好趙高都說:「的確是鹿不是馬。「
後來日本人就把連馬和鹿都分不清的愚者叫做「馬鹿「(傻子、笨蛋)。中國人有句常說的話:「馬馬虎虎「,即是馬是虎都無所謂,反正都是動物的意思。這種草率的感覺和表現,是中國人所特有的,日本人難於理解的。日中國交正常化以來,出現了不少合資企業,雖然有搞得好的,但也有中途受挫的。不成功的理由有各種各樣,但其中之一就是日中雙方對契約的考慮方法不同。日方認為,一旦簽訂了契約,中途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也應絕對履行和遵守,這是商業的道德。而中方則認為:固然應該遵守當初簽訂的契約,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途中適當修改一些也沒關系。所謂買賣,是應該隨機應變的。
1978年,中國政府和日本的新日鐵、三菱商事等大企業簽訂了合資的寶山鋼鐵公司。1981年1月中方突然以外匯緊張為由,單方面提出中止第二期工程。這使日本企業嚇破了膽,已投資了數千百億日元的設備,突然被中止,怎麼能受得了?而且作為有絕對信用的國家政府,又不是民間企業,怎麼能隨意破棄契約呢?可是中方則反論道:「並不是我們以自己喜好隨便不履行契約。由於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不得已不能履行原先的契約。難道雙方不能尋找一個互相妥協的辦法嗎?「這個問題最後以日本政府的出資援助使工程得以持續而解決,但日方從此感到如履薄冰。另外,中國人崇尚「肚量大「、不拘泥於小事的人,在小事上斤斤計較的日本人往往被中國人指責為「太小氣「。但日本製品之所以質量好也正是由於日本的技術人員斤斤計較出來的,「不拘小節「恐怕亦是中國製品質量粗糙的原因之一。在日中合辦的企業里,因為雙方辦事態度不同而引起的爭執不在少數。中方抱怨日方「氣量太小、挑剔過分「,日方則抱怨中方「粗枝大葉,馬虎過分「。中國人認為:既成的法律、規則、契約、約束等,不見得完全正確,由於客觀形勢的變化,可能會出現與實情不相稱的情況,這時就不應拘泥於先前的約束,而應作出與實情相應的擴大解釋。比如做買賣,賣者希望盡可能賣得貴些,而買者則希望便宜些買到,為了達成買賣,兩方不是都需要有點「馬馬虎虎「的態度嗎?但是在近代社會中,從國家的政治、外交到民間的貿易、僱傭,都以契約的形式進行,以至於有人把近代社會稱之為契約社會。發達國家都把契約看作有絕對的約束力,應該無條件地被執行。所以認為可以對契約持「馬馬虎虎「態度的中國人,很容易被指責為是不可信賴的夥伴。這是大概是中國難於與其它國家進行良好合作原因之一吧。「沒有法子「--中國人的政治觀中國從未出現過民主主義的政治制度,自古以來中國的政治都是自上而下強行推行的專制制度。歷代的執政者為了保衛自己的權力,把國家的軍隊建立成一支專門保衛自己的軍隊,把民族的文化轉變為捍衛自己統治正當性的學問。在長期的高壓政治下,中國人形成了一種對政治十分消極冷漠的態度。許多人對現政不滿,但也只是消極地說:「沒有法子「。但並不能因為中國人對政治看破紅塵的消極態度,得出中國人沒有政治反抗精神的結論。中國人雖然嘴上說「沒有法子「,但內心裡卻並非認為已經真正「沒有法子「了。「沒有法子「是中國人在高壓政治下的一種忍辱負重的策略,不能因為中國人總說「沒有法子「,就認為中國人容易屈服。在日中戰爭以前,許多在中國的號稱「中國通「的日本浪人,把中國人這種消極冷漠的政治觀認為是容易屈服的表現。他們說:「**人根本沒有什麼愛國心,一提起國家來開口閉口就是「沒有法子「。所以只要給中國一個軍事打擊,中國人就立即會屈服。「這種對中國人一知半解的看法,是當時日本軍部發動侵華戰爭的背景之一。另外,中國人的政治觀之一,就是把從事政治活動與賺錢聯繫到一起,即所謂「陞官發財「。數千年來,中國人一直被殘酷的政治所愚弄,庶民一旦作了官就變本加厲地榨取、折磨民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貪污受賄。所以中國歷代政治黑暗,官僚與貪污、賄賂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舊日本軍隊中,新兵受長官、先輩的欺負屬家常便飯。新兵每天被長官、先輩打嘴巴、挨訓。受盡非人折磨的新兵成為老兵後,即使再老實的人也會象魔鬼一樣對自己的後輩進行同樣甚至更加厲害的欺負,如同復仇一般。在中國,受盡官吏榨取折磨的庶民作了官後,就變本加厲地榨取折磨民眾,可以說象舊日本軍人折磨新兵的復仇心理。歷史上中國百姓的夢想就是「陞官發財「,尤其科舉制度出現後,受長年榨取之苦的民眾都抱著這個復仇的夢想。因此中國自古以來的官吏就是「貪官污吏「,清官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