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常見的水果葡萄是何時傳入中國的
葡萄是2000多年前傳入中國的,在漢朝。
葡萄原產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約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國主要產區有安徽的蕭縣,新疆的吐魯番、和田,山東的煙台,河北的張家口、宣化、昌黎,遼寧的大連、熊岳、沈陽及河南的蘆廟鄉、民權、儀封等地。
葡萄為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或被稀疏柔毛。卷須2叉分枝,每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卵圓形,顯著3-5淺裂或中裂,長7-18厘米,寬6-16厘米,中裂片頂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縊縮,裂缺狹窄,間或寬闊,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圓形,兩側常靠合,邊緣有22-27個鋸齒,齒深而粗大,不整齊,齒端急尖,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無毛或被疏柔毛;基生脈5出,中脈有側脈4-5對,網脈不明顯突出;葉柄長4-9厘米,幾無毛;托葉早落。
葡萄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多花,與葉對生,基部分枝發達,長10-20厘米,花序梗長2-4厘米,幾無毛或疏生蛛絲狀絨毛;花梗長1.5-2.5毫米,無毛;花蕾倒卵圓形,高2-3毫米,頂端近圓形;萼淺碟形,邊緣呈波狀,外面無毛;花瓣5,呈帽狀粘合脫落;雄蕊5,花絲絲狀,長0.6-1毫米,花葯黃色,卵圓形,長0.4-0.8毫米,在雌花內顯著短而敗育或完全退化;花盤發達,5淺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圓形,花柱短,柱頭擴大。果實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5-2厘米;種子倒卵橢圓形,頂短近圓形,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橢圓形,種脊微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兩側窪穴寬溝狀,向上達種子1/4處。花期4-5月,果期8-9月。
② 中國中原地區種植葡萄始於哪裡
中國中原地區種植葡萄是源於西漢。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均原產於西域,其中葡萄原產於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在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漢使取其實來,因而皇帝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說明葡萄最早栽植葡萄始於漢武帝期間,由出使西域、率先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帶回。
中國最早栽植葡萄始於漢武帝期間,由出使西域、率先開辟絲綢之路的張騫帶回。還有一種說法覺得,新疆的葡萄該當在張騫出使西域之前就引入了,再由新疆傳到甘肅、陝西,及至全中國。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曾記錄,葡萄是從中亞古國「大宛國」引入的。
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釀葡萄酒之法也隨之傳入。唐朝時葡萄酒已成為迎來送往的深切飲品,詩人王翰曾在《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③ 中國中原地區種植葡萄始於什麼時候
中國中原地區種植葡萄始於西漢。
在司馬遷《從此葡萄入漢家》一書中,記載了張騫率領使團順利到達烏孫,又到了大宛,他的隨員將西域的葡萄、苜蓿引入漢朝,成功鑿通了絲綢之路等經歷。
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荀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葡萄的歷史
中國最早關於「葡萄」的文字記載是《詩經》,但裡面說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這反映出殷商時代的人們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但是,今天我們習慣上說的葡萄,指的卻是歐洲葡萄,是在漢武帝時期才來到中國的。
春秋戰國時期,歐洲的葡萄已經到達西域。因為匈奴等游牧民族部落的阻隔,它遲遲沒有到達中原,還在大宛國逗留。大宛是古代中亞國家,和漢朝之間僅隔著一個匈奴。
大宛國內發生政變,新國王上台後,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漢朝,以表示臣服。和國王的兒子一起來的還有葡萄和苜蓿等種子,就這樣,葡萄終於來到了中國!漢武帝早聽張騫說過葡萄,於是趕緊讓人在宮殿周圍大面積種植了葡萄。
據說還讓專人釀造葡萄酒,之後東漢以至盛唐,葡萄酒一直是達官貴人的奢侈品。古書第一次明確記載內地用西域方法釀造葡萄酒卻是在唐太宗年間,《冊府元龜》中說:唐朝破了高昌國後,收集到馬乳葡萄放到院中,並且得到了釀酒的技術,唐太宗把技術資料作了修改後釀出了芳香的葡萄酒,賜給大臣們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