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抗戰開始時中國有多少卡車

抗戰開始時中國有多少卡車

發布時間:2024-09-16 05:59:58

① 鎶楁棩鎴樹簤鏃舵湡鏈夊摢浜涘浗瀹舵彺鍔╄繃涓鍥斤紵

鎶楁棩鎴樹簤鏃舵湡鏈夊備笅鍥藉舵彺鍔╄繃涓鍥斤細

1銆佺編鍥(緹庡埄鍧氬悎浼楀浗)銆

2銆佽嫃鑱(鑻忕淮鍩冪ぞ浼氫富涔夊叡鍜屽浗鑱旂洘)銆

3銆佸痙鍥斤紙寰鋒剰蹇楄仈閭﹀叡鍜屽浗錛夛紙鎶楁垬鍒濇湡錛夈

4銆鑻辮仈閭﹀浗瀹錛堜互鑻卞浗涓轟富浣擄紝鐢54涓鍥藉剁粍鎴愮殑鑱旂洘錛夈

5銆佸逛腑鍥芥彺鍔╂渶鏃╃殑鏄寰峰浗錛屼絾鍚庡洜鏃ユ湰鍚戝叾鏂藉帇渚垮仠姝浜嗘彺鍔┿

鍦浜屾垬涔嬪墠錛屽痙鍥藉悓涓鍥戒繚鎸佺潃鑹濂界殑鍏崇郴銆傛埅姝㈠埌1936騫達紝寰峰湪鍗庢姇璧勮揪1.364浜跨編鍏冦傛姉鏃ユ垬浜夊叏闈㈢垎鍙戝悗錛屽痙鍥戒袱嬈″悜涓鍥芥彁渚涗環鍊間笂鍗冧竾椹鍏嬬殑浣滄垬鐗╄祫錛屽熺粰涓鍥界殑嬈鵑濋珮杈10浜塊┈鍏嬨傚湪寰峰浗鐨勫府鍔╀笅錛30騫翠唬涓鍥藉叺鍣ㄥ伐涓氬彂灞曡緝蹇錛屼竴浜涙﹀櫒鎬ц兘宸茶刀涓婅タ鏂廣

瀵逛腑鍥藉府鍔╂渶澶х殑鏄緹庡浗

緹庡浗鎻村崕鏀跨瓥寮濮嬩簬嬈ф床鎴樹簤鐖嗗彂鍚庛1938騫村簳鍒1940騫11鏈堬紝緹庡浗鎻村崕璐鋒炬昏¤揪1.7浜跨編鍏冦1941騫1鏈堬紝緗楁柉紱瀹e竷錛氣滃喅蹇冨叏鍔涙敮鎸佸潥鍐蟲姷寰$殑鍚勫浗浜烘皯錛屼粠鑰屼嬌鏈鍗婄悆閬垮厤鎴樹簤銆傗4鏈堬紝緹庡浗鎻村姪浜嗕腑鍥4500涓囩編鍏冪殑鍐涢渶鐗╄祫錛屾帴鐫鍙堝瑰崕璐鋒5000涓囩編鍏冦傚お騫蟲磱鎴樹簤鐖嗗彂鍚庯紝緹庡浗鎻村崕璐鋒5浜跨編鍏冿紝騫朵笌鍥芥皯鏀垮簻絳捐浜8.7浜跨編鍏冪殑涓緹庣熷熷崗瀹氥1941騫8鏈堬紝緹庡浗灝嗛檲綰沖痙鍒涚珛鐨勭編鍥戒箟鍕囪埅絀洪槦錛堥炶檸闃燂級姝e紡緙栧叆姝h勫啗錛屽弬鍔犱腑鍥芥垬鍦虹殑鎴樻枟錛屽湪鎶楁棩鎴樹簤涓鍙戞尌浜嗛噸澶т綔鐢ㄣ

鑻卞浗錛氭棩鏈鍗犻嗗崕鍗椼佸崕涓鍚庯紝鑻卞浗鎰熷埌鍦ㄥ崕鍒╃泭鍙楀埌涓ラ噸渚電姱錛屽厛鍚庡瑰崕鎻村姪璐鋒劇害2400涓囪嫳闀戙傝嫳鍥芥皯浼楁垚絝嬩簡璁稿氬弽鏃ユ彺鍗庡洟浣擄紝鍚戜腑鍥界殑鎶楁棩鍓嶇嚎鎹愰挶鎹愮墿銆

鑻忚仈錛1937騫8鏈21鏃ワ紝涓鑻忎袱鍥藉湪鍗椾含絳捐銆婁簰涓嶄鏡鐘鏉$害銆銆傛ゅ悗鍑犲勾錛屼腑鑻忕捐浜3絎斿叡2.5浜跨編鍏冪殑鎻村崕璐鋒俱傚彟澶栵紝浠1937騫10鏈堣嚦1939騫9鏈堬紝涓鍥戒粠鑻忚仈寰楀埌985鏋墮炴満錛1300澶氶棬澶х偖錛14000澶氭尯鏈哄叧鏋鍜2050杈嗗崱杞﹀強鍏朵粬鐗╄祫瑁呭囥傝嫃鑱旇繕鍚戜腑鍥芥淳鍑轟簡6涓椋炶屼腑闃熺殑蹇楁効鑸絀洪槦錛屽崗鍔╁浗姘戝厷鏀垮簻寤鴻劇┖鍐涘拰鍙傚姞瀵規棩絀烘垬銆傝繖涓鏃舵湡錛岃嫃鏂瑰湪鍗庡啗浜嬮【闂鍜屼笓瀹惰揪3665浜恆傚湪浜屾垬鏈熼棿錛屾槸涓鍥介噸瑕佺殑澶栨彺鍔涢噺銆

闄や簡浠ヤ笂榪欎簺鍥藉訛紝娉曞浗銆佸姞鎷垮ぇ銆涓歸害銆佽彶寰嬪劇瓑鍥芥姉鎴樻湡闂翠篃綰風悍浼稿嚭鎻存墜錛屽逛腑鍥芥湁涓嶅悓鏁扮洰鐨勫熸炬彺鍔┿

浣嗗湪鎶楁垬鏈熼棿鎴戝浗鍗庝鯨鍗庤斾篃璐$尞浜嗕笉鍙蹇借嗙殑鍔涢噺銆

② 抗戰時中國有坦克么

抗戰中國民黨軍隊有坦克。

例如國民黨第五軍就有坦克裝備:

1933年6月,國民政府從英國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32輛,在原有教導一師戰車隊的基礎上擴編,於1934年11月成立了戰車營,朱錫麟上校任營長。 1936年3月,為培養機械化部隊人才,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了陸軍交輜學校。

1937年5月,國民政府軍委會,軍訓部決定將交輜學校,交通部第二團所屬的裝甲汽車隊合並,在南京方山成立中國 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被任命為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的第一任團長。

1938年1月,軍委會命令將裝甲兵團擴編為陸軍第二○○師。1938年10月,第二○○師擴編成裝甲軍。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國民黨的一支「鐵馬雄師」出世了。它是當時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機械化軍。

當時,這支「鐵馬雄師」的番號是國民黨新編第十一軍,由第二○○師擴編組成,軍長徐庭瑤,副軍長杜聿明。1939年,新編第十一軍番號改為第五軍,杜聿明任代理軍長。第五軍下轄3個師: 第二○○師,駐防廣西全州,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駐防湖南零陵,師長鄭洞國; 新編第二十二師,駐防湖南東安,師長邱清泉,後來廖耀湘也曾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

(2)抗戰開始時中國有多少卡車擴展閱讀

抗戰中國軍坦克戰役:

昆侖關戰役中,徐庭瑤和杜聿明充分利用坦克等機械化部隊,重創日軍。據統計,參加此役的日軍第12旅團長,及三個大隊長,全被擊斃;4000多名士兵死亡。國軍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僅第5軍就有5500人犧牲。

與僅有一支機械化部隊的中國相比,日軍在坦克數量上的優勢是壓倒性的。1936年—1937年,日軍即有約800—1000輛坦克。不過日軍的坦克戰術相當落後,他們除將300輛集中在坦克聯隊外,其他都部署於步兵師團。

因此,當時歐洲人評論說,「日本現仍依賴利用坦克車配合密集步兵作戰的戰術, 正與我們上次大戰時一樣的利用坦克車, 彼等將坦克車團附隸於步兵隊伍中, 而不用之為獨立的攻擊兵力。

③ 抗戰時期共軍的編制和日軍的編制有什麼不同

看展示其,共軍的正規編制有八路軍和新四軍。其中:

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包括:一一五師、一二零師、一二九師、陝甘寧留守兵團,總部特務團、炮兵團。

新四軍:下轄4個支隊和1個特務營。全軍共約1.03萬人。

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和新四軍時,國民政府給高級軍官授予了相應的軍銜,例如總司令朱德為上將、賀龍等師長為中將。下級軍官和士兵則由八路軍和新四軍自行授予。

但八路軍和新四軍向來以職務為主來確定級別高低,本來就不理會軍銜,所以官兵從上到下,都不真正授予和佩帶軍銜,根本就當軍銜制度不存在。只有高層人士和國民政府方面辦理交涉事務時,才會佩帶軍銜。


共軍人數只有抗戰初末的人數統計:

抗戰開始,國軍350W,共軍4.5W,(國軍大部分都是地方部隊,老蔣管不動他們)

二戰結束,國軍430W,共軍142W,(國軍地方部隊基本被老蔣收編為嫡系部隊,共軍得到八年抗日的寶貴時機,兵力得到大量擴充,但是單兵素質還很低,武器稍微低劣)


八路軍新四軍都超出了抗戰初期的編制人數各種獨立大隊、獨立團、區大隊小隊的多如牛毛,所以不好統計。




再說日寇的軍銜:


日軍編制:

1.班: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葯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一個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④ 有誰知道抗日時期的英雄事跡,越多越好,急需!!!

1.在電影〈血戰太兒庄〉中曾有個細節,打退敵人數次進攻以後,一名老兵拌下半節斷了的柳根吹響了那段讓人盪氣回腸的陝西小調,斷牆上那「生在陝西死在山東」的醒目標語令我不止一次的熱淚盈眶。陣守台兒庄的是以陝西人為骨乾的西北軍炸掉浮橋以血肉之軀抗擊日軍的裝甲部隊。為主力部隊反攻贏地寶貴時間,終於迎來抗戰以來首場大勝利!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發動了「蘆溝橋事變」後,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師團兵臨山西風陵渡。接楊虎城掌管西北軍的孫蔚如向國民政府和陝西民眾盟誓:余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

1938年7月,一支由三萬多名「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中條山,曾被侵華日軍稱為「盲腸」。在抗戰初期,日軍傾十餘萬兵力,苦戰三年,竟未能越過中條山一步。這在抗戰初期確屬罕見。而堅守中條山的,竟是武器裝備低劣、受蔣介石排擠的雜牌軍西北軍。

一群清一色的號稱「冷娃」的陝西子弟兵,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11次大掃盪,把不可一世妄言三個月佔領中國的日本鬼子拒阻於潼關以外,使其進入關中掠佔西北的夢想死於胎中。抗戰八年,日軍占據了東、南、北大片領土,卻一直無力西進,這一切都得之於中條山戰役的偉大勝利。日本鬼子不僅未能踏進潼關一步,而且付出了慘重代價,僅「6·6」會戰一役,日軍排長以上軍官的骨灰盒層層疊疊壘堆了1700多具。這是八年抗戰中取得重大戰果的戰區之一。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陝西子弟兵也有2.1萬人犧牲在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由徐劍銘等三位陝西本土作家創作的長篇紀實作品《立馬中條》中,孫蔚如將軍率領關中子弟與日本侵略軍「6·6」 血戰里有一個八百壯士投身黃河的細節:

177師新兵團有一千多名士兵被兩倍於己的鬼子包圍,經過拼殺後死亡200,餘下的800人被逼到黃河岸邊的懸崖上,三面都是絕壁。這800士兵在短暫的一瞬里從懸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稱作母親的黃河。黃河以母親的慈愛襟懷包裹了這800個殊死搏鬥後誓不投降的關中「冷娃」。他們都是16-18歲的孩子。

他們沒有一個人活下來。他們800人集體投河的那一幕,被山裡的村民看見了。活著的這個村民,尤其清晰地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懸崖上只留下最後一個關中籍中國士兵。這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被硝煙熏染,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那位活著的當地村民還記得其中兩句戲詞,是《金沙灘》楊繼業的兩句——— 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俱———死———生啊……

孫蔚如將軍率官兵在800壯士跳河的河灘上舉行公祭。黑紗纏臂。紙錢飄飄。香蠟被河風吹得明明滅滅。有人突然發現黃河水浪里有一桿軍旗,詫異其為何不被河水沖走。士兵下河打撈這桿軍旗時,拖出兩具屍首來。旗桿從一個人的後背戳進去,穿透前胸,這是一個被稱作鬼子的日本兵的屍體。壓在鬼子屍體上邊還緊緊攥著旗桿的人,是中國士兵,就是那個吼著秦腔最後跳入黃河的旗手。

當時,西安的新聞媒體則代表關中百姓發出真誠的感嘆:「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第四集團軍英勇將士在黃河北岸艱苦支撐所賜……」。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親臨平陸慰問第四集團軍官兵、熱情盛贊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

陳忠實曾評論道:

「這些關中將士無論性格性情具備什麼樣兒的地域性特質,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戰中體現出來的凜然不可侵侮的大義,正是中華民族輝煌千古存立不滅的主體精神。」

在關中一部縣志中,滿滿十餘頁的抗戰烈士名錄,他們全部死於中條山戰役。那個時候,該縣人口不滿一萬,而在此戰役中捐軀者竟有一千多人。 在電影〈血戰太兒庄〉中曾有個細節,打退敵人數次進攻以後,一名老兵拌下半節斷了的柳根吹響了那段讓人盪氣回腸的陝西小調,斷牆上那「生在陝西死在山東」的醒目標語令我不止一次的熱淚盈眶。陣守台兒庄的是以陝西人為骨乾的西北軍炸掉浮橋以血肉之軀抗擊日軍的裝甲部隊。為主力部隊反攻贏地寶貴時間,終於迎來抗戰以來首場大勝利!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發動了「蘆溝橋事變」後,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軍牛島、川岸師團兵臨山西風陵渡。接楊虎城掌管西北軍的孫蔚如向國民政府和陝西民眾盟誓:余將以血肉之軀報效國家,捨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與日寇血戰到底!但聞黃河水長嘯,不求馬革裹屍還……

1938年7月,一支由三萬多名「陝西冷娃」組成的隊伍夜渡黃河,開進了黃河北岸的中條山。中條山,曾被侵華日軍稱為「盲腸」。在抗戰初期,日軍傾十餘萬兵力,苦戰三年,竟未能越過中條山一步。這在抗戰初期確屬罕見。而堅守中條山的,竟是武器裝備低劣、受蔣介石排擠的雜牌軍西北軍。

一群清一色的號稱「冷娃」的陝西子弟兵,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先後粉碎了日軍的11次大掃盪,把不可一世妄言三個月佔領中國的日本鬼子拒阻於潼關以外,使其進入關中掠佔西北的夢想死於胎中。抗戰八年,日軍占據了東、南、北大片領土,卻一直無力西進,這一切都得之於中條山戰役的偉大勝利。日本鬼子不僅未能踏進潼關一步,而且付出了慘重代價,僅「6·6」會戰一役,日軍排長以上軍官的骨灰盒層層疊疊壘堆了1700多具。這是八年抗戰中取得重大戰果的戰區之一。在中條山堅持抗戰近三年,陝西子弟兵也有2.1萬人犧牲在中條山下、黃河岸邊。

由徐劍銘等三位陝西本土作家創作的長篇紀實作品《立馬中條》中,孫蔚如將軍率領關中子弟與日本侵略軍「6·6」 血戰里有一個八百壯士投身黃河的細節:

177師新兵團有一千多名士兵被兩倍於己的鬼子包圍,經過拼殺後死亡200,餘下的800人被逼到黃河岸邊的懸崖上,三面都是絕壁。這800士兵在短暫的一瞬里從懸崖上跳了下去。下面是被稱作母親的黃河。黃河以母親的慈愛襟懷包裹了這800個殊死搏鬥後誓不投降的關中「冷娃」。他們都是16-18歲的孩子。

他們沒有一個人活下來。他們800人集體投河的那一幕,被山裡的村民看見了。活著的這個村民,尤其清晰地記得最後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懸崖上只留下最後一個關中籍中國士兵。這是一位旗手。他的雙手緊緊攥著他的部隊的軍旗。軍旗已經被槍彈撕裂被硝煙熏染,他仍然雙手高擎著。他在跳河前吼唱了幾句秦腔。那位活著的當地村民還記得其中兩句戲詞,是《金沙灘》楊繼業的兩句——— 兩狼山———戰胡兒啊……天搖地動———

好男兒———為國家———何俱———死———生啊……

孫蔚如將軍率官兵在800壯士跳河的河灘上舉行公祭。黑紗纏臂。紙錢飄飄。香蠟被河風吹得明明滅滅。有人突然發現黃河水浪里有一桿軍旗,詫異其為何不被河水沖走。士兵下河打撈這桿軍旗時,拖出兩具屍首來。旗桿從一個人的後背戳進去,穿透前胸,這是一個被稱作鬼子的日本兵的屍體。壓在鬼子屍體上邊還緊緊攥著旗桿的人,是中國士兵,就是那個吼著秦腔最後跳入黃河的旗手。

當時,西安的新聞媒體則代表關中百姓發出真誠的感嘆:「西北整個得以安定,皆賴我第四集團軍英勇將士在黃河北岸艱苦支撐所賜……」。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將軍親臨平陸慰問第四集團軍官兵、熱情盛贊陝軍為「中條山的鐵柱子。」

陳忠實曾評論道:

「這些關中將士無論性格性情具備什麼樣兒的地域性特質,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戰中體現出來的凜然不可侵侮的大義,正是中華民族輝煌千古存立不滅的主體精神。」

在關中一部縣志中,滿滿十餘頁的抗戰烈士名錄,他們全部死於中條山戰役。那個時候,該縣人口不滿一萬,而在此戰役中捐軀者竟有一千多人。 1,謝晉元 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
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繼一九三七年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當時的上海是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里,日軍先後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形容為「血肉磨坊」。由於中國部隊戰志高昂,見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於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之戰略目的已達,為從長遠計,決作戰略上之轉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巨任務。
2.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並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志。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索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之後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於是對倉庫實行三面夾攻,雙方沖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於四行倉庫外布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夾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即全身縛滿******,突由六樓平台對准敵人躍下,一個大****自天而降轟然****,煙硝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斗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贊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哧,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一方面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飢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系,正式提出照會,要求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中國最高當局再三考慮,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只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三十一日凌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情緒沸騰,幸而謝團長沈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驚中外,名垂不朽。

2,高志航大隊長首戰擊落日本轟炸機六架,創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蘆溝橋後,日本立即以海陸空三軍,展開對上海大規模攻擊作戰,日軍在開戰之初,就企圖以優勢的航空兵力,殲滅剛剛培訓成立的中國空軍。事實上,日本空軍當時根本不認為「年幼的」中國空軍有任何的戰鬥力。
因為就兩國兵力比較,日本擁有自行生產的先進戰機三千二百架,而中國只有購買拼裝二手各國雜牌戰機三百架,訓練與後勤均落後於日本許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國空軍主動對黃埔江上的日本海軍艦艇發動攻擊,日軍盛怒下立刻調動從台灣飛來的木更津聯隊與鹿屋聯隊戰斗機,企圖一舉消滅南京、上海地區之所有中國空軍基地。不料當天入侵的日本機動群,遭到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長高志航率領的戰機反擊,結果,中國空軍以六比零擊落日機,首開中日空戰全勝紀錄,打破了「皇軍無敵」的神話。
全國百姓從廣播里知道這一消息後,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氣。國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為「中國空軍節」,高志航大隊長被譽為「空中戰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於東北一個農戶家庭,十七歲獲東北陸軍軍官學校選派赴法國航校學習飛行,雖然是異國學員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學不倦,基本飛行技術掌握很快,繼而專修驅逐機專科。學成歸國後,任張學良部東北航空處飛鷹隊少校隊員,再擔任東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高志航不願在東北當順民,登上了滿載流亡難民的列車,入關南下,定下了復仇的決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進入杭州筧橋航空學校高級班學習,畢業後以上尉階任航空學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調任第四大隊隊長,他一貫嚴於律己律人,號召平時如戰時,吃飯限時五分鍾,加油自己動手,不假手於他人,生活上亦與部屬同甘共苦。在他的訓導下,第四大隊訓練精進,成績特優,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隊伍,他本人也於次年五月晉級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衛戰當日,第四大隊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遷到南京,擔任戰場制空任務。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筧橋機場接到警報,駐在台灣的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十八架轟炸機越海來襲,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隊「飛機不要停飛,一半起飛警戒,一半加油待機出擊」,並以信號指示正好趕來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隊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機霍克三式戰機升空,率隊迎戰來犯敵機。當他在空中發現敵機時,便作了一個動作,提醒跟在身後的機群,自己架機直撲過去,瞄準一架敵機,一陣炮火,首創紀錄,僚屬見狀士氣大振,紛紛加入戰斗,四處開花。短短的空戰,高志航擊落日機兩架,全大隊擊落日機六架,我方毫無損失。
當晚,日本廣播稱「十八架飛機中,有十三架失去聯絡」。
四筧橋空戰,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重創強敵於空中的紀錄,是中國空軍史上最光榮的一頁。日本則為討回軍威,在第二天即對中國空軍作全面報復性攻擊,結果,在連續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戰中,日機再被擊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與鹿屋聯隊可以說出乎意料地被中國空軍打得潰不成軍。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軍驅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蘭州接收蘇聯E-15驅逐機,率機十三架飛抵河北張家口機場,二十一日清晨,遭長城方向飛來日本飛機九架襲擊機場,他一面命令飛行員迅速起飛參戰,自己不顧日機機槍炸射,飛奔強行登上座機,命機械師開動引擎失敗,此刻,一顆落在他機艙前頭,高志航與座機一同被炸得粉碎,機場同胞見狀紛紛落淚,烈士時年二十九歲。
高志航殉國後,國民黨政府明令褒揚,並追贈他為空軍少將。

⑤ 請問抗戰期間國軍使用過梅賽德斯賓士L3000(戴姆勒賓士 L3000 4x2)卡車嗎

沒有用過


MB L3000卡車是1938年才開始生產的,而自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德國調停失敗後,已經終止了對華軍售,對於已經定購的裝備也是拖了一段時間、打了折扣交付的。

MB L3000是德國在二戰中一種通用的4×2 3.1t後輪驅動卡車。

使用戴姆勒賓士的4缸柴油發動機。與其同時代的opel卡車相似,在崎嶇的地面有可靠的保障性。該車被廣泛地使用於北非軍團和其他戰線。共生產有三型--L3000、L3000A、L3000S,生產於1938~1943年間,產量超過27700輛,也是二戰中生產最多的卡車

閱讀全文

與抗戰開始時中國有多少卡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水晶燈什麼價格 瀏覽:541
印度周圍都有什麼山脈 瀏覽:472
沙特伊朗伊拉克都信仰什麼宗教 瀏覽:507
哪個公司最早在中國上市 瀏覽:528
印尼小吃做什麼生意好 瀏覽:795
中國哪個城市發達 瀏覽:344
越南版黃熊貓怎麼樣 瀏覽:842
英國脫歐最後賠償多少錢 瀏覽:512
都有哪些國家援助義大利了 瀏覽:361
中國工商貸款多久放款 瀏覽:491
印尼現在華人擁有多少經濟 瀏覽:94
英國為什麼治癒率最低 瀏覽:183
怎麼給在英國的孩子打錢 瀏覽:524
越南哪裡有賣中華煙 瀏覽:185
山東人如何看待印度 瀏覽:649
中國銀行存摺過期了怎麼辦 瀏覽:276
越南苗族腰帶多少錢 瀏覽:454
中國婚禮歌曲怎麼選 瀏覽:348
伊朗總統怎麼評價特朗普 瀏覽:201
印尼華人怎麼賺錢的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