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中國境內哪個地區最少雷電

中國境內哪個地區最少雷電

發布時間:2024-09-26 13:27:52

⑴ 中國西藏發現大陸已知最高的樹,76.8米的不丹松是如何長成的

你見過最高的樹有多高?普通的樹大概長到5-15米,高一點的可以長到20-30米,不過也就幾層樓那麼高,而雲南高黎貢山的禿杉最高能長到72米,被譽為「萬木之王」,但是這還不是極限。2022年5月9日,我國林業的科研人員在西藏墨脫縣背崩鄉格林村測量了一棵高達76.8米的不丹松,刷新了已知的中國樹木能長到的高度的記錄,成為了新的「樹王」。如果房子樓層按一層3米高度來計算,76.8米非常於有25層樓房那麼高。那麼為什麼這棵不丹松能長得這么高?這意味著什麼?

不丹松生長的區域非常狹隘,主要在海拔1400米至2500米的山地雨林與亞熱帶氣候區,中國境內僅在東喜馬拉雅地區、雲南貢山、西藏等地有所分布。

它本身的品種也比較特殊,生命力很旺盛,即使沒有充足的光照,它們也比普通的樹木要高大不少。那些吸收了足夠陽光和雨水的樹木成年後大都能長到50-60米,不過70米及以上高度的不丹松還是比較少見。究其原因,還是要從西藏墨脫縣的地理因素分析。

⑵ 中國四大航天發射基地的優缺點比較

一、四大航天發射中心比較

1、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這中心將可以用來發射正在研製的重型長征五號系列火箭。建設海南航天發射基地項目從1994年開始啟動,從1988年至2006年,此發射場已經五次成功的發射了織女系列火箭。現在正在修建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最早可在2010年之前投入使用。

海南島是中國陸地緯度最低、距
離赤道最近的地區。火箭發射場距離赤道越近、緯度越低,發射衛星時就可以盡可能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較低,使用同樣燃料可以達到的速度
也更快。據稱,在海南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比在西昌發射火箭的運載能力可提高10%至15%,衛星壽命可延長2年以上。同時,發射基地選在海南,火箭可以通過
水陸運輸,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鐵軌的限制(長征二號系列由於受到鐵路運輸的限制,其組件的最大直徑只能限制在3.5米)。另外,從海南島發射的火箭,其發射
方向1000公里范圍內是茫茫大海,因此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

2、西昌航天發射中心

始建於1970年,衛星發射場
位於西昌市西北65公里處的大涼山峽谷腹地。該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6度,全年地面風力柔和適度。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發射
季節。自古人們在西昌能經常觀賞到分外明亮皎潔的月亮,歷來傳為佳話,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稱聞名海內。

據航天專家介紹,這里具有「天然發射場」的優越條件:一是緯度低(北緯28.2度),海拔高(1500米),發射傾角好,地空距離短,緯度越低,離赤道越近,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離心力,又可縮短地面到衛星軌道的距離,從而節省火箭的有效負荷。

二是峽谷地形好,地質結構堅實,有利於發射場的總體布局,對地面發射設施、技術設備及跟蹤測量,通訊的布網有利,能滿足多個發射場的建設。

三是晴好天氣,「發射窗口」好。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是全國氣候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日照多達320天,幾乎沒有霧天,試驗周期和允許發射的時間較多。

總之西昌的緯度低、海拔高、雲霧少,無污染,空氣透明度高洞譽鋒。因此,一座現代化高科技的衛星發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裡,這里也是我國目前唯一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航天基地。

3、太原航天發射中心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面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這里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氣溫5℃。

中心先後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我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4、酒泉航天發射中心

酒泉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
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這里距離酒泉還有近300公里之遙。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
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發射中心海拔1000米,
始建於1958年10月,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該地區地勢平坦,人煙稀少,屬內陸及沙漠性氣候,年平均氣溫8.7攝氏度,相對濕度為
35%-55%,常年乾燥少雨,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一年四季多晴天,雲量小,日照時間長,生活環境艱苦,但可納晌為航天發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條
件。每年約有300天可進行發射試驗。

二、航天發射中心的區位選擇

1、緯度因素:緯度越低,虛薯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大;同時,向東發射,可獲得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轉的慣性,節省燃料;

如:目前,國際上公認理想的發射場是設在南美洲蓋亞那庫魯的發射場。該發射場的緯度為南緯5°,由歐洲有關空間機構管理。歐洲的「阿麗亞娜」火箭就是在這里發射的,這也是「阿麗亞娜」火箭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

我國文昌基地的建設主要就是基於緯度因素的考慮。

2、氣象因素:陰天少,雷雨天氣少,雲少,雲離地表高,風速小;

例如:「嫦娥一號」發射時必須具備三個氣象條件,一是沒有強降水,整個發射期間不能有超過1毫米即小雨以上的降水;二是無雷暴和閃電,從加註燃料到火箭發射時段,場區20公里內不能有任何雷電活動;三是風速要求,地面風不能大於14米/秒,也就是必須低於5級。

3、地形地勢因素:地勢平坦開闊,地質結構穩定;

4、國防因素:建於內陸、山區、沙漠地區;

5、交通因素:水陸交通較為便利。

⑶ 大家好!請問哪位朋友了解全國哪個城市山青水秀,生態環境好又不潮濕

貴陽吧
貴陽風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現代化都市,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以溫度適宜、濕度適中、風速有利、紫外線輻射低、空氣清潔、水質優良、海拔適宜、夏季低耗能等氣候優勢,榮登「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榜首,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避暑之都」稱號。
氣候特徵
貴陽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處於費德爾環流圈,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屬於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年極端最高溫度為35.1℃,年極端最低溫度為-7.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平均總降水量為1129.5毫米,年雷電日數平均為49.1天,年平均陰天日數為2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48.3小時,年降雪日數少,平均僅為11.3天。
貴陽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溫度為23.2℃,最高溫度平均在25-28℃之間,在最熱的七月下旬,平均氣溫也僅為23.7℃,全年最高溫度高於30℃的日數少,近五年平均僅為35.8天,大於35℃的天數僅為0.3天;紫外線強度僅在中午很短的時間內達到4級,其餘時間均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約500毫米,夜間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貴陽冬無嚴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9]
河流水文
貴陽市水資源主要源於天然雨,全市年天然徑流546~640毫米,平均每平方千米產水56.3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為53.4億立方米。市域境內10千米以上河流共98條,其中長江流域90條,珠江流域8條,主要河流有長江水系的烏江、南明河、貓跳河、鴨池河、暗流河、魚梁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人工湖泊主要有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花溪水庫等。[10]

⑷ 雷州半島的得名辨源

對於雷州得名的原由,一直以來總是有人好作這樣詮釋:雷州因多雷而得名。不久前雷州市一位作者也在文章中宣稱:「雷州是僅次爪哇的世界第二大雷區」,像是為雷州作注。網路網《炎夏雷暴》詞條亦雲:「即使冬季,這一帶(海南島、雷州半島)也能聽到陣陣雷聲,雷州因此而得名」。其實這些說法是缺乏依據的。
因多雷得名史無記載我們常說的雷,其科學定義是:閃電出現時,閃電中因高溫使水滴汽化,空氣體積迅速膨脹而發生的強烈爆炸聲。伴有雷聲和閃電的天氣現象,稱雷暴。(見《辭海》)雷暴形成與氣候條件和地理條件相關。專家認為,粵西北一粵中德慶、羅定—粵西南為廣東的多雷暴地帶。雷州半島也屬於多雷暴地帶,而古雷州得名是否與多雷有關,還是不能妄加推測。
雷州始名於唐貞觀八年(634年)。同時期,毗鄰的儋州(今海南儋州市)、瓊州(今海口市)、竇州(今信宜市)也分別於622、631、634年始名,可都不用「雷」字命名,莫非儋州、瓊州、竇州的雷比雷州少?自唐貞觀上溯至秦漢,儋州、瓊州、竇州和雷州之地的雷,孰多孰少,史無記載。翻閱雷州的史籍,看到的是乾旱的記載,世代祭雷祈雨的記載,卻沒有雷暴災害的記載。《雷州府志》錄有雷州古諺「雷打秋有作無收,秋打雷稻籽累累」,並作了詮注。說是雷州人祈盼多雷雨,每年立秋之日有聽雷測天的習俗;「秋打雷稻籽累累」,意為「秋後多雷乃禎祥之兆」。此諺至今仍在雷州半島的鄉村中流傳,究其原因是因為古今氣候未有根本變化。
對於雷暴的成因及我國雷區的分布,哪裡多雷,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林之光在其專著《中國氣候及其極值》中,有全面的闡述。林之光先生的論斷是,「中國的雷暴的分布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區比平原多,陸地比水面多。」他以建國後五十年各地氣象台站提供的資料為依據,進行科學分析,認定我國的多雷地區首推雲南、海南,次為青藏高原東部和橫斷山區北部,第三是兩廣地區。
專家認為,雷州半島同兩廣多雷區的范圍,但由於三面環海,平均海拔才25-70米,無高山,由熱力條件引發的雷暴,相對於海南、粵中、粵北及粵西山區,是少而不是多。權威的氣象資料顯示,雲南勐臘年均雷暴日數達123.7天(最多148天),海南儋縣122.5天(最多139天),雲南景洪120.8天(最多149天),海口市112.7天,信宜市108.9天。而湛江市(總面積的70%為古雷州轄地)年均雷暴日數為94.6天,古雷州的腹地今雷州市年均雷暴日數是96天,均不及印尼爪哇物茂的年均雷暴日數322天的三分之一。至於以「冬雷陣陣」說雷州多雷,也不科學。林之光指出,我國長江、巴山以南地區冬天都有雷,終雷最晚的地區是雲南勐定、鎮源。少與多是相對而言的,如能察今知古,那就很難推論出古雷州最多雷。也許古時雷州之雷也就是南不及儋州、瓊州,北不及竇州。問題還在於,自唐武德、貞觀年間(儋州、瓊州、雷州、竇州始名時期)至建國之初,中國各地都沒有完整的氣象資料,關於雷暴的記錄更是鳳毛麟角。不論誰說古雷州是因多雷得名,都是沒有證據的。
雷州多雷的不經之說
說雷州以多雷而名者,雖然缺乏科學依據,但也並非空穴來風,很可能源自一些遠久的傳說。這些傳說見於史籍,世代流傳,穿鑿附會,自圓其說,可概括為「雷州多雷說」,其說有三。
其一,「豬雷說」。說是雷州這個地方很多雷,到了冬天都變成豬蟄伏到地下。人們把這些豬雷挖出來煎煮,給它溫暖,讓它立春後回到天上行雲化雨。然而,古時有識之士就認為這種傳說是荒誕的。明《雷州府志》指出,「雷自貞觀始名,說者謂其多雷,至冬蟄而為彘,郡人掘而煮之,其說近誕。」其二,「風雷說」。說雷州有座擎雷山,山上經常生出雷來。這山有洞竅與瓊州的息風山相通,瓊州那邊一刮風,雷州這邊就打雷。瓊州風多,所以雷州雷多。清《雷州府志》指出,「此為不經之說」。
其三,「陰雷說」。說雷州不但有陽雷,而且有陰雷。陽雷有聲音,主生,行雲化雨,造福人世。陰雷無聲,也看不見,主殺,專事懲辦惡人。那些連得什麼病都來不及知道而突然死去的人,就是被陰雷擊死的,其原因是他本人作惡或是他祖上有人作惡。至今這種「陰雷說」在雷州半島的一些鄉村中仍有流傳,也有人相信。清《雷州府志》照錄此說,並不否定。
「雷州多雷說」告訴人們,雷州之地天上有陽雷,人間有陰雷,山上有風雷,地下有豬雷,真可謂雷州無處不有雷。「雷州多雷說」是科學不昌明時代的產物,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自古以來就有人跟從、附會。因此,雷州就「多雷」了。
多雷說與雷文化
「雷州多雷說」,以現代科學觀點看,固然荒誕不經,不可置信,它卻是古雷州的雷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以訛傳訛,世代不絕。
據史家考證,雷州半島上的先民是西甌、駱越人,唐時稱俚人,即今天黎族、壯族的祖先。駱越人圖騰崇拜雷電,製造青銅鼓以象徵雷,銅鼓既是神器又是樂器,供奉銅鼓為神,又擊鼓作樂,相娛為樂。俚人傳承,供鼓祭雷,相沿成習。唐貞觀五年(631年)陳文玉任東合州刺史,三年後奏准朝廷將州名改為雷州。陳文玉在任八年,雷州大治,死後被謚封為「雷震王」,朝廷派禮臣到雷州建祠以祀之。後人尊陳文玉為雷祖,其祠稱雷祖祠,人們又把陳文玉神化,有許許多多故事說他是雷種、雷神。雷州境內的人民,不論是俚人還是北來移民漢人,都一致尊崇雷祖陳文玉。俚人信仰天雷,漢人信仰道教中的雷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祭祀雷祖活動中,俚漢文化觀念合二而一。俚人依祖先傳統上供銅鼓,漢人從道教上供豬牛羊犧牲品。漢人念念有詞,頂禮膜拜;俚人呼天喚地,擊鼓鏗鏗。最初的祭祀理念是既祭雷祖,又祭雷神,也祭天雷,而隨著陳文玉的神化,以及各種各樣的雷傳說,雷祖、雷神與天雷已渾然一體,後來祭祀活動就簡稱為「祭雷」了。史料顯示,雷州祭雷的宗旨,就是祈求雷神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唐宋二代,漢人從福建等地大量移入雷州,俚人的後裔黎族、壯族被逼走海南、廣西,雷州漸漸成了漢人的一統天下。雷州祭雷習俗在傳承中嬗變,至明末清初演繹出「雷州換鼓」的雷文化高峰。
所謂雷州換鼓,就是「每年定期供鼓以祭雷」,祭雷時供上新鼓換下舊鼓。換鼓是祭雷的俗稱。雷州人稱銅鼓為雷鼓,稱天雷為天鼓,擊銅鼓象徵天鼓,祈禱雷聲常作,雨水充沛。換鼓之日,州內官民齊集雷祖祠前,還有高廉瓊的州縣官員應邀前來助興。新供的100多面大雷鼓,以銅鑼、銅鈸伴配,進行擊樂大演奏。鼓聲如雷,天崩地裂。在擊樂聲中,巫師、道士千般作態,亦咒亦歌,離奇怪異;又有善男信女組成的祈禱儀仗隊,載歌載舞,酬雷謝天,惟妙惟肖。因而雷州換鼓以其規模天下無雙,祭雷演技天下叫絕,與廣德埋藏、錢塘江潮、登州海市並稱為天下四絕。
《中華新語》雲:「雷人輒擊鼓享神,亦號雷鼓,雲雷天鼓也,霹靂萬物者也。以鼓象其聲,以金發其氣,故以銅鼓為雷鼓也。」可見,雷州祭雷,以雷鼓象徵天鼓,創造的是雷鼓作聲,天鼓相應,天人合一,人神共樂的精神境界。這就是雷州換鼓的精神實質,也是雷文化的精髓。雷圖騰——雷傳說——雷州——雷震王·雷祖——雷神——雷州換鼓(祭雷),這就是古雷州的雷文化發展脈絡。雷文化延續了上千年,「雷州多雷說」也延續上千年。如果今有人以「雷州多雷說」為依據,作出「雷州以多雷而得名」的結論,那也是不足為奇的。
雷州以雷名的歷史記載歷史記載,唐貞觀五年(631年),陳文玉出任東合州刺史,唐貞觀八年(634年)表奏朝廷要求將州名改為「雷州」,其理由是東合州與該州古時的名稱合州、南合州容易混淆。至於陳文玉為什麼用「雷」字為州名,沒有史料可資查考,但我們可以進行猜想。猜想一,陳文玉以雷為州命名,其目的是促進民族團結,凝聚俚人的民心,以利管治。陳文玉是漢人,他的前任是俚人首領。俚人敬仰崇拜雷,又有祭雷的習俗。以雷為州命名,是對俚人的尊重,表明陳文玉要當俚人的父母官,這樣俚人就會擁戴他,轄區之內政通人和可以期望。如果這個猜想成立,雷州得名是出於崇雷敬雷,並非因為多雷。猜想二,陳文玉以雷為州命名,既是為了迎合民俗,也是對上天的祈禱,願州內雷聲常作,風調雨順。陳文玉所處的時代,是雷州半島從狩獵過渡到農耕的時代,陳文玉出生於海康縣一個獵戶人家,對狩獵與農耕的艱難看得清楚。農耕仰賴天澤,要年豐歲稔,只得祈求雷神庇護,及時行雲化雨,潤澤州境。以雷為州命名,意在敬示州托雷管,望多加眷顧。如果這個猜想成立,那雷州得名是因為敬雷、盼雷,也並非因為多雷。
也許還可以作很多的猜想,但猜想畢竟是猜想,猜想不能代替史實。總而言之,州以雷命名也許與雷有關,但究竟是因雷多而得名,還是因雷少而得名,均無可考。據現存最早的《雷州府志》記載:雷州「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以此。」這證實,是因為州府南面有擎雷山,州才以「雷」命名。權威的辭書《辭海》、《辭源》、《中國大網路全書》尊重了歷史記載,對雷州或雷州半島都沒有作出「因多雷而得名」的詮釋。我們也應尊重史實和科學,不要輕言「雷州因多雷而得名」。

⑸ 我國地震頻發的地方有哪些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閱讀全文

與中國境內哪個地區最少雷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英國大學多久出結果 瀏覽:949
印度打仗的人怎麼樣了 瀏覽:541
印度航母學費怎麼樣 瀏覽:166
英國ups怎麼寄 瀏覽:638
廣西出貨到越南走什麼關口 瀏覽:763
印尼華人主要是哪裡 瀏覽:804
印尼春節什麼時候 瀏覽:890
越南沉香的價格怎麼樣 瀏覽:548
越南新娘出嫁有什麼禮節 瀏覽:56
中國人說英語怎麼 瀏覽:323
在印度教中象頭神甘尼薩代表什麼 瀏覽:401
在英國怎麼購房 瀏覽:23
中國人第一次上太空待了多久 瀏覽:188
羅馬和義大利米蘭哪個好 瀏覽:856
印度的羽毛球用多少速 瀏覽:833
新市哪裡有中國服務廳 瀏覽:489
英國注冊基金需要提供什麼 瀏覽:685
伊朗海關為什麼扣押奶粉 瀏覽:748
中國鋼鐵企業為什麼在印尼建廠 瀏覽:825
印度打死多少老虎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