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房子一共可以住多少人
有數據顯示中國的房子可以住34億人,這個方法是按照房子多少平方米裡面大概住多少人來算這個也得分階級來算,正常用來說如果按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可以住房三個人,那麼以目前的房子來說,中國的房子住30億人是沒問題的
2.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會是什麼
2020年國務院宣布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未來將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這意味著,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會是以修復、保留為主,出現危房、無法修繕居住的住宅才會考慮拆遷、重建。老舊小區改造的資金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
老房子、老社區的概念與存在的問題每個人對城鎮老房子、老社區的理解都不一樣,有人認為,建成10年就已經屬於老舊房子了,而有的人則認為老舊房子,說的應該是至少建成30-50年的房子。
那麼,到底建成多少年才算老房子、老舊社區?
2018年,我國住建部在廣州、廈門、沈陽等15個城市開展老舊社區的改造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多老舊社區居民認可。
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 總體要求大力提升、改造城鎮的老舊社區,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其中還提到, 老舊社區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居住條件落後的住宅小區。 也就是說,老舊社區指的是建成年限20年以上的住宅小區。
建成20年以上的老房子、老社區的現狀:
所以,老舊小區存在著很多問題,造成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困難,有強烈的改造願望。
老房子、老舊小區結局是改造、保留為主很多人認為,只有新建住房才是有價值的,其中包括土地價值和房產價值,而市中心老舊小區的房子最後的結局就只剩土地價值了,老房子的價值幾乎為0,破破爛爛,沒有保留的價值,應該全部拆除。
首先,避免拆遷推高房價。 最近幾年,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棚改」貨幣化補償。本來這些城市房子需求較低,居民也沒有什麼錢,住宅庫存較大,但是,大量的居民「棚改」後,拿到錢就去買房子,造成房價大幅上漲。
其次,老舊小區拆遷成本高,修繕加固可以加大資源的再利用程度。 老舊小區,因為土地性質復雜,所處的位置一般為市中心,拆遷成本高,拆遷難度大,而這些老舊社區經過修繕加固後,居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直接拆除,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所以,老舊社區改造比直接拆除更有利。
首先,改造對象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區,小區失修失管且小區居民改造意願強烈。也就是說, 老舊小區的改造前提是小區居民自願。
其次,改造的內容分3類,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 基礎類 指滿足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給老舊小區的屋面、外牆、樓梯以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維修、維護。 完善類 指滿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需要,給老舊小區配套設施進行改造,例如增加停車場地、加裝電梯、建設電動車充電裝置等。 提升類 指為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給老舊小區改造或建設小區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化設施,例如快遞站、老人活動室及智能感應設備等。
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的規定,老舊小區改造的錢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 原則上是誰受益,誰出資,政府在此基礎上再給予支持補助,並鼓勵 社會 力量捐資。
老舊小區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改造後,又可以呈現較強的生機,直接拆除是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會給 社會 帶來房價上漲等不安定因素。
所以,目前國家對老房子、老小區的態度是改造、保留為主,除非是危房,不鼓勵拆除。在老舊小區的改造資金上,國家也給予了多種途徑,減輕居民的出資壓力,目的就是讓老舊小區的居民,能在較少開支費用的情況下,過上美好生活。
我認為,老房子留下的不僅是回憶,也是一段應該記住的 歷史 。生活在改造後的老房子里,也可以是美好生活。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究竟會怎樣?結合以往經驗和國外案例,談下個人的看法,權作交流探討,僅供參考。
第一、對老小區老房子的基本認識01、老小區老房子佔用土地性質
我們國家施行土地國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所有制形式。
城市的土地一般屬於國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於集體所有。那麼,市中心的老小區老房子很可能就是建在國有土地上的,但城中村集體所有的土地除外。
02、老小區老房子土地使用期限
根據老小區老房子建築年代不同,房子的屬性會有差異,早期的老小區,一般屬於福利房。98年開始住房商品化改革之後,市中心建起來的老房子老小區,一般都屬於商品房。
一般來說,福利房的土地使用權往往是劃撥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但卻是免費使用的;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權往往是出讓的,使用期限是70年;但也有劃撥的,在商品房早期會有這種情況。比如,昆明市金星小區。
03、為什麼要討論老小區老房子的土地權利?
很簡單,「房隨地走」。
房子不能憑空建蓋,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建在土地之上!建好之後,不能移動,屬於典型的不動產。
因此,討論房子避不開先討論土地,土地權利屬性決定房子的走向。
第二、土地性質決定老小區老房子的最終走向01、城中村自建房
市中心也可能還有城中村,這些土地往往還是集體土地,集體土地上建蓋起來的房子雖然老舊,但還是屬於農房(農村合作建房也可歸入農房中,部分是小產權房)。
由於宅基地沒有使用期限限制,老舊農房只要能安全居住,不管戶籍有沒有遷出,依然可以繼續居住、世代繼承,房子的最終走向完全由產權人自己定。
當然,遭遇政府徵收、拆遷,房子的最終走向就得跟著政策走,個人也就無法左右。
02、市中心福利房
市中心的各種老舊小區的單位福利房,土地往往是劃撥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也不需要支付使用費。一般來說,只要房子還能安全居住,房子就可以繼續居住、保有產權、世代繼承。
但要注意,由於福利房是劃撥土地,沒有交費就使用,即便已經將產權分割到職工名下,但這類房子的最終走向,更多還是由政策決定。
比如,房改單位被撤銷,單位不存在了,話語權就會弱化,原有權益可能難以維護,相應的福利房在老舊之後,容易被徵收、拆遷,那這時老舊小區就很難保得住,不得不面臨補償安置。
03、市中心商品房
98年開始實行住房商品化,第一代商品房開始面世。
但其實,在98年之前,市場上也是有商品房的。有些早期的商品房權利表現形式是土地國有出讓,但房子是委託承建,並不是像現在的商品房一樣大面積建蓋。
由於這類老舊小區老房子是屬於純商品房,土地已經交費,辦了出讓手續;房子也是鋼筋、混泥土的混合物,也是花了錢買的,則這類老舊小區老房子,在經過一定房齡後,會面臨改造,也就是這幾年進行得如火如荼的老舊小區改造,延長房子的使用壽命,改善小區環境,讓老房子老小區更好住。
這些改造完成後,下一步老房子仍面臨使用壽命到期的問題,房子的最終走向,大致有以下一些:
①拆遷安置
市中心的老小區老房子,區位優勢佳,配套完善,土地價值大,加上建築密度低,往往會有很多開發商都願意投資拆遷,在原址上重建商品住宅小區。
對於老房子的業主而言,可以選擇貨幣補償,拿現金走人;也可以選擇回遷安置,繼續在這個區域居住。
②集資重建
市中心的老小區,區位優勢佳,生活便利,容積率低,住戶少,在70年屆滿時,房子已成危房,但又沒有開發商願意投資拆遷,業主可以再續70年的土地使用費,然後共同集資,委託專業的施工單位建蓋住房,蓋起來的新房,一部分歸原有業主分配,多餘部分可以出售,回籠資金。
③ 收歸國有
老小區的土地年限是70年,這個期限屆滿時,房子已經屬於危房不能住了,又沒有開發商願意投資拆遷,業主也不能達成集資重建協議,房子不得不隨同土地一起收歸國有!
政府收歸國有之後,跟原來的業主就沒有關系了,老舊危房可以連通土地使用權一起,再次掛牌出讓,由摘牌單位自行拆除,然後按照規劃建設。
④再次續期
老舊小區老房子在70年土地使用期限屆滿時,仍然可以安全居住,那麼,業主可以交錢後再續70年土地使用權,繼續住在房子里。當然,買賣、抵押、繼承、置換、贈與等產權轉移也是可以的。
老舊小區老房子使用超過70年壽命是完全可能的!雖然國家標準是不低於50年,因為國外這樣的例子比較多。
比如,新加坡組屋的產權年限就是99年,房子經過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之後,確實能住到99年,99年到期後,房子和土地一起收歸國有,由國家再次統一分配,與原來的產權人就沒有關系了。
像德國、美國、加拿大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建蓋商品房的 歷史 都是上百年,他們很多房子的壽命已經超過100年!
有個朋友在加拿大買的房子,買時的房齡已經287年了,傳了好幾代人,但依然可以正常居住,只是需要不斷翻新、維修、維護,土地不是使用權,而是所有權,私人所有權,可以世代傳承!為房子的永續存在奠定了產權基礎。
但土地私有制不利因素就是需要每年繳稅,這個稅負還是比較重的,大致是兩點幾。也就是價值100萬的房子,每年需要繳納2萬多的房產稅,絕大部分稅收歸地方支配,用於改善當地民生,發展當地教育,僱傭警察維持當地治安,極少部分上交聯邦財政,這可能是發達國家住房自有率偏低的一個重大原因!
現在很多人盲目地呼籲出台房產稅,但不要忘了別人的前提,就是土地是私有的!也就是說,自己所有的房子和土地是可以繳稅的,因為誰來拆房子,產權人願意就拆,不願意的話,就「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國王來了,也可以說「不」!
國外有個關於房子拆遷和私有財產保護的經典案例,就是「風能進、雨能進,但國王不能進!」
說的是普魯士國王(德意志帝國前身)威廉一世,發現在自己的行宮前有個磨坊,比較低矮醜陋,影響了行宮形象!於是,他派人以國家的名義去徵用,誰知道不管開什麼條件,磨坊主都不答應。國王一怒之下,強拆了磨坊,但磨坊主卻委託了律師,將國王告上法庭,最後法院判決國王恢復原狀!理由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但現在,我的房子是我的,卻只是蓋在別人的土地上,我只是租地,我租的地,70年租期到了,還要續交土地租金,然後房子才能保住;如果不交,即便房子能住,也要被收掉;而且就算續期了土地,每年持有房子還要交錢,該怎麼說呢?不好說,所以,房產稅難產!
第三、市中心的老舊小區該怎麼辦?01、接受改造
這幾年出台了政策,中央財政也劃撥了大量資金,開啟了大規模的老舊小區改造。我認為,如果不需要自己出錢,只是讓度部分小區權利,就可以換回小區改造,是可以的。
畢竟,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後,各種居住配套會更好些,有利於提升居住體驗,也有利於提升房屋價值,延長使用壽命。
02、加速置換
現在房價很高,有些同志可能買不起新建商品住宅,會退而求其次地買老舊小區,這是部分老業主置換老房子的好機會,套現離場,落袋為安,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03、等待拆遷
最值錢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
市中心的老舊小區,值錢的不是房子,而是土地,市中心的土地,寸土寸金,稀缺性不言而喻,正是由於這種稀缺性,導致很多開發商都願意投資老舊小區拆遷。
因此,市中心的老舊小區老房子,基於所在區位優勢帶來的土地稀缺性,未來還是有多種選擇,依然具有主動權,擔心的就加速置換,淡定的就出租等待拆遷,應該都不會差。
很久以前就聽說很多發達國家的老城區都是窮人住的,富人都住在郊區,那時就想著有朝一日也能到郊區住大房子。幾十年過去,我已經實現了在郊區住大房子的夢想,回首看城裡,城裡的老房子大部分還在,可是房價飛漲,各個都成了紙面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各種羨慕嫉妒恨。
究其原因,第一主因是拆遷,次因是學區,其三是方便。
國外老城區是不能隨便拆的,咱的北京城王府、大宅似乎也該留下,可是大部分四合院實在太破了,幾十年的的私搭亂建,見縫插針,四合院早已變成「富」民窟,已經沒有了保護的價值,拆舊蓋新是最終的結局。
再說學區,一所學校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源的質量,當年輕的父母都已經在郊區的大房子里生兒育女時,優質的生源也外移了,幾個傳統的名校都是80 90年代打下的基礎,名校辦分校外移也已經在悄悄進行中,當然現在把郊區的大房子出租,自己帶著孩子高價在學區租小舊房子住,他們是支撐老城區房價的主力。未來呢?政策一變名校搬遷,恐怕學區房就是一地雞毛。
方便就不提了,網購時代,哪裡都一樣方便,停車是每天的事,上劇場幾年也輪不上一回。
經濟不好,公司也在外遷省房租,疫情之後,網上遠程辦公估計也和網購一樣普及了,那時城裡還有什麼?還有開發商面對紅著眼的釘子戶大把地砸鈔票嗎?恐怕不會了。
謝謝邀請 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每個城市的老房子最後的結局不外乎兩個,要麼存在,要麼消失。 留下來的老房子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著,如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老洋房,它們因承載著 歷史 文化與建築藝術價值而備受保護,並且將一直作為 歷史 文化的標簽被保護著留存下去。而 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區 又將是怎樣存在呢? 基本上都會迎來逐步的升級改造,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舊改」,這是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
為什麼會採取「舊改」的形式呢?
首先,老城區的老房子、老小區都存在 歷史 遺留問題——老破舊。 面臨房齡老、戶型舊、停車不便、綠化不足等問題,必須改。
其次,市中心老城區的房子雖然舊,但是周邊配套資源優勢卻不可忽視。 因為一個城市的中心基於多年發展的積累,基本上配套是非常齊全、成熟的。一般來說,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與學校、醫院、商場等配套設施距離都不遠。有些「老破舊」還因為有學區資源的「傍身」而價值備漲,甚至比新區的房子還要貴!因為老中心配套資源成熟等因素,所以,只能採取「改」而不是「拆」的形式。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現在的政府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舊改,這種形式比起傳統的拆遷形式更溫和適當,也能更好地保護建築原貌,留存建築價值。
八.九十年代的建的老舊小區,三四十年 歷史 ,己經老龍鍾態。外牆斑駁,管道陳舊。由於樓層不是太高,又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如果沒有外力的沖擊(比如地震),再使用幾十年不成問題。
有錢的城市,上海市對所有的老破舊小區實行全方位改造。屋面斜改坡,重新敷設PVC管道,外牆加厚水泥塗層,內牆出白,除了整體結構,整修無一遺留。外觀上除舊換新,也為市容市貌增色不少。
我所在的三線城市,財政實力不夠,市中心的老舊小區改造就缺少大刀闊斧的動力,僅在規范.衛生.沿街牆壁塗色做了些微變化,更新銹蝕的燃氣.自來水管道和室外的電力布線。樓房只要不存在安全質量問題,正常使用完全可以。
八.十九十年代建的房子,布局不太合理,市民還是希望拆遷改造。一是能圈為商業中心,拆遷戶就能享受到政策優惠,能圓一個新居的夢。二是棚改,國家下撥資金扶持,推倒老舊小區,重建新的居民小區。三是政府徵收,建設公益項目。
畢竟老舊小區體量非常大,不可能所有一步到位,如果沒有以上三點機遇,只能將就居住。
現在居住老舊小區的居民,很多是經濟上不太富裕,或年齡較大的退休人員,拆遷是讓人頭疼的問題,幾個釘子戶就能讓老舊小區重建推遲幾年,甚至十年八年。不是財大氣粗的開發商是玩不起的。
所以,有些規模不大的縣市,寧可舍棄黃金地段的老舊小區,另擇新址,政府機關.重心商業區.學校規化在新區。這樣,擴大了城市面積,又減少了 社會 矛盾。
對於市中心的老小區,從二級舊里到上世紀中期的老公房小區,一般有 "拆, 改, 留"。過去幾年以「拆」和動遷為主,這兩年以「留」和「改」為主。
「拆」
「拆」最常見也被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拆除老房子,騰地給新的開發用。一般被拆除的地塊有比較好的開發商投資開發意向,或者是市政項目動遷 (造地鐵公路公共場館等等)。
不過這兩年一證一套了以後,拆遷暴富的時代就結束了。
「改」/ 「留」
隨著動遷成本不斷增高以及房地產開發拿地速度減緩,以及各種風貌保護的實施,市中心老小區老房子開始由動遷變為保留以及改造。
對於比較有特色,地段比較好的老小區,可以讓原居民遷走以後成片大改造,作為酒店,辦公或者高檔住宅等等用途,引入 社會 資金,面積和功能也和原來大有不同。
不過,個人覺得對於住在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區的居民,如果想要改善生活,與其等待拆遷或者改造,其實不如自己主動想辦法解決居住問題,畢竟有時候一等就是幾年幾十年。。。是否值得呢?
「拆」除了動遷以外,還可以原拆原還,在老小區拆除後在原址提高容積率新建住宅,增加原居民的居住面積以及公共設施。
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在前幾年會有一個舊城改造的過程,對前些年的老校區老校區住戶來說,他們可能比較幸運,通過拆遷搬新房提升生活的質量水平。不過,隨著舊城改造的升級,老房子老小區可能會通過電梯補貼或者房屋修復等形式完成改造。與此同時,對危舊房屋,未來可能還會存在局部性的危舊房屋重建過程。但是,對未來多數的舊房子舊城區來說,可能會通過牆體修復、電梯加裝等形式完成改造,現階段內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已基本上完成,接下來大規模拆遷回遷的可能性會明顯下降,但通過電梯加裝等形式,也是舊房子老小區舊貌換新顏的結果。對市中心老房子老小區居民來說,也期望住上新房子,或通過加裝電梯提升房子的真實價值。從大趨勢來看,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也將會面臨著一系列翻新或加裝措施,不斷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與便捷度。
規模大的,尤其是臨街的小區,等待拆遷。規模小的,背街小巷的房子,拆遷不拆遷就難說了。不要以為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感,有相當一部分老房子因為規模和位置的關系,最終成為城市建設的死角,這是極有可能的。對於上述這樣的房子,政府不感興趣,開發商更不感興趣,所以最終拆遷無望,運氣好了,政府給你刷刷牆,路面弄平整,至於說看不見的地方,比如地下管網,樓內線纜,修繕的可能性並不大。此外,停車位、綠化什麼的,也沒地方啊,所以沒法搞。
對於市中心不會大范圍遷移的城市,老小區也會越來越貴,價值攀升。
市中心會遷移的城市,原來市中心的老房子和老小區,大概率成為「貧民窟」般的存在。
對於大多數城市來說舊城改造,整體的成本很高,所以政府的最優選擇就是把資源投入到其他可快速發展的區域。醫和療資源教育資源遷移,必然會導致城市中心的遷移。
對於老小區的去留問題,其實目前各大小城市的策略大多一致:
統籌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有機更新。開展老舊小區抗震加固、建築節能改造、養老設施改造、無障礙設施補建、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增加停車位等工作,提升環境品質和公共服務能力。建立老舊小區日常管理維護長效機制,促進物業管理規范化、 社會 化、精細化。
可預見的是,未來除非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或者高溢價的大型商住項目,老房子動遷的可能性極小。大概等待它的只能是慢慢老去......
2020年國務院宣布全國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未來將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這意味著,市中心的老房子、老小區最後的結局會是以修復、保留為主,出現危房、無法修繕居住的住宅才會考慮拆遷、重建。老舊小區改造的資金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
老房子、老社區的概念與存在的問題
每個人對城鎮老房子、老社區的理解都不一樣,有人認為,建成10年就已經屬於老舊房子了,而有的人則認為老舊房子,說的應該是至少建成30-50年的房子。
那麼,到底建成多少年才算老房子、老舊社區?
2018年,我國住建部在廣州、廈門、沈陽等15個城市開展老舊社區的改造試點工作,取得了很多老舊社區居民認可。
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總體要求大力提升、改造城鎮的老舊社區,改善居民居住條件,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其中還提到,老舊社區指2000年以前建成的、居住條件落後的住宅小區。也就是說,老舊社區指的是建成年限20年以上的住宅小區。
建成20年以上的老房子、老社區的現狀:
基礎配套設施差,居民生活困難。很多老舊小區面臨著基礎設施老舊和配套缺乏的雙重困擾,一方面,水、電、氣等基礎生活設備老化,居民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另一方面,配套設施匱乏,很多老舊小區公共活動場所很小或者沒有,綠化面積少得可憐,尤其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停車位缺乏的問題日益嚴重,居民生活困難。
老舊小區公共區域無人管理,小區環境差、安全度低。老舊小區本身沒有物業,而居住在老舊小區的人,大多是租客或者收入較低的居民,不願意繳納物業費引進物業,但是,小區公共區域確確實實又無人管理,外來人員可以隨意進出小區,小區內亂丟垃圾、違規搭建等現象較嚴重。
老舊社區 歷史 遺留問題較多,執法難度高。老舊小區一直沒有統一管理,部分業主為了自己的私利,損毀綠化面積種菜,私自搭建車庫、儲藏室,各種違章違規現象非常嚴重,由於時間跨度較大,政策變化較多,加大了現在的執法難度。
所以,老舊小區存在著很多問題,造成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困難,有強烈的改造願望。
老房子、老舊小區結局是改造、保留為主
很多人認為,只有新建住房才是有價值的,其中包括土地價值和房產價值,而市中心老舊小區的房子最後的結局就只剩土地價值了,老房子的價值幾乎為0,破破爛爛,沒有保留的價值,應該全部拆除。
老舊小區為什麼不拆遷?
首先,避免拆遷推高房價。最近幾年,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棚改」貨幣化補償。本來這些城市房子需求較低,居民也沒有什麼錢,住宅庫存較大,但是,大量的居民「棚改」後,拿到錢就去買房子,造成房價大幅上漲。
其次,老舊小區拆遷成本高,修繕加固可以加大資源的再利用程度。老舊小區,因為土地性質復雜,所處的位置一般為市中心,拆遷成本高,拆遷難度大,而這些老舊社區經過修繕加固後,居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直接拆除,容易造成資源浪費。
所以,老舊社區改造比直接拆除更有利。
深圳富華村,老舊小區改造啟動現場
老舊小區如何改造?
首先,改造對象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區,小區失修失管且小區居民改造意願強烈。也就是說,老舊小區的改造前提是小區居民自願。
其次,改造的內容分3類,基礎類、完善類和提升類。基礎類指滿足安全和基本生活需要,給老舊小區的屋面、外牆、樓梯以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維修、維護。完善類指滿足居民生活便利和改善需要,給老舊小區配套設施進行改造,例如增加停車場地、加裝電梯、建設電動車充電裝置等。提升類指為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給老舊小區改造或建設小區綜合服務設施和智慧化設施,例如快遞站、老人活動室及智能感應設備等。
老舊小區改造的錢誰出?
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的規定,老舊小區改造的錢來源於政府、居民和 社會 捐助。原則上是誰受益,誰出資,政府在此基礎上再給予支持補助,並鼓勵 社會 力量捐資。
居民出資。居民出資的方式有3種:居民直接出資、使用公共維修基金和讓渡小區公共收益。通過多種出資方式,減輕老舊小區居民強烈想改造小區的意願而資金不足的壓力。
政府補貼。各地政府將把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安居保障工程,中央給予資金補助,重點是支持老舊小區的基礎類改造。同時,允許市縣政府對老舊小區改造籌集資金發行專項債券。
社會 力量出資、捐資。老舊小區原本很多都是單位公房,鼓勵原產權單位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同時,引導、吸引 社會 其他力量出資、捐資。
減免稅費。對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企業的所得稅給予減免,對老舊小區建成後的社區福利配套商業,如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服務機構免收增值稅,對提供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的房產、土地免收各類稅費。
老舊小區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是,在改造後,又可以呈現較強的生機,直接拆除是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會給 社會 帶來房價上漲等不安定因素。
所以,目前國家對老房子、老小區的態度是改造、保留為主,除非是危房,不鼓勵拆除。在老舊小區的改造資金上,國家也給予了多種途徑,減輕居民的出資壓力,目的就是讓老舊小區的居民,能在較少開支費用的情況下,過上美好生活。
我認為,老房子留下的不僅是回憶,也是一段應該記住的 歷史 。生活在改造後的老房子里,也可以是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