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研學是去玩嗎
研學是去玩嗎如下:
首先,研學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太多的孩子基本上呆在家裡,靠手機,靠電子產品去感知外面的世界。
而研學就是利用當地已有的自然條件,給孩子創造一個不同的氛圍,可以是人文的,自然的,歷史的,等等多維度的角度來幫助孩子多元化的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
其次,研學只是玩嗎?
研學不是純玩,也不是純帶著目的性,像導游一樣灌輸性的給孩子介紹一些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人為的去設定,比如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行為特徵,這個階段感興趣的事物,然後再根據研學當地所有的特色文化等進行創意的融合。
通過設置一些比較有挑戰性,有意義,有研究性的任務,讓孩子去探討,去完成,去體驗,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獲得豐富的感知和知識的積累。
比如,我們曾帶著孩子們去研究客家文化,到了福建龍岩的連城縣城,了解了客家宣紙的製作印刷,因為還保留著傳統的印刷方式,所以孩子們親眼看到並參與簡單的體驗,這和在書上看到的體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從材料、過程、工藝、成品等等都是文化的體驗。
接下來,我們還了解當地民俗游大龍的製作,這個被稱作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曾經獲得過吉尼斯紀錄。
和我們常見的民俗龍還不太一樣,龍的身體有兩米長,龍頭就更大了,需要很多壯年同時用力才拉得動。
這么一個起源於明朝年間的這么一個民俗活動,它的意義是什麼?它的製作工序又是什麼?背後又有什麼故事?為什麼還能夠保留至今?
這些對於孩子不僅是一個文化傳承的延續,更是對中國博大中國文化精髓的理解和認識。
而這些東西就算書中有說到的,頂多也就是圖片和文字在孩子們的腦海里轉瞬即逝,而只有當還孩子們去感受,去體驗,等著老師傅講解,一步一步的去領悟,這個研學的過程才是做重要的。
所以,研學重要嗎?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有條件的研學還是有必要的。
不過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有一些研學是屬於頂著「研學」的頭銜,走馬觀花式的游覽,那這種研學就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我們說有意義的研學,一定是具有課程設計,組織意義在里頭,有人為用心設定,而且是根據研學當地的資源優勢來整合創造的,這樣的研學才值得孩子們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