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什麼地方產金子最多
山東。
東北北部砂金礦區。主要由黑河、呼瑪、烏拉嘎和樺川一帶的砂金礦,屬於河流沖積砂礦。在中生代侏羅紀火山岩一進入體中找到團結式原生金礦床。山東招遠一帶含金石英脈開采歷史悠久,有玲瓏金礦床等。後來又發現蝕變花崗岩型,如三山島、焦家、新城等大型金礦床。這一地區的金礦床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我國主要產金的省區排位大致為:山東、河南、陝西、貴州、新疆、雲南、廣東、廣西、湖南、黑龍江、內蒙等(未按確切資料排位)。其它省區如海南、江西、福建、湖北、遼寧、西藏等省區,亦為我國的重要黃金生產省區。
(1)中國哪裡產金子擴展閱讀
20世紀70年代以前,黃金價格基本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決定,國際上黃金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初期,黃金價格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價格逐漸市場化,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地球上的黃金存量:全球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還在大約以2%的速度增長。
(2)年供求量: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
(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於260美元/盎司。由於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在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治、軍事動盪無疑會直接影響該國生產的黃金數量,進而影響世界黃金供給。
㈡ 我國國內產黃金居前十的省有哪些
中國重要的黃金產地如下:
黑龍江省的金礦。漠河金礦和呼瑪爾河金礦歷史悠久,在清朝歷史中就有記載。70年代發現了團結溝金礦,80年代發現了老座山金礦,並已大規模開發。黑龍江有大小金礦點約400多處,其中沙金礦300多處,脈石金70餘處。黃金產量穩步增長。黑龍江省的金礦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瑪、愛輝、蘿北、樺南、穆棱和東寧等處,由北到南形成「金子鑲邊」,聚積區面積一般為500-2000平方公里,最大為6000平方公里。
吉林省的金礦。吉林省的樺旬縣夾皮溝金礦歷史悠久,清朝同治年間,曾有記載日得黃金500兩的記錄,盛況空前。直到現在夾皮溝的金礦仍是吉林省的重要產金之地。目前有金礦產地16處,訐有沙金和礦山金礦點150餘個,重要的黃金產地有二道旬子、集安縣金廠溝、雙河鎮、夾皮溝、海溝、金城洞金礦、通化、鵓鴿砬子金礦、刺狷溝金礦和琿春河沙金礦等。
遼寧省金礦。遼寧省的黃金開采歷史悠久,全省有採金礦點200餘處。主要分布在遼東和遼西一帶。在靠近內蒙的昭烏達盟處,也有黃金出產,重要的大型黃金產地有五龍、四道溝、金廠溝梁等處,中小型金礦有北票、二道溝、寇半溝毛家莊、奈林溝等多處。
河北省金礦。該省的采礦歷史可上溯到隋唐時代,明清時河北省的黃金開采已頗具規模。全省的金礦主要在承德、唐山、張家口等地,共有採金礦點530多處,分布在7個地區的32個具內。特點是礦點多分散,且規模小。
山東省金礦。該省金礦開采至少可追溯到北宋時代。目前已成為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之一。黃金的總產值、產量、利潤、創外匯和黃金儲量,均居全國首位。國家投資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個大中型礦山,為山東省的黃金生產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現在,在全國10個重點金礦中,山東省就佔5個,其中有馳名中外的招遠金礦和三山島金礦。近幾年,山東省的群眾採金事業也發展很快,有煙台、臨沂等地區的採金礦點250多處。山東省的黃金主要集中在膠東半島的招遠――掖縣一帶,產地較為集中,易於大規模開采。
山西省的金礦。該省金礦至少可追溯到元代。19世紀30年代,僅山西代縣張寺溝一地,淘金者就有約2萬人。山西省的金礦生產採用國營和民采相結合的方式,其中以民采為主。令人矚目的是,山西省的大塊自然金較多,從幾十克到70兩不等。目前該省至少有採金礦點85處,主要分布在恆山、五台山、狐堰山、塔兒山和中條山等地區。
陝西省的金礦。秦嶺之南、漢江兩岸是陝西省的黃金寶地。早在唐朝就已被列為貢金之地。地處陝西和河南交界的小柔嶺金礦,是一個特大型金礦。在恆口盆地也有一個大型沙金礦,品位穩定,埋藏淺,易於開采。同時在恆口沙金礦兩端又發現了兩個中型沙金礦。漢中盆地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目前又在漢中的陽平關發現了陽平關大金礦,礦體品位高而穩定,經濟價值和開采價值都極佳。
湖南省的金礦。湖南省的金礦開采比其他省都早,東周時期已有記載。古代的淘金場在衡陽以西燕水兩岸,連綿達數十公里,在洪羅廟、隆古堂一帶 ,古採金井竟有1000多個。湖南的金礦,經過2000餘年的開采,淺部高礦已經基本上開發殆盡,但地下的黃金資源仍然十分豐富。全省的伴生金礦有數十處,適於綜合開采。含金石熒脈,集中分布在湘中、湘東和湘西三個構造隆地區。
除上述產地外,還有四川、浙江、新疆、青海、內蒙、廣西、河南、台灣等黃金產量也相當可觀。
㈢ 什麼地方容易出金子
1. 有座山存在河谷中的地方容易產金子。
2. 我國砂金主要產區,開采歷史簡飢漏悠久,民間尋找砂金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 根據地貌和砂金富集規律確定遠景區段:看「三山」「四不露」,即「座山」「關門山」「迎門山」,「溝前不露口」「溝後不露堵」「溝中不露風」和「全溝不露骨」。
4. 「座山」為河谷上游的產金山。它以高大(不露堵)和「馬牙石」脈(石英)多為特徵。
5. 經驗認為,有座山存在河谷中形成砂金金礦的可能性就越大。
6. 「關山門」即河谷鉗形山,又稱「關門嘴子」。
7. 「迎門山」為河谷轉彎處河流的迎面山,又稱「不露嘴」「不露口」。
8. 這種地貌都是砂金成礦的有利標志。
9. 在「關門山」的上方或「迎門山」前方的河谷內,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段。
10. 「不露風」又稱「不露腰」,產砂金的河各兩側山要比較高些,「風」好似刮不出去。
11. 「不露骨」指河床底板的岩石不出露,表明河谷處於堆積階段。
12. 攔爛「小溝出嘴」「大溝有腿」「不大不小在肚裡」。
13. 小溝指肢者長度在3km以下的小溝谷。
14. 「小溝出嘴」,是講要注意在小溝出口處尋找砂金礦。
15. 長度在10km以上時為大溝。
16. 「大溝有腿」即在較大的河谷中發現了砂金礦,那麼在其上游的某些支谷里也有可能找到砂金礦。
17. 反之,如支谷有砂金礦,在主谷里也可能有砂金礦存在。
18. 不大不小(中溝)長度3~10km,主要成礦在本谷內。
19. 「金出陰坡」。
20. 據寒凍地區民間經驗,沖積砂金礦,特別是階地礦,多分布於河谷陰坡一側。
21. 即東西走向的河谷,在河谷南側谷坡的階地上砂金礦多,而在北側很少,對南北走向的河谷,礦金礦多分自於西側階地上,東側成礦很少。
22. 黃金的形成環境:黃金的成因多種多樣,但最主要的是地球內部的地質變化。
23. 在地球形成初期,熔融的岩漿中含有一些金屬元素,其中就包括黃金。
24. 隨著地球的演化和地質作用的不斷發生,這些黃金元素逐漸沉澱於地下的岩石中。
25. 然而,黃金的存在只是一方面,它真正被人們所發現和開采,則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
26. 在地球表面,黃金主要存在於礦脈之中。
27. 礦脈是由地下岩漿活動或地殼變動導致的裂縫、斷層等地質構造形成的。
28. 這些地質構造中,往往會聚集了大量的礦物元素,包括黃金元素。
29. 當地質構造發生變動,礦物元素則會向上升起,形成礦脈。
30. 除了地質構造以外,氣候和環境也是黃金出現的重要因素。
31. 在一些地區,特別是沙漠地帶,由於氣候乾燥,河流枯竭,黃金則會隨著河床乾涸而露出地表。
32. 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淘金等方式來尋找和開采黃金。
33. 總之,黃金的出現需要復雜的自然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共同作用。
34. 它的珍稀和神秘性,讓人們對它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和探索。
35. 以上內容參考: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民間尋找砂金礦的某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