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哪些企業家當過兵
柳傳志:一往無前的「教父」
1944年4月29日生於江蘇鎮江市。1961—1967年在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通院)學習。1984年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現任聯想控股公司總裁,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截至2003年12月,聯想控股有限公司共上繳國家各種稅收54.5億元人民幣。
對於軍營生涯,柳傳志,當今這位中國企業界「教父」級人物從來也不諱言:是軍營塑造了他。
柳傳志說,「企業成功跟我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全部;這一定的關系之中,跟我在軍隊里養成的性格又有一定的關系。」
所謂一往無前,在柳傳志眼中不是盲目的一往無前,而是要把事情想明白,判斷是不是一定能攻得下,一旦下了決心就要一往無前。
郭凡生:「善敗」的儒商
1955年出生,經歷了上山下鄉,當過四年兵,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任慧聰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被業界譽為「中國分類廣告之父。」第一次見到郭凡生,如果不說話,絕不會想到渾身透著股書生味的他竟會有著四年的軍人背景。
他入伍後是一名背著線拐子的電話兵,一年不到就當了班長、入了黨……這些特殊經歷,鍛造了他的韌勁。
1991年郭凡生毅然辭去「坐辦公室的鐵飯碗」,從國家體改委的研究員搖身一變成了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的無名小卒。創業之初,他同公司的所有員工騎著自行車,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搜集家電、計算機等各種商品經銷商的報價信息,然後把採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加工處理,再將最新的價格發布在報紙上。然而,他這項「發明」在當時許多人眼裡,竟是些不入流的街頭小廣告,很多商家都拒絕在上面刊登他們的價格信息。但此時的郭凡生沒有退縮,而是從暫時的敗中,分析市場走向,最終堅信自己一定會反敗為勝。
果然,市場畢竟需要報價信息,信息出了幾期後,一些大小老闆們就沒轍了,一面怒罵著,一面卻又把錢打到了他們的賬上。
而這次反敗為勝引發的竟是中國信息服務業的一場漂亮而又深刻的革命。如今,慧聰已經是一家下設三個獨立公司—HC360慧聰網、中搜在線、華媒盛視,擁有商務數據中心和慧聰研究院的集團公司,擁有2000多名員工以及超過20家的分支機構。
王石:不愛當兵的兵
1951年1月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17歲時入伍到徐州,從軍5年後,復員。1983年到深圳,後在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歷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房地產市場上叱吒風雲。
商界老總出身行伍者眾多,深圳萬科老總王石是其中一員。
但王石跟別的老總不一樣,雖然他承認「部隊生活的磨礪對我日後的成功是有巨大價值的」—但,從骨子裡,王石是不怎麼熱愛軍旅生活的:「到了部隊以後,我發現我的個性特徵可能不大適合當兵,因為我比較喜歡出風頭,喜歡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軍人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所以在當了5年汽車兵之後,我就離開了部隊。」
的確,王石與其他從部隊出來的戰友不同,他自由,他瀟灑,他按自己的愛好生活,像個明星似的頻頻曝光於財經媒體、戶外雜志、電視熒屏、廣播電台……
然而,不管願意與否,部隊的經歷卻已注入了王石的血液直至影響他後來的生活及事業,脫下軍裝的王石反而顯得嚴肅、生硬。
任志強:格局思維的將軍
1951年3月出生於山東掖縣,1968—1981年參軍,先後任排長、參謀,退伍後任北京怡達公司副總經理至1984年,1991年成為北京市華遠經濟建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現任北京市華遠集團總裁,華遠集團公司總經理。
2004年7月,作為東直門交通樞紐工程的東華廣場項目股權交易結果浮出水面,華遠公司接手北京城建,成為這一2008奧運工程的「新主人」。
其實早在4個月前,任志強將尚都項目後期轉讓給潘石屹時,就已經策劃完備了對東華廣場項目的收購。「如果說華遠在與潘的交易中,是用手中的『糧票』換了潘的『雞蛋』,那麼在東華廣場的項目則是華遠用手中的『雞蛋』換了北京城建的『糧票』」。任志強坦言。
二十餘年,任志強帶領著新老華遠在迂迴轉進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是因勢利導、謀定而後動。
就像任志強所說,「能征善戰的士兵並不一定能勝任將軍」。11年軍人生涯的追求,賦予任志強「格局」思維的能力:前瞻、識大局。
「當年孔明應該尊敬司馬懿,棋逢對手,往往別人還是一頭霧水之時,司馬懿已經抽身而去,承認自己的失敗。如今中國地產界的處境,需要你做幾十步以外的思考。」任志強說。
任正非:技術自立方能企業自強
1944年出生。1978年從部隊轉業。1988年創辦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其後公司發展迅猛,年銷售額達15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場GSM設備、交換機產品及接入系統的佼佼者。2000年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選為中國50富豪第3位。其個人財產為5億美元。
由於處世低調,任正非被媒體稱為神秘人物,其個人公開資料甚少,但他領導的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卻是赫赫有名。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他經常和員工講毛澤東、鄧小平,談論三大戰役、抗美援朝,而且講得群情激奮。他講到,在戰場上,軍人的使命是捍衛國家主權的尊嚴;在市場上,企業家的使命則是捍衛企業的市場地位。而現代商戰中,只有技術自立,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科研支撐體系,企業地位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任正非選擇了走技術自立,發展高新技術的實業之路。當時的中國交換機市場,大型局用機和用戶機基本上都來自國外的電信企業和他們在國內的合資企業,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個行業的風險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華為公司為何放著輕而易得的錢不賺,卻去勞神費財地搞科研。
鄭永剛:運籌帷幄的服裝「巴頓」
中國·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
1958年出生於浙江寧波,18歲高中畢業後參軍,1979年復員。1989年5月,接管了虧損一千多萬的甬港服裝廠,並把它改名為「杉杉」。今天,杉杉旗下已擁有21個服裝品牌,兩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近50億元。
鄭永剛因在20世紀80年代末先知先覺地推行服裝名牌戰略而被公認為中國服裝界的先行者。加之鄭永剛敢作敢為、果決剛毅的個性,業內人士送他一個稱號:中國服裝界的「巴頓將軍」。
巴頓說:「戰爭是地獄,但我喜歡戰爭。」而鄭永剛說:「地獄是苦難,但巴頓喜歡,既然喜歡,那其中就必有其令人喜樂之處,這種喜樂在我看來就是『運籌於帷幄之間,決勝於千里之外』。」
「如果生在戰爭年代,我會是個將軍或者元帥。」鄭永剛,這位在杉杉集團扮演最重要的戰略定位角色的人物對「戰略家」的直白解釋就是「將軍」,「我基本不做具體工作,主要研究企業發展戰略」。
B. 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中國人有誰
西點軍校是美國最著名的軍校,在二戰期間培養了大量傑出的軍事領袖,比如巴頓將軍、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馬歇爾……。在中國也有所著名的軍事學校——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出了一大批軍事將領,林彪、羅榮桓、陳賡、徐向前、左權、羅瑞卿、聶榮臻、胡宗南、胡璉、杜聿明……數不勝數。有人戲稱,國共的兩黨的軍事對抗史,其實是黃埔軍校校史的一部分。
王之應該算西點畢業生中成績最為突出的一個人,他也是少年時候就展露頭角。
王之是湖南善化龍喜鄉人,12歲考入清華學校,就讀8年完成初中、高中以及大學二年級課程,後受當時任教清華的西點畢業生曹霖生影響,報名西點,於1926年8月赴美。1928年畢業後奉政府命令轉入西點從頭學起。
1932年初國內128滬戰爆發,王之膽識過人,主動寫信給西點學長兼當時駐滬稅警總團總團長王賡將軍,要求參戰,後西點校長和王賡均忠告王之要先完成學業,以後可有更大貢獻於國家。
1932年10月,西點畢業生王之受時任上海保安處處長、西點軍校校友溫應星將軍邀請返國,任職財政部稅警總團,後來升任直屬工兵營營長,對抗戰准備的戰略施工作了大量工作。
作為西點畢業生,國民黨政府更為看重的是他跟美國的關系。在美國宣布參戰後,1941年王之軍事觀察員身份赴菲律賓,隨美軍考察西太平洋戰事;繼以隨麥克阿瑟將軍轉戰南太平洋,1943年晉升少將,並任中華民國駐西南太平洋盟軍總部首席聯絡參謀。日本戰敗時,王將軍隨徐永昌上將等代表中國登上密蘇里號戰列艦,出席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儀式。
王將軍於1946年奉召返國,先後出任國防部第二廳第二司司長,總統府秘書長兼研發室主任,1976年退休後定居美國。
說到這里,大家或許明白點什麼了。這三人的學歷、軍事素養放到當時的中國,當然是一頂一的了。但為什麼在國共軍事史上,沒有能夠像黃埔生那樣顯赫?道理有些讓人唏噓,他們能夠加入稅警總團當然是宋子文的決定,宋子文給了他們施展軍事才華的契機。但可惜的人,在當時宋子文並沒有軍事大權,他發展的軍隊被蔣介石視為異類,宋子文看重的官員,自然不受蔣介石待見,也就沒有領兵打仗,建功立業的機會。
再就是他們留學美國的背景其實比他們帶兵打仗更為重要,在軍事領域,中國缺乏能與美國軍事系統溝通的人,這幾位西點軍校畢業的高材生,自然成為國民黨求之不得的中間人,因而像王之這樣有才華的將軍,最終也被委任為文職官員,在幕後發揮作用。